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体松动造成的,常常发生在半干旱的山区或高原冰川区。这里地形陡峭,树木植被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石块吸足了水分,便出现松动,开始顺着斜坡向下移动。随着互相挤压、冲撞,大大小小的泥石夹杂着泥浆水,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滚滚而下,于是就出现了泥石流。
Ⅱ 泥石流什么意思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①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的固体物质。②流域内谷坡陡、沟床比降大。③沟谷的中、上游区有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和湖泊、水库决溃等提供充分的水源。在断裂构造发育、地震频发、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以及古冰川发育、现代冰川活跃的高山地区易形成泥石流。在时间上,泥石流多产生于数年干旱后,或人类不合理开发山地后的多雨暴雨年份,或气候转暖、冰川衰退、积雪消融、冻土解冻的年份。泥石流是高浓度的固、液两相流。固体物质含30%~80%,流体容重1.5~2.3吨/米3。固体物质的多少、成分、补给方式决定了泥石流的性质、类型和规模。泥石流有多种分类:①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冰川型、降雨型泥石流。②按沟谷形态分为沟谷型、山坡型泥石流。③按物质组成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④按结构-流变分类,可分为稀性泥石流(容重1.5~1.8吨/米3,含沙量800~1200千克/米3),紊动强;粘性泥石流(容重>2.0吨/米3,含沙量>1600千克/米3)
,以层流为主;过渡性泥石流,介于以上二者之间。⑤按规模可分为小型(一次物质总方量<10万立方米),中型(一次物质总方量10~50万立方米),大型(一次物质总方量为50~100万立方米)和特大型(一次物质总方量>100万立方米)。
Ⅲ 泥石流是什么意思泡面
泥石流 [ní shí liú]
基本释义
山坡上大量泥沙、石块等碎屑物质经山洪冲击挟带而形成的短暂急流。对建筑物、公路、铁路、农田等有很大破坏作用
Ⅳ 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是一种由泥砂、石块等松散碎屑物质和水组成的流体。泥石流与一般洪水不同,它暴发时,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稠的流体或依着陡峻的山势,或沿峡谷深涧,前阻后涌,冲出山外,往往顷刻之间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
我国不少山区都发育有泥石流,但各地的叫法颇不一致:有些地方称“山洪”,西北地区称为“流泥、流石”或“山洪急流”,华北和东北山区称“龙扒”、“水泡”或“石洪”,川滇山区称为“走龙”或“走蛟”,西藏地区则称为“冰川暴发”。
由泥石流造成的灾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和资源破坏等,称为泥石流灾害。
2.4.1泥石流分类
泥石流可以按不同标准分成多种类型。泥石流常用的分类方法有8种(表2-4),按每一种分类方法又可以将泥石流分为若干亚类。
表2-4 泥石流主要类型简表
2.4.2泥石流沟特征
常见的泥石流沟有两类,即沟道(谷)型泥石流沟和山坡型泥石流沟。
2.4.2.1沟道型泥石流沟
典型的沟道(谷)型泥石流域,像一条头大腰细尾巴散开的金鱼一样。从上游到下游一般可将其分为3个区段(图2-11)。
图2-11 典型泥石流流域示意图
Ⅰ.泥石流形成区;Ⅱ.泥石流流通区;Ⅲ.泥石流堆积区;Ⅳ.泥石流堵塞大河形成的湖泊
泥石流形成区:一般位于流域的上游区段,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低地),呈漏斗状,形成一个汇水区,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水源主要由此区段供给。这里滑坡、崩塌、岩锥等可以同时伴生,水土流失严重,山坡极不稳定。
泥石流流通区:一般位于泥石流沟的中游地段,多为峡谷地形,谷坡急陡,沟床纵比降大,多陡坎或跌水。
泥石流堆积区:是泥石流固体物质停积地段,位于泥石流沟的下游,多呈扇形或锥形,大小石块掺杂堆积,地面垄岗起伏,坎坷不平。
2.4.2.2山坡型泥石流沟
山坡型泥石流沟一般指发育在尚未形成明显沟谷的山体坡面上的小型或微型泥石流(图2-12)。
山坡型泥石流通常发育在坡度陡峻(20°~40°),坡面较长且较为平整,坡积层较薄(<3m),下伏基岩透水性较差的斜坡上。
泥石流形成区发育在斜坡的中、上部有一定汇水条件的凹型坡面。山坡型泥石流规模较小,流域面积一般不大于0.4km2,堆积物多为一般性搬运,泥沙输移量为数十立方米至数千立方米。人类对山地环境的破坏常加剧山坡型泥石流的活动。
图2-12 山坡型泥石流形态图
1.残坡积层;2.崩塌后壁;3.崩塌及泥石流形成区;4.泥石流流通区;5.泥石流堆积区;6.基岩
2.4.3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泥石流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即陡峻的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充沛的水源。
2.4.3.1陡峻的地形
泥石流流域一般具有陡峻的地形,它为泥石流形成和向下运动提供必要的位能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沟上游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地形,山坡坡度多为30°~60°,沟床纵坡一般不小于13°。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承受周围山坡上的固体物质,也有利于集中水流。
2.4.3.2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泥石流沟的斜坡或沟谷中应有足够数量的松散堆积物,它为泥石流形成提供必要的物源。山体表层岩体破碎风化后形成的残坡积物,滑坡、崩塌提供的松散堆积物,沟谷中各种沉积物及人工开山采石、采矿和工程建设的弃渣等是最常见的泥石流固体物质的来源。
2.4.3.3充沛的水源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动力条件,而且还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如兰成渝管道沿线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来自暴雨。
