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ciw中国认证的网络安全认证
CIW互联网络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络为公司建立内部商业平台,网络的发展也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因此网络的安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今后的企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越是依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程度,网络的安全化程度就更显得重要。据国家有关部门对2001年的统计了解,网络安全已成为当今IT行业首选职业,因为每个公司如果信息系统安全出问题,都会对公司的业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国家信息产业部,公安部也都提出了要求,国内企业的信息部门都要接受培训才能上岗。这说明了网络安全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CIW认证体系简介
CIW(Certified Internet Webmaster) 认证是国际上目前唯一针对互联网专业人员的国际权威认证。根据全球两大考试机构VUE和Prometric提供的资料表明,CIW 认证在美国已位居考试量第二位,仅次于Microsoft认证考试。CIW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专业技能的培训认证,适合设计、开发、管理、安全防护、技术支持互联网及企业网相关业务的人士。CIW培训为您提供了学习、展示、证明您网络技术实力的良机,以使您的企业在网络商业环境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CIW培训着重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业实践的具体运用。CIW培训认证进入中国后获得快速发展根据权威调查显示中国的webmaster从业人员迅速增长。我们相信CIW培训将会随着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而蓬勃发展。CIW证书认证了您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专家级地位,认定了您在一个互联网工作团队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技能。
培训目标及证书
参加 CIW培训,我们特别注重您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通过CIW培训,您可以通过国际认证考试得到业界承认的CIW证书, CIW证书认证了您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专家级地位,认定了您在一个互联网工作团队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技能。
国际行业认可
CIW证书由以下三个国际性的互联网专家协会认可并签署:国际Webmaster协会(IWA),互联网专家协会(AIP)及位于欧洲的国际互联网证书机构(ICII)。我们提供专业的CIW培训,国际认证考试,保证您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获得证书。 在国际IT业内,CIW培训倍受推崇 Intel HP IBM已经将CIW课程融合到自己的内部培训体系中,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通过CIW的部分课程考试。
CIW Security Professional是全面的介绍网络基本知识和实施安全策略的培训项目,在通过CIW Foundations考试后,再通过CIW Security Professional认证考试您可以获得CIW Security Professional证书,公正的反应您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技能。
CIW Security Professional由三部分组成:
1. Network Security and Firewalls
01) 黑客活动应对篇 - 学会如何进行及时发现黑客非法活动,并作出及时的应对动作措施和报告,如何进行预先的防范活动。
02) 安全技术决策篇 - 为您介绍能够帮助您阻止黑客活动的网络安全原理和技术。使学员了解如何建立一个能够应对各种特别黑客攻击的具有"个性化"的网络安全系统。该系统不仅符合国际网络安全原理,同时也符合您公司的商务需求。
03)安全用户识别篇 - 帮助您学会针对网络访问用户的身份验证过程,加密标准和实施,以确保正确的用户身份验证。您也将了解到黑客惯用的操作手法和对此防范的措施。
04)安全评估应用篇 - 为您提供相应的资源,使您可以继续学习如何将安全评估方法应用到自己公司的网络安全实践中。
05)安全政策决策篇 - 将帮助学员学习如何防止您的网络受到非法活动的入侵。首先帮助您了解网络安全原理,例如-如何在公司里建立有效的安全政策,并为您介绍您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类型的黑客攻击活动。
2. Operating System Security
1.0安全标准和技术推荐: 最新安全行业技术和标准推荐;提供一些有利于保护NT/UNIX/LINUX服务器的各种配置方法。
2.0安全扫描: 学会安全扫描的方法,解决扫描后发现的问题;
3.0系统配置和再配置: 如何正确配置Windows NT UNIX/Linux服务器,以免受黑客攻击;学会如何再配置操作系 统,使之受到充分保护;
4.0深刻理解: 通过学习对整个NT/UNIX/Linux的安全架构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3. Security Auditing Attacks and Threat Analysis
1.0 如何进行安全审计? 如何防止黑客攻进并控制您的网络?
