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警察如何做网络正面宣传

警察如何做网络正面宣传

发布时间:2022-11-25 14:53:15

1. 浅议如何做好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

浅议如何做好公安机关舆情引导工作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反映诉求、表达己见、寻求共同的重要途径。而公安机关作为与群众接触最广泛的执法部门,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媒体的“显微镜”、网络的“聚光灯”下,涉警类舆情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涉警舆情的收集研判,牢牢把握舆论引导工作的主动权,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能力,维护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涉警舆情的特点

1.
“面对面”传播,速度之快。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舆论传播由“点对面”向“面对面”的转变。舆论传播由诸多信息链支撑,且无明确的路径和中心,往往表现为“秒杀”速度,难管难控。如果一旦涉警信息被媒体发出,就会迅速扩散,广为传播,受众群体也瞬间膨胀,可见舆情特别是涉警类舆情的传播速度相当之快,需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2.

“点与点”对接,范围之广。新媒体是基于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超链接、强互动、移动化等特点。在互动中,涉警舆情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参与者之间是整个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他们之间即可相互发布、传播和接受信息,在短时间内实现“点与点”的对接,无需“把关”和“审核”,因此,参与者表达观点的权利被“放大”,以致覆盖面之广超乎想象。即使简单的涉警舆情,也会因论坛、贴吧、微博等媒体的传播和互动被无限放大,短时间内将大范围扩散,从而引发网络舆情负面效应。

3.

“片连片”议论,反响之大。公安工作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特殊性的特点,加之当前公权与私权博弈加剧的特定社会环境,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人民警察高度关注,涉警舆情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挖掘新闻资源的对象。一旦涉警类信息被媒体捕捉,尤其是执法不公、违法违纪等负面信息,就会被网络、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广泛传播,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不断跟进刊登消息,从而使得一条涉警类舆情被各个媒体阵地相继传播,形成了“片连片”议论的效果,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并广泛议论,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给公安工作造成被动。

4.

“网和网”炒作,影响之深。网络的虚拟性、言论的自由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个人的“无责”意识。有的网站为了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接连发出片面性评价;有的网站更是抓住涉警信息恶意进行炒作,从而在网络上产出了不利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进而引发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同时,涉警舆情也发生了从网上向网下转化的情形,有的舆情直接转化为了现实中的警民冲突,可见,涉警舆情“网和网”炒作的影响可谓之深。

三、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对策

1.
要转变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第一,要从稳定的高度认识舆情。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就是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涉警舆情的发生,集中表达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诉求、愿望,如果公安机关引导、控制不当,就会引起网络等媒体的恶意炒作,形成涉警舆论危机,有的甚至发生警民冲突,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公安机关要从稳定的高度、政治的角度认识涉警舆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扎实做好宣传引导、应急处置等维稳工作。第二,要从警情的高度把握舆情。要牢固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意识,对涉警舆情保持高度敏锐性,在发生舆情后,要立即组织政工宣传等部门民警快速反应、主动应对、妥善处置,防止舆情大规模“发酵”,给公安工作造成被动。第三,要从形象的高度看待舆情。涉警舆情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更关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形象。在舆论引导工作中,要切实增强“舆情就是形象”的意识,通过与相关媒体的沟通协作,强化对公安工作的正面宣传,不断传递“正能量”,树立公安机关亲民、为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使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2.

要把握主动,在应对舆情上再发力。一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一旦发生涉警舆情,要第一时间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在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公布事件真相,引导社会舆论,牢牢把握涉警舆情话语主动权,防止舆论误导和负面炒作。同时,市级以上公安机关也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势,向社会及时通报事件情况,赢得媒体、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消除一定的社会影响。二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开通的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公安微博,就是应对、引导媒体舆论的重要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在平台内设置话题的方式,来全力调控网民、公众的关注点。也就是说,通过便民服务在线、微博管理人员的话题策划,努力把社会的注意力、网民的关注点引导到特定的方向进行分流,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分散广大网民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三是充分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要经过“舆论领袖”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最终到达一般受众。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这一理论,安排负责网络管理的民警,在热点网站、论坛、贴吧内持续不断地发表原创性的帖子,形成广大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树立一定的网络权威。在有舆情发生后,我们的“舆论领袖”民警,就可以客观、公正地发表看法、评述问题、解释真相,消除网民对公安机关的质疑,达成一定的共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要扩大宣传,在正面引导上再强化。一是结合先进事迹宣传。要把公安民警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的先进事迹通过媒体宣传出去,充分展示公安民警无私奉献、亲民爱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赢得广大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和支持。像最美消防员阳军、崛围山上的好民警徐中杰等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二是结合工作重点宣传。要把确定的公安工作重点,如民生警务、社区警务、基层基础等,向社会和群众进行大范围宣传,让公众了解和知晓公安机关的重点工作、主要措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期,人民公安报、山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的民生警务、便民服务在线等工作进行了宣传,集中反映了公安工作取得的成效,广大群众反响强烈。三是结合群众关切宣传。要本着“群众关心什么问题,公安机关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结合社会治安、小案件破获、小矛盾调处等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对公安机关采取的主要措施、案件侦破进展和取得的实际成效等,及时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度、认同感。

