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网络成瘾怎么办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Lynne Roberts认为网络成瘾可以大致分为五个亚类:互联网色情成瘾、互联网游戏成瘾、互联网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其他强迫行为。
而近来更多学者将其大致归为网络关系成瘾(包括网上聊天、收发邮件等)、网络娱乐成瘾(包括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等)、信息搜集成瘾 (包括无休止地收集大量无用的信息、广告等)三个大类。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份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难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网络成瘾实际上是暴露了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是不够全面的。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例如一位女性说:“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士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所以,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首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多与人交往,注意与亲友、领导同事的关系;其次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指导,如对人际沟通上有障碍的使用者,给予交流沟通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其体验到真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总之,要让网络成瘾者融入、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毕竟,人不能只活在电脑和网络的世界中,它们只是生活的一组成。
心理学家对网络使用者及其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1)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8小时;(2)每天应抽出2-3小时与家人和同事进行现实交流;(3)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如果有关症状和类型的描述只是让你觉得新奇,甚至你还跃跃欲试的话,下面这些曾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你警惕起来。首先,IAD(网络成瘾)虽然不象真正的毒品那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但长时间上网必然影响我们的健康: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剥夺以及免疫功能变弱。当然,更为严重的是IAD给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的灾难。
如果你是个学生,那么小心了,IAD会使你的学习成绩下降。虽然互联网被广泛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工具,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中小学教师认为,使用互联网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项调查发现,宾夕法尼亚州某个大学里58%的大学生因为花费太多时间上网而影响了学习。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更是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互联网成瘾症的标准。马里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肯得尔医生在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后,立刻组织了全校性的互助小组来帮助互联网成瘾的学生。
具体讲来,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治疗网络成瘾:
(1)厌恶疗法,也叫做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较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做法为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作为厌恶性刺激的,可以是药物、电击等,也可以是想象的厌恶性刺激,都可以矫正不良行为。
其一,药物厌恶法。
具体方法就是利用一些催吐药物造成难以忍受的恶心、呕吐、发颤等症状,与需要接触的目标行为结合,从而矫正不良行为。先把电脑、网络看作是条件刺激,把见到电脑就要上网及从事与网络有关的行为看作习得性的条件反应,也就是需要矫正的目标行为;用催吐药物(如阿朴吗或吐根碱)作为无条件刺激,以引起个体的痛苦反应,即恶心、呕吐等无条件反映;最后,结合网络成瘾者的上网习惯,在他控制不住、非常想要上网的时刻,先让其服用催吐药物,在即将出现恶心、呕吐时,再让他上网,接着由于药物的作用,便会发生强烈的恶心、呕吐等厌恶反应。这样,每天一次,直到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对网络产生厌烦为止,并自动地戒除网瘾”。
其二,想象厌恶法
有治疗者口述某些厌恶情境,与网络成瘾者想象中的“网络成瘾”的情境联系起来。如假设网络成瘾者沉溺于网络游戏,治疗者可以指导他,每当他出现这方面的欲望或行为时,要他立即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站着一位使他感到害怕的人或动物,如他的威严的父亲或老师等;也可以想象出现使他感到恐怖的电影等情节。不断的加以刺激、强化、反馈,最终使网络(条件刺激)与恐怖情景(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固定联系,以此来戒除网络成瘾行为。
(2)系统脱敏法,也叫交互抑制法,
