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如何解决网络匿名性的问题

如何解决网络匿名性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29 08:20:39

1. 网络环境中的“匿名性”影响网民责任意识

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有密码,都有锁屏,不少人的密码连最亲近的人也不告诉,手机是最为私密的领域和空间。似乎在这样一种物理的“保护”下,加上网络的“匿名性”可以让自己在网络空间自由探索。

所有的社交账号、各类软件的账号只有极少数人使用真名,都使用了昵称。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构建理想自我。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缺点,但在网络环境中,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和理想化构建自我,昵称、头像、介绍都可以自由的选择,同一个社交产品可以更换,不同的软件账号也是可以更换的。这和现实世界的相对“唯一性”有很大的区别。

2.外部约束变小。因为匿名性的存在,无论是网络信息探索,是与网友交流、内容评论,都显得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信息探索更大胆,观点更激进,情绪更高昂。认为匿名性带来的是“无人知晓”,导致外部约束力的下降,就如同没有监控探头的十字路口,闯红灯的人会增加。匿名性导致淡化他人评价,从而网络行为更加“自由”,导致责任意识的下降。

特别是小朋友,对于社会规则的建立还不成熟,道德感的建立也还不成熟,所以在网络环境中更容易表现出“夸张”“激进”的行为。而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也并非自由空间,对于一般网民来说,任何的行为、任何的网络痕迹均可获取。如果自己的偶然“激进”行为并未受到惩罚,那不是说明无人知晓、没有管理,仅仅是因为管理的成本问题,目前造成伤害和影响还不足以引起“网络警察”的注意和调查。

“3,2,1,停!” 你想一想,曾经在网络做过哪些事情是不愿意给人透露的,这样的行为是否对他人造成伤害呢?

2. 网络匿名性是否有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不利于。

(1)网络匿名成本低,承担责任风险小,不利于网友理智讨论,影响网络讨论环境。

(2)网络匿名会导致谣言滋生影响大众对信息的判断。

(3)网络匿名具有隐藏性带来的不确定性,不真实性以及无阶级性等影响下,公众议题讨论势必会受到影响。

匿名效应产生原因

一是匿名减少了对个体的心理压力。

在正式渠道的面对面的反映意见中,人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和压力,一怕自己反映的意见有偏差。二怕日后报复。

“与己无关、高高挂起”思想作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人家的事。被人视为“长舌女”、“多事佬”;五则所属群体规范所产生的压力,“家丑不可外扬”,等等。

因此,就不敢面对面进行反映真实意见,特别是一些不良意见。而匿名有一个好处,真实反映了自己的意见,不会被人知道,因此无群体压力顾忌,也无其他诸如报复等后遗症可言,因此,真话不断来,即产生了匿名效应。

二是匿名创造了畅所欲言的气氛。反映意见者不必存在戒心,反映意见不会留有余地,不会受群体的意见所左右,不会出现从众现象,也不要怕有人报复威胁,独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保障。可见,匿名可以保障个人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与真实想法,使匿名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三是匿名的责任不需负责。匿名反映意见本身就不予以反映者以责任,也就是说,只重视反映意见的信息,而不予追查是谁反映的。这样,原来怕反映意见错要负责任的这些人,都有可能积极反映意见了。

如果加上一句,你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那么,反映意见的人要少去一大半。有人在网上进行过调查,匿名与署名,其反映人数要相差一半,特别在涉及到一些要负责任的意见时,其反差更大,人们更喜欢选择匿名反映的方式。这也是匿名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

3. 如何看待网络的匿名性

我认为网络实名制不失为国家对网络市场化下的一剂急药。网络实名可以充分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减少攻击性言语,从而减轻社会戾气,稳定公众的整体情绪,何乐而不为呢。

4. 网络匿名特性的危害有什么

降低了对个体的约束无疑增加了反动言论、谣言、广告等。在互联网上,匿名是互联网独特的一种特性。1993年《纽约客》杂志上彼得·斯坦纳的一幅漫画被网民们所信奉。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虽然在网络上匿名给予了人们更大的自由(阅读与发布信息的自由),但是其代价则是丧失了信息来源的确定性,而且也会引发许多不良的和违法的行为。例如网络色情、诽谤性的言论,欺诈行为,侵犯版权等等。



