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当前网络语言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网络语言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2-07-23 16:56:12

① 网络研究的网络调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利用网络进行调查,有一个坏处——暴露网络于潜在的威胁之下。从恶名昭彰的国际网络病毒到黑客的数起案例来看,我们的确有必要注意这些问题。
2.企业和消费者对网络调研缺乏认识和了解。我国国内企业对市场词研,特别是对于网络调研技术,还相当陌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在观念水平、技术运用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消费者作为重要的调研对象,他们对市场调研和网络技术的不理解、不信任将直接影响网络调研的实际运用效果。
3.网络调研技术有待完善、专业人员匮乏。目前,网络调研仍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网络调研专用技术的欠缺将导致调研流程不畅。尽管网络凋研的专门研究单位和专门软件迅猛发展,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我们的企业拥有一些优秀的网络技术人员和市场调查人员,但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调研实践经验强的专业网络人员还相当缺乏,给网络调研技术的实际运用带来很大难度。
4.网络普及率不高和拒访现象的大量存在。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各地经济技术发展、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Internet不大可能在短期内覆盏所有地区及每一个人。而网络用户的数量却是网络调研发展的必要条件,否则将限制网络调研的适用范围,严重影响调研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步被调查者会出于各种原因而拒绝参加网上调研活动。拒访率的高居不下,将造成样本的流失,影响调研结果的可靠性。
5.无限制样本令人困扰。由于网络的无限制性,使调研项目极有可能受到网虫的搔扰。如果同一个人重复填写问题的话,问题就会变得复杂了。例如,INFO WORLDD(一家电脑使用者杂志)于1997年决定第一次在网上进行读者意向调查。由于重复投票,调研结果极其离谱,以致整个调研无法进行。
l、加快互联网普及程度,积极应用网络调研由于高质量的样本库会以几十种以上的分类方式对固定样本进行分类,针对对于样本要求复杂的跨国项目,高端产品项目以及B2B项目,网络调研方式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样本群并迅速完成项目执行。与传统方式比较,网络方式可以大大缩短项目执行周期,从而使调研项目的时间成本大幅降低。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调研是一种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执行周期以实现项目整体成本(包括经济及时间成本)下降的工具。
此外,网络调研的普及而产生的规模效应将使各种固定成本随之下降,它的即时性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跨国调研执行中的协调问题。所以,应花大力气普及互联网,催生网络调研的经济效应。
2、剔除垃圾信息,尽量避免信息过载,我们可以采用开发更多的MIS软件把数据处理成更准确的、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开发更强大的智能检索工具。我们还可以开发能够“学习”用户喜恶的智能软件,并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这些软件。
3、改善互联网的速度,让更多人上网,NGI(面向所有人)和Internet2(面向大学和研究者)计划把互联网的速度提高100到200倍,各种媒体(如www电视)和很多公司(如微软公司)也将对低费用上网技术的大力推广,互联网的速度将不会成问题,上网也将越来越普及,最终上网就像看电视一样方便。
4、积极打造互联网诚信度调查者需要向受访者更明确地保证匿名原则,并更详细解释收集数据的目的。在线安全交易技术的改进也将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所有的调查都将遵循隐私权的原则,网上调查将更加开放和可信。
5、控制被访者和问卷填报质量首先,最好不要用配额抽样。网调和其他方式一样,一定要坚持随机抽样的原则。目前,美国很多公司做网络调查,大多都用“PANEL”。哪个公司的PANEL大,哪个公司的数据好。其次,如何控制谁来答题。你无法100%保证按鼠标的人是你要找的人。但是你把邀请发到你要的人的信箱这时你就假定是他本人接到了邀请,并且答题的。当然,所有的DEMO 问题和SCREENER 在问卷中还要再问一遍,以保证答题者符合条件。

②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

3、 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

4、 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网民的年轻化,使得网络语言也被披上年轻朝气的外衣。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辛苦构思的,营造出了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们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

网络语言的弊

1、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3、 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

4、更新过快,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让人震惊最明显的现象,往往几天前才出现的新词立即被后来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难立即接受。

5、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

③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是什么

一、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网络语言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创造方面作用较大,对常规语法是一种突破。

