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黑产是指什么意思
黑产是网络黑产的简称,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非正当途径和非正当手段而获得的产业或经济等方面的利益。从网络黑产形成方式来划分,主要有通过网络诈骗、色情、赌博和侵害个体数据权益等方式而形成的黑产。
当前各大互联网平台已启动各类措施来遏制黑产行为。比如,抖音针对黑灰产行为开发的风控策略模型,能够基于行为特征、物理特征、内容特征等信息来主动识别与拦截黑产。
黑产的危害和遏制难度:
犯罪分子利用未成年人缺乏判断力,先以小恩小惠建立信任感,随后以购买装备,竞赛晋级等理由诱导青少年转账,最后发展为骗取账号密码,以此向青少年亲友实施诈骗行为。其他如利用未成年人追星心理,诈骗“饭圈”女孩财产。与成人黑产相比,针对儿童的黑色产业更为隐蔽,尤其是儿童色情,往往集中在较小的圈子里,发现的难度更大。
为更好清理平台上的黑产产业,不少服务提供商都在政府监管部门的指导下,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与公安部网监部共同构建打击网络黑产的数据分享、行动协调的联动机制,利用技术手段主动识别、跟踪并锁定从事网络黑产的自媒体账户等。
㈡ 灰产的解释是什么
灰产,指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 “恶意注册”和“虚假认证”。诈骗分子往往能够利用伪装的骗局以假乱真,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同时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手机卡、银行卡、对公账户、工商营业执照、网络社交工具、网络支付账户等违法犯罪行为,为诈骗团伙提供犯罪工具,已成为助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黑灰产业”。
注意
不要轻易相信搜索网站的内容,只有在搜索结果上面提示为“官方”时,才有可能是官网。目前,由于品牌保护的费用高昂,绝大部分企业都没在搜索引擎里做品牌保护。因此,在企业没有品牌保护的情况下,不法分子就假冒企业品牌打广告,并通过付费将虚假信息推到搜索引擎排行的前列。
㈢ 灰产是什么意思 灰产是啥意思
1、灰产,指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恶意注册”和“虚假认证”。诈骗分子往往能够利用伪装的骗局以假乱真,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2、同时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手机卡、银行卡、对公账户、工商营业执照、网络社交工具、网络支付账户等违法犯罪行为,为诈骗团伙提供犯罪工具,已成为助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黑灰产业”。
㈣ 黑灰产是什么意思
所谓黑灰产,指的是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稍有不同的是,“黑产”指的是直接触犯国家法律的网络犯罪,“灰产”则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往往为“黑产”提供辅助的争议行为。
灰色产业:介于正当行业(白)和不正当行业(黑)之间的不合理但又客观存在的产业。
消费者还要掌握移动支付安全基本常识,提升金融素养,对类似事件具有一定的风险判断能力。对确实需要移动支付的消费场景,当无法判断是否存在风险的状况下,消费者可以用试错的方式降低风险,例如只支付0.01元,以确认资金支付到达指定账户等。
㈤ 黑客里面黑产是什么意思
在浙江义乌,一个小商家的老板刚刚上班,查看前一天的监控视频发现,凌晨有人翻墙入室,但奇怪的是,店内并没有什么物品失窃。再仔细查看一遍视频,才发现这名偷偷潜入的神秘人操作了店内的电脑就走了。
对于这种情况,商家也很疑惑,不知是否算是入室盗窃案,因此也就没有报警。但没过多长时间,这位小商家的交易记录和订单数据就出现在了“网络黑市”里。
原来,神秘人在这位小商家的电脑上插入了一个经过改造的U盘“Bad USB”,里面装有可以封闭执行的木马病毒,将其拷贝到电脑后,神秘人可以远程控制这台电脑,从而获取商家的交易记录和大量的用户真实信息,甚至影响资金安全。而且,神秘人也可以将商家数据和个人信息转手售卖给网络诈骗组织,造成更多威胁。
此乃网络黑灰产犯罪案的典型。所谓网络黑灰产,指的是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稍有不同的是,“黑产”指的是直接触犯国家法律的网络犯罪,“灰产”则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往往为“黑产”提供辅助的争议行为。
上述案例的背后,也隐现着当前网络黑灰产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行为隐秘,用户、商家很难注意到;分工明确,已经形成产业链;涉及多方,但往往难以明确各方责任;安全威胁深远,但现行法律难以消除……
网络黑灰产已近千亿规模
网络黑灰产有多大的威胁?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绝对准确的答案。
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2018网络黑灰产治理研究报告》估算,2017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为450多亿元,而黑灰产已达近千亿元规模;全年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而且电信诈骗案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增长。
