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网恋诈骗套路案例
“花篮托、酒托型 ”
8月13日,市民蔡某在相亲网上认识了一个自称“成功人士”的男子周某某,8月17日,周某某告知蔡某自己的一家餐饮店20日要开业,让蔡某帮其订两个花篮撑场面,并答应之后会把钱汇给她,20日早上,蔡某按照对方要求订了,并通过现金汇款给对方账号1776元,之后蔡某就无法联系上周某某,遂发觉被骗。
●特点分析:不法分子大多乔装成年龄在40岁到55岁之间的“成功男士”,月收入大多登记为20000元以上,并宣称丧偶来骗取女性信任。
●目标:大多为情感受过伤害的中年女性,其中大部分为中年丧偶或离异,且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
●手法:不法分子在获得对方信任之后,就谎称自己的新店开张,为了得到更多亲人朋友的认可,需要对方赠送几个花篮,并提供相应账号要求汇款到指定账户进行购买,一旦对方购买,就立即消失。
“博取同情型”
8月2日,市民张某某通过手机相亲网站认识了一个叫王某的女孩,对方在网上跟其聊天时讲是22岁,贵州人,现在北京打工并答应张某某会辞掉现在的工作去找他。3日10时许,王某联系张某某,称自己还欠房东880元房租,随后张某某就通过银行转账给王某900元,后对方又在网上讲其最近生活拮据,张某某又向该账户汇款1000元。之后,张某某就无法再联系上王某。
●特点分析:不法分子大多乔装成年龄在20岁到26岁之间的年轻女性,登记收入大多为500元到2000元之间,靠打工维持生活。
●目标:大多为20岁到35岁之间具备稳定工作的男性,且抱着在网上找美女的思想进行网络相亲。
●手法:大多在网络上以美女照片进行诱惑,在之后的聊天当中会表现得温柔软弱、楚楚可怜,在获得对方信任之后,就会不停以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为借口向对方索要金钱,达到一定金额后,就无法再取得联系。
“投资理财型”
8月1日,安徽市民李某某在百合相亲网站登记相亲认识了一名男子,对方自称是香港人,两人一直没有见面只是在网上聊天,后来对方要求其开个账户帮助炒股挣钱,其信以为真,便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向对方账号内存入人民币27600元钱,后一直联系不上对方,才发现自己被骗。
●特点分析:不法分子大多伪装成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高富帅”,自称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在香港等地从事“金融、投资、证券、理财”等工作。
●目标:大多为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企图在网上钓“金龟婿”或幻想通过网络结识所谓“高富帅”,自身具备一定经济基础,有稳定工作的女性。
●手法:不法分子锁定目标之后,会主动向其献殷勤,送一些小礼物或鲜花,博取对方的好感和信任,之后就谎称自己可以帮助对方进行投资理财或是股票投资等金融项目的操作,在对方上当汇款之后就立即消失。
“传销诈骗型”
8月25日,武某某在通过“懒人相亲”网络应用程序结识了一名自称张某的男子,通过聊天,双方约定27日下午见面,见面后张某不断对武某某推销一种产品,并硬拉着其参加产品的传销培训,培训后强迫武某某缴纳加盟费2500元。
●特点分析:不法分子大多登记为44岁到55岁之间的男性,或年龄在24岁到28岁之间的女性,自称有稳定工作,较好收入。
●目标:男女不限,婚姻状况不限,年龄在25岁以上。
●手法:不法分子假借照片和高收入迷惑对方,然后以见面为由,骗受害人进行传销培训,并不断诱惑其缴纳加盟费或强迫其发展下线。
警方提醒广大单身男女,分清楚熟人交友模式与陌生人交友模式之间的区别,对于网络上自称为成熟稳重,事业有成,月收入可观的成功男士以及惯用美艳、性感照片吸引对方的女性要格外小心留意,谨防对方是骗子假冒伪装的。
② 网络诈骗的手段有哪些
一、天上掉馅饼式:
“天上掉馅饼式”就是通过以中奖为名进行诈骗的形式。比如“免费刷Q币”这种网络诈骗形式。这种方式就是网络骗子运用社会工程学,利用人们贪婪的心理进行网络诈骗,结果网民不但没有获得Q币,反而连自己的QQ密码以及Q币也被人盗取了。
二、为你解决困难式:
“需求突破式”就是抓住受害人的某些需求进行诈骗的形式。比如2007年年初由于我国台湾地震引发的海底光缆断裂,导致使用国外杀毒软件的用户无法升级,无法登录服务器在北美地区的美国网站等。就在这个危难的时候,骗子马上提供所谓的代理服务器进行诈骗,结果很多人的网络账户都相继被盗。
三、感情欺骗式:
“感情欺骗式”就是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说你的老朋友、家人出事,让受害人汇钱等。比如收到好友通过QQ发来的信息内容:“在吗?能帮我个忙吗?我朋友叫我帮她汇500块钱(急),我这边不方便,你帮我汇好吗?”然后就是需要汇款的账号和用户名。