2.0 安全审计的不同执行阶段介绍:发现入侵和阻击;
3.0 如何生成有效审计报告,帮助公司提高安全措施;
4.0 网络安全审计工具的介绍;
5.0 国际标准网络安全审计方法介绍;
6.0 评估网络威胁和风险;
7.0 为企业提供符合行业标准的安全解决方案。
B. 考CISP认证,需要哪些条件
CISP-Auditor认证注册要求:
1、教育与工作经历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上,具有1年工作经历;或本科毕业,具有2年工作经历;或大专毕业,具有4年工作经历。
2、专业工作经历
至少具备2年从事信息安全或审计有关的工作经历。
3、培训资格
在申请注册前,成功地完成了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授权培训机构组织的注册信息安全审计师培训课程,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4、通过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举行的注册信息安全审计师考试。
信息安全审计师知识体系的八个知识类分别为:
信息安全保障:主要包括信息安全保障的框架、基本原理和实践。
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密码学基础与应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等内容。
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基本概念、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机制等内容。
信息安全工程:主要包括同信息安全相关的工程知识和实践。
信息安全审计概述:主要包括审计的背景、审计的分类和对象、审计相关术语和定义、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审计的提出和发展、内容以及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与准则等内容。
信息安全审计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包括信息安全审计方法、信息安全审计计划、信息安全审计证据、信息安全审计工作底稿、信息安全审计报告、信息安全审计案例及练习活动(审计风险判断、编制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检查表、判断问题事项及安全风险等)等内容。
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审计实务: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控制审计实务、信息安全工程控制审计实务、信息安全技术控制审计实务以及信息安全审计上机实验和信息安全审计工具测试案例介绍。
C. 网络安全审计的实施
为了确保审计实施的可用性和正确性,需要在保护和审查审计数据的同时,做好计划分步实施。审计应该根据具体安全事件情况的需要进行定期审查或自动实时审查。系统管理员应该根据计算机安全管理的要求确定需要维护审计数据的内容、类型、范围和时间等,其中包括系统内保存的和归档保存的数据。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保护审查审计数据及审计步骤。 1)保护审计数据
应当严格限制在线访问审计日志。除了系统管理员用于检查访问之外,其他任何人员都无权访问审计日志,更应严禁非法修改审计日志以确保审计跟踪数据的完整性。
审计数据保护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数据签名和只读设备存储数据。采用强访问控制是保护审计跟踪记录免受非法访问的有效举措。黑客为掩人耳目清楚痕迹,常设法修改审计跟踪记录,因此,必须设法严格保护审计跟踪文件。
审计跟踪信息的保密性也应进行严格保护,利用强访问控制和加密技术十分有效,审计跟踪所记录的用户信息非常重要,通常包含用户及交易记录等机密信息。
2)审查审计数据
审计跟踪的审查与分析可分为事后检查、定期检查和实时检查3种。审查人员应清楚如何发现异常活动。通过用户识别码、终端识别码、应用程序名、日期时间等参数来检索审计跟踪记录并生成所需的审计报告,是简化审计数据跟踪检查的有效方法。 审计是一个连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审计的重点是评估企业现行的安全政策、策略、机制和系统监控情况。审计实施的主要步骤:
(1)确定安全审计。申请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审计原因、内容、范围、重点、必要的升级与纠正、支持数据和审计所需人才物等,并上报审批。
(2)做好审计计划。一个详细完备的审计计划是实施有效审计的关键。包括审计内容的详细描述、关键时间、参与人员和独立机构等。
(3)查阅审计历史。审计中应查阅以前的审计记录,有助于通过对比查找安全漏洞隐患和规程,更好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保管好审计相关资源和规章制度等。
(4)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审计小组制定好审计计划,着手开始审计核心即风险评估。
(5)划定审计范畴。审计范围划定对审计的开展很关键,范围之间要有一些联系,如数据中心局域网,或是商业相关的一些财务报表等。审计范畴的划定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在资产、规程和政策方面的审计。
(6)确定审计重点和步骤。各类机构都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审计的重点上。并确定具体的审计步骤和区域,避免审计的延缓或不完全,以免得出令人难以信服的结果。
(7)提出改进意见。安全审计最后应提出相应的提高安全防范的建议,便于实施。
D. 网络审计的模式特点
根据中国独立审计准则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的规定,网络审计 的基本模式是:创建企业档案,建立审计数据库→不定期对企业的会计软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利用审计软件进行网上综合审计→得出审计结论,向委托人传输审计报告→建立审计档案。 与传统的审计相比较,网上审计呈现以下特点: 网络审计的范围扩大。网络经济活动是无疆界的,对某一个企业的审计可能涉及到国内外企业。另外在网络系统中能接触到会计信息处理的人可能不仅仅是审计单位的少部分人员,能接触会计信息处理的人有可能涉及整个网络用户,出现数据错误就可能不是审计单位造成的,这样就很难确定责任人,此时再把审计范围局限在被审计单位是不合理的,因此审计范围扩大了。
对象范围增多
审计对象的范围在扩大,网络系统的设计、实施等内容也出现在审计对象中。在网络系统中其资源共享的优势使得审验中各工作站都可能同时使用一个信息来源,由各自封闭的系统向整个系统敞开、互相影响、互为前提、彼此依赖,即对网络系统的依赖性极为提高。当被审单位会计人员过于放心网络系统,而网络系统不能正常发挥其职能时,手工或单机下的信息对象的真实、正确、合法等就无从谈起。 加强对系统开发的审计监督。在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审计人员要注意审查系统的可行性、安全性、可审性、可扩展性、经济性以及程序控制的适用性。通过审计监督,为系统的高质量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为审计人员实施网上实时审计创造良好条件。
开展网上实时审计。审计机关和审计团体与企业的计算机系统联网,并取得审计授权,就可以通过网络完成除实地盘点和现场观察外的部分审计监督任务。如果在系统开发时嵌入审计程序软件,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实时跟踪审计。