这种方法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作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有大部分的人并非不知道网络成瘾的危害,只是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失去控制,正如有些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所说:“我每天都要摸一下键盘,每天都要到网上去溜达一圈,一旦上网,想下来就难。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是控制不住,从网上下来后,仔细想想,也觉得很没意思,所以感到焦虑。”对此,我们可以依据沃尔普((J.Wolpe, 1958)的理论进行脱敏治疗。他认为人的肌肉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过程,两者不能相容,一种状态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产生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因此,要让患者学会某一肌肉放松技术,并鼓励患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地从事他所焦虑的行为,进而有效地治疗。
B. 针对有网瘾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纠正
网络成瘾已经严重损害了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儿童的网络成瘾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许多父母甚至学校的教师对此都感到困扰,老师的纪律和父母的苦口婆心似乎对年轻的网络成瘾儿童影响不大,在学校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学校应加强管理,规范学校互联网接入秩序,净化内部网络资源,优化学校学习氛围和课余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预防和救助“网络成瘾”行动。
激发和培养儿童的内在动力为了更好,更快地治愈儿童的网络成瘾,父母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儿童的成长和消除网络成瘾,为了帮助孩子摆脱网络成瘾,有必要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咨询和指导,家长可以通过咨询相关老师,老师将帮助你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多种原因,以帮助你戒除儿童的网络成瘾。
C. 网络成瘾治疗方法
1、认知行为疗法
学者认为认知行为疗法是有效的。治疗策略包括有关个体最常使用的网络应用的认知重组、行为练习和增加离线时间的暴露治疗等。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是根据以往对冲动控制障碍类问题的治疗经验提出的。主要的心理干预方法有Y0unq在ACE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干预技术。他认为,考虑到网络的社会功能,不能采用传统的节制方式对网络成瘾进行干预,而应从时间管理、认知重组、集体帮助几个方面提出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应付策略,包括反向实践、借用外部制止、制定目标、戒绝、设立提醒卡、个人清单、建立支持小组、家庭治疗、解决现实问题与困难9个方面。
根据“病理性网络使用认知行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认知行为疗法。导致网络成瘾的中心因素是不良认知,这是导致网络成瘾的充分条件。而不良倾向和生活时间是引发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
治疗过程分为定位、制定规则、分级、认知重组、离线社会化、整合、通告7个阶段,历时11周,从第5周开始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这种疗法强调弄清楚患者上网的认知因素,让患者暴露在他们最敏感的刺激面前,挑战他们的不适应认知,逐步训练上网的正确思考方式和行为。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效果明显有相似问题的求询者通过自省、谈论等方式共同商讨、训练,解决成员共有的心理障碍,找出其成瘾的具体原因。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成瘾者体会现实中人际交往的乐趣与重要性,以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在咨询过程中。可以运用支持疗法、认知治疗、松弛训练法、行为训练、心理剧与角色扮演、家庭心理治疗、焦点解决治疗、沟通分析治疗和格很强的心理干预手段,可以帮助成员获得有效控制上网时间,提高人际协作能力和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摆脱网络成瘾的状态。
2、其他一些网络成瘾治疗方法有:
(1)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之上的行为干预,包括强化法、厌恶疗法和替代法。
(2)主要从识别生活事件、不合理信念及认知、培养良好正确的认知技术和问题解决技术方面进行的认知行为疗法.
(3)重在“求解”,而非问题本身,减轻患者焦虑的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4)将着眼点放在家人的相互往来、人际关系及家庭机能的执行情况,想办法矫正家庭关系,以改善家庭成员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家庭治疗。
(5)倡导个体一家庭一团体循环干预,静动态相结合,医学、心理、教育、军事化管理以及社会体验“五位一体”的综合干预等方法。
D. 如果你是班主任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如何教育
网络成瘾的学生绝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还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关。
学生为什么会有网瘾,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我存在感,而在虚拟世界寻求依托。许多这样的学生往往家长很少有时间管,或是单亲,成绩很差等。
如果有的学生本身条件没什么问题,而是被周围的人鼓动,处于好奇和时尚感而上网,也不是很不听话,问题较轻,可以通过为他安排更多的作业,安排任务等填充他闲暇时间的方法控制他的上网情况,因为他还是听话的,不完成任务的话也不会去上网。
如果是那种长期不做功课,翘课什么的,拉帮结派去网吧上的,最好能去网吧抓一下,当全班或很多人批评一下,让他们不要认为上网是件好事,在班中最好能形成鄙视上网的风气,但不要鄙视上网的人,不要让这些人脱离了班级,在团体活动时多用这些人,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在平时表现出“只要完成了作业,上不上网我不管”的态度,渐渐把他们拉回学习的阵营,多在作业中,测验中找他们的刺儿,单独谈话,并且表现出“你其实很聪明”,“如果好好学的话会是天才”之类的态度。最好联系好家长,让家长允许孩子在家中上网,避免网吧的不良影响,而且最好让他知道这是你跟家长提的,这样他在心里上已经有些认同你了,会更容易听从你的其他建议。总之就是给他一个生活当中的温暖阳光的环境,网瘾问题就会不攻自破,因为他已经没有上网的理由了。如果实在是宁玩不宁,可以让家长考虑送去网瘾中心戒,那里也是类似的阳光教育法,成功率很高。
E. 如何教育青少年网络成瘾怎么样说孩子才会听呢
一、 什么是网瘾?
