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在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除了极个别自制力非常强的孩子,其他孩子是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专心学习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过度的关心孩子的情况,不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当然,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从整体去把控孩子,外松内紧。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制定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会精力充沛。我们只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那么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
‘贰’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1
在家庭里面可以考虑从以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日常生活的洗手、洗脸、收拾整理房间,这个可以定期进行;
2.孩子的阅读能力,父母需要一起参与;
3.父母在做有趣的事时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增加孩子的动手能力;
4.家庭里面的事,特别是吃饭、菜类上选择,可以适当引入孩子的意见;
5.服装搭配,对于孩子的衣服穿着,在出行不同的场合时,父母可以分析场合的特点,需要注意事项,再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之后让他们自己选择。
2
外出时的一些礼貌,以及与人沟通上的是很多孩子的弱势或是不敢出声表现,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与孩子做适当的沟通,看到有陌生小朋友在时可以给予孩子空间,是否要参与游戏或是一起玩的形式,不建议强势会造成孩子的反感;
2.对于外出时所见发生的人或事,按照孩子的性格或是避开人群或是选择休息时,与孩子做一个短暂的沟通并表明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也可以适当听听孩子的想法。
3.对于外界发生的新事件,或是需要学习的地方,从不同的面去引导孩子与自己参与,做一个积极的父母。
3
在亲戚之间,很多家庭与家庭之间进行对比、攀比、争辩等现象,对于弱势的亲戚会闭口不言对于得理不扰人的亲戚话太多;可以从细节去指导孩子:
1.与人友好相处;
2.和善的态度,与亲戚的孩子们一起沟通交流;
3.和孩子们一起,要比解决学习的问题而非攀比心,要争取给他人行方便;
4.适当在孩子们交流时,能多为他人着想,共同完成某一件事。
4
在校园内,比的就是学习了,这里也是知识的天堂,孩子成长的起步点。想要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快乐的生活可以从不同的点去为孩子着想:
1.多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会吃饭、动手做作业、玩游戏;
2.面对一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提问或是下课休闲时问小伙伴们;
3.不随意打乱他人的好习惯,多配合老师的布置项目;
4.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物品,个人人身安全,以及防危事件。
5
很多时候我们在家庭里面,孩子是比较安全也比较骄气的,这时可以与孩子在互动与交流时做以下几点:
1.孩子因某事骄气,也可以陪着孩子骄气一回,如:拿零食,孩子可以自己去拿因为懒也不想去,自己也可以说再等10分钟可行或是与孩子交换让其拿取另一件物品等;
2.学习,这是很多家长头痛的事,一到学习时间一般是20分钟能完成的却需要1-2个小时才能完成;边学边玩,边玩边吃等。在这里可以给予限制时间,过后再安排其他项目,错过时间就不允许加入;
3.兴趣爱好,对于这个有些孩子是比较在意的学习起来非常快,但有些兴趣爱好孩子不喜欢的,不可强制多建议多提醒,同时可以提到:既然选择了,那就要坚持做好它,这才是基本要求,让孩子拥有责任感。
6
孩子的自学能力,并不是父母天天陪着,天天看着才能做到的成果,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在孩子身边时,提醒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完成!自己完不成,自己要承担结果;
2.孩子不在身边时,可以适当给孩子打电话,同时也可以提醒孩子给自己打电话,与父母或是亲人沟通问题与寻求帮助;
3.在陌生环境中,建议孩子要学会防盗防坏人防自身安全,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同时要关注每一个人的变化等。
注意
定时定点完成学习
及时沟通
‘叁’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的形成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而习惯培养又是打实基础的关键。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未来,坏习惯毁人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培养他们那些方面的学习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包括如下的几点:
一、培养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的几个习惯及怎样培养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探讨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问题,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学习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学会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交流习惯
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有疑惑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一定要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因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独立思考。
(四)善于提问的习惯。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懂得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好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五)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等关键内容要认真推销,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六)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来说不论学科习题做完之后,都要从五个层次反思: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七)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每天应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单元或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对记忆性知识的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但是反复的遍数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八)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九)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应养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已和同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已、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评出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三、教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引路人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也非自然形成,它要求我们引导,规范。 1、耐心诱导。教师一定要深入调查,寻找原因,因人开“方”,心平气和地耐心诱导,以情感人,以情促行。对这些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来说,能逐渐克服不良习惯,就是进步;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有希望。因此,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热情,成为治病的良医。如针对一部分由于作业习惯不好而出现错误的学生,我经过调查,对这些学生提出了“及时,认真,独立”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2、典型开路。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邀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成功经验,为同学们树立榜样。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在同学身边的学习经验,轮流介绍,这些经验很贴近大家的实际。光有典型还不够,还要落实。我们可以通过写周记,让学生们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反复总结,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制订学习方法常规,对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到导向和制约的作用。 3、个别指导。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对这些学习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我们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促使他们舒展心灵,尽展潜能。对于外向型学生,着重引导他们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刨根究底,务求彻底弄懂。对于内向型学生,着重引导打破封闭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疑问,敢于与同学合作学习。