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如何设计卷积初始网络

如何设计卷积初始网络

发布时间:2023-05-07 11:42:32

‘壹’ 卷积神经网络

1、二维互相关运算

二维互相关(cross-correlation)运算的输入是一个二维输入数组和一个二维核(kernel)数组,输出也是一个二维数组,其中核数组通常称为卷积核或过滤器(filter)。卷积核的尺寸通常小于输入数组,卷积核在输入数组上滑动,在每个位置上,卷积核与该位置处的输入子数组按元素相乘并求和,得到输出数组中相应位置的元素。图1展示了一个互相关运算的例子,阴影部分分别是输入的第一个计算区域、核数组以及对应的输出。

2、二维卷积层

卷积层得名于卷积运算,但卷积层中用到的并非卷积运算而是互相关运算。我们将核数组上下翻转、左右翻转,再与输入数组做互相关运算,这一过程就是卷积运算。由于卷积层的核数组是可学习的,所以使用互相关运算与使用卷积运算并无本质区别。

二维卷积层将输入和卷积核做互相关运算,并加上一个标量偏置来得到输出。卷积层的模型参数包括卷积核和标量偏置。

3、特征图与感受野

二维卷积层输出的二维数组可以看作是输入在空间维度(宽和高)上某一级的表征,也叫特征图(feature map)。影响元素x的前向计算的所有可能输入区域(可能大于输入的实际尺寸)叫做x的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以图1为例,输入中阴影部分的四个元素是输出中阴影部分元素的感受野。我们将图中形状为2×2的输出记为Y,将Y与另一个形状为2×2的核数组做互相关运算,输出单个元素z。那么,z在Y上的感受野包括Y的全部四个元素,在输入上的感受野包括其中全部9个元素。可见,我们可以通过更深的卷积神经网络使特征图中单个元素的感受野变得更加广阔,从而捕捉输入上更大尺寸的特征。

4、填充和步幅

我们介绍卷积层的两个超参数,即填充和步幅,它们可以对给定形状的输入和卷积核改变输出形状。

4.1 填充(padding)

是指在输入高和宽的两侧填充元素(通常是0元素),图2里我们在原输入高和宽的两侧分别添加了值为0的元素。

如果原输入的高和宽是 和 ,卷积核的高和宽是 和 ,在高的两侧一共填充 行,在宽的两侧一共填充 列,则输出形状为:

                                                               )

我们在卷积神经网络中使用奇数高宽的核,比如3×3,5×5的卷积核,对于高度(或宽度)为大小为2k+1的核,令步幅为1,在高(或宽)两侧选择大小为k的填充,便可保持输入与输出尺寸相同。

4.2 步幅(stride)

在互相关运算中,卷积核在输入数组上滑动,每次滑动的行数与列数即是步幅(stride)。此前我们使用的步幅都是1,图3展示了在高上步幅为3、在宽上步幅为2的二维互相关运算。

一般来说,当高上步幅为 ,宽上步幅为 时,输出形状为:

                                         

如果  ,那么输出形状将简化为:

                                                          

更进一步,如果输入的高和宽能分别被高和宽上的步幅整除,那么输出形状将是:(nh/sh)×(nw/sw)

                                                                              

当 时,我们称填充为p;当 时,我们称步幅为s。

5、多输入通道和多输出通道

之前的输入和输出都是二维数组,但真实数据的维度经常更高。例如,彩色图像在高和宽2个维度外还有RGB(红、绿、蓝)3个颜色通道。假设彩色图像的高和宽分别是h和w(像素),那么它可以表示为一个3×h×w的多维数组,我们将大小为3的这一维称为通道(channel)维。

5.1 多输入通道

卷积层的输入可以包含多个通道,图4展示了一个含2个输入通道的二维互相关计算的例子。

5.2 多输出通道

卷积层的输出也可以包含多个通道,设卷积核输入通道数和输出通道数分别为ci和co,高和宽分别为kh和kw。如果希望得到含多个通道的输出,我们可以为每个输出通道分别创建形状为ci×kh×kw的核数组,将它们在输出通道维上连结,卷积核的形状即co×ci×kh×kw。

对于输出通道的卷积核,我们提供这样一种理解,一个ci×kh×kw的核数组可以提取某种局部特征,但是输入可能具有相当丰富的特征,我们需要有多个这样的ci×kh×kw的核数组,不同的核数组提取的是不同的特征。

5.3 1x1卷积层

最后讨论形状为1×1的卷积核,我们通常称这样的卷积运算为1×1卷积,称包含这种卷积核的卷积层为1×1卷积层。图5展示了使用输入通道数为3、输出通道数为2的1×1卷积核的互相关计算。

1×1卷积核可在不改变高宽的情况下,调整通道数。1×1卷积核不识别高和宽维度上相邻元素构成的模式,其主要计算发生在通道维上。假设我们将通道维当作特征维,将高和宽维度上的元素当成数据样本,那么1×1卷积层的作用与全连接层等价。

6、卷积层与全连接层的对比

二维卷积层经常用于处理图像,与此前的全连接层相比,它主要有两个优势:

一是全连接层把图像展平成一个向量,在输入图像上相邻的元素可能因为展平操作不再相邻,网络难以捕捉局部信息。而卷积层的设计,天然地具有提取局部信息的能力。

二是卷积层的参数量更少。不考虑偏置的情况下,一个形状为(ci,co,h,w)的卷积核的参数量是ci×co×h×w,与输入图像的宽高无关。假如一个卷积层的输入和输出形状分别是(c1,h1,w1)和(c2,h2,w2),如果要用全连接层进行连接,参数数量就是c1×c2×h1×w1×h2×w2。使用卷积层可以以较少的参数数量来处理更大的图像。

X=torch.rand(4,2,3,5)

print(X.shape)

conv2d=nn.Conv2d(in_channels=2,out_channels=3,kernel_size=(3,5),stride=1,padding=(1,2))

Y=conv2d(X)

print('Y.shape: ',Y.shape)

print('weight.shape: ',conv2d.weight.shape)

print('bias.shape: ',conv2d.bias.shape)

输出:

torch.Size([4, 2, 3, 5])

Y.shape:  torch.Size([4, 3, 3, 5])

weight.shape:  torch.Size([3, 2, 3, 5])

bias.shape:  torch.Size([3])