(2)网络感情诈骗手段经典案例叫什么扩展阅读:
防骗技巧
(1)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下这家公司或网店,查看电话、地址、联系人、营业执照等证件之间内容是否相符,对网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正规网站的首页都具有“红盾”图标和“ICP”编号,以文字链接的形式出现。
(2)看清网站上是否注明公司的办公地址,如果有,不妨与该公司的人交涉一下,表示自己距离该地址很近,可直接到公司付款。如果对方以种种借口推脱、阻挠,那就证明这是个陷阱。
(3)在网上购物时最好尽量去在现实生活中信誉良好的公司所开设的网站或大型知名的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购物网站购买所需的物品。
(4)不要被某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能迷惑,这往往是犯罪嫌疑人设下的诱饵。
(5)对于在网络上或通过电子邮件以朋友身份招揽投资赚钱计划或快速致富方案等信息要格外小心,不要轻信免费赠品或抽中大奖之类的通知,更不要向其支付任何费用。
(6)对于发现的不良信息及涉嫌诈骗的网站应及时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③ 网络诈骗的手段都是有哪些
网络诈骗的手段具体有:
1、天上掉馅饼式。“天上掉馅饼式”就是通过以中奖为名进行诈骗的形式。比如“免费刷q币”这种网络诈骗形式。这种方式就是网络骗子运用社会工程学,利用人们贪婪的心理进行网络诈骗,结果网民不但没有获得q币,反而连自己的qq密码以及q币也被人盗取了。
对于这种诈骗方法,虽然很多人明明知道可能是网络陷阱,但是依然抵挡不了对“免费q币”的渴望或者好奇,所以也要登录到网站进行一番浏览。他们的心里可能会想,自己不进行登录qq账号密码就不会被盗,但是他们可能被种上隐藏在网站后面的木马程序。
2、为你解决困难式。“需求突破式”就是抓住受害人的某些需求进行诈骗的形式。比如2007年年初由于我国台湾地震引发的海底光缆断裂,导致使用国外杀毒软件的用户无法升级,无法登录服务器在北美地区的美国网站等。就在这个危难的时候,骗子马上提供所谓的代理服务器进行诈骗,结果很多人的网络账户都相继被盗。
目前很多网络诈骗都将黑手伸向了网络游戏账号,尤其是时下比较火爆的《魔兽世界》和《征途》等大型网络游戏。网络骗子正好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的程序截获游戏玩家的账号信息,已经从以前的“暗偷”转为“明抢”,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也可见网络骗子的“用心良苦”。
同时由于大多数玩家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意识,再加上用户不假思索和分析就进行使用,结果网络骗子很容易就获取游戏玩家的账号,然后将非法获取的游戏账号转卖牟取不义之财。
3、感情欺骗式。“感情欺骗式”就是通过各种网络途径说你的老朋友、家人出事,让受害人汇钱等。比如收到好友通过qq发来的信息内容:“在吗?能帮我个忙吗?我朋友叫我帮她汇500块钱(急),我这边不方便,你帮我汇好吗?”然后就是需要汇款的账号和用户名。
像这样要求汇款的留言,还宣称手机没带,很容易骗得好心人上当。同时这个留言只要求汇款500元并称很急,正是因为其金额小所以很可能让人不设防;它还提醒别人带上身份证去汇款,可以说考虑得很周全。
此外称自己没带手机,让人放弃打电话求证的念头,这也是精心策划的一个陷阱。而一些诈骗钱财的不法分子也看上了“qq尾巴”这种传播方式,他们并不是为了传播某种病毒,而是利用木马病毒行骗。
其实在网络上利用qq传播木马病毒的现象,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这种利用感情和亲情的方式进行诈骗的,最容易上当的就是一些年轻人,他们出于哥们义气看到朋友有难,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满足骗子的要求而上当。
④ 十二种网络诈骗类型有哪些
1、利用盗号和网络游戏交易进行诈骗