“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随后,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扬博士(Dr.Kimberly.Young)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etion,间称IA)、“网络成瘾症” (internet addietion disorder,间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间称PIU),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作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心理功能损害。
按照金伯利·扬的观点,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
(1) 耐受性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
(2) 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急噪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
(3) 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 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是以失败而告终;
(5) 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
(6) 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7) 虽然能意思到上网带来的严重稳定,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二、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青少年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 自控能力欠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 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 自我意识强烈。“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青少年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 **环境。(1)、当前**上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流行的负面意识形态。如**公德的缺失、法纪观念的淡薄。理性信仰的空乏、崇高理想的淡化、物质攀比的风气、浮躁肤浅的时尚以及“一切向钱看”的观念等等,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而全方位的。**贫富差距的明显拉大所造成的家庭现实经济状态,对孩子的心理是直观而具体的:房子、车子、手机、电脑、娱乐消费等,特别是在同龄人之间在金钱、物质占有的差别,若孩子未得到比较良好的早期教育,稍不注意以上那些不正常因素都可能会在其幼嫩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伤痕,导致他们缺少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当今**的文化氛围。市场真正具有积极教育意义,能正确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视音像作品太少。
①、 在影视领域中,时常可见胡编乱造、情节无聊、搞怪闹笑的戏说古装剧,或是披发剑侠、荒唐恩怨的妖仙鬼狭片等,很容易使天真无邪的孩子们误以为那些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毫无戒备地去仿效品尝,极容易被误导人生。
②、 在音乐市场上,主打流行歌曲基本上清一色是关于“爱”和“情”。
③、 在书店,通篇尽是暴力**的口袋书,荒诞不经的Q版课本,却在孩子那里时有发现。
④、 在网吧里,泛滥成灾的网络游戏早已成为中国网络文化的主流。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独门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的引导。孩子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孩子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的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压抑的情绪。
三、 最易染上网瘾的几种孩子?
第一种:学习失败的孩子。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唯一来源,此时,一旦学习失败,孩子们会产生很强的失败感。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种: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老师和家长的逻辑,学习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当他失去了“名次”、“位置”的内在动力后,无法动力后,无法认同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因为,即使不用学习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于是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迷恋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种: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有人商量,只能求助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第四种: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问题的增多,**上的“问题家庭”也在增多,孩子家庭中得不到温暖。但是在网络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点儿小小的请求都会有不少人的帮助和关心。这些人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第五种:自制力弱的孩子。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在这种诱惑下是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将人生的元素尽量简单,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与否将会影响很大。
四、 家庭应从以下几方面对网瘾进行纠偏教育
(一) 自我反省:努力改进自己是最佳途径