7、池化

7.1 二维池化层

池化层主要用于缓解卷积层对位置的过度敏感性。同卷积层一样,池化层每次对输入数据的一个固定形状窗口(又称池化窗口)中的元素计算输出,池化层直接计算池化窗口内元素的最大值或者平均值,该运算也分别叫做最大池化或平均池化。图6展示了池化窗口形状为2×2的最大池化。

二维平均池化的工作原理与二维最大池化类似,但将最大运算符替换成平均运算符。池化窗口形状为p×q的池化层称为p×q池化层,其中的池化运算叫作p×q池化。

池化层也可以在输入的高和宽两侧填充并调整窗口的移动步幅来改变输出形状。池化层填充和步幅与卷积层填充和步幅的工作机制一样。

在处理多通道输入数据时,池化层对每个输入通道分别池化,但不会像卷积层那样将各通道的结果按通道相加。这意味着池化层的输出通道数与输入通道数相等。

CNN网络中另外一个不可导的环节就是Pooling池化操作,因为Pooling操作使得feature map的尺寸变化,假如做2×2的池化,假设那么第l+1层的feature map有16个梯度,那么第l层就会有64个梯度,这使得梯度无法对位的进行传播下去。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思想也很简单,就是把1个像素的梯度传递给4个像素,但是需要保证传递的loss(或者梯度)总和不变。根据这条原则,mean pooling和max pooling的反向传播也是不同的。

7.2 mean pooling

mean pooling的前向传播就是把一个patch中的值求取平均来做pooling,那么反向传播的过程也就是把某个元素的梯度等分为n份分配给前一层,这样就保证池化前后的梯度(残差)之和保持不变,还是比较理解的,图示如下:

mean pooling比较容易让人理解错的地方就是会简单的认为直接把梯度复制N遍之后直接反向传播回去,但是这样会造成loss之和变为原来的N倍,网络是会产生梯度爆炸的。

7.3 max pooling

max pooling也要满足梯度之和不变的原则,max pooling的前向传播是把patch中最大的值传递给后一层,而其他像素的值直接被舍弃掉。那么反向传播也就是把梯度直接传给前一层某一个像素,而其他像素不接受梯度,也就是为0。所以max pooling操作和mean pooling操作不同点在于需要记录下池化操作时到底哪个像素的值是最大,也就是max id。

源码中有一个max_idx_的变量,这个变量就是记录最大值所在位置的,因为在反向传播中要用到,那么假设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的过程就如下图所示。

7.4 Pytorch 实现池化层

我们使用Pytorch中的nn.MaxPool2d实现最大池化层,关注以下构造函数参数:

kernel_size – the size of the window to take a max over

stride – the stride of the window. Default value is kernel_size

padding – implicit zero padding to be added on both sides

forward函数的参数为一个四维张量,形状为 ,返回值也是一个四维张量,形状为 ,其中N是批量大小,C,H,W分别表示通道数、高度、宽度。

X=torch.arange(32,dtype=torch.float32).view(1,2,4,4)

pool2d=nn.MaxPool2d(kernel_size=3,padding=1,stride=(2,1))

Y=pool2d(X)

print(X)

print(Y)

练习

1、假如你用全连接层处理一张256 \times 256256×256的彩色(RGB)图像,输出包含1000个神经元,在使用偏置的情况下,参数数量是:

     答:图像展平后长度为3×256×256,权重参数和偏置参数的数量是3× 256× 256 × 1000 + 1000 =196609000。

2、假如你用全连接层处理一张256×256的彩色(RGB)图像,卷积核的高宽是3×3,输出包含10个通道,在使用偏置的情况下,这个卷积层共有多少个参数:

    答:输入通道数是3,输出通道数是10,所以参数数量是10×3×3×3+10=280。

3、conv2d = nn.Conv2d(in_channels=3, out_channels=4, kernel_size=3, padding=2),输入一张形状为3×100×100的图像,输出的形状为:

    答:输出通道数是4,上下两侧总共填充4行,卷积核高度是3,所以输出的高度是104 - 3 + 1=102104−3+1=102,宽度同理可得。

4、关于卷积层,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1×1卷积可以看作是通道维上的全连接

B.某个二维卷积层用于处理形状为3×100×100的输入,则该卷积层无法处理形状为3×256×256的输入

C.卷积层通过填充、步幅、输入通道数、输出通道数等调节输出的形状

D .两个连续的3×3卷积核的感受野与一个5×5卷积核的感受野相同

答:选B,对于高宽维度,只要输入的高宽(填充后的)大于或等于卷积核的高宽即可进行计算。

the first layer is a 3 × 3 convolution, the second is a fully connected layer on top of the 3 × 3 output grid of the first layer (see Figure 1). Sliding this small network over the input activation grid boils down to replacing the 5 × 5 convolution with two layers of 3 × 3 convolution.

我们假设图片是5*5的

我们使用5*5的卷积核对其卷积,步长为1,得到的结果是:(5-5)/1+1=1

然后我们使用2个卷积核为3*3的,这里的两个是指2层:

第一层3*3:

得到的结果是(5-3)/1+1=3

第二层3*3:

得到的结果是(3-3)/1+1=1

所以我们的最终得到结果感受野大小和用5*5的卷积核得到的结果大小是一样的!!!

5、关于池化层,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池化层不参与反向传播

B.池化层没有模型参数

C.池化层通常会减小特征图的高和宽

D.池化层的输入和输出具有相同的通道数

答:A

选项1:错误,池化层有参与模型的正向计算,同样也会参与反向传播

选项2:正确,池化层直接对窗口内的元素求最大值或平均值,并没有模型参数参与计算

选项3:正确

选项4:正确

参考文献:

https://www.boyuai.com/

https://blog.csdn.net/qq_21578849/article/details/94667699

https://www.hu.com/question/265791259/answer/298610437

https://blog.csdn.net/zouxiaolv/article/details/97366681

‘贰’ 卷积神经网络

<img src="images/pattern_001.jpg">
我们要识别图片的内容,读取图片的信息,我们不但提取出图片中一些边缘的信息还需要识别出图案中纹理,这样我们才能准确获取图片的信息。

纹理是由一些基元按照一定形式组合而成,所谓纹理基元就是在图片中重复出现的最小单元的图案。

有关图片纹理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统计学的概念,也就是不但通过基元,而且通过统计学信息描述这些基元如何组合在一起。

<img src="images/kernel_group.png">
我们把这样 7 卷积核放在一起就是卷积核组,我们现好春在第一个卷积核看起,这个卷积核应该是高斯偏导核,用于检测水平的边,前 6 卷积核是用于检测不同方向的边,而最后一个用于检测图片上是否有圆形图案。