该报告还指出,黑灰产共有四种类型:虚假账号注册等源头性黑灰产;用于进行非法交易、交流的平台;木马植入、钓鱼网站、各类恶意软件等;大多以恶意注册、虚假认证、盗号等形式实现的网络黑账号。
另据阿里安全归零实验室统计,2017年4月至12月共监测到电信诈骗数十万起,案发资金损失过亿元,涉及受害人员数万人,电信诈骗案件居高不下,规模化不断升级。2018年,活跃的专业技术黑灰产平台多达数百个。
虽然数额惊人,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黑灰产盯上的。据阿里安全归零实验室高级专家功夫介绍,网络黑产人员经常利用绰号“大菠萝”的一种路由器伪装成免费WIFI,只要用户连接就可以窃取个人信。
㈥ 黑灰产是什么
黑灰产,指的是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稍有不同的是,黑产”指的是直接触犯国家法律的网络犯罪,灰产”则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往往为黑产”提供辅助的争议行为。
黑灰产共有四种类型:虚假账号注册等源头性黑灰产;用于进行非法交易、交流的平台;木马植入、钓鱼网站、各类恶意软件等;大多以恶意注册、虚假认证、盗号等形式实现的网络黑账号。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识全知道系列丛书》
㈦ 黑灰产是什么 黑灰产是什么意思
1、黑灰产,指的是电信诈骗、钓鱼网站、木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网络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稍有不同的是,黑产”指的是直接触犯国家法律的网络犯罪,灰产”则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往往为黑产”提供辅助的争议行为。
2、黑灰产共有四种类型:虚假账号注册等源头性黑灰产;用于进行非法交易、交流的平台;木马植入、钓鱼网站、各类恶意软件等;大多以恶意注册、虚假认证、盗号等形式实现的网络黑账号。
㈧ 灰色产业是什么
灰色产业:介于正当行业(白)和不正当行业(黑)之间的不合理但又客观存在的产业。
简单地说,灰色产业就是和法律打擦边球,暴利的项目或者产业。
(8)什么叫网络黑灰产扩展阅读:
揭秘“区块链牌照”灰色产业链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区块链的大热,区块链牌照这一灰色产业出现于市场,一些手握“区块链牌照”的经纪人也在深耕闷声发财的大好机会。然而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个所谓的“区块链牌照”,实际上就是带有区块链的营业执照,并不是批准相关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分析人士认为,注册区块链相关名字的公司实际也是一种借题炒作,投资意义不大,有忽悠炒作的嫌疑。
最低2万元入手“区块链牌照”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个名为金融牌照资源交流群中看到一则消息,“出炉一家炙手可热的区块链牌照,无户无经营,15天过户完毕,2万元拿走”。叫卖该牌照的经纪人介绍称,并购现成的牌照,价格从2万-10万元不等。如无特殊要求最低2万元预算即可完成并购。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在出具牌照的具体信息中却发现了一些猫腻。按照正规的营业执照要求,营业执照必须是国家工商总局或者地方工商局才能颁发的,正规营业执照必须有名称、类型、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成立日期、营业期限和经营范围。而这个所谓的“区块链牌照”,执照盖章仅是当地的工商局,并未标明注册资金额度,有登记日期但没有截止日期,也没有具体的法人信息。针对记者提出的质疑,该牌照经纪人并未做出正面回复。
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可否办理新牌照时,这位牌照经纪人介绍称,整体上来说,全国的区块链注册政策越来越收紧,目前上海已经全面限制办理。北京虽未限制办理,但经营范围只限科技及科技相关类型。假如选择在北京注册,费用在1.8万-5万元之间。短则15个工作日,最长则需要一个月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不少人目光瞄准抢注、转让区块链牌照的生意,是因为此前名称中含有“区块链”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数据显示,经营范围内含有区块链字样的企业多数为一年内新设立公司,共有4266家,且集中在广东地区。其中,注册在广州的公司有2177家,注册在深圳的有502家。
对此,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目前各地区块链利好政策不断,整体营商环境良好。从参与者来看,目前区块链圈子较小,同时因政策差异有较明显的地域集中情况,对于大多数参与者来说,行业上升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其创业有较强的吸引力。对于卖方来说,售卖“区块链牌照”的收入相较于申请难度和花费高很多,也就为售卖方提供了较大的逐利空间。
此牌照非彼牌照?