同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不良习惯,提出“随处学习”,“善做笔记”,“书写整洁”等。假如,各科任教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养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习习惯,那就更加完美了。 4、家校互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家长们的迫切希望。通过观察与不完全调查,发现每位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背后都有不良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也有许多家长对子女的学习很关心,他们对子女的指导主要是:一是盯着子女做好作业,二是每次考试后,询问分数。但是对关系成绩好差的学习习惯不大关心,或不懂得如何指导。为此,我就向家长提出“不在于学生对着打开书本坐了多久,而在于坐在那儿学的效果”。同时,介绍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使家长如何指导子女学习,心中有个谱。为调动家长参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家长当一日老师制”——一些简单的试题交给家长批改;“家长学生合作制”——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些假期活动式作业,一起动手做做学具等;“家长孩子角色互换制”——让孩子为家长提意见,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是可以让家长通过作业本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二是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中来。
‘肆’ 学生需要怎么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每个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
什么是不良习惯呢?对自己不利,对别人有伤害,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一些行为。
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父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管,但是孩子的转变的效果并不明显。
我们要记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前提的,每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习习惯。
1.重视时间的管理。
有些孩子爱看电视,放学回家后,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得入痴入迷。吃饭、做作业、玩耍都要开着电视,这样的习惯,眼睛近视了不说,学习效率也极为低下。
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是不合理的,关键在于指导孩子正确地利用这种传播媒介。需要对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进行控制,看电视是这样,手机游戏,网络游戏也是这样。
生活上有良好的习惯,学习上也有良好的习惯,每一天都坚持做正确的事,目标就会一天天地接近了。
‘伍’ 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真正追求知识的孩子不可缺少的良好习惯。学习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项又一项的记忆工作,知识需要经过不断的思考才能更长久地沉积在孩子的大脑里,经过思考后的知识才能被记忆得更加深刻和持久。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提问,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在学习时多思考,多提出疑问,不要读死书,并且指导孩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便会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陆’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所以尽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孩子年纪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如果及时发现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是比较容易纠正的,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眨眼间就可以养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逐步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使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发展。
3、家长要起到好的带头作用,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自己就要从细节上去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下班回家后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检查他的作业,或者陪孩子一起玩耍,只要是一些长期的较为积极正面的习惯,都会给孩子带来较好的影响。
因此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时,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4、用较为轻松的方式带着孩子学习
家长们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时候,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在帮助孩子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可以多让孩子写写日记,这样还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柒’ 教师可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培养自觉性,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要使孩子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必须让他们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由小积大,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给他们制定一些严格的学习规范与制度,必要时可让家长监督执行,做到持之以恒,最终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3.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4.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习惯,并用良好的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实具体措施;最后还要做到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明确指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1.上课环节
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十分严重,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大有人在。
2.读书环节
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抓好以上三个环节,是提高中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例如: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自觉预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作好笔记的习惯;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认真系统复习的好习惯等。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磨炼学生坚强意志与良好品格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心,根据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使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
1.注意力很难集中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思想浮动较大,加之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导致思想不集中,以至于教学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学习成绩;日积月累,逐渐与专心学习的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拉开了差距。尤其是一些留守少年儿童,缺少家长监管,他们常常会边写作业边看电视,很难静下心来专心地学习功课。
2.学习生活很无序
这类学生的物品摆放乱七八糟,学习用具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经常出现写作业时找不到作业本,上语文课抓出一本数学书,该交作业了才想起它还在家里,各种资料东放一张,西放一张,因而找东西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长。
3.做事拖拉,有头无尾,缺乏计划
正准备读书,突然想起有事还没有做,于是放下书本就走;学校举行学科竞赛,突然心血来潮要学习,买了好几本学习资料,结果没有看几页就扔在了一边,以后再也不提。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毫无收获。
还有些同学在看到同桌的同学在做数学作业,自己也拿出数学书;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一道物理题,自己也翻开物理书,猛然抬头看到黑板上写着:“明天交作文”,又开始琢磨该写点什么——于是,三心二意,没明确目标的推动,也没有单位时间里较高的学习效率。
4.抄袭作业成为习惯
有些同学从偶尔的抄袭作弊慢慢发展为经常的抄袭作弊,这种抄袭作弊习惯所产生的惯性作用又会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逐步形成虚伪、不诚实、害怕困难等性格。学习变成了一种取悦别人的行为,虚假的成绩成了自我安慰的精神鸦片。
5.学习畏难情绪严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学生对学习有恐惧心理,怕吃苦,遇到困难则临阵退缩。随着困难积累,形成不想学或无法学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