<img src="images/kernel_detect_circle.png">
<img src="images/kernel_detect_hline.png">

那么我们是如何用卷积核提取图案信息来表示图像呢,首先我们用卷积核组每一个卷积核去扫描图片得到对应响应图,卷积核下方对应的图,然后将这个响应图用一个向量来表示,也就是将图片矩阵展平,如 大小的响应图展平就是 10000 维的向友袜耐量 ,然后在将这些向量组合就得到基于卷积核组的图像表示。

接下来介绍一种更简单表示方式,因为基元位置与分类关系不大好轿,也就是对分类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我们在用纹理表示图片没有必要记录位置信息。

第 个特征响应图的均值

每一个卷积核描述一种结构。

‘叁’ 怎样用python构建一个卷积神经网络

用keras框架较为方便

首先安装anaconda,然后通过pip安装keras

‘肆’ 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基础知识讲解:
卷积:通过两个函数f 和g 生成第三个函数的一种数学算子,表征函数f 与g经过翻转和平移的重叠部分函数值乘积对重叠长度的积分。
前馈神经网络:各神经元分层排列,每个神经元只与前一层的神经元相连,接收前一层的输出,并输出给下一层.各层间没有反馈。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类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
卷积核:就是图像处理时,给定输入图像,输入图像中一个小区域中像素加权平均后成为输出图像中的每个对应像素,其中权值由一个函数定义,这个函数称为卷积核。
下采样:对于一个样值序列间隔几个样值取样一次,这样得到新序列就是原序列的下采样。
结构介绍
输入层:用于数据输入
卷积层:利用卷积核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映射
激励层:非线性映射,卷积是线性映射,弥补不足
池化层:进行下采样,对特征图稀疏处理,减少数据运算量
全连接层:在CNN的尾部进行重新拟合,减少特征信息的损失

输入层:
在CNN的输入层中,(图片)数据输入的格式 与 全连接神经网络的输入格式(一维向量)不太一样。CNN的输入层的输入格式保留了图片本身的结构。
对于黑白的 28×28 的图片,CNN的输入是一个 28×28 的的二维神经元:
而对于RGB格式的28×28图片,CNN的输入则是一个 3×28×28 的三维神经元(RGB中的每一个颜色通道都有一个 28×28 的矩阵)

卷积层:

左边是输入,中间部分是两个不同的滤波器Filter w0、Filter w1,最右边则是两个不同的输出。
ai.j=f(∑m=02∑n=02wm,nxi+m,j+n+wb)
wm,n:filter的第m行第n列的值
xi,j: 表示图像的第i行第j列元素
wb:用表示filter的偏置项
ai,j:表示Feature Map的第i行第j列元素
f:表示Relu激活函数

激励层:
使用的激励函数一般为ReLu函数:
f(x)=max(x,0)
卷积层和激励层通常合并在一起称为“卷积层”。

池化层:
当输入经过卷积层时,若感受视野比较小,布长stride比较小,得到的feature map (特征图)还是比较大,可以通过池化层来对每一个 feature map 进行降维操作,输出的深度还是不变的,依然为 feature map 的个数。
池化层也有一个“池化视野(filter)”来对feature map矩阵进行扫描,对“池化视野”中的矩阵值进行计算,一般有两种计算方式:
Max pooling:取“池化视野”矩阵中的最大值
Average pooling:取“池化视野”矩阵中的平均值

训练过程:
1.前向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输出值aj( 表示网络的第j个神经元,以下同);
2.反向计算每个神经元的误差项σj,σj在有的文献中也叫做敏感度(sensitivity)。它实际上是网络的损失函数Ed对神经元加权输入的偏导数
3.计算每个神经元连接权重wi,j的梯度( wi,j表示从神经元i连接到神经元j的权重)
1.最后,根据梯度下降法则更新每个权重即可。
参考: https://blog.csdn.net/love__live1/article/details/79481052

‘伍’ 怎样用python构建一个卷积神经网络

用keras框架较为方便

首先安装anaconda,然后通过pip安装keras


以下转自wphh的博客。

#coding:utf-8

'''
GPUruncommand:
THEANO_FLAGS=mode=FAST_RUN,device=gpu,floatX=float32pythoncnn.py
CPUruncommand:
pythoncnn.py

2016.06.06更新:
这份代码是keras开发初期写的,当时keras还没有现在这么流行,文档也还没那么丰富,所以我当时写了一些简单的教程。
现在keras的API也发生了一些的变化,建议及推荐直接上keras.io看更加详细的教程。

'''
#导入各种用到的模块组件
from__future__importabsolute_import
from__future__importprint_function
fromkeras.preprocessing.imageimportImageDataGenerator
fromkeras.modelsimportSequential
fromkeras.layers.coreimportDense,Dropout,Activation,Flatten
fromkeras.layers.advanced_activationsimportPReLU
fromkeras.layers.,MaxPooling2D
fromkeras.optimizersimportSGD,Adadelta,Adagrad
fromkeras.utilsimportnp_utils,generic_utils
fromsix.movesimportrange
fromdataimportload_data
importrandom
importnumpyasnp

np.random.seed(1024)#forreprocibility
#加载数据
data,label=load_data()
#打乱数据
index=[iforiinrange(len(data))]
random.shuffle(index)
data=data[index]
label=label[index]
print(data.shape[0],'samples')

#label为0~9共10个类别,keras要求格式为binaryclassmatrices,转化一下,直接调用keras提供的这个函数
label=np_utils.to_categorical(label,10)

###############
#开始建立CNN模型
###############

#生成一个model
model=Sequential()

#第一个卷积层,4个卷积核,每个卷积核大小5*5。1表示输入的图片的通道,灰度图为1通道。
#border_mode可以是valid或者full,具体看这里说明:http://deeplearning.net/software/theano/library/tensor/nnet/conv.html#theano.tensor.nnet.conv.conv2d
#激活函数用tanh
#你还可以在model.add(Activation('tanh'))后加上dropout的技巧:model.add(Dropout(0.5))
model.add(Convolution2D(4,5,5,border_mode='valid',input_shape=(1,28,28)))
model.add(Activation('tanh'))


#第二个卷积层,8个卷积核,每个卷积核大小3*3。4表示输入的特征图个数,等于上一层的卷积核个数
#激活函数用tanh
#采用maxpooling,poolsize为(2,2)
model.add(Convolution2D(8,3,3,border_mode='valid'))
model.add(Activation('tanh'))
model.add(MaxPooling2D(pool_size=(2,2)))