2.4.4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烈度大的地区是泥石流沟最密集分布的地区。上述原因导致这些地区岩体破碎,滑坡、崩塌密集分布,沟谷深切,从而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物源条件和地形条件。
(2)软弱岩层或软硬相间岩层大面积出露的地区也是泥石流沟密集分布的地区。管道沿线出露主要的软弱岩层有泥岩、页岩、煤系地层、粉砂岩或砂页岩等、板岩、千枚岩,另有黄土、残坡积碎石土、洪积、冲积砾石土等松散层。
2.4.5人类活动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
(1)过度砍伐森林、陡坡垦殖使森林植被破坏,山坡失去保护,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严重,进而引起冲沟发育,破坏山体的稳定性,造成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大量出现,最终就可能导致泥石流活跃。
(2)在铁路、公路、水利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合理的工程开挖造成山体滑坡、崩塌发生,进而引起泥石流发生。
(3)工程建设、采矿、采石时不合理的弃土、弃渣,为泥石流直接提供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4)水库、引水渠道渗漏和斜坡上的水田渗漏,造成大量水体渗入斜坡岩体诱发滑坡后,产生泥石流;水库、渠道溃决,直接造成溃决性泥石流。
2.4.6泥石流对油气管道的作用及危害方式
2.4.6.1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方式
泥石流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冲刷、淤埋、冲击、磨蚀和堵塞等。
(1)在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大量坡面土体和沟床内的泥沙被泥石流冲走,山坡上土层被冲刷而形成难以利用的荒坡,沿沟岸坡垮塌,使两岸堤防、交通和水利设施遭破坏。
(2)泥石流沟下游及堆积扇上,泥石流带下的泥沙可将大量的农田、村庄及各种建筑物淤埋。
(3)快速流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能撞毁桥梁、堤坝、房屋等建筑物。
(4)泥石流中的泥沙在通过排导沟和坝体时,可将其表面严重磨蚀。
(5)泥石流体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甚至漂木,极易堵塞涵洞、桥梁,形成漫流改道,造成灾害。当支沟泥石流规模很大时,还可能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使主河上游水位增高,淹没沿河两岸,堰塞湖一旦溃决又形成溃决泥石流或溃决洪水,造成更大的灾害。
此外,泥石流直进性强,在弯道凹岸或顶冲点能爬上数米甚至十几米高的沟岸或山坡,造成意外的损失。
2.4.6.2泥石流对管道的作用及危害方式
泥石流对管道的作用与管道通过泥石流流域位置有关。
(1)管道在泥石流形成区通过:泥石流形成区虽地形较平缓,大多在20°~30°之间,这个地形是滑坡发生的最佳地形,靠沟边小型崩塌也多,所以要找一块较稳定的地方敷设管道较困难。若把管道敷设在滑坡体上,其作用和危害与前述第2部分同。
(2)管道从泥石流流通区通过:泥石流流通区沟床峡窄,岸坡高陡,坡度大多在40°以上,并多小型崩塌灾害,管道不适宜地下穿越,只能用桥或悬索跨越。若采用跨越,两岸的桥墩一定要置于稳定的岩土上,否则将遭受崩塌的危害。
(3)管道从沟口泥石流堆积扇顶通过:沟口大多较窄,并是泥石流冲、淤接近平衡之地,适宜管道敷设通过。泥石流对管道的作用主要是冲刷,若管道敷设较浅,泥石流有可能将管道冲出损毁。若管道采取深埋(1.5m以下),并在管道外侧修拦沙坝保护,就可防治泥石流对管道的危害(图2-13)。
图2-13 管道从泥石流堆积扇通过
(4)管道从泥石流堆积扇中间通过:泥石流堆积扇是一个不稳定的松散堆积体,且堆积扇高低不平,从沟口流出冲沟深切,管道敷设较为困难。若把管道敷设变浅,有可能受泥石流冲刷的危害。若把管道敷设过深(3m以上),泥石流堆积体以下的原始老土层中,工程量很大,施工困难。所以一般不把管道敷设在泥石流堆积扇中部。
(5)管道从泥石流堆积扇沿通过:此种敷设较好,因为前沿泥石流堆积体很薄,很易将管道敷设在原始老土层中,若离主河床较远,还不需作水工保护;如离主河床很近,还应做水工保护防治主河床水冲刷伤害管道。
以上5种敷设方式中,仅沟口、泥石流堆积扇沿位置较好,其他方式尽量避免。
2.4.7我国泥石流的分布
我国幅员广大,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变,地震强烈,加上季风气候,以及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成为世界上泥石流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
我国泥石流主要沿着山地活动性地质构造断裂带发育,沿河两岸及山间盆地的山前分布,并集中活跃于暴雨和融化水充沛地区,以及人为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和中南的23个省(区)都分布有泥石流,其中以西南、西北为最多,最活跃,规模也最大[8]。
从全国地势来看,泥石流集中分布在由一级阶梯到二级阶梯的过渡带,即,从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到横断山、龙门山、秦岭、大巴山、黄土高原、祁连山、昆仑山一带;其次是二级阶梯到三级阶梯的过渡带,即从长白山到燕山、太行山、巫山、大娄山、九万山、海洋山一带。
Ⅳ 网络词语泥石流啥意思啊,
清流寒流泥石流,清流即长相俊美一派,比如宁泽涛。寒流即表情冷漠,比如张继科。泥石流即画风突变的清流或寒流,比如傅园慧。
Ⅵ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1、地形条件。要具有利于水和物质汇集和泥石流流动的高山深沟、陡峻地势、坡降大的沟河流域等地形地貌。泥石流形成区多为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植被差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集中的三面环山、瓢状或漏斗状地貌;流通区的地形具有能够使泥石流急泻而下的深狭谷、大陡降谷床特征;堆积区一般为能使碎屑物堆积的开阔山前平原和河谷阶地地形。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结构、补给方式和速度等。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的地段。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也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
