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走红原因
网络热词走红,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也反映了“雷人”、调侃、“山寨”等社会心理和文化征候。
其实,网络热词不只是“词”:小到一个词或词的构成单位,大到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在它的所指范围内。并且,无论从来源渠道还是使用范围来说,网络热词也不仅仅限于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也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
网络热词为什么会“热”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是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基本的满足并有了一定的保障,这才开始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刺激和满足;二是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社会氛围宽松自由;三是互联网时代所提供的巨大便利。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集中表现了国人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角色定位日趋理性、合理,由此而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某些事件的关心意识、参与意识都空前地增强;而人们的关心和参与更多地集中在那些有损于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方面,并有非常明显的褒贬倾向,由此就体现了很强的批判意识。
从网络流行语到网络热词,其实已经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由网友们别出心裁、主要只是自娱自乐的新奇样式转而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新锐话语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热词也可以称之为社会热词,它们往往直接反映某一个或一些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并且这种反映还是即时性的。比如“涨价系列”的“蒜(算)你狠”,与之同类的还有“油(由)不得你、棉(勉)为其难”等。随着涨价风的持续不断,类似的热词也在不断地产生,如食糖也开始涨价,于是就有了“糖(唐)高宗”,而这几天价格又开始下跌,使人们有些看不懂,所以又有了“糖(唐)玄宗”一词。
通过数量众多、范围广泛、面目各异的网络热词,可以基本把握社会生活的脉搏。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刚刚发布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了五大年度热词“躲猫猫、七十码、蜗居、钓鱼执法、楼脆脆”,无疑都是非常深刻的年度记忆。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它的重要载体。所以,要了解、认识网络热词,试图给出一个较为恰当的定位和评价,就必须更多地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语境和背景。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对当今的社会文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向作出概括的话,笔者会选择“多元”。多元的社会,一定具有高度的文化包容性,而网络热词的走热,正是这种包容的结果。就网络热词本身而言,它也是多元的:从内容来说,既有针砭时弊的,也有弘扬正气的,既可直指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排斥细枝末节的小事;从形式来看,既有符合语言规范和发展规律的创新,也有随心所欲、兴之所至的“编造”;而在品位方面,则更是集合了高雅、平淡乃至低俗等各种“品类”。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网络热词也正是当今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网络热词除了反映当今的社会意识和文化外,更直接地表现出当今社会表达中的一些普遍心理和追求,而这也是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雷人”心理。早就有人指出,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这话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和最充分的证明。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者一方,以前通常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今则是“语不雷人死不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不惜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奇乃至于怪异的形式;而就接受和使用者一方来说,往往也是喜闻乐用、趋之若鹜。我们甚至可以说,“雷人”已经成为全民话语时代的一个显着标签。
