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信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各组成部分分别完成哪些功能
信息传输子系统:主要包括交换网络和各种接口,交换网络用以实现数据交换(从某个接口进入,某个接口输出),接口将进入交换系统的信号转变为交换系统内部所适应的信号,或者相反(包括信号码型、速率等方面)。
控制子系统:使用信令与用户和其它交换系统进行“协调与沟通”,以完成对交换的控制
⑵ GSM系统基站设备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网络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移动台(MS)、操作维护中心(OMC)
网络交换子系统主要完成交换功能、用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基站子系统主要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移动台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受。
操作维护中心主要对整个GSM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监控。
⑶ nss网络子系统所包括的网络单元有哪些
GSM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又称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全球通)。
GSM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M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其中M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GSM规范对系统的A接口和Um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A接口和Um接口是开放的接口。
(4)GSM系统的组成
(4)-1.移动交换子系统MSS
完成信息交换、用户信息管理、呼叫接续、号码管理等功能。
(4)-2.基站子系统BSS
BSS系统是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完成信道的分配、用户的接入和寻呼、信息的传送等功能。
(4)-3.移动台MS
MS是GSM系统的移动用户设备,它由两部分组成,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IM卡)。移动终端就是“机”,它可完成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信息的调制和解调、信息发射和接收。SIM卡就是“人”,它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SIM卡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只有插入SIM卡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网。
(4)-4.操作维护子系统
GSM子系统还包括操作维护子系统(OMC),对整个GSM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GSM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
⑷ 什么是话路子系统、控制子系统(程控交换)
话路子系统由中央级(选组级)交换网络和用户级交换网络以及各种接口电路以及信号音收发设备组成。
控制子系统是交换机的“指挥系统”,交换机的所有动作都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现代数字程控机基本上采用两种多处理机的控制结构:分级分散控制和分布式分散控制,不论采用何种控制结构,处理机的配置都采用冗余配置。
⑸ gsm的网络单元有哪些
GSM网络结构可以接功能划分为三大部分:
NSS(网络交换子系统)
ESS(基站子系统)
NMS(网络管理子系统)
GSM网络各单元的作用:
NSS:网络交换子系统。负责执行呼叫控制功能。比如。管理一个呼叫的建立,保持,释族,以及这个呼叫的计费信息。
ESS:基站子系统。充当手机用户和Ns5之间的一个接口。同时,它还对无线接口和基站子系统中的各网络元素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控制。
NMS:网络管理子系统。管理整个G8网络。它包括告警管理以及反映网络性能的一些测量和统计报告。
⑹ omc是什么意思
操作维护中心(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系统中的各功能实体。
依据厂家的实现方式可分为无线子系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R)和交换子系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S)。与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网络与交换子系统(NSS)(网络与交换子系统包括: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设备识别寄存器(EIR)、认证中心(AUC)、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等功能单元总体结构组成GSM系统。
omc作品OMC主要活跃在网络文字游戏领域,玩家玩游戏之前要填写非常详细的人物资料,然后可以向OMC的画师们订购自己的画像,因为填写的资料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画像都是不一样的,而且OMC的画师非常多,玩家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画师,一幅头像的价格是3000日元,此外还有全身像、事件像等。画风比较统一的有,鸣沢滉延(Hirono Narusawa)的作品最多。
⑺ 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CMDA蜂窝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与GSM系统相类似,主要由基站收发信机BTS、基站控制器BSC、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管理中心OMC等组成。