(1)、冒充即时通讯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冒名顶替向事主的聊天好友借钱。特别要当心的是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聊天诈骗,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2)、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进行诈骗。一是低价销售游戏装备,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二是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信息,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账号时,虽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待玩家交易结束玩了几天后,账号就被盗了过去,造成经济损失。
(3)、交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站以交友的名义与事主初步建立感情,然后以缺钱等名义让事主为其汇款,最终失去联系。
2、网络购物诈骗
(1)、多次汇款——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
(2)、假链接、假网页——骗子提供虚假链接或网页,交易往往显示不成功,让事主多次往里汇钱。
(3)、拒绝安全支付法——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
(4)、收取订金骗钱法——骗子要求事主先付一定数额的订金或保证金,然后才发货。利用事主急于拿到货物的迫切心理以种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
(5)、约见汇款——网上购买二手车、火车票等诈骗的常见手法,骗子一方面约见事主在某地见面验车或给票,又要求事主的朋友一接到事主电话就马上汇款,骗子利用“来电任意显软件”冒充事主给其朋友打电话让其汇款。
(6)、以次充好——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货后连呼上当,叫苦不堪。
3、网上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即时通讯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事主一次次汇款,直到失去联系事主才发觉被骗。
4、“网络钓鱼”诈骗
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窃取用户银行账号、密码。
从上面华律网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常见的网络诈骗分为几类型,相信大家都有了了解。网络带给我们的是便捷,但网络上涉及了很多诈骗,一些人利用网络进行集资,使人们家破人亡的都有,故华律网小编提醒大家在网络上的一些非法链接千万别点,对于支付等密码不要保存在网页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外罚金或者没收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⑤ 你都遇见过哪些网络诈骗骗术
一、网络中奖诈骗
网络中奖诈骗,这是最早的网络诈骗方式。随着通电子邮件、QQ、论坛短信、网络游戏等的出现,诈骗分子就盯上了。犯罪分子发送中奖信息,网民点击链接,进入高仿仿冒网站,网民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手续费、保险费、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受害者先向其指定账户汇款,金额几千到几万不等。在受害人汇款之后,诈骗分子又会罗列层出不穷的借口要求受害人继续向其汇款,继续骗取网民钱财。
二、网络征婚交友诈骗
犯罪分子在各种相亲网站、相亲APP中,通过虚假信息,注册多个网名,一旦有人联系时, 就骗取对方信任,提出资金周转、急救医疗等各种借口借钱,骗取受害人钱财后就立马消失,又重新注册别的网名再进行诈骗。
三、网络购物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方式多种多样,这里举一个例子。购物人发现自己在××网上购买的鞋子尚未发货,便通过旺旺与卖家联系。当天晚上, 购物人接到一号码归属地为卖家所在地的电话,对方自称是××网卖家,并表示其已将货品发出,但由于支付宝出现问题,需购物人先进行退款操作后再重新进行拍卖。由于购物人不会进行退款操作,于是犯罪嫌疑人便通过QQ远程协助帮助购物人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购物人发现自己网上银行账户上被转出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现金。
