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哪几类
1、有害程序事件(MI)2、网络攻击事件(NAI)3、信息破坏事件(IDI)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ICSI)5、设备设施故障(FF)6、灾害性事件(DI)7、其他事件(OI)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解读
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情况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其中的数据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GBT 24363-2009 信息安全技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规范》、《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Z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网络攻击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网络攻击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等多部法律法规文件,根据信息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等,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网络攻击事件、有害程序事件、信息泄密事件和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四大类。
网络攻击事件:
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配置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击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并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等。
有害程序事件:
蓄意制造、传播有害程序,或是因受到有害程序的影响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攻击程序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等。
信息泄露事件:
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造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被篡改、假冒、泄漏、窃取等,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信息泄露事件包括专利泄露、系统主动监控及异常查单、产品竞价推销、怀疑员工泄露客户资料、员工泄露公司合同等。
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内容的安全事件。包括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的信息安全事件;针对社会事项进行讨论、评论,形成网上敏感的舆论热点,出现一定规模炒作的信息安全事件;组织串连、煽动集会游行的信息安全事件。
2、信息安全事件分级
依据《GB\Z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网络攻击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网络攻击事件分类分级指南》等法律法规文件,从以下因素进行考虑
信息密级:衡量因信息安全事件中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的要素;
声誉影响:衡量因信息安全事件对公司品牌
❷ 2015 年有哪些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
国外:
事件一:【时间:2015.1】 俄罗斯约会网站泄露2000万用户数据
事件二:【时间:2015.2】 5万名优步司机信息遭泄露 Uber公司最大数据事故
事件三:【时间:2015.2】Anthem八千万个人信息被窃 或成美国最大医疗相关机构泄露事件
事件四:【时间:2015.3】美医疗保险公司CareFirst被黑,110万用户信息泄露
事件五:【时间:2015.4】美国Metropolitan State大学16万学生信息泄漏
事件六:【时间:2015.5】美国国税局超过10万名纳税人的财务信息泄露
事件七:【时间:2015.8】英国240万网络用户遭黑客侵袭:加密信用卡数据外泄
事件八:【时间:2015.9】英国史上最惨数据泄露:400万人信息泄漏
事件九:【时间:2015.10】音乐众筹网站Patreon被黑,超过16GB资料流落网络
事件十:【时间:2015.10】美股券商Scottrade数据泄露 或影响460万用户
事件十一:【时间:2015.11】喜达屋54家酒店遭POS恶意软件植入 房客银行数据泄露
国内:
2015年以来,各种安全漏洞被曝光,这其中就包括酒店客户信息、政府相关敏感机构数据等,信息泄露无一幸免。
1、数千万社保用户信息泄露
2015年4月22日,从补天漏洞响应平台获得的数据显示,围绕社保系统、户籍查询系统、疾控中心、医院等大量爆出高危漏洞的省市就已经超过
30个,仅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造成的危害不仅的个人隐私全无,还会被犯罪分子利用,例如复制身份证、盗用信用
卡、盗刷信用卡等一系列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
2、7大酒店被曝泄露数千万条开房信息
2015年2月漏洞盒子平台的安全报告指出,知名连锁酒店桔子、锦江之星、速八、布丁;高端酒店万豪酒店集团、喜达屋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存在严
重安全漏洞,房客的订单一览无余,包括住户的姓名、家庭地址、电话、邮箱乃至信用卡后四位等敏感信息,同时还可对酒店订单进行修改和取消。
3、国家旅游局漏洞致6套系统沦陷涉及全国6000万客户
该漏洞于国庆长假前夕被补天漏洞响应平台披露,涉及全国6000万客户、6W+旅行社账号密码、百万导游信息;并且攻击者可利用该漏洞进行审核、拒签等操作。通过该漏洞,安全工作者获取了一则长长的名单,能够直接观看到每位用户的详细行程及个人信息。
❸ 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
工信部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有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
工信部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通过多种途径监测和收集漏洞、病毒、网络攻击最新动向等网络安全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报告。
(3)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工信部根据社会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
其中,全国范围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CN国家顶级域名系统解析效率大幅下降,1亿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网络病毒在全国范围大面积爆发,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❹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定义:ZGZ22012紧急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建设和企业声誉。
危及公共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紧急事件。分类:重大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自然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5、经营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突发事件(包括公司员工、协力方员工群体性流失等事件)以及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事件等。
6、生产突发事件:包括物流中断,能源中断,客、货运输中断,设备故障,网络通讯故障等对公司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与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紧急事件的危害和影响范围,通常情况下。
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提升,最高级为一级级响应。一级响应:涉及湛江钢铁各业务部门的一级(A)类应急预案以及跨厂部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顺行的事件或严重危害时,所采取的应急响应,确定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
公司各厂部内部发生,未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顺行的事件或危害时,所采取的应急响应,确定为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公司生产区域(系统)单元内部发生的事故或危害时,所采取的应急响应,确定为三级响应。
❺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国内外网络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国网络间谍活动公诸于世。2013年6月曾经参加美国安全局网络监控项目的斯诺登披露“棱镜事件”,美国秘密利用超级软件监控网络、电话或短信,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帮助提供漏洞参数、开放服务器等,使其轻而易举地监控有关国家机构或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相关数据。据称,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军警、金融、海关、邮政、铁路、民航、医疗等要害部门,以及中国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系统。
【案例1-2】我国网络遭受攻击近况。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发布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更新信息:
【案例1-3】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网络用户将上升至50亿户,移动用户将上升100亿户。我国2013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然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不断出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极易成为境内外黑客攻击利用的主要目标。
❻ 突发事件分为哪四类
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北京34类突发事件将分级发预警
北京市气象局组织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市质监局官网公开,34类突发事件按照危害和紧急等程度分为四级进行预警,市民可于9月30日前登录该网站提交意见。
征求意见稿称,制定此标准是为规范北京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确保及时、准确、快速地向公众提供权威、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征求意见稿将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信息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目前,全市在此基础上可细化为34小类。
❼ 想知道突发事件分为哪四类
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事故灾害是指由于事故的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法规和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造成物质损失或者人员伤亡,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或内部单位,或居民社区的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危害的事故。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
❽ 突发事件包含哪几类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等。
2、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英文名称disaster,是具有灾难性后果的事故。事故灾难是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由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引发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3、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群体性事件。
❾ 《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哪些内容
11月23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已印发《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事件分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预防与应急准备、保障措施等内容。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与此同时,工信部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有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
❿ 突发事件分为哪四类
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依据: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10)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北京34类突发事件将分级发预警
北京市气象局组织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征求意见稿开始在市质监局官网公开,34类突发事件按照危害和紧急等程度分为四级进行预警,市民可于9月30日前登录该网站提交意见。
征求意见稿称,制定此标准是为规范北京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确保及时、准确、快速地向公众提供权威、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征求意见稿将突发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信息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目前,全市在此基础上可细化为34小类。
34类预警包括矿山事故、烟花爆竹、地震、空气重污染、房屋拆迁群体性事件、道路突发事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霾等,“危险化学品”被列为第一类,分为四级。
其中,当危险化学品有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事故时,或事故已发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事故范围或引发次生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将发出危险化学品事故一级预警。
另外,政府部门需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以及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社区、农村现有广播、通讯设备等向市民播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后,预警中心应及时对预警信息发布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预警信息人员覆盖率、时效性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