如下图:
⑻ 移动通讯工作频段
我国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曾使用890—90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和935—95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工作频段,现已逐步将部分频率让给GSM
我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使用905—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和950—96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工作频段,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GSM系统使用905—909MHz和950—954MHz工作频段,中国联通公司GSM系统使用909—915MHz和954—960MHz工作频段。此外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还使用了1800MHz频段的10MHz的带宽。
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
双工间隔为95MHz,工作带宽为7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
中国联通频点分配 其中我国的800M频段,规定的频带为824MHz—894MHz,其中我国的CDMA网络主要使用上行825MHz—835MHz、下行870MHz—880MHz的800M A段频带,每载波宽度为1.25MHz。
在A端频带中中心频点频率的计算公式为:上行链路: 825.00MHz+0.03MHz*(N-1023);下行链路: 870.00MHz+0.03MHz*(N-1023);其中分配给联通的频点为283、242、201、160、119、78、37共七个频点,联通现网使用了283、242、201三个频点。
对于800M CDMA网络除A段外其它频带内中心频点频率的计算公式为:上行链路: 825.00MHz+0.03MHz*N
下行链路: 870.00MHz+0.03MHz*N。
\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概述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移动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数字移动通信
移动数据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概述
综述
蜂窝技术的基本概念
提高容量
蜂窝技术不是分割频率而是分割地理区域
蜂窝系统的优势:频率复用
蜂窝移动通信的频率分配
我国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曾使用890—90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和935—95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工作频段,现已逐步将部分频率让给GSM
我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使用905—915MHz(移动台发,基站收)和950—960MHz(基站发,移动台收)工作频段,其中中国移动通信公司GSM系统使用905—909MHz和950—954MHz工作频段,中国联通公司GSM系统使用909—915MHz和954—960MHz工作频段。此外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还使用了1800MHz频段的10MHz的带宽。
第三代移动通信工作在2000MHz频段上。
第一代移动通信:模拟移动通信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制式
AMPS
TACS
第一代的主要缺陷:
容量有限
保密性差,容易发生盗码并机
制式不统一,互不兼容,妨碍漫游,限制了服务覆盖面等
数字蜂窝系统的优势
能有效地利用无线频率资源,系统容量大
呼叫质量高
能向用户提供话音以外的多种非话业务
制式比较统一,能方便地提供自动漫游业务(包括国际漫游)
易于加密,提供较完善的保密方法(如话音、接入加密等)
数字网要求的功率较低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制式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DCS-1800
TDMA IS—136(最初被称为D—AMPS)
CDMA IS—95(QCDMA)
PDC(个人数字蜂窝)
GSM系统组成
网络交换子系统(NSS)
移动交换中心(MSC)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鉴权中心(AUC)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基站子系统(BSS)
基站控制器(BSC)
基站收发信台(BTS)
操作维护中心(OMC)
移动台(MS)
GSM系统的主要优点
标准化程度高,接口开放,联网能力强,能国际漫游
能提供准ISDN业务:电信业务、承载业务、补充业务
使用SIM卡,实现机卡分离,手机通用,适合未来个人通信的需要
保密安全性能好,具有鉴权、加密功能
频谱利用率比模拟系统好,系统容量大,比模拟网大三倍以上
价格便宜
路由选择原则
固定用户呼叫移动用户,应尽可能快的就近进入移动网查询路由,由移动网进行接续。
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应立即进入固定网,由固定网进行接续。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多址方式
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
码分多址(CDMA)
在码分多址系统中,各发送端用各不相同的、相互(准)正交的地址码调制其所发送的信号。在接收端利用码型的(准)正交性,通过地址识别(相关检测),从混合信号中选出相应的信号
实现码分多址的必备条件 (实现码分多址的三大关键技术)