4.

要强化沟通,在警媒互动上再加强。一是搞好工作对接。日常工作中,要与本行政区域内的主流媒体搞好对接,建立信息宣传、新闻联席等制度,主动邀请媒体深入公安机关进行采访报道,赢得媒体的信任和支持,并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设置专版和专栏,占据主流阵地,宣传公安声音,为下步引导涉警舆情创造条件。二是加强交流互动。要紧密结合开展的“三访三评”、“警营开放日”、“相约警务室”等活动,邀请媒体、公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展示公安工作业绩和民警队伍形象,主动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正面宣传公安工作,实现由公安引导向社会引导的转变。三是依托网络引导。要依托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公安微博等网络宣传平台,与广大网民开展交流互动,虚心听取群众呼声,认真答复网友咨询,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仅与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加强了协作,而且也与网络媒体实现了互动双赢。

5.

要突出重点,在处置机制上再完善。一是建立完善舆情预警机制。要对网站、论坛、贴吧、博客等进行实时监控,对排查掌握的各类涉警信息,组织网监、宣传等部门民警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信息动态,开展信息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坚决防止因工作滞后造成舆情蔓延扩散,进而引发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二是建立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网监、宣传、各执法单位是应对涉警舆情的主要警种,要在狠抓相关业务培训的同时,以完善快反机制为抓手,切实加强实战演练,提升应对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发生重大涉警舆情,相关部门和警种能够快速反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三是建立完善联动处置机制。在引导控制涉警舆情工作中,要建立完善顺畅、高效的联动处置机制,各警种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动,发生重大涉警舆情后,应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协调解决舆情危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四是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机制。要通过建立机制,切实规范重大舆情权威信息发布工作,责成专班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及时主动做好正面舆情引导,防止发生个别部门发布信息不恰当、不准确,造成负面舆论的二次叠加聚集。此外,对于歪曲事实、蓄意诋毁公安队伍形象的负面新闻报道,公安机关宣传部门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维护民警权益和队伍形象。

