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别人说我“半斤八两”到底是什么意思
含贬义,形容差不多,不相上下的意思。如果是形容一个人
就是说这个人某些方面也不怎样
如果是形容两个人
就是说这两个人水平差不多,但都不怎么强.
Ⅱ 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意思: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半斤八两
拼音:bàn jīn bā liǎng
出处:《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朝代:明
作者:施耐庵
(2)网络半斤八两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半斤八两的近义词:梧鼠五技、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博而不精
一、梧鼠五技
白话释义: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五技:据说鼫鼠有五种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于事无益。
出处:《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朝代:春秋
作者:荀子
译文:飞蛇没有脚却能飞,梧桐树鼠有五种技能然而还是没有多大作用。
二、浅尝辄止
白话释义: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学的技术很多但是一样都不精通。
出处:《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
朝代:清
作者:鼓养鸥
译文:这东西不是不可以品尝,如果是文人墨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三、囫囵吞枣
白话释义: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不精通。
出处:《碧岩录》:“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朝代:宋
作者:圆悟禅师
翻译:把枣子整个吞下去,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四、博而不精
白话释义: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处:《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朝代:南朝·宋
作者:范晔
译文:贾君精深但学识不够丰富,郑君学识丰富,但不精深,既要学识丰富也要精深,我怎么能找到这种人呢。
Ⅲ 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半斤八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 jīn bā 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由来:
一说东汉时期,流通有三种货币: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简称钱,一千个五铢钱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吊钱。在互相兑换方面,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而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当时的一斤等于十六两,也就是说半斤即是八两,这就是半斤八两的来历之一。
另一说法认为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丞相李斯负责起草文书。李斯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有拿定主意,于是便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提笔写下了“天下公平”以作批示,但并没有给出确切的数目参考。李斯为了避免以后遭到罪责,决定将“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一共16画)作为重量标准,于是确定了一斤等于十六两的规则,半斤自然就是八两。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Ⅳ 半斤八两什么意思啊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八两刚好是半斤。半斤与八两二者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成语】: 半斤八两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2]
【来历】除了统一度量标准器、规定检定校准制度之外,秦始皇还统一了度量衡的 度制并采用十六进制的计量方法,即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以及衡制: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示例】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1]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词语辨析
【示例】 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
【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近义词】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成语谜语】谜面:共计五百克。(打一成语)谜底:半斤八两
【歇后语】 半斤八两——没什么两样、 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使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常用于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3]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八,不能读作“bá”。
【成语辨形】 两,不能写作“俩”。
【成语辨析】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4]
Ⅳ 半斤八两什么意思怎么来的啊
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成语出处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2,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半斤八两的近义词:
平分秋色,势均力敌,工力悉敌,旗鼓相当,各有千秋,并驾齐驱,铢两悉称。
(5)网络半斤八两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用法:
1、论才学,你们兄妹俩是半斤八两。
2、想想上周伊朗还是邪恶轴心一部分,叙利亚也是半斤八两。
3、你们两的本事也就是半斤八两了,都需加油才行!
4、我整天无所事事,而哥哥整天游手好闲,我们俩真是半斤八两。
5、原来咱们两个半斤八两,都是惧内俱乐部的。
Ⅵ 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呢
半斤八两
拼音
[bàn jīn bā liǎng]
释义
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例句
1. 他俩下起棋来~,水平差不了多少。
近义
各有千秋
工力悉敌
一丘之貉
不相上下
势均力敌
平分秋色
铢两悉称
并驾齐驱
旗鼓相当
反义
众寡悬殊
截然不同
天差地远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Ⅶ “半斤八两”什么意思
半斤八两 [bàn jīn bā liǎ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出 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Ⅷ 半斤八两真正的意思
半斤八两真正的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成语辨析: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半斤八两的近义词:梧鼠五技、浅尝辄止、囫囵吞枣、博而不精。
1、梧鼠五技。白话释义:梧鼠:即“鼯鼠”,为_鼠之误;五技:据说_鼠有五种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于事无益。
2、浅尝辄止。白话释义: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学的技术很多但是一样都不精通。
3、囫囵吞枣。白话释义: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不精通。
4、博而不精。白话释义: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Ⅸ 半斤八两是什么意思
半斤八两,汉语成语,拼音是bàn jīn bāliǎng。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出自《五灯会元》。
成语辨析
“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示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