家长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上网成瘾,父母的教育方法绝对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里绝不是说,孩子上网成瘾,是父母要他那样做的,而是说在父母给予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中,由于某些做法不对,或在某些环节上,有不当之处。导致孩子在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加上**及学校等方面的某些不良因素,造成大批孩子上网成瘾这个令人心痛的后果。
(二)放松心态;理性的态度是正确的开始
1、家长要能够放松心态,而且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定要保持阳光心态,切切不能“一看他那样我就烦死了”,也不能“孩子一烦我更烦”。因为我们是成年人,孩子还在成长,他们的心智还在发育中。作为家长,应该相对理性一些,不能更一样动不动都烦。老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即要先努力改进自己,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用开朗的心态去感染、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会并能坚持“你错我不错”,孩子烦躁你不烦躁,那就不会恶化现状。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情况向好的方面转化。
2、 放松心态不等于听之任之、放手不管。而是一方面要随时随地寻找可行的机会和恰当的切入点,自然地与孩子进行理性的心灵沟通;另一方面一定要有耐心,切记强求性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然只会适得其反。当孩子表现特别反常,对你极端反感时,你不要急噪,要学会外松内紧,自己坚持方式心态,不去激化矛盾。同时,暗自留心,从旁观察;或借助外力,即结合学校老师、亲戚六眷、朋友邻居——凡是有可能与孩子接触、沟通的,都可以利用起来,多方面的耐心寻找机会。
3、 学会放松,学会保持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家里一点点地增加温馨和谐的气氛,亲子之间能逐步正常交流,孩子才有可能也一步步地放松。家长们可以试着换位想一下,如果你们的父母每天用焦躁的目光硬盯着你。总是带子训斥的口气抱怨你,你会快乐吗?你能改进吗?在阴暗的角落你,花儿是开不好的;只有在和煦的阳光下,花儿才能茁长的盛放。
(三)大事小事;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事上要寸土不让,小事上不必斤斤计较,而要尽可能的宽容理解。
家长们需要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贴近孩子,建立其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如果孩子的要求毫无道理,不但不能违心地依从,还要批评指正;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太合适就要与之商量沟通;如果孩子的要求在情理之中,那就要认真考虑尊重。不然,连买件衣服这种“小事”,弄不好也可能演化成破坏亲子关系的“大事”。 (四)不贴标签;不要一味指责或盲目表扬。
有句老话说:“孩子是夸大。”信奉这一点的大有人在。不过,这并非科学的教育方法。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随时犯错误,不是你老夸他,他就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从而不做错事、不说错话。此外,还会有不少人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那就更不能夸了,而是要用法律去制约他甚至严惩他。但也不能认为“还是是批评大的”。不是你老批评责备孩子,老师给你孩子“贴标签”,就能解决问题。比如;不断的指责孩子“不上进”、“贪玩”、“上网成瘾”、“成天泡吧”等等,是不能使他努力上进、戒除网瘾并长大成材的。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马上改弦易辙,把埋怨教训的口气换一换,把指斥呵责“标签”放一边,尝试着换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交谈。努力改进亲子关系,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把孩子引导出网瘾误区。
(五)学会抱怨;使孩子全面感受真实人生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早就名声在外,不仅条件好的如此,经济条件不很好的家长也是省吃俭用,“宁可自己再苦一点,也不能苦了孩子”。加上一些攀比从众心态,都是尽其所能地给孩子吃好的、穿名牌,有时还指着孩子身上对邻居朋友“抱怨”到;“你看我这孩子,就爱穿名牌,这从头到脚花了我一两千,哎,气死我了!”其实,脸上却是笑咪咪的,心里也是甜滋滋的。在这种“爱护”中长大的青少年,怎么可能理解真实生活中存在的艰难困苦,当然会把父母们苦口婆心的告戒规劝当作耳旁风了。
此外,大家还可以用正面的“抱怨”教育,即用健康的文化艺术形式来感染孩子,通过相关的影视、歌曲、故事、书籍等,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来深入孩子的心灵。
(六)自然沟通;要进行朋友式的心灵对话
心灵的沟通是帮助青少年解除网瘾、学会做人的良方,也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的良方。
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也和孩子沟通啊,谈了大半天,怎么还是不起作用呢?真急死人。”
为人父母的,对生活艰辛的一面当然比孩子理解的深多了,但是,这也并不表示他们能把这中体验准确而适当地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使他们也能真正领会。同样的话或道理,说话者口气、语速、语调的不同,说的时机、角度、场合不一样,对孩子当时的心态、感觉把握的好不好,等等,都是与孩子谈话效果如何的决定因素。这绝非是只把我的某些话讲出来,对孩子重复一便,就能马上奏效,立竿见影。同样的话语或道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下想出来,是不会达到同样的效果的
(七)不加压力;追堵打骂只能使问题更糟
由于在溺爱呵护与应试高压这两种矛盾的交叉中成长起来的,现在的孩子们普遍比较脆弱,容易焦烦郁闷,稍有不顺心的事,逆反心理立马展露无余。那枯燥的课堂教学、单调的学习生活、老师的无尽要求、繁重的各门功课、刁难的考试频连、逼人的成绩排座、青春的躁动压抑、前途的渺茫困惑……这一切已经让孩子们很难感受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如果家长再絮絮叨叨地经常问来问去的;“今天考得怎么样啊?在班上排第几名啊?作业做完了没有啊?是不是有跑到网吧里去了呀?”等等。或是又反反复复地盯着孩子讲来讲去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多么苦啊!那时的条件多么差啊!我那时就很懂事了!你的爷爷、奶奶多么严格啊!”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对孩子心理上的压力,他能不烦吗?渐渐地,他干脆不想和你讲话了,也不愿意和你在一起。眼看无比心爱、寄予无限期望的孩子开始疏远自己,父母不但不理性地考虑改进方法,反而却盯得更紧,说得更多,结果导致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家庭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逐步激化。
(八)懂得自爱;用自重去赢得孩子的尊重
孩子已经上网成瘾,父母还怎么自爱呢?
