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抵制网络不良诱惑
(1)身边不良诱惑有:吸烟、黄、赌、毒、邪教、网络游戏等。 (2)①要树立远大理想;②培养坚强的意志;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④坚持自我反省;⑤转移兴趣,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同学们,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
‘贰’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网络成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上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所以一般家长反对青少年上网的最重要的理由——影响学习,实际上是不成立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成绩上等的学生中,青少年用户多于非用户,这与网络对青少年在学习、思想、性格等方面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优秀青少年,就应该懂得接受新的事物并迅速加以充分利用,这也是我们这个课题的目的之一。
其次,我们将分别简单扼要地阐述一下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
利:
1.学习方面:
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校学生,学习是他们生活的重点,网络在青少年的学习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调查表明,互联网使用基本上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用户与非用户在学习成绩、是否担任社会工作、做作业时间长短、上特长班课外学习时间长短等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但是用户比非用户更有学习压力。
互联网给了青少年一个广阔的空间。青少年能在网上了解到许多更新,更广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的去了解研究性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时,调查表明,互联网的用户和非用户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区别。用户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非用户。
2.人际交往方面: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与外界接触的媒体。通过网络,青少年能更好得与外界交流。
据调查研究约60%的青少年用户使用电子邮件,不到50%的用户的使用频度是一周1次到几次之间。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统计检验,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使用电话的时间,用户与非用户都没有区别。53%~75%的用户自述使用网络前后的人际交往没有变化。但有40%的用户说上网以后,增加了与“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的交往,近30%的青少年用户说增加了与朋友和同学的交往。
可见网络对青少年的人际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管有人认为青少年在网上交流得太多会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能力下降,但就比例来看,网络对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明显大于其负面影响。
3.信息获得方面:
互联网存储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时世要闻,各种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很显然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更多,更快得了解他们所关心的信息。
用户与非用户在信息来源上的比较说明,非用户比用户更依赖家庭和学校作为信息资源,用户比非用户更依赖互联网和杂志来获得信息来源。
对传统媒介与互联网的可靠程度的均值比较说明,青少年用户认为电视最可靠,以下依次是互联网、报纸和广播。但在被认为是“全部可靠”的媒介中,用户选择互联网的比例最高,超过20%。
用户与非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均是电视、课外书和录音带,二者差异不大。60%左右的用户认为互联网使用没有改变他们接触大众媒体的时间,但也有20%~30%的用户报告说减少了使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时间。21.0%的青少年用户说上网后,他们增加了阅读书籍的时间。
互联网为信息的获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4.网络使用对外开放观念的影响:
统计说明,用户在开放量表得分上显着高于非用户。与非用户相比,青少年用户喜欢尝试、创新和自我表达,独立性与自治精神较强,反叛权威等。
弊:
1.网络病:
〈基本情况〉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与网民的日益增多,一种新的疾病正在引起专家的关注,这就是“网络成瘾综合征”。