2、简单明了,用字少。

3、形象传神。网络交流中可以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造出许多生动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网络语言的弊

1、粗俗泛滥。网络语言有部分很粗俗,甚为轻佻。

2、语意模糊。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是人所看不懂的。



网络语言的传播特点

1、随意性

网络语言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及使用者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不会考虑到其是否规范。因此,在构词上也表现出了随意性的特点。

例如,将“大侠”说成“大虾”,将“版主”说成“斑竹”,将“好的”说成“好滴”。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诸如“I 服了 you(我服了你)”“有木有(有没有)”等网络语言。

2、爆发性

很多网络语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在网络上爆发性传播,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往往令人咋舌。例如,在网络上曾经一度出现“范跑跑”“楼歪歪”“周老虎”“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词,这些网络语言往往是由于某个特定事件而产生的,一旦产生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④ 网络语言的特殊性研究

摘要:信息社会使人们的生活逐步进入了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状态。而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了独特的网络语言现象,那么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对中国的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特征的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与社会语境的深层关系。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语境,社会因素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交际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际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正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BBS、网上论坛、虚拟社区、聊天室、ICQ、网络游戏为主要载体,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在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网民为了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出现了一些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规范表达方式的网络语言。网络交际以互联网为交际媒体,这就决定了网络交际语言的独特语言方式和文体特征。这种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语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语言所产生的极大影响和推动所造成的。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对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

2.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
语言是用来交际用的,网络语言就是使用因特网技术发展下人际交流的产物,是规范语言的变体。网络交际,是指通过网上聊天、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栏)、electronic forum(电子论坛)和E-message(短消息)等崭新的交际手段,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网络语言受其交际媒体(互联网)的制约而兼有广告英语、新闻英语、电传英语和传真英语的部分特征;网上聊天这种书面对话形式又决定了其具有书面英语和口头英语的双重性质。
2.1 词汇特征
作为非正式文体,网络语言偏爱使用缩写词、俚语等非正式词汇,甚至还随机杜撰某些词语,因此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网络的使用是以时间为收费基准的,这就要求网络交际必须快捷高效。在此语境下,英汉两种语言兼收并用,大量使用简写词和各种缩略词就成为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其词汇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的关系,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在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时,一般不进行选择,而是在当前输入法默认的情况下就按了回车键,于是导致了一些有趣的谐音怪词的诞生,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广泛流传开来。
1)英语谐音:用同音字母代表一个单词或字母组合乃至句子。如:【r】=are,【b】=be/bee,【c】=see,【o】=oh,【oic】= (ooh, I See),【icq】=( I seek you ),等等 。
2) 汉语谐音:【酱紫】这样子,【菌男】:即是俊男,【霉女】美女,班主/斑竹/版猪/版竹】:版主,即聊天站,网页或论坛的管理人员。【大虾】,大侠的戏称,指网络高手。
3)数字谐音:,【7456】在网络语言中的意思是气死我了;【1573】一往情深,【360】想念你,【886】拜拜了;【3166】是“撒优那拉”(日本语),再见的意思,【775】亲亲我,【55555~】呜呜(他在哭),【8147】不要生气,【520】我爱你,【987】对不起,【9494】就是就是,等等。
2.“网虫”们随机使用的但已被圈内公认的各种缩略词。
这些缩略语的来源主要是公认的缩写词汇,电传、传真英语的缩略符号或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词。如:USA, HK(Hongkong), bf(boyfrtiend); gf(girlfriend); pls(please), Xmas(Christmas), F.O.C.(free of charge), stu(student)? L8R(later); b4(before), cu2(Seeyou, too); IMO(in my opinion)以我愚见;ROTFL(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笑得直不起腰来,一般用作旁注;PMFJI(pardon me for jumping in )请原谅我冒昧插入;TIA(thanks in advance)预先致谢。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3.大量运用表情符号(emoticon)。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还不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谈,所以一些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的组合就被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等等情感。由于这些符号的组合形象生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在约定俗成以后,发展成为了网络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补充体系。
例如:表示肢体语言的符号,例如【T-T】代表流泪,【∧_∧】/代表欢呼,【:】】表示高兴,嘴巴向上翘着笑;【:()不开心,嘴巴向下弯着;等等。网络上还有表示言语行为的符号,如: 【//sigh】(叹气的动作)、【//admire】(羡慕的表情)、【//grin】(咧嘴笑)、【//comfort】(安慰)。在一个词前面加上“//”,就把该词变成了一种言语行为。
2.2 语法特征
从语法角度分析,网络英语的非正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具有很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尤其是充当主语的第二人称单数更是经常“缺席”。这从下面常用的问句中就可窥见一斑。1.offline ?2. busy?3.received my e-mail?4.leaving?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略句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具有交际价值。
2.句首字母常小写。如:1.hi, friend. 2.uc? 3. ur name ?
3.频繁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如:在催促对方回答问题时,“网虫”们大多喜欢连用几个甚至一大串问号。同样,在表示赞同或欣赏对方的观点时也常连用几个感叹号。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为了制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有些高手常创造性地使用省略号。如女士在回答do u miss me?时,常巧妙地打出这样的字幕:I…
4.网络高手经常运用双关、拟人、比喻、夸长、提喻等修辞格。如:
—can I invite u 2 dance? —withpleasure.
—can I hold u now ?—OK. 这里hold就是双关,因为它既有“牵手”之意,也有“拥抱”之意。
5.从句型选择上看,网络英语多用简单句、并列句、祈使句,少用被动句和主从复合句。当然,句型的使用也并非一成不变。网络大侠在进行解释、说明或议论、说理时也常用复杂句。如: “IMO,u r not right,‘coze every sword has 2 blades”. ( In my opinion, you are not right, because every sword has two blades.)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信息时代,网络语言已经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语言变体,并由于其强大的影响力和繁殖能力而成为不可忽视的现代社会语言变化的主导力量。
3.网络语言现象的语境分析
语境(context)是社会语言学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语境指的是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语言往往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境意义。许多语言学家都对语境(context)做过分析和研究,但他们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如英国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linoski,1923)把语境归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海姆斯(Hymes 1974)将其精辟地概括为SPEAKING一词:S代表Setting and scene(背景和场景),P代表participants,(会话参与者),E代表ends(会话目的及结果),A代表act sequence(信息的形式与内容),K代表key,(传递信息的方式),I 代表instrumentalities(使用什么语言),N代表norms of int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在不同情况下应遵守的规则),G代表genres(体裁)。而以韩礼德(Halliday,1973)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则把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话语方式(mode)。根据众多语言学家的研究和网络语言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主要从情景语境来分析网络语言在特定的网上虚拟空间是如何进行交际的。