相关信息

当某些提问属于您的个人隐私,您可以设定匿名提问,这样,您的用户名便不会出问题页面上,取而代之的将会是“匿名”二字。最后,点击页面底端的“提交问题”按钮,ok,您的问题便提交成功。

匿名和网络匿名对社会的重要贡献包括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和社会合法权益。匿名有利于社会安全,还能防止报复侵害,有利于社会稳定。世界上许多国家法律允许匿名制。



5. 网络匿名性的利弊

开篇明义,网络匿名特性是指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不表明真实姓名的性质。而公共话题的讨论则是群众就某件涉及群体、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相互发表见解与看法的过程。

在此之前,我希望我们双方能达成一种共识,即公共话题的讨论是要产生交换意见,形成思想上的交流,其目的不在于形成一个正确统一的结果。我们评判利弊的标准应为网络匿名这一特性对公共话题的讨论需达成的参考价值有利还是有害。

而我方认为网络匿名特性对公共话题讨论的利大于弊。理由有以下三点:

首先,网络匿名特性能够保障大众的隐私,扩大人们对公共话题讨论的参与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虚拟特性的网络给公众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且仍受法律制约的讨论平台。网络讨论其出发点在于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因此更加注重过程的多元性和民主性。而网络匿名特性对碍于现实因素影响,无法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人提供了一次抛开自己社会身份枷锁的机会。借助匿名的保护,能够激发更多的的交流与辩驳,扩大人们对公众话题讨论的参与度,使公众话题讨论能收集到更广泛的信息,传达出社会各方的利益诉求。

其次,网络匿名特性能为公众的人身安全带来更多保障,避免出现观点冲突上升到现实矛盾的情况。让知情人敢于曝光黑幕,受害人敢于发声,公众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大胆举报某些官员的不良作风而不用担心受到打击报复。近些年来网络舆论监督、网络反腐、网络扫黑除恶、揭露社会丑态等现象方兴未艾。这些对敏感问题讨论所取得的成就与网络匿名息息相关。

第三,网络匿名特性将个人言论与身份相剥离,对进行讨论的每位参与者给予平等地位,就公共话题进行讨论交流的双方可以更好地去除因现实身份地位所带来的歧视与偏见,间接地保证了接收信息的客观性,而不会因为社会身份的不同使某一方的发言被忽视。我们能够更客观地去思考问题本身给我们所带来的个人影响,能够反向促进我们对问题和多元角度的思考,为社会树立一种客观看待问题的价值导向。

如今,表达自由是我们应有的基本权利。我们需要网络匿名特性来卸下我们的负担与羁绊,短暂地摘下所谓的社会标签,自由地表达内心想法,客观地看待问题本身。我们强调的自由,并不是匿名下的随心所欲,而是在短暂脱离枷锁环境时真实的心理表达。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网络匿名特性对公共话题讨论的利大于弊。

6. 网络匿名带来的危害

带来的危害就是很多人在背后尽情的发泄自己的喜好,变成了键盘侠,因为没有人对他们做出有力的督导。

7. 网络上被人匿名性骚扰怎么办

这样的事肯定要报警,避免他对你进一步的伤害,有些人心里变态,挺吓人的,所以要引起重视。这个人有可能是认识你的,但是心里很阴暗,又不想别人发现自己,所以匿名。对不熟悉的人不要告诉对方自己太多的信息。

8. 网络匿名性是否有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

匿名,一个方面是保护了当事人,免得利益受损群体的打压,规避了不必要的风险,能听到更为公正客观、激烈的言论。但匿名仍然带来了相当恶劣的影响,让发言平台成为个别发言人时肆无忌惮地泼脏水的最佳途径,而且政府还要花费不可估量的人力物力来甄别。要进行像样的公众议题讨论,讨论者的基本素质必须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

9. 其他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以匿名的方式进入的我的计算机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平时使用防火墙可以阻挡木马程序……(防止别人恶意连接你的电脑,阻止内部木马与外界通讯
下载文件后首先使用杀毒软件对下载的文件进行杀毒……
不要在一些小的下载网站上下载不明软件

恶性程序码的类别中,电脑病毒和蠕虫是较具破坏力,因为它们有复制的能力,从而能够感染远方的系统。电脑病毒一般可以分成下列各类:

引导区电脑病毒
文件型电脑病毒
复合型电脑病毒
宏病毒
特洛伊/特洛伊木马
蠕虫
其他电脑病毒/恶性程序码的种类和制作技巧
引导区电脑病毒

90年代中期,最为流行的电脑病毒是引导区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在16位元磁盘操作系统(DOS)环境下传播。引导区病毒会感染软盘内的引导区及硬盘,而且也能够感染用户硬盘内的主引导区(MBR)。一但电脑中毒,每一个经受感染电脑读取过的软盘都会受到感染。

引导区电脑病毒是如此传播:隐藏在磁盘内,在系统文件启动以前电脑病毒已驻留在内存内。这样一来,电脑病毒就可完全控制DOS中断功能,以便进行病毒传播和破坏活动。那些设计在DOS或Windows3.1上执行的引导区病毒是不能够在新的电脑操作系统上传播,所以这类的电脑病毒已经比较罕见了。

典型例子:
Michelangelo是一种引导区病毒。它会感染引导区内的磁盘及硬盘内的MBR。当此电脑病毒常驻内存时,便会感染所有读取中及没有写入保护的磁盘。除此以外,Michelangelo会于3月6日当天删除受感染电脑内的所有文件。

文件型电脑病毒

文件型电脑病毒,又称寄生病毒,通常感染执行文件(.EXE),但是也有些会感染其它可执行文件,如DLL,SCR等等...每次执行受感染的文件时,电脑病毒便会发作:电脑病毒会将自己复制到其他可执行文件,并且继续执行原有的程序,以免被用户所察觉。

典型例子:
CIH会感染Windows95/98的.EXE文件,并在每月的26号发作日进行严重破坏。于每月的26号当日,此电脑病毒会试图把一些随机资料覆写在系统的硬盘,令该硬盘无法读取原有资料。此外,这病毒又会试图破坏FlashBIOS内的资料。

复合型电脑病毒

复合型电脑病毒具有引导区病毒和文件型病毒的双重特点。

宏病毒

与其他电脑病毒类型的分别是宏病毒是攻击数据文件而不是程序文件。

宏病毒专门针对特定的应用软件,可感染依附于某些应用软件内的宏指令,它可以很容易透过电子邮件附件、软盘、文件下载和群组软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如MicrosoftWord和Excel。宏病毒采用程序语言撰写,例如VisualBasic或CorelDraw,而这些又是易于掌握的程序语言。宏病毒最先在1995年被发现,在不久后已成为最普遍的电脑病毒。

典型例子:
JulyKiller这个电脑病毒通过VB宏在MSWord97文件中传播。一但打开染毒文件,这病毒首先感染共用范本(normal.dot),从而导致其它被打开的文件一一遭到感染。此电脑病毒的破坏力严重。如果当月份是7月时,这病毒就会删除c:\的所有文件。

特洛伊/特洛伊木马

特洛伊或特洛伊木马是一个看似正当的程序,但事实上当执行时会进行一些恶性及不正当的活动。特洛伊可用作黑客工具去窃取用户的密码资料或破坏硬盘内的程序或数据。与电脑病毒的分别是特洛伊不会复制自己。它的传播技俩通常是诱骗电脑用户把特洛伊木马植入电脑内,例如通过电子邮件上的游戏附件等。

典型例子:
BackOrifice特洛伊木马于1998年发现,是一个Windows远程管理工具,让用户利用简单控制台或视窗应用程序,透过TCP/IP去远程遥控电脑。

蠕虫

蠕虫是另一种能自行复制和经由网络扩散的程序。它跟电脑病毒有些不同,电脑病毒通常会专注感染其它程序,但蠕虫是专注于利用网络去扩散。从定义上,电脑病毒和蠕虫是非不可并存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蠕虫利用电子邮件系统去复制,例如把自己隐藏于附件并于短时间内电子邮件予多个用户。有些蠕虫(如CodeRed),更会利用软件上的漏洞去扩散和进行破坏。

典型例子:
于1999年6月发现的Worm.ExploreZip是一个可复制自己的蠕虫。当执行时,它会把自己隐藏在附件,经电子邮件传送予通讯录内的收件人。在Windows环境下,若用户开启附件,就会自动执行蠕虫。在Windows95/98环境下,此蠕虫以Explore.exe为名,把自己复制到C:\windows\system目录,以及更改WIN.INI文件,以便系统每次启动时便会自动执行蠕虫。