医学专家介绍,“网络病”除上述情形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症状: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行为不能自制,常常上网时间大大超过原计划;不上网和别人聊天时,手指常不自主地运功,似乎依然在敲打键盘;还有一些人每天都需要有固定时间在网上度过,否则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据专家介绍,这些症状发展严重时,就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内,对现实生活亳无兴趣,人际关系淡漠。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张西超教授认为,上网成瘾后可诱友“网络成瘾综合征”。其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下降,情绪低落,孤独、焦虑感增强,食欲不振,植物神经紊孔,继而导致机体功能下降,抑郁症产生等。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周正猷分析了形成“网络病”的原因。他说“网络病”实际上是一种“瘾症”,人都有一种获得快乐、满足的心理欲望,当这种欲望在新奇时髦、五花八门的因特网上得到第一次突现后,便会希望重复获得,当这种重复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吃饭、睡觉的时间完全紊乱,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疾病。更可怕的是,“网络病”更是一种潜在的心理疾病,由于过分借助因特网寻求生活变化的补偿和平衡,已有不少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现实生活中行为错位,而青少年受害更为严重。
〈Example〉
每天前来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少儿咨询室的孩子中,因迷恋网络、电子游戏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占了十分之一,并且有上升的趋势。 一位十来岁的女孩每天要上网六七个小时,还谈起了“网恋”,父母为
此忧心忡忡。一位12岁男孩,因焦虑不安、头痛等症状而前来咨询。原来,自从家里有了电脑后,这位男孩子就一直玩游戏,每天要玩上五六个小时。据了解,上海有43%的中小学生经常上网。上网学知识本是好事,但如果迷恋上瘾,无休无止,则荒废学业,有害身体。
〈预防治疗〉
医学专家介绍,对于“网络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对于网民来说,警惕“网络病”首先应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做到娱乐有度,不过于痴迷。上网时要注意远离一切色情、暴力性节目。儿童、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家长要注意监督,以免成为“网络病”的受害者。
为了有效预防网络病,青少年需要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如果说心理学方法给我们提供了认识网络和网络行为的独特视角,反过来也可以说,网络给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网恋:
〈基本情况〉
早恋现象在各个中学都存在,甚至在小学高年级都有。在学校,早恋多处于半地下状态,瞒老师不瞒同学,大家都心照不宣。放了学,“小恋人”们手牵着手一起逛街,一起回家。时下,不少中小学生还热衷网上聊天,甚至卿卿我我地做起网上情侣。我们走访了一些网吧发现,沉溺于网上聊天的十有八九都是中学生模样。在他们的电脑屏幕上,什么“老婆”、“老公”、“想死你了”等令成年人也觉得肉麻的话随处可见。
〈Example〉
燕赵都市报讯(记者吴艳霞)一对少男少女沉浸在网恋之中,背着父母在外边租房同居。12月7日,石家庄市巡警一大队一中队接到反映后找到了这对“情侣”,并对其进行教育。
女孩家住石家庄市,刚刚18岁,正在上高中。她酷爱上网,在网上遇到了一名远在浙江沿海的男孩,两人谈起网恋.不久前,这位21岁的男孩只身来到石家庄,与女孩在石市郊区的租了一间房子,开始同居。女孩则瞒着父母,把家里供她学习的钱用来支撑他们的“小家庭”,直到附近住户对他们的行为产生怀疑报警。
女孩的父母得知真相后非常生气,此时,男孩承认:只是想到北方来玩玩,并没有什么长远打算。
〈预防治疗〉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人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还不成熟,一味沉溺于网恋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呼吁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正确教育和引导,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3.沉迷网吧:
〈基本情况〉
一些学校门口不过百余米范围内就有网吧营业,有的学校附近网吧竟然不止1家,多的有4家。这种现象在城郊或偏远的城区更为严重。每天下午四点到七点,几乎所有网吧里都有穿着校服甚至戴着红领巾的中小学生的身影,这些学生 有的玩着各种打打杀杀的游戏,有的好奇地盯着一幅幅美女照,沉浸在所谓的网恋中,还有的学生在网上发帖子用极其肮脏的语言发泄对老师的不满。
〈Example〉
4月22日南昌一高中生猝死网吧
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南昌高三学生余斌4月17日在南昌市船山路上的“辉荣网吧”里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引起南昌市民的震惊。据了解,现在南昌市有网吧400多家,游戏节目成为网吧揽客的“金牌”。在南昌市中小学生沉迷网吧不回家,家长心急如焚找救助的事时有发生。专家呼吁,整治网吧刻不容缓。