情景语境指与交际有关的人物,场合,时间,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以及在交际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因为“语境是心理产物,是听话者对世界的一系列假定中的一组。正是这些假定,而非实际的客观世界,制约着对话语的理解。”(Sperber&Wilson,1986:107—108) 这句话用来描述网络这个特定的场合中的交际行为至为贴切,因为网上交际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人身上,多数时候是完全陌生的人在进行对话,而网上唯一可以了解对方的途径是查询个人资料,但几乎所有的资料都可能是虚构的。因而交际者的社会、文化或政治背景等个人因素在网络交际中几乎没有任何实质的影响。网络交际的主要场合是在以OICQ, ICQ,BBS和E-message等形式存在的网上虚拟空间。在网络交谈中,话语范围可以是任何话题,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网上的虚拟空间里有着各式各样的聊天室,你可以不停地从这个聊天室窜到另一个去。在聊天室中,可以是一对一交谈,一对二或多人互相交谈,也可以自言自语或者作为旁观者。可以说,在网络交际中,话语基调(tenor)是多样化的而且可以选择,只要不影响维持交际的目的。网络交谈的话语方式(mode)以非正式的口语为主,然而却用文字和符号的输入形式来叙述,也就是说,网络交谈的实质是口语的交谈,然而却是以一种书面的文字方式来呈现,而这种书面方式又是由各种文字代码(如中英文)和数字符号混合组成的。这是网络语言交际不同于其他话语方式的一大特征。

