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ISA什么意思及同义词
ISA
1
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工业标准结构
2
Internet
support
agriculture
互联网支持农业
3
Instry
Subversive
Alliance
ISA组织(服务于现代牧业的重要联盟组织)
这是专有词的缩写,
没有同义词
❷ isa是什么
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 计算机的指令集结构
❸ 互联网行业里的ISA是什么意思
互联网支持农业(Internet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ISA,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的生产和流通的环节的现代化。
“有米定制”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支持农业(ISA),实现对传统农业的互联网服务化,搭建产品全程可溯源的优质大米定制平台。它消除了传统农业市场所存在的中间环节,直接将种植生产者与消费者链接起来,实现产品直供。其主要产品为东北大米,种植基地位于五常龙凤山、吉林农安等地,主要种植品种为五常稻花香大米与吉林长粒香大米。
❹ ISA是什么
ISA插槽是基于ISA总线(In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的扩展插槽,其颜色一般为黑色,比PCI接口插槽要长些,位于主板的最下端。其工作频率为8MHz左右,为16位插槽,最大传输率16MB/sec,可插接显卡,声卡,网卡已及所谓的多功能接口卡等扩展插卡。其缺点是CPU资源占用太高,数据传输带宽太小,是已经被淘汰的插槽接口。目前还能在许多老主板上看到ISA插槽,现在新出品的主板上已经几乎看不到ISA插槽的身影了,但也有例外,某些品牌的845E主板甚至875P主板上都还带有ISA插槽,估计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用户的需求。
最早的PC总线是IBM公司1981年在PC/XT 电脑采用的系统总线,它基于8bit的8088 处理器,被称为PC总线或者PC/XT总线。在1984年的时候,IBM 推出基于16-bit Intel 80286处理器的PC/AT 电脑,系统总线也相应地扩展为16bit,并被称呼为PC/AT 总线。而为了开发与IBM PC 兼容的外围设备,行业内便逐渐确立了以IBM PC 总线规范为基础的ISA(工业标准架构: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 )总线。
ISA 是8/16bit 的系统总线,最大传输速率仅为8MB/s ,但允许多个CPU 共享系统资源。由于兼容性好,它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最广泛采用的系统总线,不过它的弱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传输速率过低、CPU占用率高、占用硬件中断资源等。后来在PC‘98 规范中,就开始放弃了ISA 总线,而Intel 从i810 芯片组开始,也不再提供对ISA 接口的支持。
使用286和386SX以下CPU的电脑似乎和8/16bit ISA 总线还能够相处融洽,但当出现了32-bit 外部总线的386DX处理器之后,总线的宽度就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瓶颈,并影响到处理器性能的发挥。因此在1988年,康柏、惠普等9个厂商协同把ISA 扩展到32-bit,这就是着名的EISA(Extended ISA,扩展ISA)总线。EISA 总线的工作频率仍旧仅有8MHz ,并且与8/16bit 的ISA总线完全兼容,由于是32-bit 总线的缘故,带宽提高了一倍,达到了32MB/s .可惜的是,EISA 仍旧由于速度有限,并且成本过高,在还没成为标准总线之前,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就给PCI 总线给取代了。
ISA总线又称AT总线,是在PC/AT微机上所配备的扩展系统总线。
PC/AT的扩展总线系统设计的最大速度为8MHz,比PC/XT总线几乎快了近一倍,而最佳的数据传输率达20MB/s。不过80286 CPU的执行速度更快,因此要增加额外的等待周期,方能使扩展总线与CPU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改善的方式是在总线控制器中增加缓冲器,作为高速的微处理器与较低速的AT总线之间的缓冲器,从而使AT总线可以在比CPU低得多的环境下工作。
由于IBM-PC./XT/AT系统总线的开放性,全世界的PC机制造商纷纷向IBM靠拢,从而使IBM-PC系列风靡全球。为了满足众多PC兼容机厂商的要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并确定以PC/AT总线为标准,称之为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In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即ISA总线标准。
为了充分地发挥80286的优良性能,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与PC/AT总线兼容,ISA总线在原XT总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36脚的扩展槽,将数据总线扩展为16位,地址总线扩展为24位,将中断的数目从8个扩充到15个,并提供了中断共享功能,而DMA通道也由4个扩充到8个。从此,这种16位的扩展总线一直是各制造厂商严格遵守的标准,至今仍广泛地使用。
ISA总线扩展插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有62引脚,其信号分布及名称与PC/XT总线的扩展槽基本相同,仅有很小的差异。另一部分是AT机的添加部分,由36引脚组成。这36引脚分成两列,分别称为C列和D列
❺ ISA是什么意思
ISA是Internet Security and Acceleration 的缩写,它是微软出的防火墙,同时可以作为代理服务器使用,功能很强大。
ISA Server的真名叫为Internet Security and Acceleration Server,直译就是互联网安全和加速服务器,它是微软公司Proxy Server2.0的后续产品,它不仅提供安全的连接共享(代理),而且还能加快连接的访问速度。相对于Wingate等软件,它更加适合于在企业环境中应用,这是因为该软件除了特别针对企业环境外,还与微软推出的其它服务软件结合得非常紧密,是微软.NET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❻ ISA是什么
ISA的全称为Santander ISA Managers Limited。ISA诞生于1995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业务遍及全球96个国家,仍在不断扩张,涉及的业务主要为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及证券服务,Forex,CFD ,期货市场,贵金属市场,金融衍生品。根据对亚太地区外汇代理公司1998-2008年的市场调查, ISA决定进军亚太市场,为了更方便的服务于亚太区客户,ISA大胆创新,和亚太区各大金融机构紧密合作,使的亚太区客户投资更方便,更安全!并受到英国金融监管局(FSA)的监管,监管编号为171448。
❼ Isa是什么意识
意识是什么?