四、网络交友诈骗
网络交友诈骗方式也有很多,这里举一种:以微信交友方式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以微信交友的方式骗取女网友信任后,利用陪同对方购物、就餐的机会,实施诈骗网友钱物的行为。女性网友以家里急事等理由离开酒吧,随后女性网友与男性网友就失去联系。
⑥ 跪求网络诈骗的案例
1、网络交易诈骗
近期,李先生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称其网上购买的图书出现异常,并发来异常截图情况,截图上留有淘宝客服技术支持人员的联系方式。李先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添加对方QQ号后,按照要求向对方缴纳保险费用、保证金等费用共计14909元人民币。
案例剖析:网络交易异常诈骗中,诈骗分子会掌握事主相关网购信息,并通过此信息获取事主信任,利用各种理由,诱使事主转账汇款。
2、假机票诈骗
近期,王先生收到一条某航空公司发来的航班改签退票短信,承诺免费办理改签退票服务且补偿人民币300元。王先生拨通电话与之取得联系,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及收到的短信验证码,王先生操作完毕后发现其银行卡内的4999元钱被转走。
案例剖析:随着外出游玩的市民增多,购买飞机票发生改签或退款的情况也随之增多,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掌握事主出行信息,通过发送短信等方式告知事主航班改签,取得事主信任后,再诱骗事主转账,骗取钱财。
3、钓鱼链接诈骗
近期,李女士手机接到一条短信息,内容为银行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234元,请点击进入网站查收,信以为真的李女士点击链接填写银行信息以及验证码后,发现被转走5000元。
案例剖析:此类诈骗一般以积分兑换、网银升级等名义要求事主点击短信链接,填写个人信息,从而盗刷银行卡内资金。
4、网络购票类诈骗
近期,高先生在QQ上添加了一个火车票“黄牛”,通过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支付了300元购票费,后对方称需要激活才能使用,按照要求又添加了一名“客服”人员,点击对方发送的链接后发现其支付宝被刷走3998元人民币,共计损失4298元人民币。
案例剖析:嫌疑人一般采用QQ、微信等方式,谎称可以为事主购票,向事主发送支付二维码或发送相关链接,诱使事主进行转账汇款。
参考资料
去年这些网络诈骗“新坑”你踩过没?-人民网
⑦ 江苏一男子苦心钻研情感话术,诈骗两女子上百万,是如何被警方抓获的
江苏一男子苦心钻研情感话术诈骗两女子上百万,警察通过网络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查找出犯罪嫌疑人的地址并进行抓获。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像郭某这样的不法分子,是通过网络来骗取钱财,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这起案件提醒广大的网友们,网恋交友需谨慎,涉及钱财时,定不要轻信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⑧ 网恋被骗1500万“男友”竟有17人,这是一起什么样的诈骗案件
网恋被骗1500万“男友”竟有17人,这是一起典型的“杀猪盘”诈骗案件。
4月24日凌晨,常州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一起网上投资虚拟币交易的网络诈骗大案, 报警人吴女士称被骗金额巨大,达到了1500万元左右。接警后,常州市反诈骗中心迅速组织人员对作案过程进行全方位分析,12小时内便查明被骗资金流向,并成立专案组。
报警人吴女士称,2019年12月,她在网上认识一个网名为“黎志辉”的人。从照片上看,对方长相俊美,工作及家庭背景都似乎不错,符合吴女士对理想伴侣的要求。聊了没几天,两人很快陷入热恋。
今年2月份,该男子对吴女士说,自己在一家虚拟货币网站进行比特币交易,并表示自己赚了很多钱。 为了让吴女士相信,对方还故意以忙为理由,让吴女士帮他操作这个平台。
吴女士在帮对方操作的过程中,以为这个平台是真实的,能赚钱能提现,就彻底相信了。于是,在所谓男友的甜言蜜语攻势下,加之高额利润的诱惑, 吴女士不仅自己投资数百万,还拉着闺蜜一起投资,闺蜜甚至将卖房款都投了进去,岂料全都打了水漂。
在摸清犯罪嫌疑人作案事实的同时,专案组对涉案资金进行追踪查控,会同北京、重庆、广州多地反诈骗中心开展大案协作,协调20多家银行机构和6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大案查、止、冻绿色通道。