管理工具,让用户利用简单控制台或视窗应用程序,透过TCP/IP去远程遥控电脑。

其他病毒/恶性程序码的种类和制作技巧

电脑病毒及防毒科技不断变更。因应用户转移至新的平台或新的科技,电脑病毒编写者会试图研制及传播新的电脑病毒。例如,在Java及LotusNotes平台上的电脑病毒已在近几年出现,其中首只Java病毒(Java.StrangeBrew)是在一九九八年九月上被发现的。所以,我们不应对于有关电脑病毒将会侵占新的电脑平台的报导,例如Macromedia、个人PDA、流动仪器或.NET等等而感到惊讶。

以下是现今电脑病毒普遍所采用的技巧:

ActiveContent
VBScript病毒
对于电脑病毒的发展,以下有一于趋势预计:

与软件上的保安漏洞更多结合
采用多种途径去散播
可感染多种不同的电脑平台
其实,以上所提出的预测己经发现在现今一些先进的电脑病毒中。例如在Nimda中,它会使用IIS和IE的保安漏洞去感染服务器和工作站。Nimda这种复杂的电脑病毒还采用多种途径去散播,其中包括电子邮件、网络上的共用资源、由CodeRedII所留下的后门、和通过浏览已感染了Nimda的服务器上的网页。此外,可以同时感染Windows和Linux的电脑病毒,已经在2001年被首次发现。

电脑病毒是凡与电脑打交道的人都不能避免的问题,以往的电脑病毒只是通过驱盘,光盘或局域网传播的,随着互联网(广域网)的日益广泛使用,通过互联网的下载程序、收发电子邮件等环节感染电脑病毒机会大幅增加,如何进行防范就成了上网用户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电脑病毒的危害主要是:一是删除主板的BIOS芯片内容,这会造成硬件的损坏,甚至是永久性损坏(如无法找到相同型号的BIOS芯片);二是将硬盘的分区删去或将硬盘所有内容全部删去;三是删去或篡改硬盘中的可执行文件(如COM和EXE类型文件)使大部分系统不能正常运作;四是删去操作系统的引导必要文件,导致电脑无法正常起动;五是堵塞某些端口(如打印机接口)使外部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下面就进行防范的常用方法:
▲在电脑主板CMOS设置中设置防止对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的保护,通常的设法是:进入CMOS(一般开机或重置或热启动后按Del键进入)→选择“BIOS FEATURES SETUP”→选择“Virus Warning”→ 设置为“Enabled”→按“ESC“键→选择“SAVE & EXIT SETUP”后按回车键→选择“Y”后按回车→重启动后即可。以后该电脑硬盘的重新分区和格式化将受到保护。

▲购买或在网上下载有关在线检测病毒的软件或防火墙,将其设置成在线检测状态,这就会在遇到一般的病毒感染都会即时报警并将其拒绝安装。但必须注意,安装了这种软件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原因有:一是电脑病毒与人体病毒类似,是不断地被发现的,已有的防电脑病毒软件是不一定能对新的电脑病毒有检测和防范作用的;二是防电脑病毒软件也会被电脑病毒感染的,正如人类医学中的消毒药品也会被病毒感染一样;因此要经常对所使用的防电脑病毒软件进行升级换代处理。

▲对一些要长时间保留的资料必须要有永久保留备份的处理,如用只读光盘或可读写光盘、磁盘或磁带、打印出来保留等多种资料备份方式保存,不要因为现时所用的硬盘足够大容量存放就掉以轻心,否则就会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对电脑的各种板卡及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一般用软盘和光盘存贮)要全部保留,不能因为硬盘上有存档就以为丢弃,要有当硬盘随时受损时能够重新安装的打算。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将电脑应用的层次分开,如财务应用、业务资料处理等所用电脑与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多媒体电脑应用等分开,使之在物理层面上分隔开来,从而降低重要电脑数据资料被电脑病毒入侵受损的可能性。

▲加强电脑技术和技能的学习,掌握各种基础软件的使用技巧,电脑病毒虽然发作起来破坏力大,但仍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只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就能筑起心理上和技术防范措施上的防线,区别出是病毒危害还是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将其的影响降至最低消除。

阅读全文

与如何解决网络匿名性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521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374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575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376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1058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224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1033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212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695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931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612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990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630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413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459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1110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286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473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965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