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网络调研报告
网络调研报告4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调研报告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垃圾邮件和网络欺骗将立足“社交网络”
毫无疑问,20xx年是社交网站迄今为止受到攻击最多的一年。但是与20xx年相比,这些攻击可能根本不值一提。koobface蠕虫等安全问题对社交网站用户形成了很大的困扰,但这些恶意软件仍然是首先感染用户的电脑,然后再窃取信息。但现在,安全专家则认为,恶意软件作者将进一步拓展攻击范围,把恶意软件植入到社交网站应用内部。有了这种病毒,无论用户是否访问社交网站,黑客都能毫无限制地窃取用户的资料和登录密码。
思科在其20xx年《年度安全报告》中揭示了社交媒体(尤其是社交网络)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并探讨了人(而非技术)在为网络犯罪创造机会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社交网络已经迅速成为网络犯罪的温床,因为这些网站的成员过于信任他们社区的其他成员,没有采取阻止恶意软件和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小漏洞、不良用户行为以及过期的安全软件结合在一起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可能大幅增加网络安全的风险。鉴于以上,20xx年社交网络或许将给我信息安全带来更多的“惊喜”!
2、云计算成为孕育黑客新的温床
云计算在20xx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市场的快速发展会牺牲一定的安全性。攻击者今后将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挖掘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漏洞。
毋庸置疑,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it功能通过云计算来提供,网络犯罪也顺应了这一趋势。安全厂商fortinet预计,网络犯罪借鉴“服务即安 全”(security—as—a—service)的理念,打造“服务即网络犯罪”(cybercrime—as—a—service)这一特殊品牌。 网络犯罪也将效仿企业的做法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工具,以便更有效率地部署远程攻击,甚至借此大幅拓展攻击范围。
对于云计算将被黑客所利用这个严峻的问题,各大安全公司和技术人员会把精力放在与云计算相关的安全服务上,提供加密、目录和管理、反垃圾邮件、恶意程序等各种解决方案。据悉,着名安全评测机构vb 00号召安全行业应该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对抗恶意程序的共同体,分享技术和资源。或许这一提议在20xx年能发展到实质性的阶段。
3、 大量mac计算机被病毒感染或黑客入侵
经济危机非但没有伤害到苹果的利益,反而使其业绩进一步提升。但安全专家表示,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mac也要面临更多的黑客攻击。过去几年 间,苹果的pc市场份额已经从 0%增长到 2%,而且没有放缓的迹象。与此同时,在售价高于 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中,苹果更是占据了90%的份额, 但针对iphone(手机上网)和macbook的攻击也逐步引发外界关注。安全专家预计,mac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最易受攻击的目标。尽管多数攻击都瞄准windows,但20xx年将会出现更多针对mac os x的攻击。
安全厂商websense安全研究高级经理帕特里克卢纳德(patrick runald)说:“mac os x中没有任何的恶意软件防范机制。”他表示,在cansecwest黑客大赛上,mac已经连续两年成为第一个被攻破的系统。
4、智能手机安全问题愈发严重
随着移动应用的不断增多,智能设备的受攻击面也在不断扩大,移动安全所面临的局面将会越来越严重。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iphone上的蠕虫病毒,虽然它还不能自我传播,还得依靠电脑来传播,但是我们预计,20xx年,将会出现真正可以自我传播的病毒,严重威胁iphone和android等设备。
卡巴斯基实验室恶意软件高级研究员罗伊尔舒文伯格(roel schouwenberg)说:“android手机的日益流行,加之缺乏对第三方应用安全性的有效控制,将导致诸多高调恶意软件的出现。”
总体而言,安全专家认为,随着用户将智能手机作为迷你pc来处理银行交易、游戏、社交网站和其他的业务,黑客将越发关注这一平台。
5、搜索引擎成为黑客全新赢利方式
黑客会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借助钓鱼网站吸引用户上钩,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展开攻击便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谷歌和必应(bing)对实时搜索的支持 也将吸引黑客进一步提升相关技术。作为一种攻击渠道,搜索引擎是非常理想的选择,因为用户通常都非常信任搜索引擎,对于排在前几位的搜索结果更是没有任何 怀疑,这就给了黑客可乘之机,从而对用户发动攻击。
6、虚拟化普及 安全威胁适应潮流
与cloud类似的是,虚拟化技术也将抓住快速发展的时机。业界中已经有公司开始研究传统桌面电脑的虚拟化。虚拟化不仅能提供一种极高的安全保障,还能方便协作,提高效率。