余斌的父亲是南昌市一国有企业的职工。在他和妻子的眼里,儿子每天早上7点多离家“上学”,中午12点30分回家,中午1点15分“上学”,下午又按时回来。直到儿子猝死在网吧后,自己才知道在平时“听话”的儿子,几个月来根本就没有去学校上课。
父亲说,算算儿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份。余斌虽然从小喜欢玩游戏,但以前从不旷课。父母对儿子管教是很严厉的,不但规定了儿子每天回家的时间,还为儿子配了寻呼机,放学后利用回电话的地点来算儿子到家的时间,但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仍然在骗父母。
‘叁’ 孩子手机上网成瘾,你有什么对付的好办法
孩子玩手机上瘾对孩子有很多坏处,首先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注意力全放在手机上,就没有精力去学习了,同时手机 游戏 比课本有趣味多了;其次影响孩子的视力,长时间看手机屏幕伤害孩子的眼睛;孩子正在成长发育期,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还有孩子的安全等等。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和引导孩子不沉溺于手机 游戏 呢?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自己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自然也不会去玩了,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兴趣爱好上,还可以带孩子参加现实中的运动,比如游乐场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要对孩子做好陪伴,许多孩子沉溺于手机 游戏 是因为没有人陪伴,感到孤独才把手机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时间长了就沉溺于其中了,同时父母也要限制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比如每天只能看半个小时,这样孩子就不会沉溺于手机了,如果一点不让孩子看是不现实的。
这个问题还是很好解决的,只要铁定了心,没有做不成的事。小孩玩手机成瘾怎么解决?首先还是看家长的态度。就拿这件一直很火的王者荣耀来说吧。小孩子非常沉迷,包括大人也都非常的爱玩。这样我们在小孩面前就要减少我们玩 游戏 的次数。我们可以将手机装在自己身上。这样小孩子也够不上。其次,如果小孩实在不是太大的话,不要给小孩买手机,因为手机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手机而放弃了学业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其次,玩手机成瘾的话,你可以跟孩子协商。给孩子每天固定的时间玩 游戏 。把孩子养成良好的玩手机习惯,其实玩 游戏 并没有什么坏处。只要控制得当,还是有益于大脑的发展呢。所以说还是要看家长的态度。其次玩手机,把自己手机账户上面的银行卡坚决保密,不要告诉孩子。值得肯定的是,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玩手机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该干事干事,该玩手机玩手机。
如果对于孩子无理取闹,死缠烂打的情况。我还是建议家里的孩子得好好教育嘛。跟他说道理无用,那就只能上手了,毕竟严父还是有点道理的。现在的孩子都被惯成什么样,有谁还不怕打呢?只要不惯孩子,玩手机自然是可以解决的。最主要的还是看家长的态度。
当然采取最那个的手段,你也可以把手机上面的 游戏 全部卸载。这样孩子想玩什么也都玩不了了。当然,如果是大孩子,比如说初中高中的话。他们玩手机的意识肯定比我们要好的多。他们比我们更渴望拥有手机。所以这个时候严打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应该好好的进行口头教育。因为他们那个时候也该懂事了。我们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控制时间等等。当然,我还是不支持给孩子买手机。孩子买手机对学习真的是一点好处没有,作为一个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我并不认为孩子带手机就是为了学习。如果是在学校,可以让老师保管孩子的手机,而家长应该全力配合。毕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而不能放纵孩子,让孩子之间进行攀比。
谁不想玩 游戏 呢?当然玩 游戏 肯定是有好处的。作为一个小孩子,我们家长应该理解才对,不能进行盲目的拳打脚踢。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很害怕,从而失去了对是认识事物的兴趣。特别是小孩子,那些上小学的。我们不能让他们心灵受到创伤,我们都听过“我们都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优点的,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发光点。正确对待孩子的玩手机,合理控制时间。同时要经常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些都是不错的方法。
一旦提起孩子手机上瘾,迷恋网络,父母们往往谈虎色变,因为他们深知孩子成天玩手机的危害性极大:他们易沉迷网络 游戏 ,易涉入到不健内容,易交网友早恋,还易导致视力受损,身体下降,孤独封闭,以及攀比心理等等诸多不好。这些有目共睹的危害,怎能不叫为父母的诚皇诚恐,心有余悸呢?
对此,许多父母可能采取了诸多对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往往收获甚微,效果欠佳,成了一个令人焦头烂额的老大难问题了。父母们也心如如焚,如何是好?
