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反病毒技术
网络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杀毒等3种技术。
1、预防病毒技术 它通过自身常驻系统内存,优先获得系统的控制权,监视和判断系统中是否有病毒存在,进而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计算机系统和对系统进行破坏。这类技术是:加密可执行程序、引导区保护、系统监控与读写控制(如防病毒卡)等。
2、检测病毒技术 它是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来进行判断的技术,如自身校验、关键字、文件长度的变化等。
3、杀毒技术 它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分析,开发出具有删除病毒程序并恢复原文件的软件。
2. 如何防范网络病毒
1、不点击不明的网址或邮件、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较多木马是通过网址链接、二维码或邮件传播,当收到来历不明的邮件时,也不要随便打开,应尽快删除。智能客户端不要随意扫描未经认证的二维码。
2、不下载非官方提供的软件。如需下载必须常备软件,最好找一些知名的网站下载,而且不要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而且,在安装软件前最好用杀毒软件查看有没有病毒,再进行安装。
3、及时给操作系统打官方补丁包进行漏洞修复,只开常用端口。一般木马是通过漏洞在系统上打开端口留下后门,以便上传木马文件和执行代码,在把漏洞修复上的同时,需要对端口进行检查,把可疑的端口封关闭,确保无法病毒无法传播。
(2)关于网络反病毒说法有哪些扩展阅读:
从网络病毒功能区分。可以分为木马病毒和蠕虫病毒。木马病毒是一种后门程序,它会潜伏在操作系统中,窃取用户资料比如QQ、网上银行密码、账号、游戏账号密码等。蠕虫病毒相对来说要先进一点,它的传播途径很广,可以利用操作系统和程序的漏洞主动发起攻击,每种蠕虫都有一个能够扫描到计算机当中的漏洞的模块。
一旦发现后立即传播出去,由于蠕虫的这一特点,它的危害性也更大,它可以在感染了一台计算机后通过网络感染这个网络内的所有计算机,被感染后,蠕虫会发送大量数据包,所以被感染的网络速度就会变慢,也会因为CPU、内存占用过高而产生或濒临死机状态。
3. 什么是网络病毒,哪些是防止网络病毒的要点
通过网络传播、破坏的病毒就是网络病毒。包括互联网和局域网。
防止网络病毒的要点:安装病毒防火墙的同时安装网络防火墙;不浏览陌生的、不良的网站;不下载、不运行网络上的可疑程序、软件。
推荐使用金山毒霸2011免费版+金山卫士来保护你的网络安全。金山卫士自带网盾模块,实时监控你浏览网页是否安全、下载软件是否含有病毒,确保病毒不会进入你的系统。
4. 如何防范网络病毒入侵
1.普通病毒的防范方法 拓展视频
查杀计算机及手机病毒不如搞好预防,防患于未然。如果能够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则会降低被感染的可能,预防为主是避免大规模感染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
首先用户要在思想上有防病毒的警惕性,依靠使用防病毒技术和管理措施,部分病毒就无法攻破计算机安全保护屏障,不能广泛传播。个人用户要及时升级操作系统以及防病毒产品,因为病毒以每日4-6个的速度产生,防病毒产品必须适应病毒的发展,不断升级,才能识别和杀灭新病毒,为系统提供较为的安全环境。
每一位计算机使用者都要遵守病毒防治的法律和制度,做到不制造病毒,不传播病毒。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如定期备份系统数据文件;外部存储设备连接前先杀毒再使用;不访问违法或不明网站,不下载传播不良文件,不连接未知的WiFi,不随意扫描二维码等。
2. 木马病毒的防范
木马的清除可以通过手动清除和杀毒软件清除两种方式。在检测清除木马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木马的预防,做到防范于未然。
(1)不点击不明的网址或邮件、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较多木马是通过网址链接、二维码或邮件传播,当收到来历不明的邮件时,也不要随便打开,应尽快删除。智能客户端不要随意扫描未经认证的二维码。
(2)不下载非官方提供的软件。如需下载必须常备软件,最好找一些知名的网站下载,而且不要下载和运行来历不明的软件。而且,在安装软件前最好用杀毒软件查看有没有病毒,再进行安装。
(3)及时给操作系统打官方补丁包进行漏洞修复,只开常用端口。一般木马是通过漏洞在系统上打开端口留下后门,以便上传木马文件和执行代码,在把漏洞修复上的同时,需要对端口进行检查,把可疑的端口封关闭,确保无法病毒无法传播。
(4)使用实时监控程序。在网上浏览时,最好运行反木马实时监控查杀病毒程序和个人防火墙,并定时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查。还要经常升级系统和更新病毒库,注意关注关于网络安全的相关新闻公告等,提前做好预案防范木马有效措施。
5. 电脑网络——反病毒问题
威金,蠕虫,魔波,木马,TROJAN及其变种,BACKDOOR,灰鸽子,熊猫烧香,橙色八月,黑龙,南希
我曾经使用过大概11款杀毒软件,除了国产的江民KV系列没用过之外,其它有名气的全装过。个人的感觉:
1)瑞星:广告做的最好,产品做的相当烂。原因,一是机器卡,装了之后机器不论是运行还是进入系统都要慢好多;二是杀木马能力相当不怎么样,在正版的瑞星上,不论是sxs还是熊猫烧香还是Viking,在病毒出现1个礼拜之内,你用瑞星是查不出来的,加壳之后更是如此。三是瑞星是被木马整死几率最高的。所以一般除了菜鸟之外,我是不推荐瑞星的(菜鸟们经常还指名要装这个,没办法哈)
2)卡巴斯基:最新的好象是6.0版本的。病毒库更新很快,而且可以在aol上面申请一年的key,国内的360卫士也可以申请一个半年的key。缺点是一些木马能查出,但是不能杀掉,还有就是树大招风,被木马干掉的几率不低。
3)McAfee(麦咖啡):我用的是企业版,目前最流行的是8.0i的企业版,病毒库升级不错,对木马一般。被木马干掉的几率也不小。
4)金山毒霸:我曾经给厂里买过2套正版。在开启金山网镖的情况下,机器卡的厉害些,关闭之后对机器影响不算太大。被病毒干掉之后,实时防护失效,但是查毒杀毒还能进行,病毒库升级也能运行,再度开启实时防护失败。不怎么推荐