3、气象水文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搬运泥石流物质的基本动力。泥石流的发生与短时间内大量流水密切相关,没有大量的流水,泥石流就不可能形成。因此,就需要在短时间内有强度较大的暴雨或冰川和积雪的强烈消融,或高山湖泊、水库的突然溃决等。气温高或高低气温反复骤变,已经长时间的高温干燥,均有利于岩石的风化破碎,再加上水对山坡岩土的软化、潜蚀、侵蚀和冲刷等,使破碎物质得以迅速增加,这就有利于泥石流的产生。
4、泥石流的形成与土壤及水的酸、碱度也有很大关系,碱性土壤地区(pH>7.0),有充足的岩石风化坡积物,即泥石流的固相物质,若遇山高坡陡的有利地形地貌条件,并有特大暴雨及连续降雨,使汇集在沟谷中的坡积物在水动力和重力作用下,便发生泥石流;在酸性土壤地区(pH<7.0),当松散的酸性固体物质在碱性较大的洪水中产生絮凝,只要配合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也易形成泥石流。
二、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泥石流工程治理要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地论治,因害设防和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泥石流排、拦、固防治技术特殊作用的有效联合。工程措施可分为治水工程、治土工程、排导工程、拦蓄工程和农田工程。
2、生物措施 。在城区后山流域的水源区,采用封山护林育草,涵养水源,以减少暴雨径流,保持水土。在泥石流形成区,通过营造不同类型的森林,保护、发展灌木林和草本植被,提高地表覆盖率,辅以冲沟沟头防护,沟内建生物谷坊群,坡地改梯地,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水平埝地,打地边埂,修集水沟、排水沟等农业土壤改良措施,建立较为完善的山地农业工程与泥石流生物防御体系,既保障农业生产,又改善山区生态环境,提高防治区的经济效益(发展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等)。通过有计划、有措施的组织活动,变泥石流防治工作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进行长期治理。
3、农业措施。农业措施有退耕还林、等高耕作、滑坡体上水田变旱地、开发利用泥石流堆积扇等。城区后山区域主要是在防治区内现有耕地中,对大量的坡耕地逐步进行改造,即陡坡退耕还林,缓坡地等高耕作。
4、危险度区划和预测预报措施。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和预测预报,在泥石流易发山区划分出危险区与安全区,避开在危险区建设;建立泥石流预警站(点),开展监测和预警工作;危险地段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建立反应快速、机动灵活、保障有力的救灾抢险系统,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紧急救援。
Ⅶ 什么叫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 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滑坡与泥石流发生所造成的危害:滑坡会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催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Ⅷ 滑坡,泥石流是怎么形成的,哪些地方易发生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暴雨和地震容易诱发滑坡,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也会诱发滑坡。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地震后下暴雨,很容易诱发泥石流,人类活动破坏山谷中的植被也会诱发泥石流。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滑坡和泥石流在山区容易发生,像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这些地方地震活动频繁,有多条断裂带,地层破碎;地形复杂,起伏很大,斜坡和沟谷众多;植被不良,夏季降水强度大,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经常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Ⅸ 泥石流是什么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Ⅹ 介绍泥石流的成因现象危害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右图就是一幅泥石流所造成破坏的照片。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的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个是青藏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着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泥石流的种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成 3 类:
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谓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 2 类:
一是粘性泥石流,含水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 40—60% ,最高达 80% 。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 10—440% ,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沟的形态分类有:沟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代发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泥石流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例如1969年8月,云南大盈江流域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损失。例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流线、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已3次被迫改线。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