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一些“网络热词”曲解现象
1、自欺欺人心态。令广大网友大呼扎心的“光想青年”背后是惯于自欺欺人的假装努力。然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个人的成长,从来不是想想就可以。没有实际的行动,
就算幻想中走过山水万重,现实里却依旧原地踏步。光想不做,或者用虚假的忙碌、看似的努力来自我安慰,是一种真正的懒惰和对生命的辜负。
2、贪逸恶劳心态。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在给侄子的信中写道,我们应该以劳动生活为光荣。时光流转,道理依然。而现在,“退休预备员”一词却在广大年轻网友中引发共鸣,不得不令人警惕。
身强力壮、年纪轻轻,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却向往喝茶看报、养花遛鸟的老年生活,丝毫没有奋进的想法和激情,实在让人惋惜。生活确实要劳逸结合,但一味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却容易使人生陷入无趣。
3、嫉妒浮躁心态。广大网友以“柠檬精”自嘲对别人的羡慕,生活中一时的心理失衡可以理解,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嫉妒心理不可取。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提升自己。他人的出彩并不妨碍我们的成功,对他人的嫉妒也不会让自己比别人更优秀。
(1)人民网如何看待网络扩展阅读
对于当今网络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热词”,我们应客观地加以对待。对于那些传播正能量的词语,如“中国梦”、“给力”等,应及时予以肯定,并适当采用到平面媒体中。对于那些揭示出社会热点的词语,如“土豪”、“雾霾”、“房姐”等,则应在工作中高度地警醒,
将工作做得更好。至于一些具有鲜明网络特点的词语,如“高大上”、“喜大普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也不必急于否定。一些没有生命力的词语,日久自会淘汰。只有那些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符合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词语,才有可能长久地流传下去。
Ⅱ 认为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理性看待网络游戏,避免网游成瘾。
正处于系第一颗扣子阶段的青少年,应该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须知生命的真正意义在现实世界。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游戏的时间和频率,帮助孩子分辨游戏的优劣、善恶、品位和价值。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与孩子一道正确地看待世界,才能避免网游成瘾。
(2)人民网如何看待网络扩展阅读:
对于网游成瘾这头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拦路虎,多管齐下才能赶跑它。游戏公司应重拾企业责任,如尊重历史和现实,开发更多适合青少年的游戏,上线“防沉迷”等系统。
学校应该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习惯,让讨论的热点从游戏转向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以及真善美的认知。相关政策规定也应当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和价值观严格把关,严防不正当价值导向、混淆历史真相的网络游戏泛滥。
Ⅲ 大学生如何正确面对网络舆情
Ⅳ 为什么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我们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浏览到最新的消息;网络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促进我们的学业。老师们也可以充分地利用网上的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不利于我们的一面。有的同学过度沉迷电脑无法自拔;有的同学做了网络的俘虏,成了小网虫;还有的同学因整天看着电脑,眼睛受到严重损坏,成了高度近视。
据调查,目前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都是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进而导致学业荒废,毁掉了自己前路。
(4)人民网如何看待网络扩展阅读
上网注意事项
一、不要沉迷于网络。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在家长允许的前提下,休息时间适当玩一玩,我认为是可以的,但千万不可入迷。长时间上网和玩游戏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据专家介绍,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青少年中,百分之三十患有缺铁性贫血,近视、脊椎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疾患也明显偏高。长时间上网还会影响学习成绩。我建议,在家上网一定要得到家长同意,并严格控制时间,不玩大型的网络游戏。
二、遵守网络道德。很多同学都在网络上碰到过骂人、说脏话等不道德的现象。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有些人会想,既然不是真的东西,没人知道我是谁。网络道德主要是靠自我约束,遵守网络规范是我们每个人的道德责任。
上网交流中做到文明用语;上网不发表和传播不良信息等。其实,网上发表的任何信息都是可以追查来源的,如果触犯了法律,警察很快就会能找到你。
三、注重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涉及到很多方面,对我们中学生来说,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护好自己的密码等信息不被盗走,方法有很多,请同学们向老师咨询。二是不随意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不轻信网上的中奖通知等欺诈行为。
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的姓名、住址、学校、班级、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相片等,在网上向其他人透露。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