#第三个卷积层,16个卷积核,每个卷积核大小3*3
#激活函数用tanh
#采用maxpooling,poolsize为(2,2)
model.add(Convolution2D(16,3,3,border_mode='valid'))
model.add(Activation('relu'))
model.add(MaxPooling2D(pool_size=(2,2)))

#全连接层,先将前一层输出的二维特征图flatten为一维的。
#Dense就是隐藏层。16就是上一层输出的特征图个数。4是根据每个卷积层计算出来的:(28-5+1)得到24,(24-3+1)/2得到11,(11-3+1)/2得到4
#全连接有128个神经元节点,初始化方式为normal
model.add(Flatten())
model.add(Dense(128,init='normal'))
model.add(Activation('tanh'))


#Softmax分类,输出是10类别
model.add(Dense(10,init='normal'))
model.add(Activation('softmax'))


#############
#开始训练模型
##############
#使用SGD+momentum
#model.compile里的参数loss就是损失函数(目标函数)
sgd=SGD(lr=0.05,decay=1e-6,momentum=0.9,nesterov=True)
model.compile(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optimizer=sgd,metrics=["accuracy"])


#调用fit方法,就是一个训练过程.训练的epoch数设为10,batch_size为100.
#数据经过随机打乱shuffle=True。verbose=1,训练过程中输出的信息,0、1、2三种方式都可以,无关紧要。show_accuracy=True,训练时每一个epoch都输出accuracy。
#validation_split=0.2,将20%的数据作为验证集。
model.fit(data,label,batch_size=100,nb_epoch=10,shuffle=True,verbose=1,validation_split=0.2)


"""
#使用dataaugmentation的方法
#一些参数和调用的方法,请看文档
datagen=ImageDataGenerator(
featurewise_center=True,#setinputmeanto0overthedataset
samplewise_center=False,#seteachsamplemeanto0
featurewise_std_normalization=True,#divideinputsbystdofthedataset
samplewise_std_normalization=False,#divideeachinputbyitsstd
zca_whitening=False,#applyZCAwhitening
rotation_range=20,#(degrees,0to180)
width_shift_range=0.2,#(fractionoftotalwidth)
height_shift_range=0.2,#randomlyshiftimagesvertically(fractionoftotalheight)
horizontal_flip=True,#randomlyflipimages
vertical_flip=False)#randomlyflipimages

#
#(std,mean,)
datagen.fit(data)

foreinrange(nb_epoch):
print('-'*40)
print('Epoch',e)
print('-'*40)
print("Training...")
#
progbar=generic_utils.Progbar(data.shape[0])
forX_batch,Y_batchindatagen.flow(data,label):
loss,accuracy=model.train(X_batch,Y_batch,accuracy=True)
progbar.add(X_batch.shape[0],values=[("trainloss",loss),("accuracy:",accuracy)])

"""


‘陆’ [图像算法]-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结构设计都有哪些思想

LeNet5不是CNN的起点,但却是它的hello world,让大家看到了卷积神经网络商用的前景。

  1*1卷积本身只是N*N卷积的卷积戚高核半径大小退化为1时的特例,但是由于它以较小的计算代价增强了网络的非线性表达能力,给网络结构在横向和纵向拓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常用于升维和降维操作,尤其是在深层网络和对计算效率有较高要求的网络中广泛使用。

  GoogLeNet夺得ImageNet2014年分类冠军,也被称为Inception V1。Inception V1有22层深,参数量为5M。同一时期的VGGNet性能和Inception V1差不多,但是参数量却远大于Inception V1。Inception的优良特性得益于Inception Mole,结构如下图:

  脱胎于Xception的网络结构MobileNets使用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深度可分离卷积)构建了轻量级的28层神经网络,成为了移动端上的高性能优秀基准模型。

  当深层网络陷身于梯度消失等问题而导致不能很有携信效地训练更深的网络时,脱胎于highway network的残差网络应运而生,附带着MSRA和何凯明的学术光环,诠释了因为高隐尺简单,所以有效,但你未必能想到和做到的朴素的道理。

‘柒’ 卷积神经网络

关于花书中卷积网络的笔记记录于 https://www.jianshu.com/p/5a3c90ea0807 。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或ConvNet)是一种具有 局部连接、权重共享 等特性的深层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是受生物学上感受野的机制而提出。 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主要是指听觉、视觉等神经系统中一些神经元的特性,即 神经元只接受其所支配的刺激区域内的信号

卷积神经网络最早是主要用来处理图像信息。如果用全连接前馈网络来处理图像时,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目前的卷积神经网络一般是由卷积层、汇聚层和全连接层交叉堆叠而成的前馈神经网络,使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 卷积神经网络有三个结构上的特性:局部连接,权重共享以及汇聚 。这些特性使卷积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平移、缩放和旋转不变性。

卷积(Convolution)是分析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运算。在信号处理或图像处理中,经常使用一维或二维卷积。

一维卷积经常用在信号处理中,用于计算信号的延迟累积。假设一个信号发生器每个时刻t 产生一个信号 ,其信息的衰减率为 ,即在 个时间步长后,信息为原来的 倍。假设 ,那么在时刻t收到的信号 为当前时刻产生的信息和以前时刻延迟信息的叠加:

我们把 称为 滤波器(Filter)或卷积核(Convolution Kernel) 。假设滤波器长度为 ,它和一个信号序列 的卷积为:

信号序列 和滤波器 的卷积定义为:

一般情况下滤波器的长度 远小于信号序列长度 ,下图给出一个一维卷积示例,滤波器为 :

二维卷积经常用在图像处理中。因为图像为一个两维结构,所以需要将一维卷积进行扩展。给定一个图像 和滤波器 ,其卷积为:

下图给出一个二维卷积示例:

注意这里的卷积运算并不是在图像中框定卷积核大小的方框并将各像素值与卷积核各个元素相乘并加和,而是先把卷积核旋转180度,再做上述运算。

在图像处理中,卷积经常作为特征提取的有效方法。一幅图像在经过卷积操作后得到结果称为 特征映射(Feature Map)

最上面的滤波器是常用的高斯滤波器,可以用来对图像进行 平滑去噪 ;中间和最下面的过滤器可以用来 提取边缘特征

在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领域,卷积的主要功能是在一个图像(或某种特征)上滑动一个卷积核(即滤波器),通过卷积操作得到一组新的特征。在计算卷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卷积核翻转(即上文提到的旋转180度)。 在具体实现上,一般会以互相关操作来代替卷积,从而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操作或开销。