5)NOD32:用过一段时间,感觉一般。对流行的木马查杀反应速度慢,因为只用过一个月,不做评论。
6)avast!:Home版可以凭借邮箱来申请免费的key。病毒库更新还可以,缺点是经常遇到杀不了的病毒,那个提示框啊,不停的出……根本无法工作。被木马干掉的几率:有(我个人遇到过两起)
7)病毒驱逐舰:对系统资源占用小,查毒杀毒速度快。缺点是病毒库更新慢,价格傻贵。好久不用了,不知道最新版的情况怎么样
8)Panda熊猫铂金版:使用上感觉一般,对系统影响不小。
9)PC-Cillin:好多主板赠送的就是这杀毒软件。OEM版的会识别主板,不需要key和激活啊什么的。病毒库更新个人感觉特慢。
10)F-Secure:就是我目前使用的这个。优点:对加壳木马识别效果相当好,有四套引擎,不会被木马或病毒干掉,有注册机(这也算优点?)。缺点:没有中文版(只有汉化的补丁)开机进程多,占用内存大(30多MB)内存小于512的不推荐。
11)Norton。用过正版的,是IBM本本送的,只能使用3个月,使用之后感觉对系统速度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个人意见:如果内存小的话,就用McAfee或avast!或卡巴,但是要装在c盘或系统盘,升级病毒库之后用ghost做备份,当病毒把病毒防火墙结束之后,马上ghost回来杀毒。注意要把ghost文件的扩展名改了,现在流行的熊猫烧香病毒会自动删除gho文件,别说我没提醒你。
如果机器内存大的话,就装个F-Secure吧。用内存来换系统的稳定还是值得的。
DrWeb以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为技术后盾,其军方和国家安全部门使用,该软件不以商业为主,是一个真正技术型的软件,世界上的最强的加壳病毒他也能杀,其杀毒引擎是世界第一的。占用资源非常少4-5MB。该杀毒软件对病毒库的增编非常严谨,对于无法对现在系统造成危害的二进制病毒并不收录,这里也可以看出它不以商业而以技术和实用性为主的理念。由于这个原因drweb在各杀软评测中排名并不很靠前,有时候甚至并不参与评测,但是论实际查杀能力却是世界第一。
我用这个有半年了吧~就种了一次零时攻击~
还是系统漏洞问题~最后给杀掉了~强啊~
6. 结合实际谈谈计算机反病毒技术通常有哪些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Internet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应用越加广泛,由此,计算机病毒对人们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就使人们的计
算机防毒概念已经有了更新的认识。特别是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为了保护企业的重要资源与数据,如何了解当前反毒技术的发
展,选购一套适合于自己企业的防毒软件,已经迫在眉睫。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目前防毒软件公司最常用的防毒技术,让各
位了解一下防毒软件到底是如何做到防毒工作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反毒技术的发展,早期的防病毒卡亦象其它的计算机硬件卡(如汉字卡等)一样,逐步的衰落出市场,与此
对应的,各种反病毒软件开始日益风行起来,并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步经历了好几代反病毒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反病毒
技术是采取单纯的病毒特征代码分析,将病毒从带毒文件中清除掉。这种方式可以准确地清除病毒,可靠性很高。后来病毒技术发
展了,特别是加密和变形技术的运用,使得这种简单的静态扫描方式失去了作用。随之而来的反病毒技术也发展了一步。 第
二代反病毒技术是采用静态广谱特征扫描方法检测病毒,这种方式可以更多地检测出变形病毒,但另一方面误报率也提高,尤其是
用这种不严格的特征判定方式去清除病毒带来的风险性很大,容易造成文件和数据的破坏。所以说静态防病毒技术也有难以克服的
缺陷。 第三代反病毒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将静态扫描技术和动态仿真跟踪技术结合起来,将查找病毒和清除病毒合二为一,形
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全面实现防、查、杀等反病毒所必备的各种手段,以驻留内存方式防止病毒的入侵,凡是检测到的病毒
都能清除,不会破坏文件和数据。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加和新型病毒技术的发展,静态扫描技术将会使反毒软件速度降低,驻留内存
防毒模块容易产生误报。 第四代反病毒技术则是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而基于病毒家族体系的命名规则、基于多位CRC校验
和扫描机理,启发式智能代码分析模块、动态数据还原模块(能查出隐蔽性极强的压缩加密文件中的病毒)、内存解毒模块、自身
免疫模块等先进的解毒技术,较好的解决了以前防毒技术顾此失彼、此消彼长的状态。
参考资料:金山毒霸反病毒认证培训
7. 最常见的网络病毒有那些,怎样预防
您好
常见的病毒很多例如:1KB病毒、极虎病毒、AV终结者等等
中了病毒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杀毒软件防护
推荐您可以到腾讯电脑管家官网下载一个电脑管家
电脑管家拥有16层实时防护功能,可以从上网安全、应用入口、系统底层等全方位保护电脑安全,避免木马病毒侵袭,还独有云智能预警系统,可以在木马活动早期侦测并阻断木马的破坏行为,通过云查杀技术秒杀最新流行木马。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和问题,欢迎再次来电脑管家企业平台进行提问,我们将尽全力为您解答疑难
腾讯电脑管家企业平台:http://..com/c/guanjia/
