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太师”、“太傅”、“太保”具体是什么官职
太师太傅太保都是皇帝的老师
太师兼文武,太傅主文,太傅主武
太师历朝都是最大的官(或最高的加官),一般不掌实权。但也有个别掌权的。比如《封神演义》中的闻仲闻太师,纣王也要敬畏他三分。还有三国时期的董卓,也自封为太师,总揽朝政。到唐朝时,这三个职务都没落得差不多了,只是地位和品级很高。这种虚衔也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太傅不是太子的老师,太子的老师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傅一般给在文上面有建功立业的老臣。像《寻秦记》种的项少龙,他就是秦始皇的师傅,被封为太傅。
太保主要是给在武方面有建树的人。例如鳌拜便被封为少保(少师、少傅、少保地位次于太师、太傅、太保)。
历朝历代这三个职位都是至高无上的,自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下来后,这三个职位一直是正一品(唐朝宰相为正二到正三品,清朝宰相是从一品)。这些官职虽然至高无上,但是没有什么实权,相当于现在的县里面,县长老了,就退到人大主席(中国是一党委二人大三政府)。
‘贰’ 太师太傅都是一个意思吗
不一样
太师是太宰
太傅是太子的老师
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宋史百官志载“太宰,一人。周武王时,周公旦始居之,掌邦治,为六卿之首。秦、汉、魏不常置。晋初依《周礼》,备置三公。三公之职,太师居首,景帝名师,故置太宰以代之。太宰,盖古之太师也。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周成王时,周公为太师;周公薨,毕公代之。汉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复置太师官,而孔光居焉。汉东京又废。献帝初,董卓为太师,卓诛又废。魏世不置。晋既因太师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元史百官志曰“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银印,以道燮阴阳,经邦国。有元袭其名号,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国王置太师一员。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罢岁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职常缺,而仅置太保一员。至成宗、武宗而后,三公并建,而无虚位矣。”
明史 清史稿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太师和太子太师的区别
太师属“三公”之列 隋唐时“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太师 太傅 太保为“三师”。根据旧唐书 新唐书记载唐初只设有东宫“三师三少”未设“三孤”,“三师”为贞观11年复置。宋朝复称“三公”但并未设“三孤”。明时复置“三孤”。
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
明史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可见太师和太子太师不是一回事,太子太师也不能简称太师,观元 明 清三朝太师都是正一品衔而太子太师只有从一品衔。
‘叁’ 请求历史上说的官职.太师和太傅是什么意思
太师,官名.太,亦作大.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后又指太子太师,即辅导太子之官。
太傅,起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为国王的辅佐大臣,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肆’ "太师在是"的是 是什么意思
这里,代词
‘伍’ 太师少保的“太师”和“少师”
均为古代官名,古三公中位最尊者为“太师”,“少师”与少傅,少保合称“三
少”。以“狮”“师”同音,以“太师少师”为高位的象征,而借音借意以狮为师是官运亨通的意思,一大一小的狮子表示望子成龙,祝愿代代高官。
‘陆’ 太师是什么意思
1、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作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2、古代乐官之长。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4、复姓。周有太师疵。见《史记.周世家》。
‘柒’ 什么叫太师
太师
太师
[tài shī]
释义
官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 后又指太子太师,即辅导太子之官
例句
房间内摆上这几张太师椅,显得古色古香,别有气氛。电视剧里太师看起来很厉害,其实都是编剧唬人的,秦以后只是表示地位高无实权,基本上都是死后追授,生前称太师的不是快退休了,就是快死了。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太师,晋时避司马师讳曾改为太宰,晋后又恢复,与太傅、太保一起被称为“三师”或“三公”。地位高于太尉、司徒、司空所谓的“三公”,所以也叫做上公。
单从字面就可以理解,太师,皇帝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并指导君王如何治国的那种,而非只是给皇帝讲讲课的老师,地位之高可想而知。所以太师从出现起,更多的是地位和荣誉的象征,而不是说“厉害”。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只不过如夏商时期,中国是封而建之,能够担任太师的都出身于实力强大的诸侯或宗室,所以地位崇高的同时也代表了实力最强,为百官之首。周朝最有名的太师就是姜子牙,因辅助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在今天的山东淄博,建立齐国,公爵,拥有代替天子讨伐其他诸侯的权利。