2. 如何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工作

警民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进一步创新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和谐的警民关系。
塑造良好形象 促进警民关系从人际关系向公共关系转变
警察形象是公众对警察组织的整体评价,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警民关系和谐的强大动力。一个真实的、具有公信力的警察形象,是求得民众理解和支持的沟通基础。以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为目标的公安管理科学和行为艺术是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创新的前提。人民警察外在行为、举止等表现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成的形象、地位、信任和支持程度构成了人民警察的形象。人民警察的形象代表着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有助于公安机关组织内部统一思想,提高民警士气,增强凝聚力;也有助于积极调整公安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工作。
警察公共关系是密切警民关系的纽带。公安机关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谋求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使警民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为公安机关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人民警察在各项实际工作中,只有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有效地打击各种犯罪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维护好社会的稳定。但要实现这一目的,公安机关就应广泛宣传,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这恰恰需要通过警察公共关系的运作来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态度,启发和引导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公安工作,从而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关系从人际关系向公共关系的转变。
警民关系是警察形象的试金石。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与警民关系的好坏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是警察形象好坏的试金石。实践证明,警察的形象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任度就高,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力度就大,警民关系就和谐。反之,如果人民群众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警察的工作和行为,这说明警察的形象还不适应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优化警察公共关系的传媒环境
客观看待传媒环境对警察形象的影响。传媒环境是指由报纸书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构成的外部传播条件。一方面,传媒环境对警察形象有正面影响。通过正面的公安宣传报道,倡导主旋律,取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和亲和力。积极做好面向社会的宣传、协调与沟通,构建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导向,积极改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社会公众恰当认识和评价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工作,有效引导人民群众改变对警察的不良看法。另一方面,传媒环境对警察形象有负面影响。公安民警在执法、管理、服务时经常处于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上,工作上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涉警负面报道。这对警察的形象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进而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优化警察公共关系的传媒环境,促进警察与媒体良性互动。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绩,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声誉。一是利用媒体加大新闻舆论宣传,扩大宣传阵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各新闻媒体密切关注公安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采访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态势,全方位立体展现公安工作。二是利用媒体正面宣传,树立先进典型,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倡导人民警察爱人民、人民警察人民爱的社会新风尚。三是及时曝光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教育群众,震慑不法分子。四是利用媒体强化舆论监督,促进社会环境的净化,执法环境的优化。
完善长效机制,夯实合作双赢的基础。一是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专门的新闻和社会舆情监督机制,落实专人定期分析民情、舆情,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控。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尤其是互联网动态,及时通报警情动态,澄清事实,制订应对工作预案,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启动,维护公安队伍和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二是健全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切实掌握话语主动权,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拉近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三是完善定期与媒体联系沟通机制,畅通与媒体的沟通渠道,争取媒体的理解与支持,促进警民互动。四是建立警察与公众之间良好的对话沟通机制。警民关系和谐的首要条件就是交流和理解,警务对接民众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沟通。通过阳光警务活动、爱民实践活动、开展警民共建活动、警营开放日以及建立和完善民警向群众定期述职制度等各种形式,倾听群众意见,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从而增进信任与合作,避免误会和磨擦。
树立以人为本、公正执法的理念
和谐的警民关系应该以提高警察的公信力为基础。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任何时候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人民警察的保护。这一鱼水关系相互交融,互为支撑。人民警察只有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公正,真正在人民群众中具备公信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营造良好的治安氛围。人民警察的公信力才能在得到提升的同时,使警民关系更加和谐,警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更加浓厚。人民警察通过提高公信力,不仅能有效地惩治违法犯罪、匡扶正义,也能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形成警民互动抓治安的良性格局。
和谐的警民关系应该以人民警察公正执法为前提。公安机关是执法机关,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承载的是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信任,公正执法是党和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人民警察执法工作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能否公正执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关系到人民警察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警民关系的和谐。因此,人民警察首先要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具体执法中,做到态度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爱护群众。公正执法的目的是为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更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为执法而执法。
和谐的警民关系应该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职权是人民赋予的,对人民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的使命和宗旨,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与否是检验警民关系是否和谐的关键。把握住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坚持从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干起,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见,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满意度就高,警民关系就更加融洽、和谐。反之,人民群众如果对人民警察不满意,就不可能支持人民警察的工作,更谈不上警民关系的和谐。因此,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头,时刻让人民群众满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公安工作才能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真正收到实效。
和谐的警民关系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和谐警民关系是建立在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之间感情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人民警察正确履行职责,充分重视群众的需求,自觉维护群众利益,以多样化的、平等的服务积极回应群众的需求,并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通过平等服务来赢得群众对警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互相支持的鱼水关系。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根本服务对象,把以人为本作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理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在感情上充满关心爱护,在行动上充满理解包容,在工作上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帮助,积极配合人民警察的工作,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爱护、帮助、理解和包容,形成一种相互默契、亲如一家的警民和谐局面。
和谐的警民关系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是以提升新时期公安机关良好形象为目标,广泛宣传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职权和工作程序,减少和消除社会公众的误解和偏见,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公安机关为保一方平安付出的辛勤汗水,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民心。及时向广大群众通报警情、社情,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建议积极予以采纳实施,使群众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促进警察与群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建立良性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用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理解与合作,为公安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实现警民关系的和谐。

3. 公安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事实证明,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多半会受到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相关部门的舆情应对及其处置行动都处在舆论聚光灯下。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普及应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媒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传播和舆论生成的渠道之多、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更是为突发事件舆情应对及其处置行动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这种现状,政企部门做好舆论危机管理都有哪些关键点呢?

