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agm88导弹简介
楼主您好
AGM-88型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是美国海军和空军于1972年联合研制的第二代空射雷达导弹,是“百舌鸟”和“标准”型反辐射导弹的后继型。主要用来攻击陆基和舰基防空系统,摧毁地对空导弹制导雷达、防空火炮雷达以及警戒雷达,或使其雷达网络失灵,丧失作战能力。1983年装备部队。其最新改型AGM-88EAARGM增加了惯导/GPS系统、主动毫米波末制导雷达,是对方电子对抗越来越难发挥作用。
这种武器海军的F18,空军的F22都是可以搭载的,并非简单的老式飞机才使用。在F22闪电3中也有这种武器,对地空萨姆导弹极为有效,往往一发就能瘫痪一座阵地。
作战使用时有3种方式:自卫方式,通过机载雷达搜索发现目标雷达,由导弹控制计算机对目标进行分类拣选,确定攻击的目标并发射;攻击随机目标方式,选择目标和发射方式与自卫方式一样,但利用导弹导引头选择威胁最大的雷达并实施攻击;预定攻击方式,即根据事先已知的目标位置发射导弹,发射后不再接收载机指令,导弹能有效地搜索、分类和识别所有辐射源,并按预先指令自动对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跟踪,直至将其摧毁。这种方式更适合于攻击远距或停机的雷达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武器似乎只攻击带有雷达的装备,根据雷达波反制雷达,对一些如高炮类的武器并无杀伤力。
希望我的回答让您满意,谢谢
Ⅱ 假如全球卫星和网络都瘫痪,还能发射核弹吗
汤姆克鲁斯每次拯救世界,都是在最关键的那一刻,不是切断了卫星网络,就是发出了自毁指令,甚至可以将重返大气层的核弹终止起爆程序变成一坨废铁,真是太令人惊喜了!我们只有一个问题,假如哪天爆发了世界大战,卫星和网络都瘫痪了,还能发射核弹吗?
这是来自天顶的攻击,不要认为TMD和NMD能防住,全球没有任何一家能防得住饱和核打击,这是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这个噩梦将伴随人类直至走向星辰大海。
Ⅲ 什么是反辐射导弹
在现代战争中, 被人们誉为“千里眼”的雷达, 已广泛用于预警、侦察、防空、指挥、控制、制导、火控等系统。进攻性武器性能的改善, 尤其是隐身技术的采用, 促使雷达加速发展和更新。在电磁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 进攻性武器单靠电子在干扰的软杀伤手段, 已难以有效地摆脱雷达的“跟踪盯哨”。因此, 国外许多国家竞相发展摧毁雷达的硬杀伤武器——反辐射导弹。反辐射导弹采用雷达的电磁辐射对雷达进行寻的、跟踪直至摧毁。该导弹除了能摧毁雷达阵列外, 还能杀伤雷达操作人员, 迫使敌方重新装备或长时间维修, 使雷达在作战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从而使防空武器和其他有关武器失效。
一、反辐射导弹是现代防空武器和雷达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朝鲜战争期间, 美国空军为了对付北朝鲜由地面雷达指挥控制的高炮威胁, 应急使用了TB—25J 电子干扰机实施空中电子战, 取得一定的效果。当越南战争爆发时, 北越部署了前苏联制造的SA—2 等地空导弹, 使美国当时海、空军的攻击战术、编组和飞机的效能难以有效发挥, 而被迫作了重大修改。因此, 美国非常重视发展特殊专用飞机来干据北越地面雷达与收集无线电波情报, 将F —105 战斗轰炸机改装为电子对抗飞机, 成立专门攻击地面雷达的电子对抗部队。此时, 美国所有的战斗机开始陆续安装雷达告警接收机(RWR) 、电子欺骗器和干扰丝等反干扰装备。可以说, 越南战场揭开了应用新型空中电子战的序幕。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 雷达抗干扰和反欺骗的能力大大提高, 加上雷达的大量、密集部署和战术运用, 现代战斗机想只靠机载电子干扰设备突破层层防空网已难以奏效。因此,国外除了继续提高软杀伤的电子对抗能力外, 愈来愈重视发展致命性的硬杀伤能力, 即加速发展反辐射导弹, 以彻底摧毁敌方的地面或海上雷达, 瘫痪其防空网。自越南战争以来, 世界许多国家更加注重反辐射导弹技术的研究。目前, 反辐射导弹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代。它已成为现代战争中压制敌方防空系统的电子式尚方宝剑, 陆、海、空三军的宠儿。
二、反辐射导弹是侦察—干扰—摧毁一体化的精确制导武器
反辐射导弹是诸多精确制导武器中的一种。它采用电子侦察技术原理, 对电磁波辐射源或光电辐射源进行探测、跟踪和制导, 从而直接摧毁辐射源。它使电子战从电子侦察干扰和反侦察干扰扩展到了摧毁反摧毁的领域。在现代战争中, 反辐射导弹对地面雷达、车载雷达、舰载雷达以及机载雷达都将带来致命的威胁与攻击。它不仅能摧毁雷达设备与平台, 而且还能危及雷达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直接影响雷达的作战与生存能力。因此, 反辐射导弹是提高战术攻击机生存能力的一种有效武器。
在1966年的越南战争中, 美国空军使用了AGM —45“百舌鸟”(Shrike)第一代反辐射导弹, 用它摧毁防空阵地的高炮雷达和防空导弹制导雷达, 取得了很大效果。据美国统计, 使用反辐射导弹之前, 1965年平均发射10枚地空导弹就可击落一架美国飞机, 使用反辐射导弹之后, 1966年底平均发射70枚导弹才能击落一架美国飞机。 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 埃以双方都曾使用反辐射导弹攻击对方的雷达站。埃及使用前苏联制造的AS—5 反辐射导弹击毁了以色列的AN/TPS—43三坐标雷达。以色列使用美制的AGM —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攻击埃及的前苏联制造的SA—2 、SA—3地空导弹系统, 命中率较高。
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 英国的“火神”(Vulcan)轰炸机装备了新购进的AGM —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尽管驾驶员对这种导弹的操作很不熟练, 但还是取得了显着的战绩。最初发射的几枚AGM —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 使阿方的防空雷达天线遭到破坏, 给雷达操作人员在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在“火神”飞机还距雷达站160公里左右, 操作人员就关掉雷达发射机, 从而使该雷达失去应有的战术作用。在同年的叙以贝卡谷地战争中, 叙军在贝卡谷地部署了20个SA—2 、SA—3 、SA—6 导弹营。为了扫除这些威胁, 以军先出动小型无人机诱骗目标雷达开机, 尔后出动大批F —4 “鬼怪”(Phantom) 式战斗机和F —4G“野鼬鼠”(Wild Weasel) 飞机使用灵巧炸弹和反辐射导弹( 在距目标雷达约35公里处发射AGM —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仅用了6 分钟就摧毁了19个导弹营, 取得了显赫的战果。