在日常交往的人际交谈中,情景语境还包括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势 (gesture) 和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等非口头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作为语言的一种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网络语言巧妙地将这些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转化成用各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表情符号,使看似冷冰冰没有直接的感情交流的键盘交际变得充满人情味和生动有趣。

4.网络语言现象:社会因素与语言的“边缘化”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正如社会语言学家陈原(2000:18)在其论着中所提出的:“语言不是社会意识形态,语言不属于社会结构的上层建筑,语言是——而且只能是—— 一种社会现象。” 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自身的鲜明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当然社会方言的首要条件是有一个稳定的言语社团。而在中国,网络语言的言语社团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上网用户的日益增加而逐渐形成的。一些大学的学生已经达到了90%的上网率,大学里的bbs(电子布告栏)一天有上千人次访问,人们除了搜寻信息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互相聊天。那么,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必然会问:网络语言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它是由哪些社会因素所决定的?这些语言的变化是如何传播的?新的语言变体对原有的语言结构和系统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变化?这些都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面临的崭新课题和挑战。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变体,是信息社会必然导致的产物,并随着电脑在中国的日渐普及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而横空出世。五花八门、标新立异的网络词汇正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心态的一种反射。网上交流通常是在陌生人之间进行的,他们的文化背景可能相差甚远,对语言的感觉可能也很离谱。中英混合,数字和符号并用的网上新词汇的出现似乎在预告一个数码化时代将带来的语言变革。当“Internet”以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打破了国界的同时,也正在使英语成为一种垄断性的“中心语言”。据有关调查,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一半以上的人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网络对英语普及的推动力超过了大英帝国的任何行动,每个新的上网者都必须学习某种版本的英语,如果他不想困在语言的"网络隔离区"内。在这个必须被格式化的以英语为中心的网络世界里,所有其他的语言和文字都在经历着自己的边缘化,都正在变成一种“方言”。以高科技和高信息所建立的网络帝国,在创造了空前效率的同时,也在所谓最“平等”的网络平面上,以难以想象的光速,用英语扫荡着所有的语言异类。

5.结语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1996:115)曾明确指出:“在任何时候,同表面现象相反,语言都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符号现象。它的社会性质就是它的内在特征之一。” 网络社会是一个多语社会,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通过网络联上同一个站点,因此网络语言存在着明显的语言混合现象。在任何一个多语社会,通过频繁的语言接触都会产生这种语言混合的现象。新一代的网络人见面打招呼时说“hi,你好”;分别时说“bye,再见”;道谢时说“thanks”或“3x”。在这个言语社团里,并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一旦一种语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快就会在网上传递开来。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产生于自由网络空间的网络语言有着强大生命力,并很可能逐渐从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渗透。

语言正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展而在一个新的时空中延伸,人们的交际行为,语言方式和社会心理都在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信息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网络语言现象已经昭告了语言的变革,而中国的网络语言现象的这种现状正是边缘化的开始。

[email protected] 论文协助写作和发表

⑤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只需要弊端

1、 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

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 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

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

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

3、 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

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


4、 更新过快,新词层出不穷

网络语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让人震惊最明显的现象,往往几天前才出现的新词立即被后来者居上,

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难立即接受。

5、 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

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

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

拓展资料、

网络语言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

户人数已达到2.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新的表达语言的产生: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包括编辑网页和编程所使用

的计算机语言,与网络设施、技术有关的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

用词语和符号。但其最具影响力的还是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的词语、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

