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消法在网购退货方面有什么新规定
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只要非生鲜定制类商品,是可以在七日内无理由退还的。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1)网络消费后悔权怎么办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第五十四条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⑵ 在得物上买了双鞋,四千多,买完后悔了,想退款,客服说是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该怎么办
可以申请承担运费式退货。
七天无理由退货指商品到货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2014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
2014年2月13日,工商总局公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消费者的网购“后悔权”将在法律和部门规章层面都获得支持。
2017年11月7日,北京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等8家单位,对京东、天猫、亚马逊等13家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了行政指导,强调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等不合理规定。
2021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出倡议,倡议广大实体店经营者自愿参与“七日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
⑶ 超过7天退货 不想要了怎么办
过了七天就只能自留了。如果有质量才能退。
七天无理由退货指商品到货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2014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
2014年2月13日,工商总局公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消费者的网购“后悔权”将在法律和部门规章层面都获得支持。
实施背景:
消费者网购投诉正在大幅上升。记者从武汉工商部门了解到,2013年,全市受理消费者投诉52万件,其中近1万件属于网络购物投诉件,投诉量较2012年上升68.09%。
⑷ (2)消费者享有7日“后悔权”法律规定的适用情形是什么
这个后悔圈也叫做是七天无理由退款,仅适用于网络行为,网络购物或者电视购物。
⑸ 请问“知假买假”的网购行为,消费者能否主张“后悔权
不能,后悔权是是解决消费者在头脑不冷静的情况下受到了商家不理性营销的影响,做出了不理性的消费决策,把东西买回家就后悔不迭了,那么引进这个后悔权主要是为了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真正尊重消费者在理性状态下的契约自由,而不是在头脑发热时候不理性的契约自由。第二个考虑,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让商家的营销行为更加理性进而倒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它的广告策略,避免过去吹牛不上税的虚假宣传,切实做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做广告,让商家的广告做到量力而行,适度承诺,商家的产品竞争力提了,公信力提高了,消费者后悔的概率也降低了。另外说一件算大账的事就是可能后悔权引入以后,有一些少数人会后悔,这个商家的损失会有,但是这个后悔权制度带给商家的无限商机相比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数字。另外,就是后悔权制度还有第三个考虑,就是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放心购物,大胆购物,开心购物,幸福购物,实现我们消费者的中国梦,同时也拉动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健康的增长。
而你购买的初衷就是为了获得巨额赔付,当然不能主张。
最后,人在做,天在看,好自为之
⑹ 新《消法》关于反悔权的主要规定有哪些
无理由退货(但有限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⑺ 什么是悔过权给出详细解答。
具结悔过是刑法中的非刑罚处理方法之一。 非刑罚处理方法是指对于犯罪分子判处刑罚以外的其他方法,具结悔过、写检讨,是一种反省自己的言行、回忆检查自己思想的一种行为。 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该法规定,应责令其具结悔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也有关于具结悔过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对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情节严重的,予以逮捕;情节较轻的,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
⑻ 什么是后悔权,设立后悔权有什么现实意义
消费者“后悔权”,是指消费者依法在一定期限内单方面、无条件地退货的权利。英国在其1964年的《租赁买卖法》中率先对消费者后悔权(撤回权)作出规定。其后,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后悔权”是世界主流国家都有的东西,我国却是第一次,于是经营者、民众热议不断。其实,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民众法律维权意识逐渐加强的今天,适当具有预见性地为未来15年立法,我认为“这个可以有”。
网络销售、先交钱后签合同的消费,这些都是先给钱后交货的买卖,经营者存在着优势。众所周知,网络销售、电视购物等远程购物靠的不是实物和实店的宣传。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主要基于对经营者商品宣传的理解,所以就会出现经营者刻意夸大商品的优势、隐瞒商品的劣势的情况,消费者却无从发觉。这种交易是不公平的。因此,按发达国家的做法赋予消费者4天到7天的“后悔期限”,对消费者是一种保护;对虚假宣传的卖家来说,将是他们的最后通牒;对诚实经营的卖家来说,反而会促进远程销售市场的繁荣、促进公平竞争。所以,在网络销售、先付钱后消费的领域,我认为这个 “后悔权”对消费者经营者都有利,它“必须有”。
对交易额巨大的商品,如汽车、房屋等是否应当给予消费者 “后悔权”?我认为:拥有“后悔权”的前提是不影响商品的二次销售。
我认为,现房买卖适用“后悔权”的意义可能并不大,因为现房买卖中房产的状况已经比较清晰了。而对商品房预售,由于交钱和收房有很长时间间隔,其宣传可能与实际交付时有很大区别,这样“后悔权”就有很大意义,它可以促使开发商切实履行合同。
但是“后悔权”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其一,各国暂无购房后悔权,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立法存在风险;其二,恶意退房、退车难以避免,道德风险大,法律执行难,无形中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这也将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其三,破坏了市场经济“谁享受收益、谁承担风险”的产权基石,买房收益的风险会在 “后悔期限”内转嫁给开发商,造成新的不公平;其四,商品房办完预售后,交房后消费者者仍然可以“后悔”,把定金拿回,这样预售的销售功能就会失去,而只剩融资功能,即开发商只占用了一下消费者的资金,却无法在预售中预见自己的销售业绩。预售的真实性也将大打折扣。打个比方,买房者用50万元在预售中控制了两三套房源准备在交付后选择最好的房屋,在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供应量来看,这样会导致房源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结局会是:买房者排队却买不到房,卖房者不能将房屋出售给真正想买的人。
⑼ 网购后悔权弊端有什么,最好分点😊
网购后悔权是指:从3月15日起,消费者期盼已久的网购“后悔权”将得到法律的保障。3月15日正式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换货。除了天猫、京东、苏宁易购B2C电商平台之外,该规定同样适用于淘宝等C2C电商平台。
今年的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会正式生效,而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最受网民期待的莫过于“网购商品,消费者有权无理由七日内退货”的相关规定。近几年,我国的网络交易市场呈现火爆态势,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大约1.85万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在网络零售市场火爆的当下,网络购物纠纷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新修订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⑽ 淘宝消费者该怎么维权
方法:
向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投诉。
因质量问题,买家维权的方法:
第一种情况:买家收到货后,如果还没确认付款的话,可以直接申请退款,然后填写真实的退款原因,向淘宝举证,卖家如果拒绝退款的话么,可以要求淘宝客服介入处理。
第二种情况:买家收到货后一段时间,已确认付款了。这时可以发起售后维权,需要向淘宝提供相关证据,然后由淘宝客服处理,买家就等待结果就行了。
(10)网络消费后悔权怎么办扩展阅读
消费者对网络产品仅享有极有限的知情权,易引发产品质量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对网络传媒来说,经销商则不能一一说明。
消费者判定产品质量好次,大多仅凭传媒对产品的简介及几个简短产品画面,也就是说,完全是消费者凭着自身的感观或经验去识别和判定产品质量和性能。对众多消费者来讲,对网络产品质量、性能了解是局部的、片面的,因此,包括因产品存在瑕疵等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纠纷难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