首先,是要学会心态阳关、大爱自重。不要因为孩子陷进网瘾,就感觉好象天踏了、地陷了。应该想到的是,在你的生活中,除了孩子以外,还有你自己,还有其他值得你关爱的人和关注的事其次,要学会自保,即注意在精神思想、身体健康及物质金钱等方面保护自己,包括保护自己应有的人格尊严。不管孩子的问题多么严重,家长要始终保持冷静的态度,坦然地面对一切。从一开始,在原则上不能轻易对孩子让步,违心地屈从孩子的无理要求,决不应该对孩子的打骂忍气吞声,要守住一个底线。否则,不仅会失去家长做为一个人的起码尊严,而且实质上会纵容孩子的恶性膨胀,甚至有的孩子会因此而逐步走上严重伤害父母的犯罪道路。结果,自己没把自己保住,孩子也没保住。
另外一点更加重要,就是要学会自善——要努力的自善其身,即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这可以说是最好方式的自爱。只有这样,你才能不仅是好家长,还是丈夫的好妻子或妻子的好丈夫、自己父母的孝顺儿女、同事的好伙伴、**的优秀成员,你才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得人生的幸福。
(九)望闻问切:逐步深入地走进孩子
1、 望
孩子一进门,首先要观其外行、外貌、体征,及其穿着打扮、肢体语言,特别是其脸部的表情、气色。其中,眼睛尤为重要。
2、 闻
这里当然主要不是指用鼻子去闻,而是用耳“闻”,即从听他们说话的口气、语速、用词、声调以及回答问题的快慢、语态来分析其内在的活动及其真实的想法。
3、 问
经过前两步的观测,接着就应该进行较深层次的心理探测,其最佳方式就是“问”。根据初步的“望、闻”分析,以轻松自如的聊天谈心方式,顺其自然地向对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4、 切
简而言之,就是要在适当的时机,能够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也就是说,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随着谈话的进展,要仔细地从对方的言谈语气、表情变化,以及对其逐步加深的观察了解、探究剖析中,找到突破口。然后再从那里切入至其灵魂深处,从根本上触及其内心痛点,促使其认真沉思深省、返躬自问,上下求索,迷途知返;尔后便能使其茅塞顿开,回归理性,心悦诚服,翻然改进,重新出发,走上正轨。
五、 在纠偏过程中家长还要学会“弹性引导”。具体有以下方面:
1、 家长在孩子的“脱瘾”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必须打破原来一味地打骂埋怨或放纵溺爱的传统做发。家长应该定期与孩子交流、创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满足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游戏等方面的需要。家长要更新观念,提高对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能因网络时代的认识,不能因网吧出了几起事故就谈网色变,不让孩子上网。
2、家长要学会上网,家长不懂网络,就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督促孩子健康上网。应该注意发现孩子上网中碰到的问题,在上网过程中及时与其交流,一起制定有利的措施。同时家长还可以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防止孩子受到不良文化和信息的影响。
3、家长要善用网络,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家长要引导孩子选择有利于他们成才的网站。
4、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时提醒,适当督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顾**网站。
5、家长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治疗知识。很多家长面对子女网络成瘾,往往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哭诉,最终又束手无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确面对,并用适当方法去改变孩子,转移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
6、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能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善于与孩子平等交流,相信他一定会明白家长的苦心
F.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干预包括哪些方法
从学校教育来说,应以学生成长为本,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注意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特征,愉快的情绪特征以使其掌握调节心理矛盾冲突的有效方法。
还可以开设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多结交朋友,以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非常重要。心理辅导老师要多关注那些交往困难,内心敏感,容易受挫的学生,及时与他们沟通,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学生心理普查可以增加成瘾人格的测量,以便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说明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通过团体训练等形式加强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沟通维系技巧的训练,以防止他们过度依赖网络。有些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是因为自觉空闲时间过多,因此帮助学生确立生活的目标,充实业余生活,规划学习时间,掌握压力管理等都将有效地帮助学生避免过度地使用网络,预防网络成瘾的产生。
G. “案例” 孩子叛逆期网络成瘾,内向迷茫,该如何沟通引导
学生背景
W同学14岁男孩,上初二下学期,诊断网瘾,有吃药。入学扶禾心理教育6个月。