在1980~1982年的两伊战争中, 伊拉克空军曾使用“幻影”(Mirage)F-1EQ 专用电子战飞机发射法国制造的“阿玛特”(ARMAT) 反辐射导弹攻击伊朗的“霍克”(Hawk)防空导弹制导雷达, 取得八发七中的战绩。
在1986年的美利冲突中, 美国首次使用AGM —88A “哈姆”(HARM)高速反辐射导弹。F/A —18“大黄蜂”(Hornet)和A —7E“海盗”(Corsair) 攻击机, 在距目标90公里的海面上, 对利比亚的监视雷达、目标指示雷达以及火控雷达, 发射了约30枚AGM —88A “哈姆”反辐射导弹, 有效地压制了利比亚的防空系统。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 多国部队共发射2100枚( 美国2000枚“哈姆”、英国100 枚“阿拉姆”) 反辐射导弹, 命中概率10~15% 。仅在1 月17日夜对巴格达的袭击中, 美国F —4G、F/A —18、A —7 等飞机向巴格达南面的防空阵地雷达发射约200 枚AGM —88A “哈姆”反辐射导弹, 一举摧毁绝大多数雷达, 使它们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三、反辐射导弹的使用要求随作战需求而变化
反辐射导弹的出现, 是防空力量和进攻飞机之间的对抗日益激烈的结果。越南战争期间, 美国空军采用歼击轰炸机携带的反辐射导弹攻击侦察机事先确定的雷达目标, 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如1965年7 月, 美国一架RF—4C战斗机被越南防空导弹击毁, 为报复, 美国竟调用46架F —105 战斗机来摧毁这一导弹阵地。同年年底,美国用同样的方法摧毁了另外7 个导弹阵地, 可是美国空军承受了飞行员和作战飞机的巨大损失。很显然, 这种武器装备的配套方式是不能适应战争需要的。为此, 美国发展了一种与武器装备相配套的侦察系统, 称“野鼬鼠”系统。它实际上就是AN/APR—38雷达告警接收机/ 电子支援措施系统。该系统在战场上实战应用后, 效果反映很好, 受到美国军事专家的好评, 被认为是提高攻击防空导弹阵地作战效率的有效和有前途的系统。随后, 这一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最初用F —105F和F —4C等飞机作为载机, 现采用F —4G飞机作为载机。
为适应战争的需要, 美国不仅发展了“野鼬鼠”系统, 而且还在改进和研制新的反辐射导弹。AGM —45“百舌鸟”是美国第一代反辐射导弹, 在实战使用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果雷达关机, “百舌鸟”导弹就会丢失引导信号而按弹道轨道飞行, 从而造成脱靶; 二是近程导弹( 低空发射射程27公里, 高空发射射程52公里) 不能在视距外引导其飞向目标; 三是为了有效地发射“百舌鸟”导弹, 载机必须直接对准目标飞行, 载机转变时就不能发射导弹。针对上述问题, 美国研制了AGM —78“标准”(Standard)反辐射导弹( 第二代) 。它的射程较远, 可达80~120 公里, 并能在视距外发射。该导弹内装有记忆装备, 在目标雷达关机情况下它仍能飞向目标。然而“标准”反辐射导弹的外形尺寸较大, 其雷达反射截面也相应较大, 极易被雷达探测到。于是在防空雷达荧光屏上发现载机投放反辐射导弹的瞬间, 雷达系统将能较早地采取防卫措施, 因而“标准”反辐射导弹不能达到预期的攻击效果。后来, 美国研制了“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 第三代) 。其使用要求以能兼有“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的低成本、多样化及“标准”反辐射导弹的宽频、多向攻击和远射程的特点。所谓高速系指导弹能在目标雷达关机之前迅速飞抵, 使其措手不及被摧毁。“哈姆”反辐射导弹在战术应用上因可以偏轴攻击, 且对地面和海上目标均可进行远程、近程、高空、贴地( 海) 发射,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因而深受军事家和作战人员的喜爱。可以说, 它是当今能完全满足美国作战部队电子战战术要求的最理想的反辐射导弹。前不久, 美国空军战术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 要求所有的作战飞机都能装备上反辐射导弹。由于“哈姆”反辐射导弹造价昂贵( 一枚导弹约38.5万美元),空、海军装备不起。因此, 美国研制了低成本、短射程、具有自卫和攻击地面雷达能力的“响尾蛇”(Sidearm) 反辐射导弹。在实战的使用过程中发现, 反辐射导弹造价偏高; 战斗机装挂反辐射导弹的数量有限,要想实现防空压制、摧毁辐射源, 必须有大量战斗机投入战斗; 反辐射导弹空中飞行时间短, 不能持续对敌方雷达网构成威胁。因此反辐射无人机应运而生。它造价低廉,续航时间长, 能够在空中巡航, 待敌方辐射源工作时随即展开攻击。它可大量发射升空, 压制和摧毁敌防空系统工作, 可在减少飞机损耗的情况下深入敌后, 进行攻击。目前国外研制的典型反辐射无人机有美国的“沉默彩虹”(Tacit Rainbow) 高速反辐射无人机和“勇敢者”(Brave) 反辐射无人机及德国的达尔(DAR) 反辐射无人机
Ⅳ 什么是电子炸弹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深入人心,触网者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这些人每天都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在因特网这个自由世界中尽情遨游,然而由于这个自由世界一无法度压束二无规则限制,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存在的缺陷去攻击一般的网民。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攻击手段就是“电子邮件炸弹”,这也是我们这些个人用户在网络安全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什么是电子邮件炸弹,它有那些危害?知道了厉害之后,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去对付电子邮件炸弹,以免遭非法用户的“暗算”?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相信大家在看完本篇文章后,一定是很清楚了。
一、电子邮件炸弹的概念