加强外部网及有关中介机构的审计监督。为了保证网络财务系统和审计系统中有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各企业应要求审查网上的认证机构和加数字时间戳的机构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并要求评价因特网上各种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等网络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将网络化财务、审计系统的安全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颁布《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计算机病毒控制规定》等法律法规,并在《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条款,从而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法律保障。不过,这些法律法规不涉及网络财务系统犯罪的领域,所以,需要制定专门的网络法,对网络系统、网络化审计系统的风险防范作出明文规定。
尽管电子商务与网络经营在我国还刚起步,但这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方向。探索网络化条件下的审计,对促进审计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和促进中国电子商务和企业经营网络化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信息时代下的网络审计的关注。
E. 审计和统计有什么区别,什么是网络安全审计
会计学与审计学都是传统专业,会计学与审计学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
第一,组织部门角度。每个单位或企业都有财务部门,都有出纳会计,财务部门负责一个组织或企业单位账务资金管理。而审计学一般来说,有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应的有公务员审计单位,企业内部审计等,审计学是用于核对上市公司财政报表,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审查有关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务、有价证券等,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 提到审计学,笔者最早知道有审计学是有一个小学同学的爸爸妈妈在审计局和地税局上班。后来考大学的时候,有些同学报考审计专业,对审计学有大致了解。
第二,从学科特点角度比较。会计学专业一般会学到的课程主要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在大学里,会计学和审计学专业基础课程基本上是一样的,比如都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信息系统、统计学、初中高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区别是,审计学多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学基础几门课程。
第三,从方法程序角度比较。会计学主要包括了记账、算账、报账、用账、查账等内容,比如设置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等。审计学是方法是确定审计事项、收集审计证据、对照标准评价、提出审计报告、审计调与分析,抽样法等。
第四,侧重不同。两个学科总体框架上基本相同,但各有侧重,会计学侧重记账、登帐、会计凭证、会计报表。财务管理侧重财务分析。审计学侧重审计,但是必须有财务基础知识。简单的说,查账只反映审计一个内容,审计不等于查账,审计还包括比如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抽样检验等。审计只能由专门审计机构或部门进行,审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是会计的分支。
审计学离不开会计学基础内容基本知识,而会计学又是审计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审计学与会计学与相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相互联系又有不同。
国际互联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备案),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我国于2005年制定了《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F.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中大网校回答: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审计理论的发展,信息系统审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信息系统审计还没有固定、统一的定义。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ISACA)定义为“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地过程”,该协会的专家
Ron Weber
定义为“搜集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的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1985年日本通产省情报处理开发协会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定义为“所谓信息系统审计是指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客观的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评价,向有关人员提出问题与劝告,追求系统的有效利用和故障排除,使系统更加健全”,11年后的1996年,该委员会对信息系统审计重新定义为“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有效,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向信息系统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层,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连串的活动”。所以信息系统审计所关注的内容不单纯是对电子数据的处理,更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而是对企业整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解和评价,是一项通过审查与评价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实施、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以确定信息系统运行是否安全、可靠、有效,信息系统得出的数据是否可靠准确以及数据是否能有效的存储的过程。
实施信息系统审计(ISA)的人员称为信息系统审计师(IS
Auditor),我国国内称为IT审计师。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是国际上唯一可授权信息系统审计师的权威机构,通过考试可获得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证书,该证书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特点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规定了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1.信息系统审计程序。依据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准则和最佳实务等提供信息系统审计服务,以帮助组织确保其信息技术和运营系统得到保护并受控;2.