除了瘦客户机的虚拟桌面以外,企业还将会开始考察笔记本电脑虚拟机以作为创建安全企业桌面的手段之一。虚拟机可利用快照迅速恢复到已知的安全状态配置,从而为网上银行或安全的企业应用提供更高等级的安全保障。工作和休闲可以在同一的硬件上共存,只要相互保持隔离就行。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外贸的冲击,帮助和指导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开拓更广泛的国际市场,近来对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在境外设立营销机构(网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卷样本的选择
本次以电子文档形式发出问卷105份,共收回84份,返馈率为80%。其中,国有企业15户,占18%;民营企业54户占64%;三资企业15户占18%。问卷抽样区域分布重点选择在长、株、潭经济发达地区占75%,也考虑到其它市州;样本重点企业选择出口大户和具有长期传统出口的中小企业,因此,本次问卷调查样本分布比较科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各市州商务局及被调查企业对此次问卷调查十分重视,选派专人积极配合,认真填写,提出了不少具有实际价值的建议,使我们对企业的了解更深入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更重要指导意义。
二、问卷基本分析
1、从反馈情况分析,我省有41.7%的机电高和高新技术出口企业在境外建立了销售机构,另还有8.3%的企业正在筹备之中,在境外建有营销机构的企业大多数为出口业绩稳定的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因自身的外向性,外方在全球已有稳定的营销网络,没另设境外营销机构,所占比例不到2%。
2、有境外销售机构的企业采取独立自设的有26户,占已设的74.3%,合办的有9户,占25.7%,请国外代理有14户占40%(三种设置有重叠)。说明企业选择以独立自设为主,这样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回避了各方矛盾,有利关系协调。
3、据反馈信息,自设、合办、国外代理三种境外销售机构设置中,都取得了很好效果共20户(占58%),有18户(占43%)反映效果一般,没有一户企业反映效果不好。
4、对外营销机构大都取得了较好效果主要原因是:
a.减少了中间环节;b.对境外市场信息动态了解及时,反馈沟通迅速;c.自身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尤其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d.国内对境外营销机构的扶持及所在国家(地区)对华政策友好和较好的金融环境。
5、认为效果一般或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
a.对所在国(地区)法律、涉外贸易、世贸组织知识了解欠缺,本身对设立境外销售机构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扎实;
b.当地的外汇汇率变化较大;
c.缺乏外向型人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费用太高;
d.同行在该国家(地区)恶性竞争,缺乏合作精神和有效协调机制;
e.国内缺乏一套对境外营销机构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
5、国内工业行业标准与国外存在差异,加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6、影响企业建立境外营销机构四大因素是:
a.有28户企业(占33.3%)认为对境外缺乏全面了解,风险大;
b.有27户企业(占32.1%)因为自身资金实力不强;
c.有22户企业(占26.2%)因人才缺乏;
d.有33户企业(占39.3%)认为费用成本太高。
三、企业对政府的殷切期望
1、希望政府加强多边或双边经贸磋商,减少和排除境外各种贸易技术壁垒,积极与相关国家(地区)签订投资贸易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经贸合作协定等政府间协定,为境外企业制造宽松和谐的营销环境。
2、希望政府建立经常性固定信息通道(如:公共商贸信息平台),给企业提供境外相关市场信息,介绍合作伙伴,对企业进行及时有效的风险提示和予警报告。
3、希望政府能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更多扶持,如:扶持在境外创立销售机构(含网络平台)、开拓国际市场资金补贴(广告宣传、贷款贴息、境外注册、专利保护,人身保险等等的优惠)。
4、建立免费的外向型人才和"建立境外销售机构相关政策业务程序"培训。
5、应建立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体系日常办事联络机构,具体负责政策咨询、业务及人才培训、境外市场信息定期发布、风险评估和防范,介绍境外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同行之间无序竞争、组织相关企业联合到境外设立营销机构。
6、进一步简化政府审批手续,如:出入境、海关、商检,要提高办事效率,外汇部门结汇要更简化一些,尽快解决代理费付出境外手续太繁锁等问题。
四、我们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通过本次广泛认真问卷调查分析,使我们做到了心中有数,又深刻了解现今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想什么?做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希望政府为他做些什么?通过总结分析,我们的体会和建议是:
1、我省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企业50%以上经过多年拼搏,克服了不少困难,在境外设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和机构,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付出了不少代价和艰辛。我省近几年机电产品出口之所以获得高速增长,与他们的努力打开国际市场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辛勤劳动起到了开路先锋作用,如: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等等,应该好好去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在全省推广,而且还有一批企业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对这一批企业更加要给予关注和政策、资金方面具体指导和扶持,使他们的产品尽快顺利地走出国门。
2、从调查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在境外设有营销机构的企业58%都反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乎还没有一户企业反映效果很差。这一点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他们给尚未在境外设有营销体系的企业起到了个很好示范效应,给各级政府部门树立了坚定信心,商务主管部门应该因势利导,好好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加以大力推广,尤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国际环境下会起到深远影响。
3、针对影响企业设立境外销售网络四大因素,政府主管部门应采取一些有力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如:解决人才缺乏,可办业务培训班,召开业务经验交流会;为解决成本费用高的问题,可以根据出口实绩,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并组织有意走出去开办境外销售机构的企业高层和业务骨干到境外进行考察。
4、紧紧依靠我国驻外机构建立境外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境外贸易统计资料、贸易机会、予警机制、关系协调等,帮助境内企业了解东道国(地区)经销环境,尽快开展贸易活动。
5、为鼓励、扶持更多企业建立境外营销体系,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建立境外营销服务体系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境外销售及售后维修服务机构的开办(如:场地租金、装修、广告、宣传、咨询、保险费等),资助中小企业联合建立境外公共销售服务平台。
随着手机网络零售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和规范,众多国内外品牌纷纷布局在线市场,多种新品率先登陆线上市场,抢占手机网络零售市场份额;而互联网企业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手机厂商企业开展合作,集体抢滩手机电商平台。淘宝(含天猫)、京东两家独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格局逐渐形成;三星、苹果、华为三足鼎立逐鹿中原。
为了全面了解手机网络零售市场的变化情况,本报告从品牌、电商平台、手机网购用户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电商平台、手机厂商了解行业结构、及时发现自身优劣势、掌握用户倾向、合理制定产品营销方案提供数据参考。
1.手机网络零售市场整体交易规模
1月中国手机网络零售整体交易规模稍有回落。平台式B2C成为手机网购主态
20xx年1月,手机在线上共销售809.5万件,销售额为1388466.8万元,成交均价为1715.2元。随着中国手机B2C市场的日益规范和产品线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在B2C平台上购买手机。B2C的销售额占比为94%,C2C的销售量占比仅为6%.B2C手机交易额占据手机网络零售整体市场的市场份额远超过C2C成为手机网购的主导力量。
2.重点品牌交易份额
苹果一家独大,国产手机发力追赶
20xx年1月,苹果依然维持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占据国内手机网络零售的近半交易份额。国内优质手机厂商华为、小米,凭借高性能低价格的产品优势,快速占据网络零售市场一席之地,后起之秀欧普和vivo的加入将使未来网络零售手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重点品牌B2C平台分布
京东、天猫主导各大品牌出货量,各平台争抢苹果出货份额
京东、天猫、苏宁凭借其丰富的产品容量,对网络零售手机市场的灵敏反应及较强的用户黏性,成为各大手机品牌 主要的网络出货渠道。而苹果由于其良好的用户体验及深厚的粉丝基础,成为了各大平台争相发售的重点品牌。
4.重点品牌价格分析
三星、苹果固守高端机阵营,国产机型以价换量抢占中低端机市场份额
三星、苹果多数产品定位高端人群,固守3000元以上交易阵地。其中,苹果5000元以上机型的销售量占比达到73.2%,这是因为苹果一年仅有的2-3款新机型售价均超过5000元,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凭借良好的系统体验和不错的硬件配置,对消费力强劲的中国市场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国产机型则偏向以价换量,凭借高性价比抢占中低端手机市场,但是品牌间的竞争激烈,缺乏特色,用户体验有待提高。
