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网络标签是什么意思
网络标签(Tag)是一种互联网内容组织方式,是相关性很强的关键字,它帮助人们轻松的描述和分类内容,以便于检索和分享,Tag已经成为web2.0的重要元素。
❷ [转载]在IP网络中, CE、PE、AR是什么意思
PE或者AR基本是一个概念,某些运营商称为PE比如联通,某些运营商称为AR比如移动。叫做接入路由器,是CE的直接上级路由器。所有的软交换站点接入CE都上联到PE或者AR。然后PE或者AR接入运营商的IP骨干网。
ce , pe属于mpls vpn里的概念。BGP/MPLS
PE(Provider
Edge),即Provide的边缘设备,服务提供商骨干网的边缘路由器,它相当于标签边缘路由器(LER)。PE路由器连接CE路由器和P路由器,是最重要的网络节点。用户的流量通过PE路由器流入用户网络,或者通过PE路由器流到MPLS骨干网。
CE(Customer
Edge),用户边缘设备,服务提供商所连接的用户端路由器。CE路由器通过连接一个或多个PE路由器,为用户提供服务接入。CE路由器通常是一台IP路由器,它与连接的PE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
用户站点:用户端网络的总称,一个用户站点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链路连接服务提供商的骨干网络。
VPN概念中,把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器分为三类:用户边缘路由器(CE)、运营商边缘路由器(PE)和运营商骨干路由器(P);其中,PE充当IP
VPN接入路由器。
AR:指接入路由器;一般的ip网络中,根据其拓扑结构,可以把路由器分为接入路由器ar,边缘路由器br,核心路由器cr。
ngn设备之间的互通需要ip承载网,目前各大运营商都组建了全国的ip的承载网,用来承载ngn,大客户,iptv等业务,承载网一般都启用mpls
vpn。ngn的ss, sg ,TG等接入到ip承载网的ar路由器上,若ar路由器启用了mpls
vpn的话,这个ar路由器就是pe。br路由器肯定也启用了mpls vpn,因此它也是pe,ce在mpls
❸ SEO中的标签链接是什么意思
SEO中的三大标签:标题(title)、关键词(keywords)、描述(description)
标题标签:采用的是关键词+网站名模式
关键词标签:建议3个左右,用半角逗号相连
描述标签:用站名开头,用网站关键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❹ 哪位高手能具体解释一下在EIGRP和OSPF路由协议中邻接关系与邻居关系的区别。尽量详细点。谢谢。。
我这里就说比较实在、比较俗一点吧,同时楼主也好理解一点。一步一步的讲:如下
一,如果网络中的路由器开启了OSPF协议,首先会发送hello报文,该报文中携带的有路由器的接口地址/掩码、Area ID、Hello Interva、Dead Interval、接口认证等,然后路由器间根据这些参数开始相互协商,如果协商成功,便成为了邻居关系。
二,成为了邻居关系之后就要想办法成为邻接关系,因为不是每个邻居关系的路由器都会成为邻接关系的,特别是多址址广播网络。总结一下,邻接关系的建立如下步骤。
1,失效状态 down, 表示该接口还未启用,不能收到任何信息。
2,初始化状态 Init,表示检测到了从邻居发来的hello报文了。但还没建立双向通信。(建立邻居后的路由器会发送hello报文给自己的邻居,hello信息包括路由器的router id、路由器的优先级等。)
3,双向通信状态 Two-way ,从邻居发过来的hello报文中,检测发现了自己的router id 号,如果是广播网络还需要选择DR、BDR ,再建立邻接关系,然后到下一步。
4,信息交换初始状态Exstart,确定两台路由器的主从关系,用做后面的数据库同步(即谁先发送LSA给另一方)
5,信息交换状态 Exchange ,这一状态路由器会发送一个DD报文,用来描述他们的链路数据库等,既两台路由器开始准备同步,用来发现我路由器数据库里面缺什么,少什么的。
6,加载状态loading ,紧跟上一步,在进行了同步观察后,双方就知道自己的数据库里面的需求,即开始了开始了有关LSA 的请求。
7,完全邻接 full ,紧跟上一步,当发送了有关LSA的请求后,这一步就开始发送有关LSA的数据,一直到双方的LSA数据库同步。此时,双方邻接关系完全角成。
个人描述,非复制的。 仅供参考。
❺ 网络的邻接矩阵,在线等
邻接矩阵是表示图(网)的结点的邻接关系的方阵,有n个结点的图的邻接矩阵有n行,n列。内含n^2个数,如果只是表示邻接关系的,用1表示相邻,用0表示不相临,邻接方阵由0和1组成。如果是无向图,其邻接矩阵是对称方阵;如果是有向图,其邻接矩阵是非对称方阵。如果是网,矩阵元素表示权值,可能是整数、小数、无理数,可不是你说的比1大的整数。
图1的邻接矩阵如下:(空白处全是0,你自己添)
❻ 对于OSPF协议中路由器之间的邻接关系(adjacency),你有什么理解