一:舆情信息收集

如今,网络成为舆论危机事件爆发的主阵地(舆情本身并不是负面的,是个中性词;可以说负面舆情,或者舆论危机事件)。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站数量为533万个(7月初应该发布最新统计了,更新一下)。面对如此纷繁的网络信息,要想从中收集与自身相关的舆情信息,就必须要使用到网络舆情监测软件。目前,国内许多公司开发出多种网络舆情监测软件,都可以对传统媒体网络版、新闻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实时监测。不过,在软件的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信息抓取的全面性。以新浪舆情通为例,其除了对全网信息进行采集,还独家拥有新浪微博全量政务舆情数据。

4. 民警通过直播的形式宣传反诈火遍全网,这波反诈宣传能起到多大作用

民警通过直播的方式去行进行反诈骗宣传,自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因为现在直播这么方便,那些网络小丑都可以直播去传播那些传递某些不正能量的东西。为什么这些反诈骗宣传,不能运用这些现代的手段去传播应该传播的东西呢?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啊。

只不过这个平台不是不好,而是说用这个平台的人到底是什么?如果说直播的内容是好的,就像上面所说的这种反诈骗宣传,他真正帮助到了很多的人,让成百上千人面疫电信诈骗降低诈骗事件发生的风险,那这样一个直播的形式就是好的。直播本身就是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没有必要对它过于排斥,真正利用到好的地方,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5. 公安宣传民警怎样做好公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麻烦告诉我

公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和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统一公安队伍思想、凝聚公安队伍力量、展示公安队伍形象、密切警民关系的重大职责。宣传工作是凝聚人心的工作,树立形象的工作,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的工作。要借助典型、榜样的示范作用,舆论导向的指引作用,团队氛围的感染作用,弘扬正气、激励斗志,以增强民警的职业荣誉感,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树立民警的良好形象。为此,我们公安宣传民警要肩负起这一重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做美德之人。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忠诚出美德,敬业出美德,奉献出美德。美德是一种神奇的天赋,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我们宣传民警对公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有一种忠诚党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意识,有一种甘于清贫、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有一种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创新意识。要通过手中的笔,肩上的镜头,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把公安亮点、警察风采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民群众面前,让人们更加理解、关心、支持公安工作。
二要做性情中人。(一)有热情。要怀着对公安事业、公安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战友、同志的真挚感情,去努力挖掘宣传的对象,去捕捉精彩瞬间,去寻觅闪光足迹,只有与战友们同吃同住,滚爬摸打,才能切身体验基层公安工作的艰辛和曲折,才能确切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有感召力、有影响力的作品。(二)有真情。要捕捉人性化的、人情味的,反应民警酸甜苦辣、刻画民警内心世界的真实感人的事情,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体现民警的文化素养、精神内涵、气度才华、亲情友情,以便更好地引发社会共鸣,达到强势共振。
三要做有心之人。(一)是怀着一颗关爱心。能付出爱心就是智,能消除烦恼就是慧。对其他人及事物要抱有一定的爱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关爱自己的战友,珍爱自己的人生,珍视宇宙中各种生灵。(二)是要保持一颗平淡心。有人这样形容文字工作:“文字工作者政治上是红人,工作上是忙人,生活上是穷人,身体上是病人”。这样的表述道出了文字工作者几多感慨,几多辛苦,几多无耐,几多酸楚。然而,文字并非都是辛酸,辛苦事,它可以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养人生。必要时玩玩文字,写写自己的心情故事,写写警察的内心世界。心伴随着文字四处游走,虽静一室,却独享这一份泰然。如果你再手持一杯清茶,茶香、书香,沁人心肺,空间无限美好,也就会重拾这份久违的清闲享受。为此,宣传民警要本着“任人难任之劳、承人难承之重、担人难挑之担”的思想境界,默默无闻、淡泊宁静,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出一份平淡之心。芮城县公安局 相学义

6. 警察上门宣传反诈骗要拍照吗

需要。
由于警察需要向上级汇报工作,由于工作需要,所以在当警察上门宣传反诈骗时,他们是需要拍照的。
宣传反诈骗切实增强了辖区居民识别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有效筑牢了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的安全防线。

7. 民警在进行互联网访问时应该做到

坚决杜绝互联网络安全隐患。
因为一旦出现诸些问题,就会对警察网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涉及到国家的稳定,可见,保证警察网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各警察机构必须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对警察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规范,要求警察网在接入互联网的同时,必须将相关责任明确到人。