8. 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护有哪些管理和技术措施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应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政府机关、学校、、社区及家庭等。但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受到全所未有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无处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胜防。本文将着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1、技术层面对策
在技术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实时扫描技术、实时监测技术、防火墙、完整性检验保护技术、病毒情况分析报告技术和系统安全管理技术。综合起来,技术层面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统管理员和用户在内的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2) 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访问控制涉及的技术比较广,包括入网访问控制、网络权限控制、目录级控制以及属性控制等多种手段。 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备份是恢复数据库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证方法。恢复是在意外发生后利用备份来恢复数据的操作。有三种主要备份策略:只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事务日志、增量备份。
4) 应用密码技术。应用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密码手段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证。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是当前保证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码技术主要包括古典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 5) 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感染的硬盘和计算机进行彻底杀毒处理,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6) 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通过安装病毒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扫描和监测,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强网络目录和文件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7) 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研发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统,不给病毒得以滋生的温床才能更安全。 2、管理层面对策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包括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和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力度等方面。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加强用户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对防止计算机犯罪、抵制黑客攻击和防止计算机病毒干扰,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这就要对计算机用户不断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明确计算机用户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自觉遵守合法信息系统原则、合法用户原则、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利用原则和资源限制原则,自觉地和一切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维护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除此之外,还应教育计算机用户和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为维护系统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计算机处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种资料管理制度、机房保卫管理制度、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物理安全层面对策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这
个安全的环境是指机房及其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 2) 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计算机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择计算机房场地,要注意其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可靠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并避免设在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还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