在RIP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中,路由信息的交互是通过周期性地传送整张路由表的机制来完成的,该机制使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无法高效地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在OSPF协议中,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在进行链路状态通告(LSA)数据包传输时,使用包含LSA头(Head)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描述数据包进行传输,因为每个LSA头中不包含具体的链路状态信息,它只含有各LSA的标识(该标识唯一代表一个LSA),所以,该报文非常小。邻接路由器间使用这种字节数很小的数据包,首先确认在相互之间哪些LSA是对方没有的,而哪些LSA在对方路由器中也存在,邻接路由器间只会传输对方没有的LSA。对于自己没有的LSA,路由器会发送一个LS Request报文给邻接路由器来请求对方发送该LSA,邻接路由器在收到LS Request报文后,回应一个LS Update报文(包含该整条LSA信息),在得到对方确认后(接收到对方发出的LS ACK报文),这两台路由器完成了本条LSA信息的同步。
由此可见,OSPF协议采用增量传输的方法来使邻接路由器保持一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在OSPF协议中使用到的五种协议报文,并简单介绍了它们的作用,我们作个简单的小结:
◆ Hello报文,通过周期性地发送来发现和维护邻接关系;
◆ DD(链路状态数据库描述)报文,描述本地路由器保存的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
◆ LSR(LS Request)报文,向邻居请求本地没有的LSA;
◆ LSU(LS Update)报文,向邻居发送其请求或更新的LSA;
◆ LSAck(LS ACK)报文,收到邻居发送的LSA后发送的确认报文。
OSPF协议采用的特殊机制
指定路由器和备份指定路由器
在OSPF协议中,路由器通过发送Hello报文来确定邻接关系,每一台路由器都会与其他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这就要求路由器之间两两建立邻接关系,每台路由器都必须与其他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以达到同步链路状态数据库的目的,在网络中就会建立起n×(n-1)/2条邻接关系(n为网络中OSPF路由器的数量),这样,在进行数据库同步时需要占用一定的带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SPF采用了一个特殊的机制:选举一台指定路由器(DR),使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都和它建立邻接关系,而其他路由器彼此之间不用保持邻接。路由器间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都通过与指定路由器交互信息完成。这样,在网络中仅需建立n-1条邻接关系。备份指定路由器(BDR)是指定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备份路由器,它会在指定路由器关机或产生问题后自动接替它的工作。这时,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就会和备份指定路由器交互信息来实现数据库的同步。图4是选举指定路由器前后网络中的邻接关系对比。
图1 邻接关系对比
要被选举为指定路由器,该路由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 该路由器是本网段内的OSPF路由器;
◆ 该OSPF路由器在本网段内的优先级(Priority)>0;
◆ 该OSPF路由器的优先级最大,如果所有路由器的优先级相等,路由器号(Router ID)最大的路由器(每台路由器的Router ID是唯一的)被选举为指定路由器。
满足以上条件的路由器被选举为指定路由器,而第二个满足条件的路由器则当选为备份指定路由器。
指定路由器和备份指定路由器的选举,是由路由器通过发送Hello数据报文来完成的。
OSPF协议中的区域划分
OSPF协议在大规模网络的使用中,链路状态数据库比较庞大,它占用了很大的存储空间。在执行最小生成数算法时,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很大的CPU资源,网络拓扑变化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耗费了路由器大量的存储空间,加重了路由器CPU的负担,而且,整个网络会因为拓扑结构的经常变化,长期处于“动荡”的不可用的状态。
OSPF协议之所以能够支持大规模的网络,进行区域划分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OSPF协议允许网络方案设计人员根据需要把路由器放在不同的区域(Area)中,两个不同的区域通过区域边界路由器(ABR)相连。在区域内部的路由信息同步,采取的方法与上文提到的方法相同。在两个不同区域之间的路由信息传递,由区域边界路由器(ABR)完成。它把相连两个区域内生成的路由,以类型3的LSA向对方区域发送。此时,一个区域内的OSPF路由器只保留本区域内的链路状态信息,没有其他区域的链路状态信息。这样,在两个区域之间减小了链路状态数据库,降低了生成数算法的计算量。同时,当一个区域中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其他区域中的路由器不需要重新进行计算。OSPF协议中的区域划分机制,有效地解决了OSPF在大规模网络中应用时产生的问题。