身特点的词语和符号。

⑥ 网络语言还应该研究哪些方面

11111

⑦ 如何认识网络语言的创新和规范

1.网络语言的产生 当互联网蔓延至人们生活中,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逐渐在网络中形成,并被越来越多的网民使用。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随着网络语言的诞生和普遍的传开,在文章、小说、网上聊天、时常交谈等都开始应用网络语言。网络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一批新词、新短语,改变着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中学生的改变更为直接。 2.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幽默生动 不少学生认为网络语言不仅简洁方便,富有感情,而且幽默诙谐、风趣生动,表现出青少年之间极大的认同感。中学一女生小方告诉我,自己和朋友调侃时常说:“你真是286!”这实际是说对方脑子转得慢。这些另类语言在成人看来或许不习惯,然而在她们的生活中早已大行其道,成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甚至有学生认为,如果有谁不会来那么几句网络语言,就觉得他太落伍了。 一学生这样说:“我上网聊天经常用到‘偶’(我)、‘酱紫’(这样子)等‘网语’表达汉语意思。受网聊影响,平时和父母、同学说话也会说些‘网语’,并在写日记时使用,因为‘很有意思’。” 此学生给我看今年1月18日的日记,其中写道:“今天上街,看见一只恐龙(女生)和一个PPDD(漂亮弟弟)并排走,我靠(形容厌恶的感觉)!这484(是不是)所谓的很搭配呀?很COOL(酷)哦!害偶(我)跟了他们4条街,累死偶鸟(累死我了)!”经统计发现,49个字中有14个字用的是“网语”。 二、老师如何看待网络语言 网络文化对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的正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不少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于网络语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频繁使用的现象,中学的部分语文教师认为,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环境下,特定交往圈子里使用的,从某种程序上来说,是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学生借此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有利的话,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它毕竟是非正式的语言,有老师说,长此以往不加强调和引导,学生极可能会养成不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三、中学生应如何对其吸收与摒弃 从未有一种语言像网络语言那样,从产生就遭到了如此强烈的抨击。它对中学生的语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实,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对其汲取与发扬 网络语言是汉语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网络语言中一部分词汇在经过长时间考验被人们接受后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因为当代汉语中每年大概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也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反对网络上的粗话、脏话和一些废话,但生动形象能体现网民“个性”的习惯用语无妨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而能丰富活跃我们的文化生活。 汉语长盛不衰,就是一个不断吸纳外来文化(语言)、不断自身调整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用行政手段强制的。我们的母语——汉语的胸怀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样宽广无际,她张开巨臂能吸纳形形色色的文化和语言。 2.对其批叛与摒弃 在现实中,由于网络语言交流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特别是中学生的网络语言失范,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目前网上交流和网络语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少数网民在网上存在不道德不文明的言行,主要表明在:一是不守口德,随意谩骂和进行人身攻击;二是有些人为使自己在网上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表现出另类性格和反调言论,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存在明显冲突,污染了网络浪漫的天空,例如有些人起粗俗下流、庸俗不堪的黄色网名和写黄色词句。问题之二是,网络语言存在一些粗话、脏话和嘲讽人的词语。例如:TMD(他妈的)、WBD(王八蛋)、NND(奶奶的)、0487(你是白痴)、BT(变态),还有嘲讽人是神童、天才、蛋白质、太平公主等等。这是网络语言中的糟粕。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目前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在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例如,一些网络词汇也进入生活的口语中并成为中学生的口头语,成为一种新时尚,比如用“东东”代替“东西”,用“886”代替“拜拜了”,评价女孩这个是“食肉性恐龙”、那个是“食草性恐龙”,下一个是“美眉”,骂男孩子是“青蛙”。更可怕的是,有些中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日记、周记里充斥着大量的类似语言。有些老师呼吁:现在学生上网越来越多,而他们又正处于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控制,很可能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第四个问题是网络语言过于求新在求新度方面有些过头,例如E-mail有电子邮件、电子函件、伊妹儿之称;版主也被写成“班主、版猪、斑竹、版竹”等等。常常是一种创新还未定型又有一种创新出现了。这些问题不能不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 3.理解使用人群 中学生是网络使用、交往的重要主体。他们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渴望在新的环境中多交流,但现实利益的冲突,使得一些年轻人更愿意到虚拟环境中去寻求友谊。他们是社会群体中最富有理想和激情、敢于探索和追求、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也总是试图打破传统的规范,不断地寻求和尝试新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四、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1.网络语言道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 还网络一片晴天的工程,除了可以采用技术、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的措施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当中学生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语言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必须牢牢抓住这块阵地不放。当前,中小学都开设有思想道德教育课,但是,对于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语言文明等课程,还处于“真空地带”,应着眼于加强学生的网络语言文明教育,增设这些课程内容。首先,在信息技术教师讲解网络同时,应同时提示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学习初期就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正反特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解决网上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要强化孩子的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通过制定和经常强调网络语言文明规范,在孩子头脑中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使他们清楚哪些网上语言不道德、不文明甚至是非法的,促进其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增强。第三,学校还要充分运用激励措施,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网络语言也是自身语言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不文明就是自身不文明”等观念,对于使用不文明语言的人要坚持抵制与拒绝,营造出有利于网络语言道德建设的良好的舆论氛围。 2.家长是学生网络语言文明的引导者。 家长在加强孩子网络文明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难以替代的责任和作用。首先,家长平时在家中上网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坚决不说有违语言文明和道德规范的话与活动,不进行有违公德的网上活动,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网络文明教育。其次,对孩子在家中的上网活动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做好疏导工作。如提出完成课业、功课及格才能上网等要求,分析上网的利弊,限定孩子的上网时间,向孩子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同时,经常注意孩子上网的内容,对孩子参与的不健康、不文明网上活动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加以制止。为人父母者,只有充分认识了网络文化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影响力,才能自觉配合学校搞好网络文明教育。 总之,面对中学生流行的网络语言,汉语将又一次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借用眼下一句时髦的话,这对汉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用宽容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现实。当然,如果我们面对的是类似目前一些广告用语的语言恶俗时,比如:“有‘痔’不在年高”、“做女人‘挺’好”等,我们就该毫不留情,迎头痛击!而对于中学生流行的健康和充满活力的语言,我们则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了解甚至参与,那将有效地拉近我们和他们的距离,有助于弥合“代沟”,也有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语言的教育和培养,甚至也可为我们自己的语言平添生气和活力。

