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日报:整治“饭圈”乱象,清朗网络空间,什么是饭圈
“饭圈”在从前只是一个网络名词而已,它的意思就是代表着粉丝组成的一个小型的交流圈子。只是在之后的娱乐事业的发展中,随着粉丝团体的扩大,偶像经济的不断发挥演变,一个原本带着美好寓意的粉丝团体逐渐的发展成为了有组织且专业化的利益组织。就是这样日益变味的“饭圈”,里面逐渐的充斥起不好的影响,这里面的粉丝大部分都在“实现自我”,进而导致了很多过激事件的发生,从而危害到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结语
国家网信办相关责任人表明,要在正确引导青少年儿童客观追星上协作使力,一同构建文明行为身心健康的在网上精神世界。对于网站平台,明朗饭圈乱象治理专项整治催促其撤销诱发粉丝打call打call的产品功能、提升排行榜标准、健全粉丝群圈管理方法。
据统计,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根据提升在网上涉大牌明星信息内容标准、加强帐号管理、健全灰产严厉打击体制、探寻创建粉丝正确引导体制等方法,为高效治理和标准粉丝文化艺术奠定夯实基础。明星也需要提升本身素质,为粉丝塑造优良楷模。院校、家中、有关组织也需要提高教育诱惑力,协助青少年儿童提升互联网媒介素养、产生遏制欠佳文化艺术危害的主动与自我约束。要协助青少年儿童产生恰当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引导青少年儿童客观追星,塑造健康上网习惯性。
② 如何安全地进行网络举报
一是积极开展举报。广大网民发现网上的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特别是这次专项行动当中八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可以进行举报。各网站平台都设有举报入口,特别是头部网站平台都有举报专区,可以通过这里进行举报。国家网信办有12377热线,可以举报问题。再一个渠道,中国网信网是国家网信办官网,有“主任信箱”专区,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反映问题。“主任信箱”一年收到网民各种各样的举报问题、意见建议的数量非常大。这三个渠道都可以举报,欢迎广大网民开展网络举报。
二是积极建言献策。不仅仅局限于对“清朗”专项行动中的重点内容,发现问题进行举报,也可以对管网治网的工作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改进管理方式,丰富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我就讲这些,谢谢。
③ 拒绝网络暴力,期待清朗网络生态
拒绝网络暴力,期待清朗网络生态
拒绝网络暴力,期待清朗网络生态,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8.44%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群人凑热闹所产生的非理性行为。拒绝网络暴力,期待清朗网络生态。
25日,“网信中国”发布关于开展“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整治网络不良行为乱象,遏制不良文化传播势头,大力净化网络生态,为广大网民尤其是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喜庆、祥和的春节网络环境。
通知中明确指出,要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切实维护网民利益。
广大网民苦网络暴力久已,无论是名人明星还是普通网友,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例比比皆是。而很多社会热点事件的形成与发酵,也往往伴随着网络暴力的影子。去年,有着50多万粉丝的女网红“罗小猫猫子”,面对网友的怂恿和嘲讽,在直播的过程中喝下农药自杀;不久前,不幸离世的寻亲男孩刘学州,更是在绝笔长文中诉说了自己遭受网络暴力的痛苦。
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随时随地,甚至毫无缘由地伤害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身处网络暴力之中的受害者,大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仿佛陷入孤独无依的狂潮当中被推来推去,最终就像被海啸吞噬——所谓“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正是如此。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打击网络暴力,法律必须“亮剑”,不能任由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给当事人造成巨大伤害。希望执法机关以此次“清朗”行动为契机,严格依法履职、准确适用法律,加大对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让施暴者付出代价;网友们也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利,坚决对网络暴力说“不”。
最后说一句,网络暴力的对象是无差别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不幸者。对别人善良,就是对自己的善良。
从2015年至今,《中国青年报》校媒版每期刊出校园调查,至今已发布新青年调查报道180余篇。
在过去的1年中,我们将目标瞄准00后。他们的身上有哪些特质?他们对社会生活、消费习惯、学习工作有怎样独特的观点?这份属于00后的年终盘点,为你打开——
受访大学生期待两会议案提案为青年发展赋能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0.4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关注全国两会。他们不仅对个人发展、婚恋健康、就业创业等议题兴趣浓厚,也强烈关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媒介素养等宏大社会议题。
近九成受访大学生反对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病毒溯源工作计划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6.9%的受访大学生对第二阶段溯源计划持反对意见。72.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溯源工作要本着科学原则,按科学规则推动。受访大学生认为,这场全球抗疫中,没有任何人可以独善其身,携手抗击病毒才是不二选择。
近八成受访大学生愿为家乡方言代言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92.11%被调查大学生会说方言,84.77%被调查者会使用“方言梗”。东北话、四川话、广东话在“最受欢迎的方言”排行榜中位列前三。方言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深厚的文化根基,通过青年的创意表达,在网络的沃土得到发展和传承。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可党 史学习教育深远意义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2.01%受访大学生会较多地主动学习、研读党史。近七成受访大学生喜爱的'党史教育形式为观赏型,如《觉醒年代》《山海情》类相关影视剧推广等。
大学生的思政关键词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思政课整体评价较高,平均分数为4.345分(总分为5分)。思政课促进00后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他们认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激扬青春梦想”,要“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读书”。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轻微“社恐”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69.86%受访大学生因害怕社交场面变得尴尬而“社恐”;52.65%受访大学生表示害怕自己说错话。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建议青年,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害怕犯错、没面子,不要担心自己的举止不完美。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匿名社交存在风险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90.69%受访者认为匿名社交存在一定风险。有网友将实名社交软件比作“精修版自己”的展览版,将匿名社交App看成与他人分享真实生活的共享屏,但是匿名社交作为刚开启的秘密花园,仍然荆棘丛生。
