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无线射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工作方式
是信号加在一定频率的振动波上面,然后通过天线无线发射出去的。即无线电发射。
⑵ 射频技术的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8—1所示。
其中,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 律,如图所示:
图8-1
(2)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图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低,高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超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⑶ 射频衰减器有什么作用
是德科技提醒您,射频衰减器的作用是保证信号在输入混频器时处在合适的电平上,从而防止发生过载、增益压缩和失真。由于衰减器是频谱仪的一种保护电路,所以它通常是基于基准电平值而自动设置,不过也能以 10 dB、5 dB、2 dB 甚至 1 dB 的步进来手动选择衰减值。如图所示是一个以 2 dB 为步进量、最大衰减值为 70 dB 的衰减器电路的例子。
⑷ 射频(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射频技术? rfid是什么意思?rfid工作原理 作者:本站 来源:www.elecfans.com 发布时间:2008-9-17 0:50:26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什么是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 射频识别技术适用的领域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要求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HkW安规与电磁兼容网 射频技术也简称RFID,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叫做射频识别技术,简称射频技术。 RFID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模型如图所示。 其中,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通讯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 律,如图所示: (2)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ra。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3—l0m RFID相关术语 射频: 一般指微波。 ·微波: 波长为0.1—100厘米或频率在1—100GHZ的电磁波。 ·电子标签 : 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标识物体代码的标签,也叫射频卡。 ·被动式电子标签: 内部无电源、靠接收微波能量工作的电子标签。 ·主动式电子标签: 靠内部电池供电工作的电子标签。 ·微波天线 : 用于发射和接受微波信号。 ·读出装置 : 用于读取电子标签内电子数据。 ·阅读器: 用于读取电子标签内电子数据。 ·编程器: 用于将电子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或查阅电子标签内存储数据。 ·波束范围 : 指天线发射微波的照射功率范围。 ·标签容量 : 电子标签编程时所能写入的字节数或逻辑位数。 振幅(Amplitude) :无线电波最高点和零值之间的距离。只读存储(Read-only memory ,ROM):一种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的形式,不能被覆盖。只读芯片要比读写芯片便宜得多。 自动数据采集(Automatic data capture, ADC):用于收集数据并直接将其导入(不涉及人工参与)计算机系统的方法(见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 智能卡(Smart Card) :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通常是一张信用卡的大小)的通称。一些智能卡包含一个RFID芯片,所以它们不需要与读写器的任何物理接触就能够识别持卡人。RFID智能卡常常被称为“遥控”智能卡。 a-Biz—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案例框架:a-Biz 是一项自动识别工程,它的终极目标是将自动识别技术与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案例结合,以此实现"商业自动化",或者说是a-Biz。 ASN—高级货运通知 :也可称之为DA,此电子文档先于货物被发送出去,以通知对方货物在运送途中。 BIS—商业信息系统 :商业信息系统,即BIS,是用来处理商业交易信息的系统。 DA—发货通知 :此电子文档先于货物被发送出去,以通知对方货物在运送途中。 EAN—欧洲物品编码组:该组织创建于1974年,是由欧洲12个国家的生产商和分销商建立了一个ad-hoc委员会。它的任务是调查在欧洲制订统一的标准化的编码体系的可能性,类似于美国使用的UPC体系。最终创立了与UPC兼容的"欧洲物品编码"。 EPCTM—产品电子码 :产品电子码,即EPC,是自动识别体系中用来唯一标识对象的编码。它的目的类似于GTIN 及UPC 等。 ONS—对象名解析服务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即ONS,是自动识别系统的一个组件。类似于Internet 中的域名解析服务DNS,跟DNS 类似,ONS 也执行名称解析功能。 PML—实体标记语言 :自动识别设备使用实体标记语言传递实体信息。 SavantTM :SavantTM 是自动识别技术框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的服务器,提供数据路由服务,实现数据捕获、数据监视及数据传送功能。 UCC—统一编码委员会:统一编码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其目标是建立与推动物品识别及相关电子通讯技术的多元化工业标准。提高供应链内的管理水平,为使用者带来附加价值。UML—统一建模语言 :统一建模语言,即UML,是一种使用案例和活动图等工具,为商业需求和商业流程建模的描述性语言。 推荐射频技术电子书: 射频电路设计下载(pdf)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John Rogers(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射频通信电路设计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⑸ 无线射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射频这个概念,一方面指的是某一特定频段,另一方面更主要指一种以接收机和发射机组成的体制。
无线和射频其实是重复的,可以简单地来讲就是射频。
射频,字面理解就是“发射频率信号”。主要工作原理:通过发射机将信号调制、放大,利用天线辐射出去,在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到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解调、滤波等操作,送入基带处理,这里套为接收机。
⑹ 射频信号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射频其实主要是指通过发射端发射无线电波,接收端接收无线电波来传输数据。当然根据传输(调制解调)方式的不同,名称和应用范围也不同。如wifi,CDMA,FM等,只不过频率,数据处理方式,传输方向(单向双向)不一样而已。
不同频率的射频在应用及范围上有区别。
射频入门比较难,建议多看看一些基础的资料或书籍。
⑺ 无线射频的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 用以驱动 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 Reader 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 感应偶合(Inctive Coupling) 及后向散射偶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 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 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 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目前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⑻ 求射频信号衰减器原理
在下列资料中查找:
1.《天线原理》
2.电视机原理中高频头及通道部分
3.收信机原理
4.其它高频电路原理
⑼ 射频信号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以GA1484B为例,信号的发出,首先是要有一个信号发出的部分,再有一个参考源,用参考源来激励压控输出一个大信号,并且压控输出的信号也会是一个频率可调的信号,为了控制压控的输出信号的频率,所以,压控要在一个PLL中来达到稳频的目的,压控输出信号以后,下面就对输出信号的频率进行扩频,通过混频和倍频达到目的,我们需要一个频率和幅度都稳定的信号,接下来就是通过ALC对输出信号进行幅度的调整。如果还要调制,哪就在ALC之后完成,这就是他的基本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