一谈起“炸弹”,大家脑海中立马会出现一种战争的场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各种战斗武器一起对同一个地方进行大面积的狂轰滥炸,被攻击的地方处于一片汪洋的火海之中,可见这种炸弹式的攻击手段杀伤力是多么的大。而所谓的电子邮件炸弹,其工作过程与炸弹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用电子邮件来代替炸弹而已,具体指的是电子邮件的发送者,利用某些特殊的电子邮件软件,在很短时间内连续不断地将大容量的电子邮件邮寄给同一个收信人,而一般收信人的邮箱容量是有限的,在这些数以千计的大容量信件面前肯定是不堪重负,而最终“爆炸身亡”。
有些人往往会把电子邮件炸弹与邮件Spaming混淆,其实这两者实质不尽相同。Spaming指的是发件者在同一时间内将同一电子邮件寄出给千万个不同的用户(或寄到新闻组),主要是一些公司用来宣传其产品的广告方式,这种方式一般不会对收件人造成太大的伤害。
大家在知道了这个概念后,也许会表现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喔,电子邮件炸弹原来是这样子的,这种情形我早已听说过或者就在我身边发生过。想当初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鬼子轰炸后,我们中国网民立即奋起还击,用电子邮件炸弹把美国白宫的信箱炸平了。平时自己也常听说周围又是某某因为身受炸弹的袭击而“光荣负伤”或者“饮弹身亡”了。在目前这个尚显无序的网络世界中,越来越多的网民或多或少地受到这种“信骚扰”。
二、电子邮件炸弹的危害
电子邮件炸弹可以说是目前网络安全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恶作剧方法,而这些用来制作恶作剧的特殊程序也称为E-mail Bomber。当某人或某公司的所做所为引起了某位好事者的不满时,这位好事者就会通过这种手段来发动进攻,以泄私愤。这种攻击手段不仅会干扰用户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正常使用,甚至它还能影响到邮件系统所在的服务器系统的安全,造成整个网络系统全部瘫痪,所以电子邮件炸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其强大的网络武器。
电子邮件炸弹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可以大量消耗网络资源,常常导致网络塞车,使大量的用户不能正常地工作。通常,因特网服务商给一般的网络用户的信箱容量都是很有限的,最多是10MB左右的空间,而在这有限的空间中,你除了让它处理电子邮件之外,还得用它来存储一些下载下来的软件,或者是存储一些自己欢喜的网页内容。如果用户在短时间内收到上千上万封电子邮件,而每个电子邮件的容量也比较大,那么经过一轮邮件炸弹轰炸后的电子邮件的总容量很容易就把用户有限的阵地挤垮。如果是这样的话,用户的电子邮箱中将没有任何多余的空间接纳其他的邮件,那么其他人寄给用户的电子邮件将会被丢失或者被退回,这时用户的邮箱已经失去了作用;另外一方面,这些电子邮件炸弹所携带的大容量信息不断在网络上来回传输,很容易堵塞带宽并不富裕的传输信道;而且你的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需要不停地忙着处理你大量的电子邮件的来往交通,这样会加重服务器的工作强度,减缓了处理其他用户的电子邮件的速度,从而导致了整个过程的延迟。如果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承受不了这样的疲劳工作,网络随时也都会瘫痪,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整个网络系统崩溃。
三、预防炸弹袭击的措施
当我们遭受“炸弹”袭击后,第一个举动可能就是对那些无聊之人表示极端的愤慨,同时也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这些“恶人”也尝尝“中弹”的滋味,于是有愤愤不平者可能会想到用电子邮件中的回复和转信的功能将整个炸弹“回放”给发件人。然而这些狡猾的“恶人”可能想到他们的举动会遭人唾骂、遭人报复,为避免“杀身之祸”,这些人早已将退路准备好,他们把电子邮件中的发信人和收信人的两个地址栏都改换成了被攻击者的电子邮件地址,如果你想报复他们的话,你的“回礼”行动不仅不能够成功,而且他们还会让你“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使你的邮箱“雪上加霜”,你所寄出的电子邮件就会永无止境地返回给自己。
既然没有办法报复这些“恶人”,我们还不如想办法预防这些破坏分子的攻击,让他们无机可趁。由于破坏分子的炸弹随时随地都能发射,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的“反导弹”防御体系必须是随时随地都能拦截。为保证真正彻底地完成拦截任务,下面笔者推荐几种“作战方案”供大家参考:
1、立即向ISP求援
一旦你发现自己的信箱被轰炸了,但自己又没有好的办法来对付它,这时你应该做的就是拿起电话向你上网的ISP服务商求援,对他们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他们就会采取办法帮你清除E-mail Bomb。你在求援时,最好不要发电子邮件到他们那里,因为这可能需要等好长时间才能等到!在等待的这段时间中,你上网的速度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炸弹”余波的冲击。
Windows系统默认的邮件系统是Outlook,也有些人使用Foxmail等国产软件。表面上看,这些软件的邮件管理方式有些不同,但实际上,都是把邮件存放在该软件安装默认的路径下,也就是说,所有的邮件是放在同一个目录里的。这样,时间一长,大量累积的邮件不仅给查找、管理邮件带来不便,而且有混乱和丢失邮件的危险。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所有的文件存放在同一目录,就只能靠文件名和用户名来区分。但是,很多邮件的标题相差无几甚至是相同的,尤其是有不少人就喜欢用一些热门的名字,如:彼得、珍妮等作昵称。当两位昵称相同的朋友发来的邮件混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面对一堆邮件慢慢地翻屏寻找也是件很辛苦的事。即使你用了“查找”工具也可能会得到一大串类似的结果。
其二,软件管理邮件是按邮件的日期和时间来排序的。而目前情况下,会有很多原因造成你收到邮件的标注日期是错误的——比如,发件人可能使用了某种限制日期的工具软件,而不得不把日期固定在xxxx年;再比如,一些人会因为躲避病毒而修改自己的系统时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你收到这样的商业信息,但你以为是旧的东西而随手删掉,这样岂不是有丢失数据的危险?