互相关(Cross-Correlation)是一个衡量两个序列相关性的函数,通常是用滑动窗口的点积计算来实现 。给定一个图像 和卷积核 ,它们的互相关为:

互相关和卷积的区别仅在于卷积核是否进行翻转。因此互相关也可以称为不翻转卷积 。当卷积核是可学习的参数时,卷积和互相关是等价的。因此,为了实现上(或描述上)的方便起见,我们用互相关来代替卷积。事实上,很多深度学习工具中卷积操作其实都是互相关操作。

在卷积的标准定义基础上,还可以引入滤波器的 滑动步长 零填充 来增加卷积多样性,更灵活地进行特征抽取。

滤波器的步长(Stride)是指滤波器在滑动时的时间间隔。

零填充(Zero Padding)是在输入向量两端进行补零。

假设卷积层的输入神经元个数为 ,卷积大小为 ,步长为 ,神经元两端各填补 个零,那么该卷积层的神经元数量为 。

一般常用的卷积有以下三类:

因为卷积网络的训练也是基于反向传播算法,因此我们重点关注卷积的导数性质:

假设 。

, , 。函数 为一个标量函数。

则由 有:

可以看出, 关于 的偏导数为 和 的卷积

同理得到:

当 或 时, ,即相当于对 进行 的零填充。从而 关于 的偏导数为 和 的宽卷积

用互相关的“卷积”表示,即为(注意 宽卷积运算具有交换性性质 ):

在全连接前馈神经网络中,如果第 层有 个神经元,第 层有 个神经元,连接边有 个,也就是权重矩阵有 个参数。当 和 都很大时,权重矩阵的参数非常多,训练的效率会非常低。

如果采用卷积来代替全连接,第 层的净输入 为第 层活性值 和滤波器 的卷积,即:

根据卷积的定义,卷积层有两个很重要的性质:

由于局部连接和权重共享,卷积层的参数只有一个m维的权重 和1维的偏置 ,共 个参数。参数个数和神经元的数量无关。此外,第 层的神经元个数不是任意选择的,而是满足 。

卷积层的作用是提取一个局部区域的特征,不同的卷积核相当于不同的特征提取器。

特征映射(Feature Map)为一幅图像(或其它特征映射)在经过卷积提取到的特征,每个特征映射可以作为一类抽取的图像特征。 为了提高卷积网络的表示能力,可以在每一层使用多个不同的特征映射,以更好地表示图像的特征。

在输入层,特征映射就是图像本身。如果是灰度图像,就是有一个特征映射,深度 ;如果是彩色图像,分别有RGB三个颜色通道的特征映射,深度 。

不失一般性,假设一个卷积层的结构如下:

为了计算输出特征映射 ,用卷积核 分别对输入特征映射 进行卷积,然后将卷积结果相加,并加上一个标量偏置 得到卷积层的净输入 再经过非线性激活函数后得到输出特征映射 。

在输入为 ,输出为 的卷积层中,每个输出特征映射都需要 个滤波器以及一个偏置。假设每个滤波器的大小为 ,那么共需要 个参数。

汇聚层(Pooling Layer)也叫子采样层(Subsampling Layer),其作用是进行特征选择,降低特征数量,并从而减少参数数量。

常用的汇聚函数有两种:

其中 为区域 内每个神经元的激活值。

可以看出,汇聚层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神经元的数量,还可以使得网络对一些小的局部形态改变保持不变性,并拥有更大的感受野。

典型的汇聚层是将每个特征映射划分为 大小的不重叠区域,然后使用最大汇聚的方式进行下采样。汇聚层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卷积层,卷积核大小为 ,步长为 ,卷积核为 函数或 函数。过大的采样区域会急剧减少神经元的数量,会造成过多的信息损失。

一个典型的卷积网络是由卷积层、汇聚层、全连接层交叉堆叠而成。

目前常用卷积网络结构如图所示,一个卷积块为连续 个卷积层和 个汇聚层( 通常设置为 , 为 或 )。一个卷积网络中可以堆叠 个连续的卷积块,然后在后面接着 个全连接层( 的取值区间比较大,比如 或者更大; 一般为 )。

目前,整个网络结构 趋向于使用更小的卷积核(比如 和 )以及更深的结构(比如层数大于50) 。此外,由于卷积的操作性越来越灵活(比如不同的步长),汇聚层的作用变得也越来越小,因此目前比较流行的卷积网络中, 汇聚层的比例也逐渐降低,趋向于全卷积网络

在全连接前馈神经网络中,梯度主要通过每一层的误差项 进行反向传播,并进一步计算每层参数的梯度。在卷积神经网络中,主要有两种不同功能的神经层:卷积层和汇聚层。而参数为卷积核以及偏置,因此 只需要计算卷积层中参数的梯度。

不失一般性,第 层为卷积层,第 层的输入特征映射为 ,通过卷积计算得到第 层的特征映射净输入 ,第 层的第 个特征映射净输入

由 得:

同理可得,损失函数关于第 层的第 个偏置 的偏导数为:

在卷积网络中,每层参数的梯度依赖其所在层的误差项 。

卷积层和汇聚层中,误差项的计算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分别计算其误差项。

第 层的第 个特征映射的误差项 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其中 为第 层使用的激活函数导数, 为上采样函数(upsampling),与汇聚层中使用的下采样操作刚好相反。如果下采样是最大汇聚(max pooling),误差项 中每个值会直接传递到上一层对应区域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神经元,该区域中其它神经元的误差项的都设为0。如果下采样是平均汇聚(meanpooling),误差项 中每个值会被平均分配到上一层对应区域中的所有神经元上。

第 层的第 个特征映射的误差项 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其中 为宽卷积。

LeNet-5虽然提出的时间比较早,但是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神经网络模型。基于LeNet-5 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在90年代被美国很多银行使用,用来识别支票上面的手写数字。LeNet-5 的网络结构如图:

不计输入层,LeNet-5共有7层,每一层的结构为:

AlexNet是第一个现代深度卷积网络模型,其首次使用了很多现代深度卷积网络的一些技术方法,比如采用了ReLU作为非线性激活函数,使用Dropout防止过拟合,使用数据增强来提高模型准确率等。AlexNet 赢得了2012 年ImageNet 图像分类竞赛的冠军。