IT治理(信息技术治理)。确保组织拥有适当的结构、政策、工作职责、运营管理机制和监督实务,以达到公司治理中对IT
方面的要求;3.系统和基础建设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开发、采购、测试、实施(交付)、维护和(配置)使用,与基础框架,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4. IT
服务的交付与支持。IT 服务管理实务可确保提供所要求的等级、类别的服务,来满足组织的目标;5.
信息资产的保护。通过适当的安全体系(如,安全政策、标准和控制),保证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6.
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一旦连续的业务被(意外)中断(或破环),灾难恢复计划确保(灾难)对业务影响最小化的同时,及时恢复(中断的)IT 服务。
从信息系统审计的上述定义和内容,大致归纳出信息系统审计的几个特征:一是独立性,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审计的公正性与有效性,信息系统审计师必须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二是综合性,信息系统审计不仅包括审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有形设施,还包括运行环境以及内部控制;三是管理特征,信息系统审计通过对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与有效性的评价,促使企业有效率的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信息系统审计与传统审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系统审计是传统审计的一部分,是以传统审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两者的联系是:信息系统审计继承了传统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与传统的审计一样。在立场上,要求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独立的立场上,通过选择特定的审计对象,采用询问、检查、分析、模拟、测试等方法获得客观的审计证据,来判断其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在程序上,信息系统审计一般也要经过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等主要阶段来进行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两者的区别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系统的审计对象不同于传统审计的财务领域,而是信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管理,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合通信等;其次,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更多的审计法与审计程序,这都是传统审计所不具备的,比如对某软件进行审计时,要采用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测试,对网络安全审计时要采用穿透性测试(模拟成黑客进行各种攻击以验证其安全性);第三,信息系统审计不光是事后审计,主要关注系统的运行现状,在某种情况下,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或变更过程,以保证足够的控制得以顺利实施;最后,信息系统审计的咨询价值显得更高,信息化的风险很高,信息系统审计师可凭借其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受托或主动服务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或其业务人员,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诊断,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
四、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信息系统审计体系
我国在信息系统审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整套体系。但是近年来,在借鉴国外有关信息系统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审计署在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全面开展对电子数据的审计,包括会计电子数据和业务管理电子数据。采取的具体方法是:1.精确复核。运用计算机,对各种数据进行精确复核,既可以对全辖并表机构的会计报表与汇总报表进行全面复核,又可以从会计流水账逐级核对至总账,还可以将业务管理数据与会计报表数据进行复核;2.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辅助计算。可以编制计算机程序对有比例关系的项目进行计算,然后与实际记录进行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记录;3.对一些异常会计记录和交易进行筛选和查询,为审计人员提供审计线索,主要是根据某一特征进行筛选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可疑问题线索。(二)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内部控制进行初步的评价。主要是:1.
