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网络犯罪的犯罪特征
网络犯罪的特点:对象具有广泛性;手段具有多样性如窃取秘密、调拨资金、金融投机、剽窃软件、偷漏税款、发布虚假信息;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并且犯罪的互动性、隐蔽性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利用计算机实施犯罪的提示性规定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❷ 互联网犯罪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特点:
1.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犯罪。在网络犯罪中,特别是黑客中,青少年的比例相当大。网络犯罪主体的年轻化与使用电子计算机者特别是上网者年轻人占较大的比例及年轻人对网络的情有独钟和特有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据国内外已发现的网络犯罪案件统计,当今网络犯罪年龄在18至40岁之间的占80,平均年龄只有23岁。
2.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网络犯罪是一种高技术的智能犯罪,犯罪分子主要是一些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研究人员或对计算机有特殊兴趣并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员,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既熟悉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与特性,又洞悉计算机及网络的缺陷与漏洞。只有他们能够借助本身技术优势对系统网络发动攻击,对网络信息进行侵犯,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3.犯罪对象的广泛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的对象从个人隐私到国家安全,从信用卡密码到军事机密,无所不包。
4.犯罪手段的多样化。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各种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日新月异的多样化,高技术的作案手段,诸如窃取秘密、调拨资金、金融投机、剽窃软件、偷漏税款、发布虚假信息、入侵网络等网络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繁多。
5.犯罪的互动性、隐蔽性高。网络发展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电脑空间,既消除了国境线,也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界限,使得双向性、多向性交流传播成为可能。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使得网络犯罪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增加了网络犯罪案件的侦破难度。
网络犯罪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网络的普遍运用,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公安部的统计数字,1999年立案侦查计算机网络违法犯罪案件为400余起,2000年剧增为2700余起,2001年又涨到4500余起,去年共受理各类信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6633起,比上年增长45。9。上述统计数字表明,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防范网络犯罪不但是各国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及行政机关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计算机技术领域、法学及犯罪学研究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课题。本文拟就当前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及防控对策进行粗略的探讨。
❸ 网络犯罪的特点有哪些
法律分析: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特点:
1.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可能实施网络犯罪。
2.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
3.犯罪对象的广泛性。
4.犯罪手段的多样化。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各种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日新月异的多样化,高技术的作案手段。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影响定罪量刑的刑事案件证据灭失,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造成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证据灭失的;(二)造成可能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犯罪案件的证据灭失的;(三)多次造成刑事案件证据灭失的;(四)致使刑事诉讼程序受到严重影响的;(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❹ 网络犯罪的特点有哪些安全教育
法律分析: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以下一些独特的特点:
1.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
2.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
3.犯罪对象的广泛性。
4.犯罪手段的多样化。
5.犯罪的互动性、隐蔽性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❺ 电信网络犯罪有哪些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犯罪,电信、网络诈骗不同于其它犯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非接触性突出,犯罪侵害面宽量大。电信诈骗整个犯罪过程中案犯与受害人不用见面就能完成犯罪。这一新型的犯罪手法打破了传统犯罪的时空界限,没有现场。另外,不法分子往往集中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地毯式”地随机发送虚假信息,侵害范围广,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突出治安问题。
二是骗术花样繁多,手法翻新快。不法分子紧跟社会热点,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行骗方案,千方百计运用电信设备变换作案手法,编造五花八门的虚假信息,诱使人们上当受骗,每种骗术都在流行不久被人识破后就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稍不小心便会上当受骗。
三是利用电子高科技成果实施远程犯罪。诈骗分子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一步步更新作案方式手段,从最原始群发短信,发展到铁通一号通和400电话捆绑转接技术。诈骗钱款亦可在电脑前连接银行网络,进行远程转账操作,大笔大笔的钱款瞬间被转移提走。
四是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运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组织一般都由4个相对独立的犯罪单元组成,即组织领导、拨打诈骗电话、提供技术支撑、开卡和转账取款等部分,其中有的技术支撑组、转账取款组同时为多个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服务,逐渐演变成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犯罪团体,彼此相对独立、互为客服关系。
五是跨区域、跨国犯罪突出。为逃避打击,电信诈骗犯罪集团由过去在我国大陆设立窝点诈骗本土和台湾以及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民众,逐渐发展成将拨打诈骗电话、转账取款等窝点和技术支撑平台等转移至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跨境、跨国对我国民众实施诈骗。
❻ 网络犯罪的特点
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即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4]。
第一,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就电子邮件而言,比起传统寄信所花的成本少得多,尤其是寄到国外的邮件。网络的发展,只要敲一下键盘,几秒种就可以把电子邮件发给众多的人。理论上而言,接受者是全世界的人。
第二,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网络发展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电脑空间,既消除了国境线,也打破了社会和空间界限,使得双向性、多向性交流传播成为可能。在这个虚拟空间里对所有事物的描述都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密码数据,因此谁掌握了密码就等于获得了对财产等权利的控制权,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网站。
第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国防、电力到银行和电话系统此刻都是数字化、网络化,一旦这些部门遭到侵入和破坏,后果将不可设想。
第四,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时下对什么是计算机犯罪理论界有多种观点,其中双重说(即行为人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其为攻击对象而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定义比较科学。网络犯罪比较常见的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犯罪,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的犯罪,就是典型的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而网络色情传播犯罪、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以及网络 诈骗、教唆等犯罪,则是以计算机网络形成的虚拟空间作为犯罪工具、犯罪场所进行的犯罪。
❼ 网络犯罪具有哪些特点
网络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1、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
2、犯罪方式智能化、专业化,且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
3、犯罪手段的多样化,多为网络诈骗行为;
4、犯罪的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