8. 各地警察叔叔为反诈宣传操碎心,反诈骗工作有多重要

反诈骗主要是预防诈骗,预防措施1。加强对海量信息的保护。电信诈骗案件的实施者大多将获取信息作为犯罪的第一步。没有受害者的信息,施暴者就很难或不可能下手。公安机关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方案,从源头入手,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加强对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市场信息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公安机关内部人员的控制,坚决防止信息泄露出公安,给不法分子一个机会。对于以出卖个人信息换取金钱、物质或其他利益的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特别是面对电信诈骗这种极具特色的犯罪,更要注重宣传和防范,从源头上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安机关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从全国统计网来看,几个电信诈骗宣传较好的省市的发生率远低于宣传明显不足的省市,说明电信诈骗的宣传防范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在宣传和防范方面,公安机关可以将这项任务从上到下细化到派出所和派出所,定期、定期、就地向人民群众宣讲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各种诈骗手段、防止受骗的方法、受骗后的处理方法。社区里给人们发传单、小册子、横幅等。让大家了解电信诈骗,从而减少电信诈骗的发生,减少人民财产。

9. 如何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形象,是人的理想信念、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等综合素养的外在展示,是社会舆论、公众评价认同的一种标准。形象的表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具体的,即言行举止、衣着装扮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形象;一种是抽象的,是通过气质、风貌等所体现出来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形象。

一个人的形象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靠后天的勤奋努力,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实现的。塑造良好的公安机关合同制接警员形象,我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环节抓起:
一、提高接警人员的整体素质。110报警服务台工作的特殊性,要求110接警员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社会经验。因此,110接警员必须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本领。一是要加强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各种预案处置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接处警能力。二是要通过定期实地考察,认真掌握辖区内地形、地貌特点和机关单位企事业名称状况,不断提高派警的准确性。三要加强对接警员的语言培训,全面普及普通话的同时,还应使其掌握一定的外语技能,减少语言不通带来的工作不便,尽量避免在接警环节上耗费时间。

二、在塑造良好形象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十分重要。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头的责任重大,既要做塑造形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要做塑造形象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只有这样才有资格去规范和约束别人。
三、树立典型是树立良好形象的有利手段。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正面教育,树立正面典型,宣传行业模范,尤其要重视对本系统、本单位优秀人物的宣传学习,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引导、激励和推动作用,使学先进、争一流、塑形象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不忘开展反面教育,经常组织学习、讨论违纪违法案例,利用反面的人和事来提醒、告诫大家,做到警钟常鸣。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使大家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提高大家的鉴别和防范能力。
四、规范管理是形成良好形象的根本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规章制度,既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大家发现不足,清污涤垢;更像一只警钟,时刻提醒大家。因此,必须根据公安工作的特点,经常性地深入研究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建立和完善各种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凝聚人心,让大家时常感到集体对自己的关注,产生浓郁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感,自觉地投身到塑造良好形象的活动中来。
五、健全监督是塑造良好形象的有效保障。监督是整个形象建设工程的保障系统,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尚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实施有效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起到防漏避损、拾遗补缺的作用。在具体的监督实践中,可采取内部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监督方式,把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关,做到关口前移,监督到位,使监督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善,有效遏制损害公安形象的行为发生。

此外,还应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要借助各种宣传渠道,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全民普及110报警知识,明确110接警的服务范围,让全体公民知法守法,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10. 当前涉警舆情危机的主要传播渠道有哪些

涉警舆情危机的主要传播渠道和当前涉警舆情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
“面对面”传播,速度之快。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实现了舆论传播由“点对面”向“面对面”的转变。舆论传播由诸多信息链支撑,且无明确的路径和中心,往往表
现为“秒杀”速度,难管难控。如果一旦涉警信息被媒体发出,就会迅速扩散,广为传播,受众群体也瞬间膨胀,可见舆情特别是涉警类舆情的传播速度相当之快,
需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

2.
“点与点”对接,范围之广。新媒体是基于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超链接、强互动、移动化等特点。在互动中,涉警舆情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参与者之间是整
个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他们之间即可相互发布、传播和接受信息,在短时间内实现“点与点”的对接,无需“把关”和“审核”,因此,参与者表达观点的权利
被“放大”,以致覆盖面之广超乎想象。即使简单的涉警舆情,也会因论坛、贴吧、微博等媒体的传播和互动被无限放大,短时间内将大范围扩散,从而引发网络舆
情负面效应。