主要调查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网络安全和数据的备份等情况,以保证信息系统财务数据的安全、完整;2.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和评价,重点是权限管理、参数表的设置和修改控制等是否有效,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的开发者是否分离,被审计单位对交易录入的原始数据是否实施相应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和业务流程是否吻合;3.通过系统日志等文件分析一些重大事件的原因,分析对整体信息系统的影响。但是我国在全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为了能够为被审计单位提出更有价值的审计建议,更好地服务欲被审计单位,保证信息系统能有效地实现企业(单位)的目标,在我国也要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信息系统审计体系。
G. 网络安全审计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安全审计(Audit)是指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利用记录、系统活动和用户活动等信息,检查、审查和检验操作事件的环境及活动,从而发现系统漏洞、入侵行为或改善系统性能的过程。也是审查评估系统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一个过程。在不至于混淆情况下,简称为安全审计,实际是记录与审查用户操作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活动的过程,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举措。系统活动包括操作系统活动和应用程序进程的活动。用户活动包括用户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活动,如用户所使用的资源、使用时间、执行的操作等。安全审计对系统记录和行为进行独立的审查和估计,其主要作用和目的包括5个方面:
(1)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攻击者起到威慑和警示作用,核心是风险评估。
(2)测试系统的控制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与安全策略和操作规程协调一致。
(3)对已出现的破坏事件,做出评估并提供有效的灾难恢复和追究责任的依据。
(4)对系统控制、安全策略与规程中的变更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修订决策和部署。
(5)协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网络系统入侵或潜在的系统漏洞及隐患。 网络安全审计从审计级别上可分为3种类型:系统级审计、应用级审计和用户级审计。
1)系统级审计
系统级审计主要针对系统的登入情况、用户识别号、登入尝试的日期和具体时间、退出的日期和时间、所使用的设备、登入后运行程序等事件信息进行审查。典型的系统级审计日志还包括部分与安全无关的信息,如系统操作、费用记账和网络性能。这类审计却无法跟踪和记录应用事件,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信息。
2)应用级审计
应用级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应用程序的活动信息,如打开和关闭数据文件,读取、编辑、删除记录或字段的等特定操作,以及打印报告等。
3)用户级审计
用户级审计主要是审计用户的操作活动信息,如用户直接启动的所有命令,用户所有的鉴别和认证操作,用户所访问的文件和资源等信息。
H.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和传统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
信息系统审计是传统审计的一部分,是以传统审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两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两者的联系是:信息系统审计继承了传统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与传统的审计一样。在立场上,要求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独立的立场上,通过选择特定的审计对象,采用询问、检查、分析、模拟、测试等方法获得客观的审计证据,来判断其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在程序上,信息系统审计一般也要经过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等主要阶段来进行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两者的区别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首先,信息系统的审计对象不同于传统审计的财务领域,而是信息系统,包括基础设施,软硬件管理,信息安全,网络管理合通信等;其次,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更多的审计法与审计程序,这都是传统审计所不具备的,比如对某软件进行审计时,要采用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测试,对网络安全审计时要采用穿透性测试(模拟成黑客进行各种攻击以验证其安全性);第三,信息系统审计不光是事后审计,主要关注系统的运行现状,在某种情况下,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或变更过程,以保证足够的控制得以顺利实施;最后,信息系统审计的咨询价值显得更高,信息化的风险很高,信息系统审计师可凭借其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受托或主动服务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或其业务人员,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诊断,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
I. 请问计算机安全审计报告应该如何去写,是否有范文可以参考。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防病毒产品、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安全产品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信息安全产品都是为了防御外部的入侵和窃取。随着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技术的发展,发现由于内部人员造成的泄密或入侵事件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防止内部的非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抵御外部的入侵同样地受到重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网络中实现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进行审计。