OSPF协议使用区域号(Area ID)来区分不同的区域,其中,区域0为骨干区域(根区域)。因为在区域间不再进行链路状态信息的交互(实际上,在区域间传递路由信息采用了可能导致路由自环的递归算法),OSPF协议依靠维护整个网络链路状态来实现无路由自环的能力,在区域间无法实现。所以,路由自环可能会发生在OSPF的区域之间。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使所有其他的区域都连接在骨干区域(Area 0)周围,即所有非骨干区域都与骨干区域邻接。对于一些无法与骨干区域邻接的区域,在它们与骨干区域之间建立虚连接。
结束语
本文对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主要原理和特性作了简单的介绍,没有涉及到自治系统(AS)以外的路由及路由聚合。
OSPF协议采用路由器间建立和维护邻接关系,维护链路状态信息数据库,采用最短生成树算法,避免了路由自环。同时,又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机制,保证了它在大规模网络中的可用性。
❼ 在IP网络中, CE、PE、AR是什么意思
1、CE:Customer Edge,
用户边缘设备,是服务提供商所连接的用户端路由器。CE路由器通过连接一个或多个PE路由器,为用户提供服务接入。CE路由器通常是一台IP路由器,它与连接的PE路由器建立邻接关系。
2、PE(Provider Edge),
即Provide的边缘设备,服务提供商骨干网的边缘路由器,它相当于标签边缘路由器(LER)。PE路由器连接CE路由器和P路由器,是最重要的网络节点。用户的流量通过PE路由器流入用户网络,或者通过PE路由器流到MPLS骨干网。
3、AR:
指接入路由器;一般的ip网络中,根据其拓扑结构,可以把路由器分为接入路由器ar,边缘路由器br,核心路由器cr。
PE或者AR基本是一个概念,某些运营商称为PE比如联通,某些运营商称为AR比如移动。叫做接入路由器,是CE的直接上级路由器。所有的软交换站点接入CE都上联到PE或者AR。然后PE或者AR接入运营商的IP骨干网。
(7)网络中邻接标签是什么扩展阅读
1、一般的ip网络中,根据其拓扑结构,可以把路由器分为接入路由器ar,边缘路由器br,核心路由器cr。
2、PE或者AR基本是一个概念,某些运营商称为PE比如联通,某些运营商称为AR比如移动。叫做接入路由器,是CE的直接上级路由器。所有的软交换站点接入CE都上联到PE或者AR。然后PE或者AR接入运营商的IP骨干网。
3、三大运营商不同的叫法,实质上是同一个设备作用:
运营商骨干(核心)路由器——运营商边缘(接入)路由器——用户边缘路由器:P(CR)——PE(AR)——CE(BR)
❽ OSPF中邻居和邻接如何区分
所有同一网段的路由器都是邻居关系,但是在广播多路访问网络中,邻接关系只有在非DR/BDR和DR/BDR之间存在,非DR/BDR路由器之间不存在邻接关系,但是他们也属于邻居。在点到点网络中不需要DR/BDR,两头的路由器直接是邻接。
❾ OSPF中的邻居和邻接关系是什么
邻居关系是双方交互Hello报文,Hello报文中的hello time 、Dead time 、Area ID、验证信息、Stub Flag信息一致时,两个直连广播类型的网络就会在一个端口上选举出DR、则另一端口选举为BDR,然后就如2-Way状态。只要能正常进入到2-way状态就完成了邻居关系。一般两个直连广播网络进入此状态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会进入到下一个状态ExStart,在多台路由器互联的广播网络、NBMA(非广播多点可达)中,除DR、BDR意外的路由器的状态会长期稳定在此状态2-way。
查看邻居关系为2-way/-
邻居关系完成后,路由器上能够正常形成邻居表(display ospf peer)
============================================================================
邻接关系是双方交互DD、LSR、LSU、LSAck报文完成后,两端设备LSDB相同采进入到邻接状态。
邻接关系是由邻居关系2-way继续向后发展,依此经历ExStart => Exchange => Loading => Full 。
产看路由器邻居关系时变现为 Full/DR 、Full/BDR 、Full/-(点到点)
邻接关系完成后,多台路由器能够正常形成拓扑表(display lsdb )
❿ 什么是互联网标签
互联网标签(Tag)是一种互联网内容组织方式,是相关性很强的关键字,它帮助人们轻松的描述和分类内容,以便于检索和分享,Tag已经成为web 2.0的重要元素。
网络标签其实就是一种虚拟形式的标签,它是以一种互联网的方式,帮助人们进行分类描述,方便人们搜索和分享。这种标签形式,可以让用户的参与性增加,它不在是网站管理者的一个人管理内容。现如今很多的用户都是通过对标签的搜索,来描述自己发表的内容和检索相关的内容,就比如是博客、图片等等。这种形式的搜索方式的,一目了然,方便人们对内容的大体了解,从而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