3.
“片连片”议论,反响之大。公安工作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特殊性的特点,加之当前公权与私权博弈加剧的特定社会环境,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人民警察高度关
注,涉警舆情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挖掘新闻资源的对象。一旦涉警类信息被媒体捕捉,尤其是执法不公、违法违纪等负面信息,就会被网
络、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广泛传播,而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也不断跟进刊登消息,从而使得一条涉警类舆情被各个媒体阵地相继传播,形成了“片连片”议论的效
果,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并广泛议论,造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给公安工作造成被动。

4.
“网和网”炒作,影响之深。网络的虚拟性、言论的自由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个人的“无责”意识。有的网站为了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接连发出片面性评价;有
的网站更是抓住涉警信息恶意进行炒作,从而在网络上产出了不利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进而引发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同
时,涉警舆情也发生了从网上向网下转化的情形,有的舆情直接转化为了现实中的警民冲突,可见,涉警舆情“网和网”炒作的影响可谓之深。
二、涉警舆情引导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
存在“呆板性”认识。工作中,部分民警对涉警舆情敏感性不强,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对舆情的作用、影响力缺乏足够性重视,片面地认为公安机关的主
业是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单单是网络的几次发帖、回应,其影响力微乎其微。因此,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反应迟缓,疏于引导,最终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权,贻误了舆
情应对的最佳时机,导致了涉警舆情的迅速扩散蔓延,给下步的处置工作带来被动。

2.
一贯“机械式”应对。对于涉警舆情,一些警种和部门应对的方法过于简单,应对能力不强,对网络等媒体发布的消息,一贯采取“捂、盖、瞒”的消极应对方式,
而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的猜疑心理,甚至将公众推向了对立面。同时,在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上,也始终保持着“敬而远
之”的态度,躲避或者拒绝媒体采访现象普遍存在。而涉警舆情发生后,使得相关信息媒体无法求证,只有偏听偏信当事人、受害人一方的说法,导致新闻报道不全
面、不客观、不真实,最终原本简单的事件变得不简单,容易的问题变得不容易。

3.
存在“盲目性”解释。涉警舆情发生后,一些公安机关没有对事态进行分析评估,没有准确把握民众的心理,而是鉴于舆论危机的影响,盲目对新闻媒体发布一些官
方信息,往往因虚而不实、言行不当,引发网民的议论和指责,不利用涉警舆情的引导和处置。而有的公安机关则在引导舆论工作中,态度较为偏激、强硬,非但没
有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更是一度指责媒体的诸多不当,导致涉警舆情“叠加升级”,新闻媒体的批评显的愈发激烈,涉警舆情危机进一步加剧。


4.
协作“肠梗阻”严重。涉警舆情的引导处置,涉及到多个警种、部门,各警种之间的协作配合至关重要。目前,就基层公安机关而言,在舆情引导处置上仍缺乏一整
套完善的协作机制,基层所队、机关职能科室之间任务分工不够明确,特别是宣传部门和基层一些执法单位之间的快速联动仍是“短板”,“独角戏”、“各自为
阵”现象十分普遍,整体应对涉警舆情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基层公安机关与电视台、报社、网站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协作还存在问题,立体化的宣传
格局尚未形成。