在当今的网络中各种审计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例如:数据库审计、应用程序审计以及网络信息审计等,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相对单一的审计产品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综合管理能力远远不够。功能完整、管理统一,跨地区、跨网段、集中管理才是综合审计系统最终的发展目标。
本文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安全审计系统的概念、内容、实现原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讨论。
二、什么是安全审计
国内通常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认识是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抗抵赖),简称“五性”。安全审计是这“五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它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所有网络资源(包括数据库、主机、操作系统、安全设备等)进行安全审计,记录所有发生的事件,提供给系统管理员作为系统维护以及安全防范的依据。安全审计如同银行的监控系统,不论是什么人进出银行,都进行如实登记,并且每个人在银行中的行动,乃至一个茶杯的挪动都被如实的记录,一旦有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查阅进出记录和行为记录,确定问题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几年,涉密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也逐渐增多,每种设备都带有自己的审计模块,另外还有专门针对某一种网络应用设计的审计系统,如:操作系统的审计、数据库审计系统、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应用程序审计系统等,但是都无法做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审计,另外审计数据格式不统一、审计分析规则无法统一定制也给系统的全面综合审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当前的系统条件下希望全面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就需要对每种设备的审计模块熟练操作,并且结合多种专用审计产品才能够做到。
为了能够方便地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就需要设计综合的安全审计系统。它的目标是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技术,实现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设备、终端、数据资源等进行监控和管理,在必要时通过多种途径向管理员发出警告或自动采取排错措施,并且能够对历史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追踪。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潜在的攻击者起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
2. 对于已经发生的系统破坏行为提供有效的追究证据;
3.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从而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系统入侵行为或潜在的系统漏洞;
4. 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系统的统计日志,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或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三、涉密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包括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定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中定义为:采集、存储、处理、传递、输出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以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审计的内容就应该针对涉密信息系统的每一个方面,应该对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以及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和检索等方面进行审计。
具体来说,应该对一个涉密信息系统中的以下内容进行安全审计:
被审计资源安全审计内容
网络通信系统网络流量中典型协议分析、识别、判断和记录,Telnet、HTTP、Email、FTP、网上聊天、文件共享等的检测,流量监测以及对异常流量的识别和报警、网络设备运行的监测等。
重要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系统启动、运行情况,管理员登录、操作情况,系统配置更改(如注册表、配置文件、用户系统等)以及病毒或蠕虫感染、资源消耗情况的审计,硬盘、CPU、内存、网络负载、进程、操作系统安全日志、系统内部事件、对重要文件的访问等。
重要服务器主机应用平台软件重要应用平台进程的运行、Web Server、Mail Server、Lotus、Exchange Server、中间件系统、健康状况(响应时间等)等。
重要数据库操作数据库进程运转情况、绕过应用软件直接操作数据库的违规访问行为、对数据库配置的更改、数据备份操作和其他维护管理操作、对重要数据的访问和更改、数据完整性等的审计。
重要应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流转和操作、网页完整性、相关业务系统(包括业务系统正常运转情况、用户开设/中止等重要操作、授权更改操作、数据提交/处理/访问/发布操作、业务流程等内容)等。
重要网络区域的客户机病毒感染情况、通过网络进行的文件共享操作、文件拷贝/打印操作、通过Modem擅自连接外网的情况、非业务异常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等的审计
四、安全审计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
根据在涉密信息系统中要进行安全审计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技术上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网络审计模块:主要负责网络通信系统的审计;