AlexNet的结构如图,包括5个卷积层、3个全连接层和1个softmax层。因为网络规模超出了当时的单个GPU的内存限制,AlexNet 将网络拆为两半,分别放在两个GPU上,GPU间只在某些层(比如第3层)进行通讯。

AlexNet的具体结构如下:

在卷积网络中,如何设置卷积层的卷积核大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在Inception网络中,一个卷积层包含多个不同大小的卷积操作,称为Inception模块。Inception网络是由有多个inception模块和少量的汇聚层堆叠而成

v1版本的Inception模块,采用了4组平行的特征抽取方式,分别为1×1、3× 3、5×5的卷积和3×3的最大汇聚。同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减少参数数量,Inception模块在进行3×3、5×5的卷积之前、3×3的最大汇聚之后,进行一次1×1的卷积来减少特征映射的深度。如果输入特征映射之间存在冗余信息, 1×1的卷积相当于先进行一次特征抽取

‘捌’ 如何自己动手写卷积神经网络代码

没有卷积神经网络的说法,只有卷积核的说法。电脑图像处理的真正价值在于:一旦图像存储在电脑上,就可以对图像进行各种有效的处理。如减小像素的颜色值,可以解决曝光过度的问题,模糊的图像也可以进行锐化处理,清晰的图像可以使用模糊处理模拟摄像机滤色镜产生的柔和效果。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施展的魔法几乎是无止境的。四种基本图像处理效果是模糊、锐化、浮雕和水彩。?这些效果是不难实现的,它们的奥妙部分是一个称为卷积核的小矩阵。这个3*3的核含有九个系数。为了变换图像中的一个像素,首先用卷积核中心的系数乘以这个像素值,再用卷积核中其它八个系数分别乘以像素周围的八个像素,最后把这九个乘积相加,结果作为这个像素的值。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都重复这一过程,对图像进行了过滤。采用不同的卷积核,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处理效果。?用PhotoshopCS6,可以很方便地对图像进行处理。模糊处理——模糊的卷积核由一组系数构成,每个系数都小于1,但它们的和恰好等于1,每个像素都吸收了周围像素的颜色,每个像素的颜色分散给了它周围的像素,最后得到的图像中,一些刺目的边缘变得柔和。锐化卷积核中心的系数大于1,周围八个系数和的绝对值比中间系数小1,这将扩大一个像素与之周围像素颜色之间的差异,最后得到的图像比原来的图像更清晰。浮雕卷积核中的系数累加和等于零,背景像素的值为零,非背景像素的值为非零值。照片上的图案好像金属表面的浮雕一样,轮廓似乎凸出于其表面。要进行水彩处理,首先要对图像中的色彩进行平滑处理,把每个像素的颜色值和它周围的二十四个相邻的像素颜色值放在一个表中,然后由小到大排序,把表中间的一个颜色值作为这个像素的颜色值。然后用锐化卷积核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处理,以使得轮廓更加突出,最后得到的图像很像一幅水彩画。我们把一些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就能产生一些不常见的光学效果,例如光晕等等。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玖’ 卷积神经网络(CNN)基础

在七月初七情人节,牛郎织女相见的一天,我终于学习了CNN(来自CS231n),感觉感触良多,所以赶快记下来,别忘了,最后祝大家情人节快乐5555555.正题开始!

CNN一共有卷积层(CONV)、ReLU层(ReLU)、池化层(Pooling)、全连接层(FC(Full Connection))下面是各个层的详细解释。

卷积,尤其是图像的卷积,需要一个滤波器,用滤波器对整个图像进行遍历,我们假设有一个32*32*3的原始图像A,滤波器的尺寸为5*5*3,用w表示,滤波器中的数据就是CNN的参数的一部分,那么在使用滤波器w对A进行滤波的话,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其中x为原始图像的5*5*3的一部分,b是偏置项置为1。在对A进行滤波之后,产生的是一个28*28*1的数据。那么假设我们存在6个滤波器,这六个滤波器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也就是他们内部的数据是不同的且没有相关性的。可以理解为一个滤波器查找整幅图像的垂直边缘,一个查找水平边缘,一个查找红色,一个查找黑色这样。那么我就可以产生6个28*28*1的数据,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就可以产生28*28*6的数据,这就是卷积层主要做的工作。

CNN可以看作一系列的卷积层和ReLU层对原始数据结构进行处理的神经网络,处理的过程可以用下面这幅图表示

特别要注意的是滤波器的深度一定要与上一层传来的数据的深度相同,就像上图的第二个卷积层在处理传来的28*28*6的数据时要使用5*5*6的滤波器.

滤波器在图像上不断移动对图像滤波,自然存在步长的问题,在上面我们举的例子都是步长为1的情况,如果步长为3的话,32*32*3的图像经过5*5*3的滤波器卷积得到的大小是(32-5)/3+1=10, 注:步长不能为2因为(32-5)/2+1=14.5是小数。

所以当图像大小是N,滤波器尺寸为F时,步长S,那么卷积后大小为(N-F)/S+1

我们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图像的长和宽在逐渐的减小,在经过超过5层之后极可能只剩下1*1的空间尺度,这样是十分不好的,而且也不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计算,所以我们想让卷积层处理完之后图像在空间尺度上大小不变,所以我们引入了pad the border的操作。pad其实就是在图像周围补0,扩大图像的尺寸,使得卷积后图像大小不变。在CNN中,主要存在4个超参数,滤波器个数K,滤波器大小F,pad大小P和步长S,其中P是整数,当P=1时,对原始数据的操作如图所示:

那么在pad操作后卷积后的图像大小为:(N-F+2*P)/S+1
而要想让卷积层处理后图像空间尺度不变,P的值可以设为P=(F-1)/2

卷积层输入W 1 *H 1 *D 1 大小的数据,输出W 2 *H 2 *D 2 的数据,此时的卷积层共有4个超参数:
K:滤波器个数
P:pad属性值
S:滤波器每次移动的步长
F:滤波器尺寸
此时输出的大小可以用输入和超参计算得到:
W 2 =(W 1 -F+2P)/S+1
H 2 =(H 1 -F+2P)/S+1
D 2 =D 1

1*1的滤波器也是有意义的,它在深度方向做卷积,例如1*1*64的滤波器对56*56*64的数据卷积得到56*56的数据

F通常是奇数,这样可以综合考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数据。

卷积层从神经元的角度看待可以有两个性质: 参数共享和局域连接 。对待一个滤波器,例如5*5*3的一个滤波器,对32*32*3的数据卷积得到28*28的数据,可以看作存在28*28个神经元,每个对原图像5*5*3的区域进行计算,这28*28个神经元由于使用同一个滤波器,所以参数相同,我们称这一特性为 参数共享