超七成受访大学生自认受到网络暴力影响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8.44%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群人凑热闹所产生的非理性行为。86.07%受访大学生希望对青少年从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增强独立思考和理性表达能力。
近九成大学生期待新兴运动课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9.63%受访大学生期待学校开设又潮又酷的新兴体育课程。有助于锻炼身体、掌握运动技能(33.58%),新型运动形式激发大学生参与、增加运动人口(24.24%)是大学生从新兴运动中得到的收获。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很重要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认为,便利的运动场地(70.78%)、专业的运动指导(56.04%)、来自外界的督促(48.31%)等,能够提高他们的运动积极性。
省钱有方,“抠抠族”引领“新节俭主义”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4.61%的受访大学生都有过“薅羊毛”的经历,甚至因此而感到一种特别的快乐。消费不盲目追求价格,注重性价比和消费体验,这代表当下大学生务实、理性的消费观。
近八成受访大学生愿意支持国货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9.83%受访大学生愿意支持国货,对国产品牌发展怀有期待。这既是青年的理性选择,亦是感情流露。
兴趣圈消费涌上受访大学生的账单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3.02%被调查者会因收获喜悦和内心满足,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消费,可以实现梦想与心理诉求(46.20%)、获得实体产品(44.76%)。值得一提的是,95.26%受访大学生认为,为小众爱好花钱是值得的。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支持高校开设理财课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2.66%受访者表示支持大学开设理财课程。75.15%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培养自己的投资理财意识、方法十分重要;66.67%受访者表示大学生应以学习建立理财意识为主,并适当加以实践。
近八成受访大学生有网购不实用物品的经历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对买回来用不到的东西,有50.13%的受访者选择放在角落“吃灰”。回顾自己买不实用的东西时的心态,68.77%的受访者认为是“心血来潮”,19.22%的受访者是为了优惠而凑单。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看好国产影视剧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者主要因为贴近生活有共鸣(63.14%)、影视作品本身质量高(51.72%)、具有社会关照意识和人文关怀(51.47%)而喜欢国产剧。受访者希望国产影视剧能够更深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刻画社会现实。
超八成受访青年享受弹幕文化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1.34%受访者观看视频内容时经常选择开启弹幕,最受欢迎的弹幕形式为“字幕君”等功能性弹幕(73.07%),其次是“吐槽”“造梗”等互动型(57.40%)、评论型(45.32%)、狂欢型(38.59%)。
“玩梗”能成为社交“快捷键”吗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2.48%的受访者愿意主动“玩梗”;26.61%表示“顺其自然”。青年热衷于“玩梗”的原因包括:利于语言表达更有趣(75.71%),方便与朋友交流(47.78%)。
受访00后向往在职场中乘风破浪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50.58%受访者重视个人成长速度,公司创新力、薪资待遇、晋升机制、工作自主性等也是受访大学生较为在意的择业标准。
近七成受访大学生考虑过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8.43%的受访大学生毕业后可能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其中13.87%意愿强烈,认为这一城市群将成为飞速发展的经济圈。在受访大学生眼里,粤港澳大湾区年轻、有活力、同龄人多,是年轻人一起奋斗的地方。
七成受访大学生对新兴职业兴趣浓厚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新兴职业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工作更自由(77.34%)、可以将兴趣作为职业发展方向(76.59%),此外,岗位缺口大、人才需求量多(43.14%)和薪酬待遇好(41.64%)也是新兴职业的优势。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大学生在网暴漩涡中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且深刻。有大学生发现花点钱就能网暴一个人,普通人也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起一场网暴,“盲目站队”的背后,是“法不责众”的错觉。
一项调查显示,88.44%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群人凑热闹所产生的非理性行为,50.02%受访者表示这是群体宣泄愤怒情绪的出口,14.27%受访者则认为网络暴力是网民为了伸张正义所作的努力。此外,20.82%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暴力事件的影响,包括情绪、说话方式等。56.70%受访者认为自己会受到部分影响,例如影响对事件的判断。。此外22.48%受访者认为自己基本不会受到网络暴力事件影响。
坚决对网络暴力说不
网络暴力是网络空间发展的一个毒瘤,我们不能做网络暴力的帮凶,让手中的键盘成为伤害别人的利器。尤其当事实还未明朗时,我们更不能在情绪渲染与道德审判中盲目跟风,对当事人进行侮辱谩骂。
大学生群体由于年轻、经验不足,他们虽然是互联网使用的重度用户,但面对网络暴力时往往选择消极应对。一项调查表明,青少年面对网络暴力时,60.17%的人选择当做没看见,不理会,真正选择维权者较少,大多数当事人都因证据搜集困难或维权意识薄弱等原因不再追究。应提醒大学生注意的是,在遭遇网络暴力时不要做沉默者,应主动出击,回应质疑或选择向平台投诉。抖音官方表示,2021年4月以来,抖音安全中心根据平台规则,针对近30万个账号在平台中欺辱、攻击他人、发布网络暴力言论的行为给予禁言、封禁的处罚。
学校也应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学生维权。前段时间,一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由于在微博中吐槽一位女星而遭粉丝人肉搜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很快在官微上对此事作出了回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保护学生的做法值得称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不知道该如何在网络暴力中保护自己时,学校的及时发声大大减轻了此次网络闹剧对学生造成的伤害。