经家长入学时陈述以及入学后为期15天时间的测试与观察,该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兴趣爱好
喜欢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在B站上追番。
学生性格
内向、有点口吃。不会主动找同学聊天,在关系中是被动型。
归因方式
向外归因。认为妈妈从小到大管他学习管太严太多。
时间的横向(人际关系)
和父母、双胞胎哥哥的关系都一般。
妈妈管的比较严格,完全不让他玩手机,学生不能接受,和父母的关系经常会因为手机而起冲突。
从小到大因为学习问题经常与父母吵架。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一致,也时有矛盾。
不会主动找同学或朋友说话,都是别人主动找他聊天。
没有玩得很好的朋友或同学。有表白过女生,但没成功。
时间的纵向(成长经历)
小时候1-2岁时,有让爷奶带过一段时间,在上学后,奶奶也有过来照顾过他和哥哥。
从小到大主要是他妈妈照顾和教育他俩,对他俩的教育比较严格,爸爸对他俩松一点。
学生7岁上小学一年级,小学阶段和父母关系不好不坏,会因为背书时间长跟妈妈吵架,过的算平稳。
上了初中后,父母管的松一点,小学没有什么发言权,上初中后知道反抗,也敢和父母讲道理,父母打他们,他们敢还手了。上初一下之后,意识到爸爸打不过他俩了。
有和父母因为抢手机而发生过肢体冲突。
学习情况
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中上水平,上初中后学习成绩比较拔尖。
防御机制
否定、回避、理想化
对自我的认知
不太了解自己,也不太能了解他人。
在关系中处于回避态度,不想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对自我是迷茫和混沌的,不想思考,在精神世界里比较懒惰。
情绪状态
整体情绪表现稳定,在和父母对话时有权力争夺倾向,能控制住情绪。
在家里和父母发生矛盾时,不太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人际模式
想要一个人独处,又渴望有朋友一起玩,在关系中比较纠结矛盾。
想要别人理解自己,又不愿意主动结交他人,不愿意向别人呈现过多真实的自己,又想和他人建立连接,却又无法和他人建立深入一点的亲密关系。
入学15天的观察和评估
02
调整过程
原因分析
有严重的手机瘾和网瘾、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亲子关系冲突为主要的原因,阻碍其正常生活学习。
此判断依据:
调整方向
首先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学生梳理其成长经历中惯用的思维模型,了解学生日常应对方式及产生结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内在逻辑和对周围的认知。
帮助学生找出导致现在结果的源头以及他的应对方式,更新学生认知水平。
其次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平时和文化课老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重燃对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节奏。
再次通过一对一文化课补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为能够正常回学校生活和学习做准备,最终落脚点还是学习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最后,行为训练贯穿始终,让身体体能增强,有一个精气神。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和走路说话等细节调整,拥有一个精神饱满的风貌传达内在力量。
一对一心理辅导内容
1、核心问题:
有严重的手机瘾和网瘾、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亲子关系冲突是其主要问题。
2、咨询目标:
3、咨询策略:
行为训练的方式先解决体能等适应能力问题。(CBT)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叙事治疗,合理情绪认知,放松训练,正念练习。
首先,与学生做初始访谈,确定整体咨询目标为找到学习的深层动力以及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其次,帮助学生梳理他的人际互动模式以及过于偏执的歪曲信念。
带学生回顾过去以及现在发现的问题,看他本人是否承认存在这些问题。
同时,探究学生沉迷手机的深层原因,找出源头。
最后,通过心理情绪疏导结合日常行为训练控制,指导学生提高自我觉察、提升行动力的技巧,并让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纠正学生认知,提高学生自控力,改变学生行为,解决深层学习动力和亲子关系的问题。
矫治方法:
一对一文化课辅导内容
存在问题:
学生亮点:
教学方向:
进步内容:
行为习惯训练
1、采取行为主义疗法,包括阳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等方法,强化和塑造良性行为,如对时间管理,自己生活的安排。
2、帮助W同学树立规则意识,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3、帮助W同学了解、理解和遵守扶禾心理教育学校的各项规则,减少同学之间的冲突。
4、严明奖惩,对于过分行为需要一定的惩罚,对于积极行为给予支持,并及时强化此类行为。
5、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会让孩子的一天张弛有度,节奏有序,做事和思绪稳定。
6、尊重个体差异,利用同伴关系,增加娱乐内容,在个体现有发展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其社会功能;
7、加强规则的制定与执行,并进行实时监督;
8、学会同学间的相互尊重与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上和同学相互照顾、相互帮助。
03
调整历程--兴趣爱好培养
艺术类课程: 音乐/美术/钢琴/吉他/舞蹈/书法/演讲等
体育类课程: 篮球/羽毛球/兵乓球/桌球/跑步/跳绳/自由搏击/瑜伽/健身等
益智类课程: 棋类/推理/阅读/活动/手工等
戒除网瘾
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
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培养严谨的思维