针对不同的滤波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会看到同一区域的图像,相当于在深度方向存在多个神经元,他们看着相同区域叫做 局域连接

参数共享减少了参数的数量,防止了过拟合
局域连接为查找不同特征更丰富的表现图像提供了可能。
卷积就像是对原图像的另一种表达。

激活函数,对于每一个维度经过ReLU函数输出即可。不改变数据的空间尺度。

通过pad操作,输出图像在控件上并没有变化,但是深度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庞大的数据给计算带来了困难,也出现了冗余的特征,所以需要进行池化操作,池化不改变深度,只改变长宽,主要有最大值和均值两种方法,一般的池化滤波器大小F为2步长为2,对于最大值池化可以用下面的图像清晰的表示:

卷积层输入W 1 *H 1 *D 1 大小的数据,输出W 2 *H 2 *D 2 的数据,此时的卷积层共有2个超参数:
S:滤波器每次移动的步长
F:滤波器尺寸
此时输出的大小可以用输入和超参计算得到:
W 2 =(W 1 -F)/S+1
H 2 =(H 1 -F)/S+1
D 2 =D 1

将最后一层(CONV、ReLU或Pool)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全连接层,对于W 2 *H 2 *D 2 数据,我们将其展成1*1*W 2 *H 2 *D 2 大小的数据,输入层共有W 2 *H 2 *D 2 个神经元,最后根据问题确定输出层的规模,输出层可以用softmax表示。也就是说,全连接层就是一个常见的BP神经网络。而这个网络也是参数最多的部分,是接下来想要去掉的部分。完整的神经网络可以用下面的图表示:

[(CONV-ReLU)*N-POOL?]*M-(FC-RELU)*K,SoftMax

1.更小的滤波器与更深的网络
2.只有CONV层而去掉池化与全链接

最早的CNN,用于识别邮编,结构为:
CONV-POOL-CONV-POOL-CONV-FC
滤波器大小5*5,步长为1,池化层2*2,步长为2

2012年由于GPU技术所限,原始AlexNet为两个GPU分开计算,这里介绍合起来的结构。

输入图像为227*227*3

1.首次使用ReLU
2.使用Norm layers,现在已经抛弃,因为效果不大
3.数据经过预处理(例如大小变化,颜色变化等)
4.失活比率0.5
5.batch size 128
6.SGD Momentum 参数0.9(SGD和Momentum见我的其他文章)
7.学习速率 0.01,准确率不在提升时减少10倍,1-2次后达到收敛
8.L2权重减少0.0005
9.错误率15.4%

改进自AlexNet,主要改变:
1.CONV1的滤波器从11*11步长S=4改为7*7步长为2.
2.CONV3,4,5滤波器数量有384,384,256改为512,1024,512(滤波器数量为2的n次幂有利于计算机计算可以提高效率)
错误率:14.8%后继续改进至11.2%

当前最好的最易用的CNN网络,所有卷积层滤波器的大小均为3*3,步长为1,pad=1,池化层为2*2的最大值池化,S=2。

主要参数来自全连接层,这也是想要去掉FC的原因。

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线性的组合,易于理解,十分方便有VGG-16,VGG-19等多种结构。
错误率7.3%

完全移除FC层,参数只有500万,使用Inception模块(不太理解,有时间继续看)
准确率6.67%

准确率3.6%
拥有极深的网络结构,且越深准确率越高。是传统CNN不具备的特点,传统CNN并非越深越准确。需要训练时间较长但是快于VGG

1.每个卷积层使用Batch Normalization
2.Xavier/2初始化
3.SGD+Momentum(0.9)
4.Learning rate:0.1,准确率不变减小10倍(因为Batch Normalization所以比AlexNet大)
5.mini-batch size 256
6.Weight decay of 0.00001
7.不适用失活(因为Batch Normalization)

具体的梯度过程学完ResNet再说吧。

‘拾’ GCN图卷积网络入门详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仔细研究一个名为GCN的着名图神经网络。首先,我们先直观的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然后再深入了解它背后的数学原理。

字幕组双语原文: 【GCN】图卷积网络(GCN)入门详解
英语原文: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GCN)
翻译: 听风1996 、 大表哥

许多问题的本质上都是图。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看到很多数据都是图,比如分子、社交网络、论文引用网络。

图的例子。(图片来自[1])

在图中,我们有节点特征(代表节点的数据)和图的结构(表示节点如何连接)。

对于节点来说,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每个节点的数据。但是当涉及到图的结构时,要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例如,如果2个节点彼此距离很近,我们是否应该将它们与其他对节点区别对待呢?高低度节点又该如何处理呢?其实,对于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仅仅是特征工程,即把图结构转换为我们的特征,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图上的特征工程。(图片来自[1])

如果能以某种方式同时得到图的节点特征和结构信息作为输入,让机器自己去判断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那就更好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图表示学习的原因。

我们希望图能够自己学习 "特征工程"。(图片来自[1])

论文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分类 (2017)[3]

GCN是一种卷积神经网络,它可以直接在图上工作,并利用图的结构信息。

它解决的是对图(如引文网络)中的节点(如文档)进行分类的问题,其中仅有一小部分节点有标签(半监督学习)。

在Graphs上进行半监督学习的例子。有些节点没有标签(未知节点)。

就像"卷积"这个名字所指代的那样,这个想法来自于图像,之后引进到图(Graphs)中。然而,当图像有固定的结构时,图(Graphs)就复杂得多。

从图像到图形的卷积思想。 (图片来自[1])

GCN的基本思路:对于每个节点,我们从它的所有邻居节点处获取其特征信息,当然也包括它自身的特征。假设我们使用average()函数。我们将对所有的节点进行同样的操作。最后,我们将这些计算得到的平均值输入到神经网络中。

在下图中,我们有一个引文网络的简单实例。其中每个节点代表一篇研究论文,同时边代表的是引文。我们在这里有一个预处理步骤。在这里我们不使用原始论文作为特征,而是将论文转换成向量(通过使用NLP嵌入,例如tf-idf)。NLP嵌入,例如TF-IDF)。

