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网络暴力侵犯了什么权利
一、网络暴力侵犯了什么权利
1、网络暴力侵犯的是公民人格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不受侵害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定义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二、网络暴力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网络暴力的立案标准如下: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三、网络暴力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网络暴力的处罚标准如下:
1、网络暴力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3、网络暴力情节严重,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对行为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② 网络暴力是我国刑法的第几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互联网的出现,让整个社会变得了更加自由,更加民主,人们利用自己发表言论的权利,对社会或个人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甚至每当有意外事故发生,相关的资讯就会在网络传开,人们在祈福的同时,也会对造成的原因进行追究,正是由于众多网友的言论,才有了今天的“网络喷子。”网络言论对他们形成了监督,进而增强了对他们的约束力。
那么,网络暴力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
它是一种在网上发表具有诽谤、污蔑、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即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针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
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民们若想获得自由表达的权利,也要担当起维护网络文明与道德的使命。
法律依据:
网络暴力法律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③ 网络暴力处罚法律依据有哪些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网络暴力处罚的法律依据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等。
法律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 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④ 网络暴力怎么处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诈骗的数额达到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的数额达到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于网络暴力达到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规定行为人以网络暴力为手段,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从而受到刑罚处罚。所以,行为人利用网络暴力,在网络上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可能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⑤ 网络暴力触犯了哪条法律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网络暴力处罚的法律依据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等。
法律依据:《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二)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三)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四)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五)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六)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七)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第四条?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第五条?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⑥ 网暴触犯了中国的哪一条法律
如果网暴的是商业商品,可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根据《刑法典》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网暴的是人,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刑法典》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⑦ 网络暴力侵犯了什么权利
法律分析:网络暴力侵犯的是公民人格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定义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第九百九十一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不受侵害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第九百九十二条 人格权禁止性规定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继承。
第九百九十三条 人格标识许可使用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
第一千条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⑧ 网络暴力法律法规
网络暴力法律法规如下:网络暴力处罚的法律依据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