网络空间也不再是传统认知中的法外之地。今年4月,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案”一审宣判,两名造谣者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司法实践中,实施网络暴力的大V和网民以寻衅滋事罪被定罪处罚的不在少数,只是有些未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法不责众其实是一种错觉,只是在具体案件中,受限于受害者的法律意识和固定证据的能力,有时并不能对每一个施暴者予以制裁。”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在第一千一百九十四至一千一百九十七条对网络侵权责任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这对于公众维权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利用网络平台恶意抹黑攻击他人,侵犯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将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
此外,要想减少网络暴力产生的影响,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提升信息甄别能力,提升抵抗网络暴力侵蚀的“免疫力”。媒介素养类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目前除一些有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如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开设了可供全校学生选修的媒介素养课程,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专门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关于媒介素养的教学培养内容。中青报2020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9.8%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开设过相关课程,有67.8%的表示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相关课程教育。
杜绝网络暴力,需要多方面共治共管。首先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空间的参与者,在面对网络暴力现象时应控制情绪,保持理性的态度,不做网络暴力里的那片“雪花”。学校需开展系统的媒介素养课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批判思考的能力,理性看待网络热点事件,而在大学生遭受网络暴力时应及时出手,帮助维护学生权益,减少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此外,管理部门也要促进网络实名制、个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等相关法律规章出台,网络平台也应增加对评论的监管,多
④ 网络直播实名制有何好处
直播平台实行用户实名制度的措施,是一种常规性的规则制定。实名制在社交媒体上早已实行,比如微博在2017年就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有社交媒体用户实名制的经验在先,直播平台实行实名制也不足为奇。
有评论称,网络直播实名制是信息时代的进步,也是制度的完善。政府的职能是定规则和监管,但如何更好发挥规则的正向作用,还需要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用户加强自身的管理。政府、企业与用户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⑤ 人民网评:“清朗”的网络空间符合人民利益,如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人民网评表示“清朗”的网络空间符合人民利益,如果想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的话不能仅依靠众人的自觉,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不当行为的惩罚力度。网络上的一些职业水军以及网络键盘侠这种现象都应该得到合理的治理,只有肃清这一系列的网络毒瘤才能还众人一个健康而又干净的网络环境。希望大家能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尽可能的去打造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交流平台。
对于不同的网络乱象有关部门要采取不同的惩罚方式,一定要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有很多青少年早早的接触到了互联网,如果说这些问题不加以治理的话,那么今后就会有更多的青少年深受其扰。所以整治网络环境这件事情刻不容缓,清朗也不能只被当成一个口号来看待,希望各个平台都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⑥ 开展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严打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伤害有多大
在2021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新闻通知,其中副主任盛荣华提到国家要开展2021年的清朗行动。来整治网络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风气,更好的净化网络环境。这次发布会也是为了提醒某些不法分子,禁止在网络上传播一些不雅的图片和视频,引导未成年人心理崎岖的方式。
开展清朗行动有什么意义很多人就会发现,现在的很多常用的软件中都会有一些不良信息引起人的不适。而开展了这类活动之后,就能更好的让网络环境更加干净。人们在浏览网页时能得到更加正确的信息,也不会再出现以谣传谣的现象。
⑦ 网信办启动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是怎么回事
记者13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2020年暑期在即,为给广大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国家网信办即日起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将重点整治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板块的生态问题,深入清理网站平台少儿、动画、动漫等频道的不良动画动漫产品,严厉打击直播、短视频、即时通讯工具和论坛社区环节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
从严整治青少年常用的浏览器、输入法等工具类应用程序恶意弹窗问题,严格管控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拜金炫富等存在价值导向问题的不良信息和行为,集中整治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等问题,持续大力净化网络环境。
(7)清朗网络实名怎么样扩展阅读
网信办集中整治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
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同时会集中整治网络游戏平台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诱导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等问题。严厉打击利用低俗色情、血腥暴力等不良信息推广和诱导未成年人点击安装游戏的行为。
重点整治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制度和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格规范网络游戏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充值打赏、购买装备等付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