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六大队副大队长张之林介绍:“目前查明, 该团伙在全国近300个地市,作案370多起,涉案总金额达1.2亿元。警方在广东、福建、云南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冻结查扣涉案资金2200万余元。”
据悉,这是常州市公安机关历年来成功破获的单起涉案价值最大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办案民警表示, 这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就是一起典型的“杀猪盘”诈骗。
(8)网络感情诈骗手段经典案例叫什么扩展阅读
被骗的套路
“按照嫌疑人的视角来看,这些上当受骗的被害人就是猪;一些婚恋交友平台在嫌疑人眼中就是猪槽,用于投放猪饲料。嫌疑人为获取被害人信任所使用的一些聊天、恋爱话术,叫做猪饲料;最后通过近几个礼拜、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慢慢获取被害人的信任,这个过程叫做养猪。
等到受害人陷入情感之中后,骗子就会以自己掌握诸如彩票漏洞、股票内幕消息、或者炒作虚拟币等利润丰厚的投资项目为由,声称只要跟随他投资便可稳赚不赔,诱使受害人投资。这时,受害人往往已经深信不疑,便往平台里面大量投入,直到发现被骗。这最后一步,就叫做杀猪。”
经历过“杀猪盘”诈骗的受害人一定付出过真感情,人财两空的伤害也许一生都很难走出来。
⑨ 常见的几种网络诈骗方式,你该知道
1、利用盗号和网络游戏交易进行诈骗:
(1)冒充即时通讯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冒名顶替向事主的聊天好友借钱。特别要当心的是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聊天诈骗,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2)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进行诈骗。一是低价销售游戏装备,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二是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信息,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账号时,虽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待玩家交易结束玩了几天后,账号就被盗了过去,造成经济损失。
(3)交友诈骗。犯罪分子利用网站以交友的名义与事主初步建立感情,然后以缺钱等名义让事主为其汇款,最终失去联系。
2、网络购物诈骗:
(1)多次汇款——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
(2)假链接、假网页——骗子提供虚假链接或网页,交易往往显示不成功,让事主多次往里汇钱。
(3)拒绝安全支付法——骗子以种种理由拒绝使用网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
(4)收取订金骗钱法——骗子要求事主先付一定数额的订金或保证金,然后才发货。利用事主急于拿到货物的迫切心理以种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
(5)约见汇款——网上购买二手车、火车票等诈骗的常见手法,骗子一方面约见事主在某地见面验车或给票,又要求事主的朋友一接到事主电话就马上汇款,骗子利用“来电任意显软件”冒充事主给其朋友打电话让其汇款。
(6)以次充好——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事主收货后连呼上当,叫苦不堪。
3、网上中奖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即时通讯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事主一次次汇款,直到失去联系事主才发觉被骗。
4、“网络钓鱼”诈骗。作案手法有以下两种:
(1)、不法分子大量发送欺诈性电子邮件,邮件多以中奖、顾问、对账等内容引诱用户在邮件中填入金融账号和密码。
(2)、不法分子通过设立假冒银行网站,当用户输入错误网址后,就会被引入这个假冒网站。窃取用户银行账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