⑧ 国内对网络语言暴力有哪些研究

随着互联网在青少年中的普遍使用,网络语言暴力作为语言暴力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其负面影响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青少年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国外研究成果较为成熟,在国内,尤其针对中学生群体,研究数目甚少,尤其在网络语言暴力本质研究,群体认知情况,具体案例研究方面从未涉及。因此,本文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2所中学144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以及对6名在校老师进行访谈,以调查研究我国中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并试图研究以下四个问题:1)我国中学生对网络语言暴力的认知情况如何,并且认知情况是否与性别、学习成绩、上网频次、上网目的有关联?2)引起我国中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因素有哪些?3)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对我国中学生有哪些危害?4)针对我国中学生网络语言暴力危害的解决措施有哪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受试者对网络语言暴力的总体认知率不高,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且其认知程度受到性别、学习成绩、上网频率以及上网目的的影响,其中女性、学习成绩高于平均水平、上网频次高以及经常以休闲娱乐或网络社交为目的的调查对象,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认知水平。调查还发现,受试者对不同形式的语言暴力,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对文字形式的认知率比图片形式的要高。相当一部分受试者表明总是或经常遭受网络语言暴力,一部分受试者存在总是或经常使用网络语言暴力的行为。其次,本文分别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了解其对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不同原因、危害及稀释对策的态度。在产生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方面,学生更倾向于整体的网络环境和网民的素质为主导因素,教师更强调是由于青少年本身自制力的一定缺失以及不完善的网络监管。在网络语言暴力产生的危害方面,师生均强调了网络语言暴力对身心两方面均产生危害,老师还提供了相关案例。在针对网络语言暴力危害的对策方面,学生更认同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法律进行监管,老师强调了校园网络的监管以及家校合力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能使各界对我国中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状有所了解,并得以重视。促使学校加强网络语言暴力知识的普及以提高青少年认知水平,家长对青少年上网内容进行适度控制,给相关教育部门为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有效决策而提供参考,同时也将为有关专家和学者在今后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⑨ 网络言语行为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请归类说明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比如我们在和别人打招呼时说你好的同时,仅仅会点头或者会主动跟对方握手又或者什么动作都没有。

⑩ 当前网络语言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用数字替代语言文字来表义.二是自创字母极简缩略形式来表义.三是用符号替代语言文字来表义.四是用近音或合音形式来替代规范形式.五是滥用同音随意替代.六是改造或附加传统旧词的意义.七是滥用构词缩略法.八是句序零乱.九是火星文抬头.

阅读全文

与当前网络语言研究存在哪些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527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377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597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381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1079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230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1057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215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719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955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618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1015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638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422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464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1114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290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499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969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