其三,通常默认路径是C盘,这危险性就更大。因为C盘是受到病毒攻击频率最高的,而很多新接触电脑的用户是从来不改动系统的默认选项的(想改都不会改)。微软的Outlook系列和很多工具软件默认的文件存放路径都是C盘,新手们通常不会去改变它们,如果运气好、操作和使用会一切正常。但一旦出现病毒、黑客入侵或是误操作导致的系统崩溃,邮件就完蛋了,那时候可是欲哭无泪哦!
其四,这种存放邮件的方式给备份邮件造成了不便。因为该路径是一个很深的、名字复杂的目录树,用户很难使用资源管理器用正常的操作进入该目录,再复制邮件。比如:Windows 98环境下,Outlook的邮件保存目录是:C:WINDOWS Application DataIdentities{BF2DFAC0-0503-11D5-8386-DC9121479812}MicrosoftOutlook Express收件箱.dbx。别说备份,看着这串字符就已经眼花缭乱了。虽然你可以用软件附带的“导出”功能来作备份,但是导出功能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版本的不兼容性,当你使用其他邮件管理软件,或是你升级到原邮件管理软件的新版本,问题可能就来了——你再次导入的时候,收件箱里居然是全部空白或是有些邮件不见了——这个版本不认识你的导入格式!笔者在很多论坛和软件使用指南的电子杂志上看到类似的问题,不少人就因为用了导出导入功能又粗心没留后备,丢失了数年来的大量数据。
另存邮件的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默认的堆砌数据的管理邮件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基于工具软件本身的不可修改特性——用户不能对邮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分类,导致了一连串不良后果。所以,另起目录、另存邮件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在C以外的分区建立一个目录存放邮件。然后,要在该目录下建立足够的子目录,笔者推荐用一目了然的名称作目录名,比如:在D盘建立如下一个EMAIL目录:
D:MAIL游戏
D:MAIL电脑技巧
D:MAIL股票行情
D:MAIL客户信息
……
类似的名称,最好放一个快捷方式到桌面上,方便以后的阅读。在这些子目录下,可以根据月份来建立更多的分支和编号目录,邮件的原始主题可以不变。这样,每天在你的默认路径“收件箱”里收到最新的邮件,你阅读后把你收到的邮件按类别和日期“另存”到这些分支下面,整个邮件管理就显得井井有条、清清楚楚,不用Windows的“查找”功能也可以根据时间和编号来查找。而且,所有的邮件是以通用的格式存放的,都编好了号,你要在另外的邮件管理软件中阅读和处理也方便得多,当你想删除些过期的邮件,或把整个邮件目录备份压缩转移的时候,也是轻而易举。
笔者使用这种方式管理邮件,由于所有的邮件都已经另存,所以每天收件箱里只有几封最新的邮件,邮件另存后再删除恢复空白,是很容易管理的。不会因为日期的原因误删来信,也不会因为邮件的用户名或主题近似而费力地在一大堆文件中翻屏寻找。你的邮件越多,使用这种方法就越有必要。当然,上面陈述的方式适用于单机的单一用户储存收到的邮件,如果是多人共用的机器或者是管理自己已发送的邮件,该办法需要适当地改变。
Ⅳ 电磁脉冲导弹瞬间使电脑瘫痪 是什么原理
电磁脉冲形成较强的电流或较高的电压,可以使元件击穿。
Ⅵ 中国什么武器可叫美国百分之七十的电讯瘫痪
碳纤维炸弹
现代战争已经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战争了,战争的手段也和从前大有不同,现代战争的目标已经不再单单是军事目标了,供电、供水和基础设施也是主要的目标之一。
是否还记得2003年伊拉克战争,在爆发之初,美军发动了一款秘密武器第一时间发动了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电厂、供水厂和政府大楼的空袭,使得停水停电,从而加快了战争的结束。
中国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以250公斤级子母炸弹为载体,内装147枚碳纤维子弹,而每一枚子弹包含32束碳纤维,最大可覆盖6000平方米的范围,可以有效的瘫痪敌方城市的电力系统。
目前美国也已装备了最新一代的碳纤维炸弹,作为全世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中国首先要防范碳纤维炸弹战时可能对中国电网的破坏,在这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国土防空力量。
Ⅶ 长钉导弹
导弹名称:长钉-SR反坦克导弹
最初的长钉家族被称为NT家族(NT是希伯莱文Nun Tet的字头缩写,意为反坦克),包括三种不同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吉尔(Gill)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2500米,1999年6月的巴黎航展上第一次公开展示)、长钉(Spike)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4000米,1999年由以色列陆军解密)和丹迪(Dandy)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8000米,1999年11月首次公布)。2002年,为了出口统一品牌,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拉菲尔公司宣布将原来NT家族更名为长钉反坦克导弹家族,其家族成员的名称也相应更改为:长钉-SR(SR是英文Shot Range的字头缩写,意为短程,它是长钉家族的新增型号,最大射程800米)、长钉-MR(MR是英文Middle Range的字头缩写,意为中程,也就是原来的吉尔反坦克导弹)、长钉-LR(LR是英文Long Range的字头缩写,意为远程,也就是原来的长钉导弹)和长钉ER(ER是英文Extended Range的字头缩写,意为增程型,也就是原来的丹迪反坦克导弹)。