3) 机房的安全防护。机房的安全防护是针对环境的物理灾害和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重要数据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对策。为做到区域安全,首先,应考虑物理访问控制来识别访问用户的身份,并对其合法性进行验证;其次,对来访者必须限定其活动范围;第三,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心设备外设多层安全防护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设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此外,由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技术是不分国界的,因此必须进行充分的国际合作,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等问题。
9. 反病毒是什么
常用的反病毒软件技术
特征码技术:基于对已知病毒分析、查解的反病毒技术
目前的大多数杀病毒软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特征码查毒方案与人工解毒并行,亦即在查病毒时采用特征码查毒,在杀病毒时采用人工编制解毒代码。
特征码查毒方案实际上是人工查毒经验的简单表述,它再现了人工辨识病毒的一般方法,采用了“同一病毒或同类病毒的某一部分代码相同”的原理,也就是说,如果病毒及其变种、变形病毒具有同一性,则可以对这种同一性进行描述,并通过对程序体与描述结果(亦即“特征码”)进行比较来查找病毒。而并非所有病毒都可以描述其特征码,很多病毒都是难以描述甚至无法用特征码进行描述。使用特征码技术需要实现一些补充功能,例如近来的压缩包、压缩可执行文件自动查杀技术。
但是,特征码查毒方案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特征码的描述取决于人的主观因素,从长达数千字节的病毒体中撷取十余字节的病毒特征码,需要对病毒进行跟踪、反汇编以及其它分析,如果病毒本身具有反跟踪技术和变形、解码技术,那么跟踪和反汇编以获取特征码的情况将变得极其复杂。此外,要撷取一个病毒的特征码,必然要获取该病毒的样本,再由于对特征码的描述各个不同,特征码方法在国际上很难得到广域性支持。特征码查病毒主要的技术缺陷表现在较大的误查和误报上,而杀病毒技术又导致了反病毒软件的技术迟滞。
虚拟机技术:启发式探测未知病毒的反病毒技术
虚拟机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能够运行一定规则的描述语言。由于病毒的最终判定准则是其复制传染性,而这个标准是不易被使用和实现的,如果病毒已经传染了才判定是它是病毒,定会给病毒的清除带来麻烦。
那么检查病毒用什么方法呢?客观地说,在各类病毒检查方法中,特征值方法是适用范围最宽、速度最快、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其本身的缺陷问题,它只适用于已知病毒,对于未知病毒,如果能够让病毒在控制下先运行一段时间,让其自己还原,那么,问题就会相对明了。可以说,虚拟机是这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虚拟机在反病毒软件中应用范围广,并成为目前反病毒软件的一个趋势。一个比较完整的虚拟机,不仅能够识别新的未知病毒,而且能够清除未知病毒,我们会发现这个反病毒工具不再是一个程序,而成为可以和卡斯帕罗夫抗衡的ibm深蓝超级计算机。首先,虚拟机必须提供足够的虚拟,以完成或将近完成病毒的“虚拟传染”;其次,尽管根据病毒定义而确立的“传染”标准是明确的,但是,这个标准假如能够实施,它在判定病毒的标准上仍然会有问题;第三,假如上一步能够通过,那么,我们必须检测并确认所谓“感染”的文件确实感染的就是这个病毒或其变形。
目前虚拟机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文件型病毒。对于引导型病毒、word/excel宏病毒、木马程序在理论上都是可以通过虚拟机来处理的,但目前的实现水平仍相距甚远。就像病毒编码变形使得传统特征值方法失效一样,针对虚拟机的新病毒可以轻易使得虚拟机失效。虽然虚拟机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但是,pc的计算能力有限,反病毒软件的制造成本也有限,而病毒的发展可以说是无限的。让虚拟技术获得更加实际的功效,甚至要以此为基础来清除未知病毒,其难度相当大。
受病毒在理论上就是不可判定的这一根本前提的制约,事实上,无论是启发式,亦或是虚拟机,都只能是一种工程学的努力,其成功的概率永远不可达到100%。这是惟一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缺憾。
未来的反病毒技术:
虚拟现实
对于未来技术的展望可能只是一种近乎飘渺的幻想,但是就如同计算机病毒最初的描述出现在科幻小说里,虽然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目前仍在实现却仍未实现的技术,甚至还有许多我们根本未考虑到的因素。只要技术足够成熟,网络世界中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类似人工智能的反病毒技术。
未来反病毒的疑难之一就是:我们永远无法写出一个合理的程序来辨识和查杀病毒。病毒掌握了人类所掌握的一切,它同样能辨识和分析反毒程序,并对自身重新编程;而反毒程序要可能同样地对病毒进行探测,再进行自编程。病毒与反毒程序的角逐就变成了自编程能力的实现,而这样的结果只能导致网络空间紧张,甚至崩溃!
我们还可以考虑用另一种方式:人工进入计算网络世界的方法来查杀病毒。人有足够的智能和经验积累来完成对病毒的辨识和杀除,而这就只剩下建立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桥”的问题了。
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重点放在了对人与人的自然界交流方式———“感官”的计算机描述的实现上,它如同人们所有的知觉都最终传感给大脑,大脑对这种传感作出一种体验上的描述,从而形成知觉意识。如果计算机将二进制代码流表述成脑电波的流信息,并通过神经传感给大脑,则完全可以描述并引导、控制人的一切思维。简单地说,人的思维与计算机语言存在了这样一个通用的接口!