作者:吴大江
意识是人类大脑中产生的心理反应机能,是人基于自己的欲望、需要,通过感知对外界事物进行具有主动性、能动性、选择性的认识、记忆、分析、归纳、判断、演绎、假设、猜想、推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思想、观念、知识、理论等等的信息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命的“我”是司令,它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知识来协调指挥自身的肢体来处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活动。
意识的本质是基于、围绕人的需要、欲望而对外界事物进行具有主动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加工性的信息反应系统。
意识是人的机能、属性,是人的生命主体内容,是不能与人的生命体分割的。一个人如果永久的失去意识,那么他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的意义。同样,意识也不能离开人的生命体,离开了人的生命体,意识也就无从谈起。
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的科学已经比较清楚地揭示了意识的起源:意识是在语言和文字的作用下从高等动物的心理活动中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高等动物的心理活动是从低等生物的神经元功能活动中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低等生物的神经元活动是从低等生物的细胞化学反应中发展而来的;低等生物的细胞化学反应是从一种由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组合、变化的过程;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是由氨基酸、核柑酸等有机小分子的组合变化而来的;氨基酸、核柑酸等有机小分子是由碳、氧、氢、氮等化学原子的组合变化而来的。
意识的构成要素是需要、认识、记忆、选择、演绎、判断和推理等。
需要是指生命物体对影响自己生命和延续自己种族的外界事物进行的具有选择性、趋利避害性的意向和反应。需要是生物的本能,是生命物体区别于非生命物体的本质特征。所谓需要,就是指生物体在生活的过程中对外界事物进行的取舍、趋避的意向和反应。需要是随着生物进化的不同而分为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意识需要三大类的。
生理需要亦称无条作反应或无条作反射,是指低等生物如菌类、植物和无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的需要。生理需要是由生物体内细胞的化学反应或神经元的功能所导致出来的,是一种通过先天的遗传而来的,生来就具备的本能。生理需要的层次是表浅的,范围是狭窄的,只能对直接接触自己躯体并且直接影响自生命的事物产生需要。生理需要是以自己的体形变化和体内组织的结构变化显示出来的,如绿色植物的枝节避开阴暗趋向阳光,单细胞动物变形虫碰到异物伸出假足将其“抓住”。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即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虽然存在着原始的生理需要,如当不明物突飞眼前时会不自主的眨眼等,但更多的生理需要是通过感觉来反应的,如在身体缺乏食物时会感到饥饿,身体缺乏水时会感到口渴,受到伤害时会感到疼痛等。
心理需要亦称条件反应或条件反射。心理需要只有高等动物即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脊椎动物才具有。心理需要是由动物体内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导致出来的,是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在后天生活活动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心理需要的内容要比生理需要的内容广泛和丰富,其不仅能对直接接触自己躯体并直接影响自己生命的事物产生需要,而且还能对并非直接接触自己躯体和并非直接影响自己生命的事物产生需要。例如,当一个狼吃过兔子,就会记住兔子的气味,以后就会依据兔子的气味找到并抓住原本不在身边的兔子,在这里,狼就对并非直接接触自己躯体的事物兔子和并非直接影响自己生命的事物兔子的气味产生了需要。心理需要是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而产生的需要,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形成的需要。
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不是本质上的,而是层次上的。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在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建立在类的经验、知识基础上的,而动物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则是建立在个体的经验、知识基础上的。人的意识需要是在动物的心理需要基础上通过语言和文字的作用形成的。从本质上讲,人的意识需要与动物的心理需要并没有区别,都是在后天生活的经验、知识基础上形成的。人的意识需要与动物心理需要的区别是层次上的。在语言和文字的作用下,人类的个体相互之间能够广泛、深层次地交流各自的经验、知识、观念和情感,并把这些经验和知识储存起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一方面使个体的经验、知识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即在群体中,社会中、类中)得到了归集和积累,另一方面又使个体的经验、知识能够建立在先辈们的经验、知识基础上,使个体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建立在类的经验、知识基础上。相对个体而言,由于类的生活空间是广泛的,所经历的事件是繁多的;由于类的生命是连续不断的,因而能够对事物的认识持续不断的深入下去,从而能使自己的经验、知识不断的丰富起来,因此在类的基础上形成的经验、知识比在个体基础上形成的经验、知识在内容方面要丰富的多,在层次方面要深化的多。如人的意识需要可以为了制造工具而产生制造工具的需要,而动物没有语言和文字,无法记载和深层次地交流各自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动物个体从长辈和其它个体那里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极为有限的。从主体上讲,动物的经验、知识是建立在个体活动的基础上的。由于动物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生活的经历是有限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动物的经验、知识水平是低下的。由于动物的经验、知识水平是低下的,因此也就决定了动物的心理需要在内容方面是极为有限的,在范围方面是狭窄的,其只能为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而产生制造工具的需要,却不能为了制造工具而产生制造工具的需要。
需要是意识的第一要素。构成意识的第二个要素是认识。认识是指人在现实的生活过程中,通过感管不断地接受各种信息,经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份)对信息的记忆、储存、分析、加工而理解事物的性质及其规律,从而形成概念、观念、理论的过程。人的感觉、知觉、分析、判断、推理等等综合的结果就是知识。知识来源于认识。认识的基础是选择性。选择性的基础是需要。这就是说,认识的基础是需要。离开了需要,认识的分析、加工就失去了方向、目的,人脑对信息的储存、记忆也就失去了意义,认识的本身也就无法产生。
在意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素中,需要占据着基础的位置和起着支配的作用,语言和文字也都是由需要派生出来的,都是受需要的支配并围绕着需要服务的。可以说,意识是人类的需要反应机能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