足够多的地址码,且要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
在各接收端,必须产生本地地址码,其不但在码型结构上与对端发来的地址码一致,而且在相位上也要完全同步。用本地码对收到的全部信号进行相关检测,从中选出所需要的信号
码分系统必须与扩展频谱(简称扩频)技术相结合
采用CDMA技术的优点
系统容量大
语音激活技术
扇区划分技术
软容量
软切换
特有的分集形式
与窄带系统(模拟系统)共存
保密性强
发射功率低
频率分配和管理简单
移动数据通信技术
传输承载平台技术
短消息(SMS)
非结构化补充业务(USSD)
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SD)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SCSD)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增强型分组数据业务(EDGE)
第三代技术(3G)
应用开发平台技术
SIM卡应用工具(SIM Toolkit)
无线应用协议(WAP)
移动数据业务
电路型数据业务
CSD(接入速率9.6 kbit/s)
HSCSD (57.6 kbit/s)
分组型数据业务
GPRS(171.2 kbit/s)
EDGE (384 kbit/s)
第三代数据业务(2 Mbit/s)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HSCSD)
采用了新的信道编码方式,使每个时隙的传输速率从9.6 kbit/s提高到14.4 kbit/s
可实现1—4时隙捆绑,使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57.6 kbit/s
上下行数据传输可采用不同速率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特点
传输速率快
支持4种编码方式,并采用多时隙(最多8个时隙)合并传输技术,使数据速率最高可达171.2kbit/s
可灵活支持多种数据应用
网络接入速度快
可长时间在线连接
计费更加合理
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降低通信成本
支持多用户共享一个信道的机制(每个时隙允许最多8个用户共享)
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覆盖,提高网络建设速度,降低建设成本
在无线接口,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物理信道,定义了新的用于分组数据传输的逻辑信道。可设置专用的分组数据信道,也可按需动态占用话音信道
GPRS的核心网络顺应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为GSM网向第三代演进打下基础
增强型数据业务(EDGE)
采用一种改进的GSM调制技术,每时隙的速率提高到48 kbit/s
允许集中使用多达8个时隙,此时速率可达到384 kbit/s
属于增强型GPRS数据业务
WAP系统组成
WAP网关(或WAP代理服务器)
功能:协议转换;内容编解码;用户认证、用户管理、计费功能等
WAP终端
WAP终端安装有支持WAP协议的微型浏览器作为用户接口,完成类似于Web浏览器的功能
无线网络
应用服务器
IMT-2000的特点
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
高速传输,提供窄带和宽带多媒体业务
无缝业务传递
支持系统平滑升级和现有系统的演进
适应多种运行环境
第三代移动通信地面无线接口主要技术
IMT—2000 CDMA DS(直接序列)
UTRA/WCDMA
cdma2000DS
IMT—2000 CDMA MC(多载波)
cdma2000MC(包括1x,3x并可扩展至6x,9x,12x)
IMT—2000 CDMA TDD(时分双工)
TD-SCDMA
UTRA TDD
IMT—2000 TDMA SC
UWC-l36
IMT—2000 TDMA MC
EP DECT
实施第二代网络向第三代演进时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
投资
技术的可用性与成熟性
操作的灵活性
过渡要求
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方案
GSM网络向第三代的演进
GPRS
EDGE
窄带CDMA网络向第三代的演进
cdma2000-1x
⑼ 网络子系统(NSS)中包括哪些基本的功能实体
GSM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移动网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操作支持子系统(OSS)四部分组成 基站子系统(BSS)在移动台(MS)和移动网子系统(NSS)之间提供和管理传输通路,特别是包括了MS与GSM系统的功能实体之间的无线接口管理。NSS是整个GSM系统的控制和交换中心,它负责所有与移动用户有关的呼叫接续处理、移动性管理、用户设备及保密性等功能,并提供GSM系统与其他网络之间的连接。MS、BSS和NSS组成GSM系统的实体部分,操作支持子系统(OSS)则提供运营部门一种手段来控制和维护这些实际运行部分。GSM使用的是时分多址的变体 GSM将资料数字化,并将数据进行压缩,然后与其它的两个用户数据流一起从信道发送出去,另外的两个用户数据流都有各自的时隙。GSM实际上是欧洲的无线电话标准,据GSM MoU联合委员会报道GSM系统有几项重要特点:防盗拷能力佳、网络容量大、手机号码资源丰富、通话清晰、稳定性强不易受干扰、信息灵敏、通话死角少、手机耗电量低。
⑽ 数据交换系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数据交换平台是指将分散建设的若干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计算机网络构建的信息交换平台,它使若干个应用子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及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成为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保证分布异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建立中心数据库,完成数据的抽取、集中、加载、展现,构造统一的数据处理和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