到了秦朝,秦始皇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存在,于是废除了太师。汉朝建立后,虽然又恢复了太师,但是中国进入君主集权,不允许这种地位高于君王,又能掌握实权的存在。所以太师就变成了荣誉衔,只保留地位,代表大臣的待遇等级,一直到清朝为止。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可以把它理解为现在的上将、中将、少将,听着唬人,实际上没什么权利,连唱唱歌跳跳舞的都能评个将,真正权利还是看掌握的是一个师还是一个军。
如宋朝时最明显,大臣的品级普遍很低,七八品就是朝臣,全国可能就只有三四百个,资历够了可能才五六品就能当国级干部了。有些历史上的宋朝名臣,看上去权利很大,品级实际并不高,比如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但是到退休品级也只是从二品的兵部尚书、太子少师,所以死后会被追赐一个太师。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所以宋朝很多名臣,比如赵普、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等死后都被追封为太师,其他的也会是三师之一。
我们现在看明清时期的古装剧,一品多如狗,二品满地走,实际上都是扯淡,一般来说就算是泛滥的清朝,一品的也是非常少的。比如各部尚书一般都是从一品,要退休了,封一个太师,提高至一品,可以多领点退休金或葬礼办的豪华一点。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以下来说都是荣誉衔:
一品:太师、太傅、太保
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或者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从二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古代的太师初期是手握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之重臣,当然是很历害的啦!但是,后期则逐步演变成崇高的荣誉性加衔职务,没有什么实权的咧!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一.太师与太傅、太保合称“三师”、“三公”,是古代辅佐帝王治国理政的官职,太师位列“三师”、“三公”之首,实权相当于后来的丞相,荣誉高于丞相。
被后世久久称道的、殷商时德才兼备的贤臣箕子,既担任辅佐商纣王太师之职,唯纣王一意孤行,使箕子纵有高德贤才,亦是徒劳;留有“周公三吐哺”美名的周公旦,也是担任辅佐周成王的太师一职。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但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荣誉性的虚衔,成为重臣显官在实职外的荣誉加衔。
如宋代开国第一相赵普,身居古代最高官职——宰相,无官再升,授予太师荣誉性加衔;蔡京也位居宰相,加授太师之衔,故以蔡太师闻名于世!
二.太子的老师,全称太子太师,简称为太师,身为太子的老师,教育太子,都是品行端正、知识渊博的大师级人物,太子登基做皇帝以后,往往获得丰厚回报,授予实权高官。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但在后来,也是无论担任过太子老师与否,成为高官重臣实职外的荣誉性加衔。
如史上才能卓着的知名宰辅,明代的政治改革家张居正,官衔一大堆,最后加个太子太师象征荣耀的虚衔;
又如洪承畴,身居兵部尚书,位高权重,为笼络其忠于职守,剿灭李自成,抗击清军,身为一介武夫,竞然也加上了太子太师本应是文人的最高荣誉性之衔。
古代历史上的太师究竟是什么官职,地位很高吗?
整个历史中,也就是宋代封的太师比较多,两宋一共有20多个太师,但也不都是活着时封的。拿明代来说,整个明代,活着就封了太师的人,只有4个。
而史上最奇葩的太师,则是明代一个名叫“朱寿”的人。此人官拜太师、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其实这个家伙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自己,皇帝化身臣子耍这么一出把戏,也算是千古一人了。
‘捌’ 太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太师不是官职名,而是一种荣誉名称,能得到这个名称的,至少要做到宰相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总理。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师和太子太师的区别:明史官职志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
可见太师和太子太师不是一回事,太子太师也不能简称太师,观元、明、清三朝太师都是正一品衔,而太子太师只有从一品衔。
(8)网络太师了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太师,晋时避司马师讳曾改为太宰,晋后又恢复,与太傅、太保一起被称为“三师”或“三公”。地位高于太尉、司徒、司空所谓的“三公”,所以也叫做上公。
夏商时期,中国是封而建之,能够担任太师的都出身于实力强大的诸侯或宗室,所以地位崇高的同时也代表了实力最强,为百官之首。周朝最有名的太师就是姜子牙,因辅助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在今天的山东淄博,建立齐国,公爵,拥有代替天子讨伐其他诸侯的权利。
到了秦朝,废除了太师。汉朝建立后,虽然又恢复了太师,但是中国进入君主集权,不允许这种地位高于君王,又能掌握实权的存在。所以太师就变成了荣誉衔,只保留地位,代表大臣的待遇等级,一直到清朝为止。
如宋朝时最明显,大臣的品级普遍很低,七八品就是朝臣,全国可能就只有三四百个,资历够了可能才五六品就能当国级干部了。有些历史上的宋朝名臣,看上去权利很大,品级实际并不高,比如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但是到退休品级也只是从二品的兵部尚书、太子少师,所以死后会被追赐一个太师。
‘玖’ 太师是什么意思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拾’ 怎么样除去开机的时候弹出长城网络太师还原卡
如果你不需要该软件,你可以将其卸载。如果你要用改软件,你可以用360安全卫士或windows优化大师等优化软件将其禁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