让我们考虑下绿色节点。首先,我们得到它的所有邻居的特征值,包括自身节点,接着取平均值。最后通过神经网络返回一个结果向量并将此作为最终结果。

GCN的主要思想。我们以绿色节点为例。首先,我们取其所有邻居节点的平均值,包括自身节点。然后,将平均值通过神经网络。请注意,在GCN中,我们仅仅使用一个全连接层。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得到2维向量作为输出(全连接层的2个节点)。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使用比average函数更复杂的聚合函数。我们还可以将更多的层叠加在一起,以获得更深的GCN。其中每一层的输出会被视为下一层的输入。

2层GCN的例子:第一层的输出是第二层的输入。同样,注意GCN中的神经网络仅仅是一个全连接层(图片来自[2])。

让我们认真从数学角度看看它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

首先,我们需要一些注解

我们考虑图G,如下图所示。

从图G中,我们有一个邻接矩阵A和一个度矩阵D。同时我们也有特征矩阵X。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从邻居节点处得到每一个节点的特征值呢?解决方法就在于A和X的相乘。

看看邻接矩阵的第一行,我们看到节点A与节点E之间有连接,得到的矩阵第一行就是与A相连接的E节点的特征向量(如下图)。同理,得到的矩阵的第二行是D和E的特征向量之和,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所有邻居节点的向量之和。

计算 "和向量矩阵 "AX的第一行。

在问题(1)中,我们可以通过在A中增加一个单位矩阵I来解决,得到一个新的邻接矩阵Ã。

取lambda=1(使得节点本身的特征和邻居一样重要),我们就有Ã=A+I,注意,我们可以把lambda当做一个可训练的参数,但现在只要把lambda赋值为1就可以了,即使在论文中,lambda也只是简单的赋值为1。

通过给每个节点增加一个自循环,我们得到新的邻接矩阵

对于问题(2): 对于矩阵缩放,我们通常将矩阵乘以对角线矩阵。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要取聚合特征的平均值,或者从数学角度上说,要根据节点度数对聚合向量矩阵ÃX进行缩放。直觉告诉我们这里用来缩放的对角矩阵是和度矩阵D̃有关的东西(为什么是D̃,而不是D?因为我们考虑的是新邻接矩阵Ã 的度矩阵D̃,而不再是A了)。

现在的问题变成了我们要如何对和向量进行缩放/归一化?换句话说:

我们如何将邻居的信息传递给特定节点?我们从我们的老朋友average开始。在这种情况下,D̃的逆矩阵(即,D̃^{-1})就会用起作用。基本上,D̃的逆矩阵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对角矩阵D中相应项的倒数。

例如,节点A的度数为2,所以我们将节点A的聚合向量乘以1/2,而节点E的度数为5,我们应该将E的聚合向量乘以1/5,以此类推。

因此,通过D̃取反和X的乘法,我们可以取所有邻居节点的特征向量(包括自身节点)的平均值。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好。但是你可能会问加权平均()怎么样?直觉上,如果我们对高低度的节点区别对待,应该会更好。

但我们只是按行缩放,但忽略了对应的列(虚线框)。

为列增加一个新的缩放器。

新的缩放方法给我们提供了 "加权 "的平均值。我们在这里做的是给低度的节点加更多的权重,以减少高度节点的影响。这个加权平均的想法是,我们假设低度节点会对邻居节点产生更大的影响,而高度节点则会产生较低的影响,因为它们的影响力分散在太多的邻居节点上。

在节点B处聚合邻接节点特征时,我们为节点B本身分配最大的权重(度数为3),为节点E分配最小的权重(度数为5)。

因为我们归一化了两次,所以将"-1 "改为"-1/2"

例如,我们有一个多分类问题,有10个类,F 被设置为10。在第2层有了10个维度的向量后,我们将这些向量通过一个softmax函数进行预测。

Loss函数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对所有有标签的例子的交叉熵误差来计算,其中Y_{l}是有标签的节点的集合。

层数是指节点特征能够传输的最远距离。例如,在1层的GCN中,每个节点只能从其邻居那里获得信息。每个节点收集信息的过程是独立进行的,对所有节点来说都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

当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再叠加一层时,我们重复收集信息的过程,但这一次,邻居节点已经有了自己的邻居的信息(来自上一步)。这使得层数成为每个节点可以走的最大跳步。所以,这取决于我们认为一个节点应该从网络中获取多远的信息,我们可以为#layers设置一个合适的数字。但同样,在图中,通常我们不希望走得太远。设置为6-7跳,我们就几乎可以得到整个图,但是这就使得聚合的意义不大。

例: 收集目标节点 i 的两层信息的过程

在论文中,作者还分别对浅层和深层的GCN进行了一些实验。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2层或3层的模型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此外,对于深层的GCN(超过7层),反而往往得到不好的性能(虚线蓝色)。一种解决方案是借助隐藏层之间的残余连接(紫色线)。

不同层数#的性能。图片来自论文[3]

论文作者的说明

该框架目前仅限于无向图(加权或不加权)。但是,可以通过将原始有向图表示为一个无向的两端图,并增加代表原始图中边的节点,来处理有向边和边特征。

对于GCN,我们似乎可以同时利用节点特征和图的结构。然而,如果图中的边有不同的类型呢?我们是否应该对每种关系进行不同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聚合邻居节点?最近有哪些先进的方法?

在图专题的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研究一些更复杂的方法。

如何处理边的不同关系(兄弟、朋友、......)?

[1] Excellent slides on Graph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by Jure Leskovec (Stanford):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view?usp=sharing

[2] Video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GCNs) made simp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KRAOZIULzw

[3] Paper Semi-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with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 (2017): https://arxiv.org/pdf/1609.02907.pdf

[4] GCN source code: https://github.com/tkipf/gcn

[5] Demo with StellarGraph library: https://stellargraph.readthedocs.io/en/stable/demos/node-classification/gcn-node-classification.html

雷锋字幕组是一个由AI爱好者组成的翻译团队,汇聚五五多位志愿者的力量,分享最新的海外AI资讯,交流关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行业转变与技术创新的见解。

团队成员有大数据专家,算法工程师,图像处理工程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IT咨询人,在校师生;志愿者们来自IBM,AVL,Adobe,阿里,网络等知名企业,北大,清华,港大,中科院,南卡罗莱纳大学,早稻田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研究所。

如果,你也是位热爱分享的AI爱好者。欢迎与雷锋字幕组一起,学习新知,分享成长。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设计卷积初始网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513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364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549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368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1031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213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1007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203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668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907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603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964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623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404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449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1099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275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446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956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