近几年来区块链概念渐热,各地纷纷出台区块链优惠政策,比如广州发布“区块链十条”,在培育、成长、平台、应用等多方面基于奖励,因而很多创业者看到其中的红利,并积极入场。事实上,国内区块链行业并无准入的许可证。而对于正规的牌照,官方说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而国外的区块链牌照类似于金融牌照,是批准相关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
张叶霞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早些时候区块链主要应用在数字货币领域,存在金融属性,而近年来监管层针对互联网金融发行的“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等牌照及P2P网贷备案等要求,使得创业者误认为区块链也有相关牌照。因而为“区块链牌照”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张叶霞进一步表示,这些所谓的“区块链牌照”实际上并非牌照,只是企业名称中带有“区块链”字样的营业执照,与其他营业执照并无区别。就目前来看,我国针对区块链业务尚未有明确的准入要求,目前的政策支持方向集中在将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方向,整体侧重技术层面而非金融层面。
一位区块链公司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目前区块链作为现在大火的项目,对投资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很多投资人都想试水把握这一赚钱商机。在麻袋研究院研究总监路南看来,区块链营业执照的获得显然让这些公司拥有了一个暴富的可能,但区块链技术公司其实并不需要“区块链”营业执照,所以这样的“牌照”其实没有内在价值。
稀财汇创始人、500金研究院院长肖磊也认为,区块链牌照大概率是有意炒作,目前从国家层面并不存在牌照一说,也没有什么正式文件,而且未来也很难就区块链专门发某种牌照,因为区块链是一种技术,而非一种业务形式。注册区块链相关的名字实际上也是一种借题炒作,投资意义不是很大,最主要还得看具体公司业务能力。
跟风炒作存风险
因为存在盲目推崇,“区块链”一直有概念炒作的空间。除了散户涌入外,一时间只要上市公司透露和区块链沾边就能股价大涨,公告有区块链业务就能涨停。这也引来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纷纷发布公告表示将推出区块链项目,谋求蹭上这一波热点。而在收到交易所问询函或互动平台的提问时,有公司积极回应,也有公司紧急澄清,撇清关系。
肖磊强调,区块链很难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实际的高额利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且很多企业的项目并不需要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是硬加上去的,这对投资的辨识能力要求非常高。现在有将近90%的区块链项目是“空气”类型的项目,是毫无意义的。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霍学文在日前举行的一次闭门会议中强调,“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是有门槛的,技术人员视角里的区块链与很多人讨论的区块链往往不是一个维度,老百姓大多对技术不是很懂,骗子正好利用这一点让区块链成为自己行骗的外衣,利用技术概念行骗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趋势”。
在谈及监管明令禁止,为何还会出现叫卖区块链牌照的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指出,在对区块链、比特币等代币监管收紧后,工商注册部门对经营范围涉及区块链的营业执照暂停审批,一些真正从事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公司急需获得涉及区块链的经营资质,这些企业会购买此类执照;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投机者进行投机,低买高卖。
“社会对于区块链有着近乎疯狂的盲目推崇,也存在着浑水摸鱼进行牟利的市场空间,大量资本不断进入,而我国全面禁止数字货币,区块链公司注册已经暂停,于是形成‘壳资源’市场。目前我国没有颁发任何区块链领域的特许经营许可。这是卖家炒作的‘概念’,不具有内在价值,未来监管落地或‘区块链’公司注册放开,这些‘牌照’可能一文不值。”路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