从培养孩子的思维上面讲,兴趣爱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真探索、钻研、寻找答案直至解决问题。
增强意志力
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使孩子在生活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强地走下去。
04
后期反馈
离校反馈
1、网瘾方面
现实层面来讲,在校期间没有手机等电子设备可供使用,因此,这一维度上已基本戒断;
心理层面来讲,有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对于网络的需求程度有所降低,也能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自认为、会合理把控用网时间;
2、学习动力方面
W同学基本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对未来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较为清楚的规划,明白学业对自己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对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能够自觉安排学习;
3、亲子关系方面
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明确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自身行为表现的心理根源,以及该行为模式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
自己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也愿意承担一些家庭责任。
4、人际关系方面
跟同学相处良好,在学校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较刚来那种封闭、拒绝同任何人交流的表现,W同学当前阶段环境适应能力不错,和同学相处融洽,能真诚讲述自己的经历。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后续家庭教育建议
1、网络方面
客观对待网络,拓展W同学兴趣范围,巩固现有效果,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防止为了跟同伴有共同的爱好,再次反复陷入网络。
2、学业方面
W同学能够清楚认识自己当前学业水平,对未来也有一定的认识,还需家长多一些指导与支持。
尤其对W同学自身想法,多一些理解与肯定,个体在被肯定与被尊重的心理环境下,才有更多的心理能量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
3、亲子关系方面
父母双方都必须做出调整,父亲的赞美与肯定对于男孩子男子气概,以及责任意识的养成有深远影响。
日常观察中能够发现,W同学内在还是有一定担当,只是没有能量或者机会将之表现出来,由此,母亲需要适当的放手,给与孩子作为男性角色去承担一些责任的机会。
H. 青少年网络成瘾怎么办
要解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家长和老师的当务之急,不是简单地谴责网瘾,对孩子采取高压措施,而是要虚心向虚拟世界求教,彻底改造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孩子们的社会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得到满足,不必去虚拟世界寻找替代物。
(1)奖励原则。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升级和物品,对孩子们极其微小的进步予以奖励。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表现再差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点滴进步,这些小的、微不足道的进步,将会逐步积累起来,渐渐成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2)娱乐原则。网络游戏以娱乐贯穿始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为什么不能充斥着快乐?我们为什么不能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求知过程洋溢着乐趣、充满着悬念?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有一些主动性,有一些选择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破单一的分数标准?如果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充满自信,充满成就感。
(3)平等原则。网上的交流是平等的、自由的,这是上网聊天最吸引人的地方。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平等的,不能进行简单说教,而且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以过来人的身份,诉说青少年时期的艰难、烦恼和快乐之所在。
以上只是几点简单的建议,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戒除网络成瘾。如果孩子网络成瘾问题严重,家长又能力不足的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I. 女朋友变身成了网瘾少女该怎么办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结果又‘更年期’撞上‘青春期’,和睦的家庭乌云密布,教育孩子真是困难重重。”生活中,不少家长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专家就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厌学、叛逆、网瘾和早恋四大突出问题,为家长们一一支招。
厌学>>>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
每日一篇生活小妙招,每天精彩生活类视频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