2.操作系统审计模块:主要负责对重要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的审计;
3.数据库审计模块:主要负责对重要数据库操作的审计;
4.主机审计模块:主要负责对网络重要区域的客户机进行审计;
5.应用审计模块:主要负责重要服务器主机的应用平台软件,以及重要应用系统进行审计。
还需要配备一个数据库系统,负责以上审计模块生成的审计数据的存储、检索、数据分析等操作,另外,还需要设计一个统一管理平台模块,负责接收各审计模块发送的审计数据,存入数据库,以及向审计模块发布审计规则。如下图所示:
安全审计系统中应解决如下的关键技术:
1.网络监听:
是安全审计的基础技术之一。它应用于网络审计模块,安装在网络通信系统的数据汇聚点,通过抓取网络数据包进行典型协议分析、识别、判断和记录,Telnet、HTTP、Email、FTP、网上聊天、文件共享等的检测,流量监测以及对异常流量的识别和报警、网络设备运行的监测等,另外也可以进行数据库网络操作的审计。
2.内核驱动技术:
是主机审计模块、操作系统审计模块的核心技术,它可以做到和操作系统的无缝连接,可以方便的对硬盘、CPU、内存、网络负载、进程、文件拷贝/打印操作、通过Modem擅自连接外网的情况、非业务异常软件的安装和运行等进行审计。
3.应用系统审计数据读取技术:
大多数的多用户操作系统(Windows、UNIX等)、正规的大型软件(数据库系统等)、多数安全设备(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都有自己的审计功能,日志通常用于检查用户的登录、分析故障、进行收费管理、统计流量、检查软件运行情况和调试软件,系统或设备的审计日志通常可以用作二次开发的基础,所以如何读取多种系统和设备的审计日志将是解决操作系统审计模块、数据库审计模块、应用审计模块的关键所在。
4.完善的审计数据分析技术:
审计数据的分析是一个安全审计系统成败的关键,分析技术应该能够根据安全策略对审计数据具备评判异常和违规的能力,分为实时分析和事后分析:
实时分析:提供或获取审计数据的设备和软件应该具备预分析能力,并能够进行第一道筛选;
事后分析:统一管理平台模块对记录在数据库中的审计记录进行事后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
五、安全审计系统应该注意的问题
安全审计系统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计数据的安全:
在审计数据的获取、传输、存储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同样要保证审计信息的“五性”。在审计数据获取过程中应该防止审计数据的丢失,应该在获取后尽快传输到统一管理平台模块,经过滤后存入数据库,如果没有连接到管理平台模块,则应该在本地进行存储,待连接后再发送至管理平台模块,并且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审计功能被绕过;在传输过程中应该防止审计数据被截获、篡改、丢失等,可以采用加密算法以及数字签名方式进行控制;在审计数据存储时应注意数据库的加密,防止数据库溢出,当数据库发生异常时,有相应的应急措施,而且应该在进行审计数据读取时加入身份鉴别机制,防止非授权的访问。
2.审计数据的获取
首先要把握和控制好数据的来源,比如来自网络的数据截取;来自系统、网络、防火墙、中间件等系统的日志;通过嵌入模块主动收集的系统内部信息;通过网络主动访问获取的信息;来自应用系统或安全系统的审计数据等。有数据源的要积极获取;没有数据源的要设法生成数据。对收集的审计数据性质也要分清哪些是已经经过分析和判断的数据,哪些是没有分析的原始数据,要做出不同的处理。
另外,应该设计公开统一的日志读取API,使应用系统或安全设备开发时,就可以将审计日志按照日志读取API的模式进行设计,方便日后的审计数据获取。
3.管理平台分级控制
由于涉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系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所以在安全审计设计的初期就应该考虑分布式、跨网段,能够进行分级控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涉密信息系统中可能存在多个统一管理平台,各自管理一部分审计模块,管理平台之间是平行关系或上下级关系,平级之间不能互相管理,上级可以向下级发布审计规则,下级根据审计规则向上级汇报审计数据。这样能够根据网络规模及安全域的划分灵活的进行扩充和改变,也有利于整个安全审计系统的管理,减轻网络的通信负担。
4.易于升级维护
安全审计系统应该采用模块设计,这样有利于审计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专家预测,安全审计系统在2003年是最热门的信息安全技术之一。国内很多信息安全厂家都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有的已经推出了成型的产品,另一方面,相关的安全审计标准也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当中,看来一个安全审计的春天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但是信息系统的安全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相对的安全,而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安全审计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
1. 网络带宽由现在的100兆会增加到1G,安全审计如何对千兆网络进行审计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2. 当前还没有一套为各信息安全厂商承认的安全审计接口标准,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将会使安全审计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 现在的安全审计都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如果有系统不采用此协议,那么如何进行安全审计。
六、小结
安全审计作为一门新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够对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如实记录系统内发生的任何事件,一个完善的安全审计系统可以根据一定的安全策略记录和分析历史操作事件及数据,有效的记录攻击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改进系统性能和的安全性能的依据。本文从安全审计的概念、在涉密信息系统中需要审计的内容、安全审计的关键技术及安全审计系统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安全审计在涉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安全审计系统应该全面地对整个涉密信息系统中的网络、主机、应用程序、数据库及安全设备等进行审计,同时支持分布式跨网段审计,集中统一管理,可对审计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与分析,从而可以更有效的防御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的非法违规操作,最终起到保护机密信息和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