但我们忙过后得静下心来想一想,探寻其原因何在?这究竟是谁之错?完全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所致吗?答案未免有点偏颇。其实真追起责来,除了孩子自身问题外,恐怕父母也难咎其责,可以说,这个问题,父母责任重大,因它与父母的言传身教,与父母的兴趣爱好,与父母的教育指导,与父母的监督管理,甚至与家庭氛围皆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还得以父母为突破口,同时配合孩子、老师的行动,寻找到有效办法。在我多年的教学中,遇到此类问题还不少,在此,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与大家分享共勉我的经验与方法,也望大家共同来参与讨论。
第一,家长的榜样示范。家长其实是孩子身边的最好老师,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地触动着他们视觉和听觉,引领着他们心理和行为。试想,一个不称职的父母,自己时时刻刻端着手机或者寸步不离麻将机,却对着子女苦口婆心地、不厌其烦地告知: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玩手机哈,特别是不要打 游戏 哟。大家想想,这是一个多么不协调的画面,一个多么具有讽制味的场景…所以,优秀的父母,应该身正为师,从自己做起,树立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 健康 的生活方式,将你们的这些美好,让它潜移默化地植入到你们孩子的心中去吧。
第二,家庭和谐温馨的感染。如果一个家庭非常欢快,其乐融融,上上下下交流摆谈,父母与孩子间常谈人生,话理想,说心得,聊家常…不用多说,孩子的孤独感,无聊感会自然而然流失掉,孩子手机的网瘾也会大大减少。当然,学校老师层面在此也应培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情和关怀。
第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许多学生沉迷于手机,关键是其兴趣单一,闲着无聊。如果家长一说,他们就会立到反驳:"那你叫我现在干什么吗?我就是无聊,怎么办?"这些话说得还有板有理一样。对此,家长应早点认识到不对并及时行动起来,我们在平常就应多观察孩子们,关注他们的特长与兴趣点,鼓励并引导他们参加相关活动,必要时父母们还可亲自加入其中,带领并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减少他们接触手机的时间。同时这些活动还融洽了亲情,陶治了情操,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学校老师层面也应多设计一些课外活动,加强学生兴趣教育,全方位地发展培养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收获,学中有乐。
第四,帮助孩子寻找伙伴群。许多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往往孤独封闭,不愿走出家门,这多半是其缺乏朋友圈的反应。为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性格气质和爱好特长,帮助其物色周边正能量足的相关伙伴朋友,介绍并鼓励孩子出外和他们交往。只要打通第一关节后,孩子们打开交友通道就不难了。当然,学校老师方面可设立一些兴趣组织,让学生多交流认识,减少其孤立。
第五,理想前途教育。父母应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讲隔壁邻居成功了的大哥哥大姐姐的故事,讲人生,讲未来,讲 社会 的竞争与拼搏…,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与目标,抛弃眼前的苟且等,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奋斗点。学校老师层面可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疏通学生心理障碍。
第六,循序渐进,加强控制与监管。对一些痴迷上瘾的孩子,一刀切可能有难度,可通过逐步减少时间的情况下,缓步推进,逐渐减少其对手机的依赖性。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与监管。
从学生层面来说,在家长与教师的引导和约束下,应主动融入家庭,感受与奉献爱心,寻找伙伴和建立友谊,展望未来和规划前途。从本我上主动改变自己,这也是根本上的改变。
通过以上方面的多管齐下,特别是家长同志们先行动起来,我们相信孩子的改变一定会到来。
最后,我们提倡孩子大声朗读下面口号,并牢记于心:学习阶段,重任在身,远离手机,利己利人。
要解决小孩子不玩手机成瘾,首先试问一下你自己是否是低头族。如果你是低头族,那么解决问题需要从大人开始。首先保证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玩手机,多和孩子互动。周末多带孩子去户外玩。
第二种,给孩子立规矩,每天在什么时间段内可以玩手机,其他时间不能玩,那么大人也是一样,不要孩子不让玩你自己到时候玩的起劲。大人是榜样。
第三种换上老人机,只有电话功能哈。但不是好的建议。
不好玩手机大人必须以身作则哈。
规定一定的时间,多带孩子遛弯。
个人认为处理方法类似戒烟戒酒,不能强硬限制,以引导为主。首先,协商规定好定期上网时间,比如每天几点上网,上网几小时等。第二,转移注意力,采用其它感兴趣的活动,逐渐转移注意力。第三,设置上网障碍,如没有网络,儿童锁等。
对于小孩子玩手机成瘾这个责任大部分要归于在大人身上,小孩子的行为都是受周围环境所影响。现在趁他还是小孩子我们能管的住的时候,实施一些方法帮小孩子戒掉手机瘾,具体方法如下