[编辑本段]研发简史
长钉-SR/MR都可以在封闭的空间发射,适合城市条件下的反坦克作战。
拉菲尔公司积十年之功的杰作便是长钉反坦克家族。从1999年正式公布至今,长钉家族的成员及其名称都经历很大的变更。
1998年11月,拉菲尔公司与欧洲长钉集团(EuroSpike,由阿特拉斯公司、迪尔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组成)签定商业协议,由后者负责在欧洲市场的宣传、生产、销售和维修拉菲尔公司的反装甲武器系统。具体分工为阿特拉斯公司负责生产发射系统、迪尔公司生产导弹、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战斗部。拉菲尔公司还与欧洲导弹集团(MBDA)达成协议,合作开拓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
2000年5月,芬兰陆军选择了长钉家族中的长钉-MR型,作为其陆军的中程反坦克导弹系统。2001年8月,荷兰国防部为荷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订购了长钉-MR导弹系统,以取代老旧的龙式反坦克导弹。由拉菲尔为总承包商,阿特拉斯公司、迪尔公司和泰利斯荷兰公司为二级承包商。
2001年,为了给英国陆军采购新一代轻型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Light Forces Anti-Tank Guided Weapon System)。英国国防部采购局订购了一批长钉导弹系统以进行测试和评估,同时他们还向MBDA公司发出了招标书,后者提供联合研制的标枪导弹系统,英国国防将在二者中做出选择,采购决定在2002年做出,最终标枪导弹胜出(关于这次竞标,在后文有详细论述)。
2002年7月,波兰陆军也选择了长钉-LR反坦克导弹系统。2004年1月,波兰国防部与ZM梅斯科公司正式签定合同,后者从拉菲尔公司手中购买了长钉-LR反坦克导弹的特许生产权并以许可证方式制造长钉-LR反坦克导弹。波兰军方的需要是264套发射系统和2675枚长钉-LR导弹,合同规定的交付日期从2004年一直到2013年。波兰还希望将长钉-LR导弹与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的HITFIST-30炮塔和芬兰帕提亚公司的模块化装甲车组合,这方面的需要大约为160套。这个系统还将接受罗马尼亚陆军的评估和测试。
而长钉导弹家族的中程型号(原称吉尔,现在的长钉-MR)早在1997年就正式进入以色列国防军中服役,外界猜测它们早已被用在了中东地区的冲突中。此外,新加坡国防军也是长钉反坦克导弹的海外用户。目前,拉菲尔公司的长钉家族(SPIKE family)已经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可户的采用,它在国际武器市场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型号 最大射程 平台
SPIKE-SR 800米 步兵
SPIKE-MR(吉尔) 2500米 步兵和特种部队
SPIKE-LR(长钉) 4000米 步兵和轻型战斗车辆
SPIKE-ER(NTD) 8000米 步兵、轻型战斗车辆和直升机
[编辑本段]先进技术
智能长钉
拉斐尔公司地面系统分部在研制长钉导弹之前曾对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标枪反坦克导弹做了详细研究,因此长钉导弹在气动外形上与陶式颇有几分相似。首先都采用2组矩形弹翼,其中弹尾的为固定式弹翼,主要用于飞行控制。弹体中部的弹翼尺寸上稍小一些,平时呈折叠状态,发射后自动弹出。导弹从前到后分别为导引头、前战斗部、飞行姿控发动机、电池组、主战斗部和主发动机。
作为导弹最关键部分的导引头,以色列人采用了固体状态摄像机这一图象转换装置。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发明了电荷耦合装置(CCD),固体状态摄像机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由分布于各个像元的光敏二极管的线性阵列或矩形阵列构成,通过按一定顺序输出每个二极管的电压脉冲,实现将图像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目的。输出的电压脉冲序列可以直接以RS-170制式输入标准电视显示器,或者输入计算机的内存,进行数值化处理。CCD是现在最常用的机器视觉传感器,机器视觉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光电转换装置,即将传感器所接收到的透镜成像,转化为计算机能处理的电信号。光电转换装置主要在昼间、较好的天候条件下使用,拉菲尔公司之所以选择这种光电图象转换系统,而放弃了其他国家反坦克导弹常用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驾束等制导体制,主要是考虑到与其光纤数据传输链路配合使用。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详细论及。除了光电图象转换装置,长钉的导引系统还包括一个红外成像导引头,以色列方面并没有公布该红外导引头是否为焦平面阵列,但强调了其具备很高的灵敏度,对背景热量掩盖下的目标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这种双重体制导引头保证了长钉导弹极高的命中概率和全天候作战能力。