二是“调侃”心理。这一心理经常借助于游戏性的语言形式来实现。语言有游戏功能,传统的字谜以及回文诗等都是,而现代人借助新的媒体形式,在新的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牵引、作用下,更是把语言的这一功能发挥到极致。然而,这里的调侃早已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文字游戏,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看一看、想一想“逗(豆)你玩”吧,人们对绿豆涨价的不满和无奈,竟然采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有人把无房、无车、无女朋友的“三无”男青年称为“低碳哥”,相应的也有“低碳姐/妺”,堪称现代版的黑色幽默。
三是“山寨”心理。当今的“山寨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它的实质一是“拿来主义”,二是从众心理。网络热词创制及使用中的山寨心理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借用与改造已有形式(如谐音改字,类推仿造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更多人的即时接受、使用和传播,由此往往造成了某些网络热词一时的“井喷式”爆发。
㈡ 网络语言兴起的原因
,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网民的态度表达和心理诉求”[3]。网络流行语归根到底还是由网民们创造使用的,一些朗朗上口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离不开网民们新奇有趣的想法。一些关于社会热点的网络流行语出现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对这些社会热点的态度表达。比如“由于每个人的见识、文化素养等的不同,当面对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社会热点时,每个人产生的想法和反应都是不同的。”[4]这些想法和反应成为一句带有隐喻调侃等色彩的话后,会使得更多的人对此产生共鸣,并开始借用、传播这句话,这句话自然而然就成了网络流行语了。2012年爆红的网络流行语“去年买了个表”,这句话本出自陕西省安监局杨达财“名表门”事件的网友评论,本身带有对“名表门”事件的讽刺,后来被广大网友们用于表达“心里不平衡,觉得很不公平”等意义。“去年买了个表”的流行恰恰是出自网民的态度表达。
除此之外,个别网民想要在网络上倾诉自己的情感或者吸引他人关注,博人眼球等的心理诉求也使得一些网络流行语得以产生。2016年,“蓝瘦香菇”[5]一词火爆朋友圈,成为许多网友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语,这个词甚至火热到入选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蓝瘦香菇”出自一位南宁网友在失恋后发布的视频,其带有南宁口音的“难受想哭”被网友们幽默而亲切地翻译成“蓝瘦香菇”,并且由此制作了许多表情包在网络上流传。2017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扎心了,老铁”则是表达某件事情很让人触动,使人情感变化。由此可见,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来源于网民的心理诉求。
㈢ 为什么网络词语如此盛行
网络词语主要是盛行在年轻人中。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因为有趣。
我们在刷微博、看新闻等,一些有趣的或者形象的词语,都可能被拿过来用。作为一种朋友间的调侃、用来调节气氛都可以。
这些网络词语有些很不堪入耳,但有些确实十分有趣的。我舍友在宿舍里是这些网络词语的传播者。当她把这些网络词语说出来之后,那么在这段时间内,这个词就会经常被提起。
它起到了拉进宿舍人之间的距离、使宿舍更加活跃的作用。试想一下,你对着一个不熟的人会随意的说一些网络用语吗。肯定不会。
而且这些网络用语有时候还可以代表一件事。比如说最近盛行“做头发”,这个词逐渐流行起来,而且被引申为出轨。那么有人问你干什么去了,如果你不想回答就可以说:做头发去了。既幽默又避免了尴尬。
㈣ 网络用语为什么会红
1、网络用语比较新、潮 很贴近广大群众生活。 比如2011年的“给力” 。
2、网络用语是引用电视剧、名人言语 电影等里面的一些经典话语,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事。有时候带有批判、讽刺、嘲弄、搞笑幽默的词句。从而引起人们的好奇、共鸣。比如今年的“元芳,你怎么看?”
3、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种地的农民伯伯也会用电脑上网。再加上网络传递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这些网络用语传递也非常迅速,每个人都把这些用语通过不同的方式告诉一个人那将会有多少人知道!
因此网络用语红是必然的!
好了!上面只是些个人理解望采纳!!!
㈤ 为什么网络词语如此盛行
小学生脱口而出:给力啊,
初中生戏谑:快点,你妈喊你回去吃饭了,
高中生无奈地说:我已用尽洪荒之力,
大学生挤眉弄眼来一句:你OUT了,
出了社会全都变成:我也是醉了。
屈指可数的那些网络词语在求学路上畅行无阻,出了社会,乃至人到中年也喜闻爱用。
“给力”、“你妈喊你回去吃饭了”、“洪荒之力”、“厉害了”、“我也是醉了”......等这些网络词语为何为此盛行?