这种理论如果得以实现,则虚拟现实技术将进入新的发展领域。虽然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在对病毒未知的情况下对其做出精确判断从而预防,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经过反病毒专家多年的统计、分析、研究积累的经验,完全有可能以概率方式对病毒危险进行一种分级制测定并对其使用反病毒程序,在相当程度上达到较精确地防御未知病毒的侵入。
第三代反病毒产品:
防杀兼备、万能恢复
从技术的数学模型上来说,过去、现在、将来的反病毒软件都不可能有任何理论上的超越,即无法跨越不可判定性的鸿沟,特征码也好,启发式虚拟机也好,或者兼而有之,相互配合,暂时不会有新的突破。那么,具体到反病毒技术的产品,也基本上离不开这些模式。当然,即使是从工程学的角度上来说,在相同的技术起点上如何构筑出实现方式和最终效果完全不同的实用产品,仍然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
从手工查杀病毒,到早期散兵游勇式的查杀病毒,到与internet的技术接轨,直至今天担负起防杀兼备、万能恢复的第三代反病毒软件,反病毒技术在与病毒的斗争中不断进步,不断诞生各种为计算机用户解忧去患的反病毒产品。从早期的防病毒卡、手动查杀的dos版软件(即第一代,代表产品有:kill、kv100、kv200、kv300、瑞星、早期vrv、早期avxx。),到在线监控实时查杀的病毒防火墙(即第二代,代表产品为vrv杀毒套装、killxx版、kv3000预览版),我们已经发现要免除病毒的灾难,仅有杀毒是不够的。
安全专家认为,真正的安全仅有杀毒是不够的,因为在电脑世界中,永远有捉摸不定的东西游离在身边。除去泛滥的病毒,系统的漏洞、硬件或软件的冲突、人为的误操作、利用bo特洛伊木马恶意进攻、电脑本身的不稳定性、黑客袭击等形形色色的安全威胁不胜枚举。所以,一个好的安全软件,仅仅能杀毒是不够的,必须把备份与灾难恢复相结合起来。
面对呼啸而来益发凶恶的未来病毒,仅有杀毒是不够的。用户对于病毒的恐惧,并不是来自它的能够自我复制,尽管这才是病毒之所以成为病毒的根本,担心害怕的是病毒侵入并且发作,结果造成的大大小小的无可挽回的损失。这种客观的迫切的需要,成为新形势对反病毒技术和产品提出的最高要求。于是,第三代反病毒软件必须要做到突破单一杀毒的局限性,针对用户经常面临急需数据抢修、系统恢复等难题,不仅可以杀灭入侵病毒、击溃来犯黑客、消灭有害数据,还有智能灾难恢复、全息数据救援、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的全面保障信息安全的功能,其代表产品是北京北信源公司研发的一种全方位、多功能、高可靠的安全软件“杀毒专家”。
我们期望有一种针对恶性病毒发作时可能实施的破坏行为的截获、阻止装置,软件的亦或是硬件的,对所有带有危险级别的、可能影响系统运行和信息资料安全的操作加以禁止,就像过滤文件中的病毒特征码一样,对一个将要执行的操作进行安全性判断。就像今天在多任务环境下实时杀毒的防火墙重新焕发了青春一样,我们不难预料,这种在线式的以危险行为监控为特征的反病毒技术和产品也一定会出现,配合以前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反病毒技术,实现更高意义上的更加可靠的信息安全。
10. 从事反病毒需要什么专业知识
呵想反病毒啊
学习路线我推荐个把:
编程是基础必须熟练,只有你会编写程序才能去逆向分析病毒木马等。
当你有了好的编程基础,可以开始尝试了解病毒木马的原理。并且自己可以尝试编写病毒木马。
我罗列一些反病毒所需的知识把。
基础部分:
1编程至少精通C\C++,最好能熟练汇编语言
2.熟悉网络编程,对计算机网络有深入了解
3.熟悉windwos,linux等操作系统
4.熟悉基本的病毒木马原理
扩展部分:
1.反汇编,逆向能力
2.熟悉windwos,linux内核架构
3.加壳,手动脱壳
4.虚拟机技术
这些是基本目前反病毒行业的知识。
大学的专业课程...怎么说呢,没太多用把。学到基本就可以了.
关键还是课外自学,这个是个长远的活,要有毅力。
最后祝你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