三、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对策

1.
要转变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第一,要从稳定的高度认识舆情。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就是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涉警舆情的发生,集中表
达了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诉求、愿望,如果公安机关引导、控制不当,就会引起网络等媒体的恶意炒作,形成涉警舆论危机,有的甚至发生警民冲突,影响社会大局稳
定。公安机关要从稳定的高度、政治的角度认识涉警舆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扎实做好宣传引导、应急处置等维稳工作。第二,要从警情的高度把握舆情。要牢固
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意识,对涉警舆情保持高度敏锐性,在发生舆情后,要立即组织政工宣传等部门民警快速反应、主动应对、妥善处置,防止舆情大规模“发
酵”,给公安工作造成被动。第三,要从形象的高度看待舆情。涉警舆情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更关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形象。在舆论引导工作中,要切实增强“舆
情就是形象”的意识,通过与相关媒体的沟通协作,强化对公安工作的正面宣传,不断传递“正能量”,树立公安机关亲民、为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使广大群众对
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2.
要把握主动,在应对舆情上再发力。一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一旦发生涉警舆情,要第一时间组织宣传等相关部门在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公布事件真相,引导社会舆
论,牢牢把握涉警舆情话语主动权,防止舆论误导和负面炒作。同时,市级以上公安机关也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势,向社会及时通报事件情况,赢得媒体、群众的理
解和信任,消除一定的社会影响。二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开通的公安便民服务在线、公安微博,就是应对、引导媒体舆论的重要平台。我们可
以通过在平台内设置话题的方式,来全力调控网民、公众的关注点。也就是说,通过便民服务在线、微博管理人员的话题策划,努力把社会的注意力、网民的关注点
引导到特定的方向进行分流,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分散广大网民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三是充分发挥“舆论领袖”作用。大众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
要经过“舆论领袖”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最终到达一般受众。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这一理论,安排负责网络管理的民警,在热点网站、论坛、贴吧内持续不断地发表原
创性的帖子,形成广大网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树立一定的网络权威。在有舆情发生后,我们的“舆论领袖”民警,就可以客观、公正地发表看法、评述问题、解释
真相,消除网民对公安机关的质疑,达成一定的共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要扩大宣传,在正面引导上再强化。一是结合先进事迹宣传。要把公安民警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的先进事迹通过媒体宣传出去,充
分展示公安民警无私奉献、亲民爱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赢得广大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和支持。像最美消防员阳军、崛围山上的好民警徐中杰等的先进事迹,
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山西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二是结合工作重点宣传。要把确定的公安工作重点,
如民生警务、社区警务、基层基础等,向社会和群众进行大范围宣传,让公众了解和知晓公安机关的重点工作、主要措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期,人民公安
报、山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的民生警务、便民服务在线等工作进行了宣传,集中反映了公安工作取得的成效,广大群众反响强烈。三是结合群众
关切宣传。要本着“群众关心什么问题,公安机关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结合社会治安、小案件破获、小矛盾调处等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对公安机关采取的主
要措施、案件侦破进展和取得的实际成效等,及时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度、认同感。

4.
要强化沟通,在警媒互动上再加强。一是搞好工作对接。日常工作中,要与本行政区域内的主流媒体搞好对接,建立信息宣传、新闻联席等制度,主动邀请媒体深入
公安机关进行采访报道,赢得媒体的信任和支持,并在报纸、电视台等媒体设置专版和专栏,占据主流阵地,宣传公安声音,为下步引导涉警舆情创造条件。二是加
强交流互动。要紧密结合开展的“三访三评”、“警营开放日”、“相约警务室”等活动,邀请媒体、公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展示公安工作业绩和民警队伍形象,主
动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地正面宣传公安工作,实现由公安引导向社会引导的转变。三是依托网络引导。要依托公安便民
服务在线、公安微博等网络宣传平台,与广大网民开展交流互动,虚心听取群众呼声,认真答复网友咨询,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
跑腿”,不仅与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加强了协作,而且也与网络媒体实现了互动双赢。

5.
要突出重点,在处置机制上再完善。一是可以依靠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平台建立完善舆情预警机制。要对网站、论坛、贴吧、博客等进行实时监控,对排查掌握的各类涉警信息,组织网监、宣传等部
门民警及时分析研判,掌握信息动态,开展信息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坚决防止因工作滞后造成舆情蔓延扩散,进而引发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二是建
立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网监、宣传、各执法单位是应对涉警舆情的主要警种,要在狠抓相关业务培训的同时,以完善快反机制为抓手,切实加强实战演练,提升应对
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发生重大涉警舆情,相关部门和警种能够快速反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三是建立
完善联动处置机制。在引导控制涉警舆情工作中,要建立完善顺畅、高效的联动处置机制,各警种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动,发生重大涉警舆情后,应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协调解决舆情危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四是
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机制。要通过建立机制,切实规范重大舆情权威信息发布工作,责成专班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及时主动做好正面舆情引导,防止发生个别部门发布
信息不恰当、不准确,造成负面舆论的二次叠加聚集。此外,对于歪曲事实、蓄意诋毁公安队伍形象的负面新闻报道,公安机关宣传部门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旗帜
鲜明地予以驳斥,维护民警权益和队伍形象。

阅读全文

与警察如何做网络正面宣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521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373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574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376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1057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224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1032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211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694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931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612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989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630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413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459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1110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286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472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965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