大人应该以身作则,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如果大人你都不能戒掉玩手机的瘾你还能指望小孩子能戒掉吗?你应该要克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最起码在孩子面前你不要碰手机除非是为了工作而不得不去碰手机。
大人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小孩 小孩子能够玩手机成瘾主要是因为大人没有时间去陪她玩,小孩子不是从一出生就会玩手机的,肯定是大人经常翻手机而忽略了孩子,所以久而久之孩子受了大人的影响也喜欢上了手机。现在呢,大人多带小孩子出去玩找一些有其他小朋友地方。让他感受一下群体活动的乐趣。再次偶尔带小孩子去游乐场玩,要让他知道其实外面有更好玩的!
大人应该要经常跟小孩玩一些动脑 游戏 经常玩一些动脑 游戏 可以刺激小孩子的大脑思维,当然如果你的小孩子一开始不想和你玩 游戏 的话你可以实施诱惑方式比如赢了就有奖金。而我们可以操作的动脑 游戏 有猜谜语,移动火柴棒等
最后希望你的小孩能够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还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小孩玩手机诚瘾,这是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我的朋友小孩玩手机已经玩到不离手了,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吃饭也看手机,写作业的时候,一边看手机一边写作业,夜里没有做到12 点之前休息的。玩手机让他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眼睛本来就近视,看手机近视度数不断增加,还经常说脖子疼。他让我给孩子啦啦,我从三个方面做了孩子工作:
一是从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说起。告诉他,下降的原因就是玩手机的时间太多了,影响了学习。学习成绩下降,不仅自己脸面不好看,爸妈两面也不好看,而且拖了全班后退,老师的奖金都被你拖掉了,不能这样了。孩子也有自尊心,他感觉到拖了全班后腿, 有些不好意思。
二是告诉他眼睛近视度数增加了,脖子疼痛,原因就是玩手机造成的。如果不戒掉手机瘾,将来你就没有好身体,没有好身体,你想当兵的愿望就会化成泡影。我给他商量,这个星期你不要摸手机,看看会有什么效果。他真的没有摸,说比过去好多了。
三是我同家长一起商量,如果不给孩子一点玩手机的空间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成人吸烟,想戒也得慢慢来。又同孩子商量,每天放学回来,可以玩半个小时手机,如果自觉不玩手机,奖励10块钱。
通过这样做工作,孩子玩手机瘾戒掉了,再加上老师的鼓励, 学习成绩也很快上去了。
1、规定时间
限用孩子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不能让孩子在非周末的时间使用数码产品,并且在周末的时候能玩手机的时间也是有时间规定的。
我认为,孩子玩手机,不能够过度放纵,严格禁止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可以让孩子玩,但是要规定时间,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如果这次按时间来玩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超过时间了,下次就不能玩了,按照规矩来,时间长了,孩子慢慢的也就会尊守规矩。
2、父母要以身做则
现在有很多父母,一下班就是手机,聚会、出去玩,都在玩手机,你总是在孩子旁边玩手机,所以孩子肯定会好奇你在玩什么,那孩子肯定会学着你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按,渐渐被电子产品吸引,因为父母在使用,孩子要玩的意愿也就更加强烈。
因此,下班回家之后,请将手机放一边,好好的陪陪孩子,家人、父母,这是帮助孩子戒掉手机最理想的途径。
‘肆’ 怎样看待网络成瘾等现象该如何预防和对待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政策保障三者结合形成的社会效应,是扭转青少年网瘾的关键。那么对上网成瘾的孩子该采取怎样适当的家庭教育呢?不同的孩子虽然上网成瘾的原因也有不同,但作为家长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拥有成人感,他们渴望能与家长进行平等的对话,而多数家长通常对青春期的孩子采用对待儿童的态度,从而造成了与孩子间沟通的障碍。“要相信孩子是可以改变的!”孩子要觉醒,父母首先要觉醒,即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和孩子平等对话
孩子上网成瘾,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尊重孩子,设立教育底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孩子说话,应将自己摆在一个“参谋”的位置上。在作出有关孩子的决定时,多引导孩子发表看法,家长则以建议的形式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同时,在引导孩子自我决策时,家长也应设立一个教育底线。比如,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上网时间段,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家长的考核;在管理孩子上网时,家长应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爱好,跟他们一起聊聊网上的轻松话题,将他们的兴趣引到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网络信息上来等。
