A.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是指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如下:
1、以相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企业建立第一到防线,就是要把业务单位的战略性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营运风险等,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确认、管理和监控。
要建立好第一道防线企业的业务单位要做下列工作: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及可能影响企业达标的风险,识别风险类别,对相关风险作出评估:决定转移、避免或减低风险的策略:设计风险实施风险策略的相关内部控制。
3、以内部审计部门和懂事会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客观的审查和咨询业务单位,监控企业内部弊消磨和其他企业所关心的问题。
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和增加企租斗业价值。它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流程效益,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B. 三道防线的功能
按照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应当设置如下“三道防线”: 由于委托代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一道防线”的自我约束和岗位制约可能因内部人的串通而流于形式。为此,各商业银行还设置了内控“第二道防线”。各职能部门的“自我约束”与“尽职监督”控制,是商业银行的“第二道防线”。
“尽职监督”的概念是农业银行在实践中提出的,是指各级机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同级职能部门及下仔谈级对口部门相关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测、检查、督导和纠偏的管理行为。具体而言,就是各部门将本条线及相关同级职能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与目标、计划、标准进行比较分析,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实现发展目标的管理活动。尽职监督是第二道防线的主体。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多元化和组织层级制的特点,各分支机构、部门的多元利益并存,更易出现因本位主义使经营管理活动偏离战略目标和整体目标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职能部门的自我约束和尽职监督进行监督。
首先,根据《基本规范》设立的内控管理部门作为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推动和监督各职能部门尽职监督职责的履行。第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商业银行的内设机构,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以使董事会和高管层把握银行整体的内部控制状况和高风险领域;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第三,监租伍察部门对各级机构及人员执行制度、廉洁自律、履职效能实施监察;保卫部门负责刑事案件的查处。以上部门共同实现对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事后监督、控制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将内控管理部门的弊戚或协调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的再监督,连同监察部门、保卫部门履行的事后监督作为商业银行业务流程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商业银行“三道防线”作为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旨在纠正偏差、防控风险。商业银行要基业长青,必需立足长远,考量预期收益与当期成本,有目的、有重点的设置内控防线。同时,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作用于业务流程的“三道防线”彼此不是孤立设置相互替代的,而是互为补充、相互强化的系统。必须发挥业务流程中三道防线的系统合力,形成纠错防弊的机制性保障,才能有效控制偏差和风险,进而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经营效率。
C. 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是指什么
风险管理流程如下: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包括分析风险的来源,产生的条件,风险的特征,哪些风险影响项目;
2、风险分析:涉及对风险及风险的相互作用的评估;
3、风险控制:针对圆凯风险分析的结果,为降低项目风险的负面效应制定策略和技术手段的过程;
4、风险跟踪与监测:目的有三,一是监视风险的状况; 二是监测风险的对策是否有效,监测机制是运行;三是不断识别新的风险制定对策。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困腔皮入市汪差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任何投资之前,应确保自己完全明白该产品的投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详细了解和谨慎评估产品后,再自身判断是否参与交易。
应答时间:2021-12-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D. 电网安全稳定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电网安全稳定的三道防线分别如下:
1、第一道防线:高速、准确地切除故障元件的继电保护和反拍衫余应塌饥被保护设备运行异常的保护不损失负荷,快速隔离故障;
2、第二道防线: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安全自动装置,允许损失少量负荷袭滚,避免元件过载、电网失稳;
3、第三道防线:失步解列与频率、电压控制,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避免电网崩溃。
E. 三道防线和四道屏障是什么
为了防止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核动力专家们采取了“纵深防御”的策略,设置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为保证核电站正常运行而设置的各种精巧的自动控制系统。它们监测并调整核电站运行中的各种参数。如冷却剂的液位、温度、压力、反应堆的功率等等。当这些重要参数发生偏离时,自动控制系统就及时对它们进行纠正。
第二道防线是一系列的安全保护措施。当参数的偏离超过允许值时,各种安全保护系统就开始运行。例如及时自动紧急停堆,向堆芯注入应急冷却水等。
为了对付失水事故,堆芯的应急冷却系统又分成好几部分。在压水堆核电站中,它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一个高压注射系统,用来对付小的泄漏。发生小失水事故时,它就向堆内注入高压水。破口较大时,则要依靠安全注射箱系统。它由几个装有硼水的大水罐组成。水罐上部充有14~45大气压(1大气压相当于101百帕)的氮气。如果失水事故使反应堆压力降到安全注射箱的压力以下,硼水就会在氮气压力作用下顶开阀门,迅速地自动进入反应堆去冷却堆芯。还有一个低压注射系统,在安全注射箱将水排完以后,自动投入运行,将另一水箱中的上千吨硼水连续地送入堆芯,将堆芯淹没。采用硼水来冷却堆芯,是因为硼能大量地吸收中子,可确保堆芯处于亚临界状态。这些系统都有多重的设备,并由好几个电源供电,以提高保护功能的可靠性。
第三道防线是,预先制订好周密的事故管理规程。一旦发生事故,就可利用核电站内部的潜在能力,或增加一些临时性应急系统,缓解事故的后果,并防止放射性物质污染周围环境,给居民带来危害。
核电站中最主要的放射性物质,是运行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裂变碎片。在现代大型核电站中,其数量可达几十亿居里。为慎汪了防止它们外逸,在压水堆核电站中建立了“四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是核燃料本身。核燃料是经过高温烧结而成的二氧化铀芯块,这种陶瓷体的结构非常致密。它的晶格能截留住98%以上的裂变产物。
第二道屏障是燃料包壳,如装燃料芯块的锆合金密封管。锆管经过严格的考验,能长期在冷却剂内传输很大的热量而不出现泄漏,从而把扩散出芯块的2%的裂变产物(主要是气体裂变产物)保留在包壳内部。燃料元件在反应堆内通常要工作三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包壳发生哪怕细如发丝的裂纹,也会有一些放射性会进入冷却剂。这时,要依靠第三道屏障来阻止放射性物质宽侍仔的外流。
第三道屏障是由包容反应堆堆芯的钢制容器及其相连的管道系统组成的。由于压水堆的冷却剂在150大气压的高压下工作,钢制容器的壁厚往往超过200毫米。这道铜墙铁壁保证把放射性杂质限于反应堆装置的内部,并通谈拍过内部的净化系统不停地从冷却剂中去除这些杂质。
防止放射性外逃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安全壳系统。它包括反应堆厂房(即安全壳本身)和在事故发生时使厂房与外界自动隔绝的所有措施。安全壳是一个极其坚固的建筑物,一般由内衬钢板的钢筋混凝土制造。它能抵抗地震、洪水、风暴的袭击,也能承受由于失水事故而造成的内部高温高压,并能将失水事故产生的蒸汽凝结下来。当厂房内出现失水事故信号或高放射性报警时,安全壳系统就关闭掉所有可能使放射性物质泄漏的通路,从而保证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全世界核电站至今已积累了约6000堆年的运行记录。纵深防御的各道防线和屏障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然而,核电站也曾发生过两次重大事故。这两次事故的原因都与人为的过失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