长钉家族的所有型号全部采用串联战斗部,拉菲尔公司研究人员认为,随着爆炸式反应装甲的广泛使用,单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已经很难击穿坦克装甲,串行双重战斗部是未来反坦克导弹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长钉反坦克导弹的前战斗部将引爆坦克上附加的爆炸式反应装甲,而主战斗部将紧随其后,撕开坦克主装甲。为了更有效的打击重装甲目标,长钉家族反坦克导弹均采用了高抛物线飞行弹道,接近目标时做俯冲攻击,不仅避开了主战坦克厚重的前装甲,而且高抛物线弹道使长钉导弹受地形障碍的影响更小,能更有效的在山地、丘陵地形作战,。双重串行战斗部加上攻顶模式使长钉导弹成为目前穿甲威力最大的反坦克导弹之一。
拉菲尔公司最得意的地方还是长钉导弹的光纤数据传输链路。光纤制导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最新制导技术,优点众多,基本可以概括为3点:比普通导线更好的延展性和更小的体积、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不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带来的隐蔽性。第一个优点可以赋予导弹在相同载荷和动力下更远的射程。长钉-ER的射程可达8公里就是此优点的体现。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是光纤制导最具革命性的优点,它赋予了导弹更多的作战模式和任务弹性。
长钉-SR/MR/LR三种型号都采用了双重战斗模式,其一为发射后不管模式,在发射后不管的模式下,射手激活导弹并将瞄准线锁定目标后即可按下发射按钮。导弹将自主制导飞向目标,无须射手做追踪瞄准,这也是当前各国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的共有特性。射手在发射导弹后可以迅速转换发射阵地或进行再装填(长钉家族的再装填时间均低于15秒),由此获得了更高的战场生存力。其二则是发射+观察+修正模式,此模式与早期线导反坦克导弹攻击模式相仿,但由于光纤数据传输链是一个自封闭的系统,外界无法对其实施干扰,因此其作战效率要高得多。此外,光纤数据传输链路不仅能将射手获得的目标信息传输给导弹,使其精确攻击目标(由于光纤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射手甚至可以在中途改变目标,我们还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情况来体会其优越性:蹲伏在茂密灌木丛林里的长钉射手,发现大约4公里外的空旷平地上有一辆坦克,他瞄准后便开火,但当导弹正对准目标时,射手突然意识到目标是假的。这时他通过长钉导引头传回图象发现藏在附近掩体下的一辆真坦克,于是他重新输入目标信息,使其攻击真正的目标),它还能将导引头获取的实时战场景象传回给射手,用拉菲尔公司反装甲武器营销总经理——尤素福·伯格的话来说——“那就像是射手自己在飞向目标一样”。图象回传能力使长钉导弹的使用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攻击画面, 从而实现远程杀伤效果评估。而且这种能力最大的潜力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理念,即将每部导弹发射系统通过战场局域网与其他作战单位和高级指挥机构联结起来,导引头摄下的战场实时画面不仅可以传回给射手,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其他作战单位和指挥机构的数据共享,从而使战场态势更加透明化。2003年10月,以色列国防军与拉菲尔公司签定了研制生产长钉C4I系统的合同,目的就是使长钉导弹系统具备网络战能力。在这个系统内,长钉的发射系统将与各种不同类型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士兵便携式电脑和甚高频数据链联为一体。
不仅如此,在长钉-LR/ER型中,还增加了第三种战斗模式——发射并全程操控(Fire and Steer)模式。这意味这射手无须在发射前锁定目标,而可以先将导弹放出去,巡弋至目标可能出现的区域,通过光纤数据传输链传回的图象信息搜索目标,如果发现目标便通过光纤传输数据控制导弹攻击目标,射手也可在确认目标后切换至发射后不管模式。目前,这种非瞄准线操纵模式已经运用在了欧洲导弹集团研制的“独眼巨人”导弹上,它也是美国未来反坦克导弹系统准备采用的技术。
上述种种使长钉导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反坦克导弹,正如尤素福·伯格所说的那样:“长钉导弹就相当于把神风特攻队飞行员的大脑装在导弹里面——只是你无须为了任务去牺牲一个人而已!”