理性、平等、友好地和孩子对话。让孩子戒网瘾的诀窍就是同孩子沟通。作为家长,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慢慢与孩子沟通并从各方面切入他的盲点,这样做就是水到渠成。我们孩子上网成瘾是一个果,不是因,是很多的不良因素造成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造成的。不要先问孩子为什么上网成瘾,这样是错误的。大部分家长说你怎么天天上网,不学习,孩子反感透了。我跟他们聊天根本不谈网络的问题,谈你多大了?哪个学校的?是重点班吗?就是自然的聊天,就是问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病”的孩子一开始也是被骗来的,根本不理我,不看我,说话的态度非常不好。很多父母和老师会问孩子:“你怎么这个态度?”孩子就不说了。你不能光说孩子有问题,家长也有问题。我是从事教育的,所以要保持我理性的态度,慢慢地走进他的心里,慢慢谈,从各方面切入他的盲点,这样会比较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
通过大量帮助青少年的工作,探索和总结出了“五心”(责任心、爱心、耐心、细心、关心)“两律”(纪律、自律)、“三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心得体会。我们很多做思想工作的,往往一开始就直指人家的缺点,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戳痛处,叫人难以接受。上网少年首先是心智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甚至是问题少年,而我们一些家长、老师和其他做思想工作的人,往往用简单的方法,以不变的方法应对万变的孩子,这样怎能有效果呢。
2、培养孩子爱好,转移兴趣点
常听到很多家长反映,为什么我的孩子大道理都说得头头是道,可就是偏偏知错而为,其实这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说教,但却并不能理解其中深远的内涵,他们更关注的是眼前快乐与否和得失。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和爱心,应首先明白这个道理。当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不应采取放任或暴怒的极端方法,而应以包容、客观的态度。家长可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针对性的把他们对上网的兴趣扭转到生活和学习中来。
3、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
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现象,应以预防为主。家长和老师都不应强行排斥孩子接触网络,这样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应在有效的监管下,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将他们在网上单纯玩乐的兴趣,转移到对这一科学技术的兴趣上来。
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不要急切地逼着孩子迅速扭转,而应给他们一个自我觉悟和转变的时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家长应根据与孩子沟通的程度、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接受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如果家长感到孩子自控力不足,或无法找到家庭教育的障碍时,可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这类专业人士来对孩子进行指导,鼓励并设法为孩子营造出与同龄人现实交往、展现自我的交流环境。当孩子逐渐产生改变自我的想法后,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培养另一个兴趣点。
同时,迷恋上网的孩子通常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愿与人交流、对网络以外的事物反应冷淡、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对这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为他们建立一个全新的、相对独立的转变环境,家长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素质培养班之类的同龄人团体,让他们在无法接触网络的环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试着与人交际,尝试体验网络以外的同龄人群体游戏的乐趣,使孩子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摆脱出来。
4、心理咨询专家建议
心理咨询专家陈智雄提醒部分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家长,要作好“八年抗战”式的长期“爱的支持”的心理准备。他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部分责任在他们自己,也有部分责任在亲友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