这个要从网络词语的特点说起。网络词语都有简单、好记、朗朗上口等特点,大多都是能脱口而出的通俗话语,即便是中年人只要一接触,不用吹灰之力就能信手拈来。
第二,时髦。网络词语大多源于热点新闻事件,比如傅园慧在奥运会上说的:我用尽了洪荒之力,奥运本身是个大IP,在这个平台上不走寻常路,爆出别出心裁的亮点,一下子全中国都沸腾了。大众要赶时髦,时间很重要。要先人一步,效果才好。如果你迅速GET到这个点,在朋友圈烧个菜,发一句“我用尽了洪荒之力”;完成一个项目,发一句“我用尽了洪荒之力”,你的朋友会觉得你很时髦。
第三,包容性广。不管啥场合啥语境,一套就能套进去。比如我也是醉了,表示不认同时可以用,你做得这叫什么事儿呀,我也是醉了。自我调侃时也能用,比如我竟然乘车乘反了,我也是醉了。表达无奈情绪时,也能用,比如元旦也要上班,我也是醉了。
第四,增加认同感。在群体活动中,有一部分是想要表达而又怕说错话的人。用上两句网络词语,会让他们对自己自信很多。比如大家在开会时,有一个人出了特别有创意的想法,大家开始夸奖他,用啥词语呢?有人用为你打CALL,接下来的人就为你打CALL+1 ,+2了。
第五,遮盖词穷。读了那么多年书,终究是逃不过词穷。我们学了一堆成语,会用的大概就是电视剧里反复咀嚼的,或者耳熟能详的那些,掰掰手指,真的是不太多。沟通表达强调脱口而出,但是成语到口边常常打嗝会忘记,网络词语像打通了你的奇经八脉一样,一用一个准。
有人说,网络词语之所以火了,因为简单实用是王道。从表面上看,网络词语确实是在为人们解语言乏力之困,但是,当你说着“打CALL”时,你会离奇思妙想、妙语连珠、另辟新径等成语越来越远,离学了那么多年的汉语文化越来越远。
网络词语实质上是在迎合我们的懒惰,吞噬我们的思考力。同样的例子:“你做得这叫什么事儿呀,我也是醉了“,这里你省去了的可能有怠慢、松懈、大意等;”我竟然乘车乘反了,我也是醉了“,这里省去了粗心,走神等;”元旦也要上班,我也是醉了。“,这里你省去了无奈、不解等。
在信息狂轰乱炸的当下,越来越多人已濒临失去思考能力,像听不完全的传话筒,你说什么,我就输出部分。那部分就是能脱口而出的,网络词语便是输入输出最好传输的内容。
懒惰的思维一旦形成,会造成什么可怕的后果呢?从个人而言,会让人被媒体和广告所左右,你的价值观会倾向于他们传播给你的观点。不仅自己,还有子女后代,都深受影响,试问你天天在家说着给力,草泥马等,你的子女难道不会耳濡目染吗?媒体宣扬的东西,你会去寻求,媒体摒弃的东西,你会厌恶。比如媒体都在宣传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早教和培训来帮你。认同了这个观点,你赚的大部分钱大概都要花在这些机构了。
从文化层面而言,没有得到真正的传承,会造成越来越多历史中的好故事、好典故、好成语的流失。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辞优美,求异才能彰显个性,比如同样是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能看出诗人的气度非凡,诗歌意境之广;“随风直到夜郎西”,感情就比较细腻。岂是一句“好基友”可以替代的?所谓诸子百家,百家分明,文化才能鼎盛。语言也是一样的,倘若大家都说着仅有的那些相同的网络词语,那么三人行必有我师之说吗?
㈥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解读,这些网络用语为何会火呢
这是因为这些网络用语不仅能够反映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也能够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相符,所以我们才会更加关注这些词语,并且进一步提高其热度。每一年的网络用语都能够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而且我们也能够通过这些词语感受社会的发展。
最新的网络用语已经出现,这些用语不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而且也能够成为我们热议的对象。在这些用语中,“觉醒年代”和“双减”等用语让人印象深刻。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解读,这些网络用语为何会火呢?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一、这些用语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
我认为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用语不仅能够进一步印证我们的关注焦点,而且也能够从侧面凸显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因为这些用于中不仅能够包含影视作品的名称,而且也能够将国家政策纳入其中。因此这些用语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才会如此火爆。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原因。
㈦ 网络用语火了的意思
“火了”可以理解为受到很大关注,流行,时髦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某人生气了。
一、比如一条视频火了,就是说这条视频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浏览量多。可以理解为流行起来了。当代的流行具有可溯性,身处在前所未有的网络便利时代的我们,每天生活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冷不丁一下就发现——老爹鞋爆红了,老爹裤爆红了,泫雅同款卖疯了。
二、又指某人生气了。例如“他因为你拿了他的东西火了。”意思是因为你拿了他的东西,他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