[编辑本段]发射系统
长钉反坦克导弹家族目前的四种型号中,长钉-SR/MR/LR均为轻型便携式(长钉-ER也可使用重型三脚架),发射系统完全通用。其全系统组成包括导弹(发射前封装在一次性使用的发射筒内,有效期20年)、发射控制单元(CLU)、热成像仪和三脚架。每发导弹加上包装筒重13公斤,发射控制单元重9公斤(不带热成像仪重5公斤),三脚架重3公斤,电池重1公斤。发射控制单元(CLU)可以在长钉家族多种型号之间通用。热成像仪视场10度,放大倍率3.5倍,最大探测距离3000米。昼间光学瞄准镜(diurne viewfinder)视场5度,放大倍率10倍。在昼间情况下,射手使用10倍放大倍率、视场为5度的昼间瞄准镜,在夜间则使用热成像仪。三脚架高度可调节,射手可选择采用跪姿、坐姿、卧姿和半蹲姿势操纵,战斗准备时间仅10秒。所有长钉家族的成员的全寿命费用都很低,不仅因为它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操纵性,而且零部件通用率非产高,后勤供应简单。
长钉导弹的训练包括目标识别和捕捉、导弹锁定和追踪观测(杀伤效果评估)。拉菲尔公司还研制了专门为单兵训练准备了两套模拟器。户外模拟器将训练士兵对真实目标进行瞄准和模拟发射。室内模拟器则训练士兵在瞄准和发射后如何使用光纤数据传输系统控制导弹。
[编辑本段]型号介绍
长钉-SR
长钉-SR短程反坦克导弹是一种低成本、发射后不管的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系统,不仅用于攻击装甲目标,还可攻击掩体、混凝土工事等多种目标。主要提供给步兵、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使用。这种便携式肩扛发射的导弹也被称为“短长钉”(Short Spike)。射手在作好战斗准备后首先利用目标探测系统捕获目标,随后将目标数据输入导弹使其锁定目标,导弹即可发射。射手随后就可离开发射阵地,隐蔽或准备发射另一发导弹。再装填时间不超过15秒。
长钉-SR的有效射程在50-800米,主要用于弥补单兵反坦克火箭和中程反坦克导弹之间的火力空白。由于其射程较短,因此,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尺寸更小,全系统重量也略轻一些,射手可以选择肩扛发射,而无须架起三脚架,发射准备时间也因此而更短。考虑到近程反坦克武器的主要作战环境,长钉-SR可在狭窄/封闭空间发射。
长钉-MR(吉尔)
长钉-MR是一种轻型、便携式、发射后不管的多用途导弹系统,最大射程2500米。长钉-MR导弹全长1.2米,弹头直径110毫米,串联战斗部,入射角30度时可击穿800毫米均质钢装甲。长钉-MR有可选择的战斗模式,并可随时升级。可以在发射后接受数据,甚至在飞行过程中变换攻击目标。
长钉-MR导弹已经在以色列陆军中服役有一些年头了,主要部署在以色列南部地区,并已进入美国、英国、德国和荷兰的军火市场。长钉-MR也已经在新加坡陆军中服役。2000年5月,芬兰陆军选择长钉-MR系统装备其快速反应旅,充当中距离反坦克武器。
长钉-LR
长钉-LR是长钉家族中的远程型号,有效射程200-4000米,在夜间或者恶劣气候条件下,受热成像仪有效作用距离的限制,导弹射程将下降到3公里。其性能优异的探测器和光纤数字通讯链可以保证SPIKE-LR拥有如下性能1.发射后可修正目标数据或转换攻击目标;2.完成实时监控和敌我识别;3.完成战斗损害评估;4.远射程和高精度;5.对周围目标最小的附带伤害(这显然是以色列独特的周边政治环境决定的,以色列军方显然希望在摧毁目标的同时减少附带伤害,以免引起更大的外交争端,激起国际舆论的反对)。
长钉-LR也装备了光纤通讯制导系统,它可以将射手的意图以数字形式传给导弹,同时可以将导弹导引头看到的画面以图象形式传回给射手。导弹的飞行过程中,射手可以修正瞄准点。也可以允许射手修正目标信息,即可以在飞行过程中改变目标,由于光纤通讯链的存在,射手可以看到实时图象以评估杀伤效果。长钉-LR系统也可以在非瞄准线制导模式下工作(NLOS),允许射手在隐蔽状态下“盲射”,而无须暴露自己。
长钉-LR除了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作为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使用外,可以架设在轻型战斗车辆上,以跟随机械化部队作战。而其攻击目标除了坦克和装甲车外,还可以打击低空飞行目标,比如直升机。
长钉-ER(NTD)
长钉-ER的意即长钉增程型,其最大射程可达8公里。因为发动机体积增大,导弹尺寸也相应增加,而且战斗部重量也增大了。在战斗模式中新增了发射/控制模式(Fire and Steer),在导弹发射前不需要锁定目标,飞行员可以在发射后再进行目标选择,并控制导弹攻击目标最易受攻击的部位,或者切换到发射后不管模式。
长钉-ER是一种多平台的反坦克导弹。可安装在轻型战斗车辆上和直升机上,也可拆下安装在三脚架上,而以色列海军也有意采用长钉-ER安装在其轻型水面战斗舰艇上,充当近程反舰导弹使用,必要也可攻击陆上目标。
车载长钉-ER系统包括两种型号:简易型和炮塔型。其中简易型就是将三脚架换成一个带底盘的支撑柱,安装在轻型战斗车辆上,其他设备与便携式没有任何区别。而炮塔型长钉-ER则包括一个全模块化的炮塔,炮塔内容纳有射手座位、发射控制单元、热成像仪、伺服单元、1个射手控制界面(包括1个控制面板、1个多功能显示器和手柄)。由于整个系统为全模块化,所以能安装在多种型号的轻型战斗车辆上,效费比很高。
当然,长钉-ER最主要还是提供给直升机使用。其4联装发射系统可以迅速安装在多种型号直升机上(包括AH-64阿帕奇、AH-1眼镜蛇,A-129国际型、米-24等,其中阿帕奇可以携带16枚之多),而无须对直升机结构进行更改。
直升机载长钉-ER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也拥有两个版本,简易版本只是将4联装导弹发射装置通过14号标准军用导线安装在直升机短翼下,并在导弹和直升机之间建立电子操纵界面。而完整版的机载长钉-ER则与其他设备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武器升级包,这是拉菲尔公司专门为出口研制的,其名称为HeliCOAT系统。全系统构成包括:长钉-ER导弹及其4联装发射装置、顶置观瞄系统、自卫和电子战系统、头盔瞄准具(HMS)、升级的座舱——带有电子导航地图、MFCD、飞行员操纵界面(控制面板、多功能显示器和手柄,可执行导弹选择、激活、战斗模式选择及确定发射顺序)。
HeliCOAT系统也是模块化设计,平台适应性很强,几乎可以用在现役所有军用直升机的改进上。它可以使任何直升机都能在全天候条件下执行攻击任务。它还能同时与多个软硬目标接战,而无论是远程还是近程,都能保持最大精度和直升机及其乘员的最大战场生存力。
长钉-ER目前正在参加土耳其的价值数十亿美圆的武装直升机定单。这些参加竞争厂商提供包括:2家美国公司——波音(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搭配AH-64D长弓阿帕奇)和贝尔直升机公司(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搭配AH-IZ眼镜王蛇);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A-129国际型)、欧洲直升机公司法国公司(尚未量产的崔格特搭配虎式武装直升机)和俄罗斯克莫夫公司与以色列IAI公司联合(长钉-ER搭配卡-50/52)。虽然最后的情况仍不明了,但长钉反坦克导弹家族在技术性能上显然超出其它竞争对手。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它中选与否,都不能否认其在反坦克导弹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
[编辑本段]性能介绍
2002年,长钉导弹与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和两种欧洲导弹集团研制的反坦克武器系统(崔格特中程反坦克导弹和米兰-3反坦克导弹)竞争英国陆军的定单。
标枪于1996年正式服役,是美军重点装备的反坦克导弹,其攻击威力大于 龙式,与陶-II改进型相当。它的整个系统全重22.3公斤,在一次性发射筒内可保存10年,操作程序便于掌握,发射方式多样。在机动近距离时,可由士兵携带使用;距离远时,可以从飞机上伞降空投,或从机动车辆上发射。
高新技术的大量采用,使标枪近几年一直居于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排名的王者之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焦平面阵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给轻型战术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寻的头(也叫红外传感系统,它由红外传感器和多模跟踪器组成)创造了条件。在便携式反坦克导弹行列之中,标枪第一个采用此种技术,成为标示轻型反装甲武器发展方向的标杆。其最大优势就是采用了焦平面阵列新技术,此阵列比指甲还要小,却有4096个探测单元,工作在8-10微米远红外波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和目标探测距离远等特点。它能在浓密的烟雾和黑暗环境中发现目标,并显示出清晰的图像让射手识别目标。装备的多模跟踪器配有微处理机,能够自动按搜索程序捕捉目标,按预编程序逻辑跟踪乃至命中目标,这使标枪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后不管”的中程反坦克导弹。
对于顶部攻击和正面攻击两种导弹攻击方式的任一选择,射手只需摁一下发射选择钮即可实现。同时,针对现代主战坦克的装甲防护特点,标枪采用了两级串联式战斗部,先使用小型装药战斗部引爆反应装甲,而后用主装药战斗部攻击坦克主装甲。它的动力系统由串联在一起的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组成。发射导弹时,用100毫秒时间点燃起飞发动机,使导弹低速飞出发射筒。待导弹飞出3米多安全距离后,便点燃功率大些的续航发动机,推动导弹飞向目标,最大射程可达两公里。由于初始推动的推力低,使用的又是低烟推进剂,形成了软发射,从而大大减少了发射时的后坐力、后喷焰和扬尘,增强了隐蔽性。这种特点使标枪可从狭小的建筑物内或掩蔽阵地上发射,因而很适合在城区作战中使用。
与之竞争的长钉外形与标枪相仿,导弹加上发射筒全重13公斤,整个系统重26公斤。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设计师们反复研究标枪,摸透其所长,并寻找它在使用方面的不足,然后造出自己的长钉,比标枪晚几年出世,吸收了新的科技信息,这也是优势。
长钉的先进得益于采用了新型光导纤维技术,使它的红外成像传感系统的工作波长在3-5微米。此种光纤重量轻、直径小,一公里长的重量不过150克。电视摄像机和红外传感器能将目标图像经光纤传输给射手,不但传输质量很高,还能增加导弹射程,使长钉的射程优于标枪。便携式标枪最大射程2公里,长钉-MR达到2.5公里,同为便携式的长钉-LR可达4公里。而且,因为采用高质量的光导纤维,使长钉的抗干扰能力比标枪要强。在整个有线光纤制导过程中,导弹不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弹体上也没有信标源,这样就不易被发现。
目标图像和指令都通过光导纤维传输,也让敌方难以实施侦察和干扰。标枪反坦克导弹在发射前锁定目标,是发射后不管,导弹自主飞向目标,射手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目标确实无误,导弹命中就是战绩;倘若目标是假的,或者目标“金蝉脱壳”了,射手也不能为力。长钉却是“发射后不管,但想管的时候还能接着管”。在发射以后,导弹靠自身的电视摄像系统或红外传感系统搜索和探测目标,用光导纤维向射手传回目标区图像,而控制指令也由光导纤维传输给导弹。此间,如原锁定目标有误,射手可重新选择目标和转换攻击目标;可直接瞄准目标攻击,也可间瞄发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制造成本上,标枪更没什么优势了。起初,一套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要价高达10.6万美元,一个红外寻的头要价7.5万美元,昂贵得惊人,连美军自己都受不了。而长钉,由于它的数据处理装置可以放在发射平台上,使这种贵重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又简化了弹上设备,当然就大大降低了导弹成本。质优价宜,买主自会找上门。先是新加坡陆军选用了“ 长钉”,芬兰陆军又订购“长钉”作为旅级部队的中程反装甲武器,用者叫好。大概由于有这样背景,所以英军选择了“长钉”,进而英国公司与以色列公司手牵手,合伙做起生产销售“长钉”的生意来了。
[编辑本段]参数比较
型号 长钉-MR 长钉-LR 长钉-ER
有效射程 200-2500米 200-4000米 400-800米
导弹+包装筒重 13公斤 13公斤 33公斤
发射系统重 9公斤 9公斤 36公斤
电池重 1公斤 1公斤 1公斤
三脚重 3公斤 3公斤 /
全系统重 26公斤 / 187公斤
操纵模式 发射后不管/ 发射、观察和修正(二选一) 发射后不管/ 发射、观察和修正(二选一) 发射后不管/发射、观察、修正/全程制导
导引头 CCD、红外线或双重制导 CCD、红外线或双重制导 CCD、红外线或双重制导
有效期限 20年 20年 /
战斗准备时间 小于30秒 小于30秒 /
再装填时间 小于30秒 小于30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