苹果推出了小屏SE系列,加上旧机型仍然销售,间接拉低了单品均价,但是苹果单品均价仍然超过4000元。从数据来看,在购买苹果的新增消费者中,大多偏向于买新不买旧,选择了价格更高的iphone7系列,所以苹果成交均价大于单品均价。相较于苹果新版机粉丝居高不下的情况,国内品牌vivo和欧普的表现相近,两品牌的高端机型较中低端更加吸引消费者购买。
5.B2C平台交易额分布
京东占据B2C市场主导优势,电商平台手机市场集中度加剧
随着各大手机厂商越发倚重电子商务渠道,京东商城逐渐成为各大手机品牌重点发力平台。不论是老牌厂商还是手机新贵,都与京东进行了深入的战略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促成了京东手机在B2C市场占据了57%的市场销售额和49% 的市场销售量。在整体市场方面,电商平台竞争集中度加剧,淘宝、京东垄断地位不可动摇,割据手机网络零售市场 80%以上的份额。
6.B2C平台品牌分布
苹果、小米、华为主导各大平台品牌交易份额,华为销售表现抢眼
20xx年下半年以来,小米、苹果、华为陆续发布多款新机。其中苹果iPhone7系列、华为荣耀系列6X及小米红米系列,凭借其良好的口碑及宣传,获得了多数消费者的亲睐,也使这三个品牌成为了各大B2C平台主推品牌。而华为作为本土品牌,凭借与各大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及高性价比产品,独占国产手机品牌鳌头。
7.B2C平台价格分析
各大平台中端机成为消费主力,千元以下低端机市场颇具市场潜力
20xx年1月,20xx元以下的中低端机凭借其广泛的受众,亲民的价格,一路突飞猛进,占据B2C平台70%以上的交易量。值得留意的是,在B2C平台上,5000元以上的机型整体交易量占比高达9.5%,反映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使过去少数人拥有的高端机型变得普及。另外,3000-5000价格之间的手机机型较少,相对销售量占比不足6%。从各平台在不同价格区间的`销售量占比情况看来,淘宝销售的机型八成集中在1000元以下,而苏宁易购、唯品会、京东等自营平台的高端机型销售情况较理想,反映消费者偏向在自营平台购买高端机型。自营平台提供正货保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带来购物的信心保障,获得消费者青睐。
8.手机网络零售市场网民特征分析
手机网购人群男性居多,一线城市人群比例最高
根据数据观察,更多的男性消费者会通过网络购买手机。中高收入人群较为集中的广东、北京成为1月手机关注比例最高的区域。然而,随着千元以下低端机的迅速放量,人群收入较低的三线以外城市将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25-34岁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中低收入人群是手机网购的主力,且随着收入的增加,网购人群比例呈下降态势。因此 关注中低端机型产品的投放量及产品线扩充,将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魅族、锤子、小米获得大部分男性认可,美图、vivo强大的自拍功能吸引年轻女性
20xx年1月有手机关注行为的男性中,魅族、锤子、小米获得了更多男性的关注。这与三个品牌多款机型商务化、简约化、智能化的产品定位息息相关。美图、vivo以其强大的自拍功能、漂亮机身造型及多彩的颜色获得了更多年轻女性消费者的关注。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家庭网络和局域网的普及方面,现依据工商行政治理职能和互联网发展现状,将涉及网络治理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由于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及的市场经济形式,作为主要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工商行政治理部门,对网络的监管主要包括规范网络经营主体、监管网络经营行为、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三个方面。规范网络经营主体主要指的是网络经营主体的注册登记,监管网络经营行为主要包括网络不正当竞争和网络欺诈行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较广,主要表现为:网络消费合同履行问题,主要表现为延迟履行、瑕疵履行、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网络格式合同问题,主要存在着减轻、免除经营者责任的条款及其他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网络支付安全问题和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问题。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加强网络市场监管,要求严把网络市场主体准入关,按照国务院《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办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治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对经营性网站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依法注册登记。并且,对网络衍生的虚假广告、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传销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互联网违法行为予以查处。实际上,监管对象和内容始终被界定在上述三个方面。
二、网络违法行为相关主体的责任承担,当前的网络违法行为除比较明显的市场准入行为之外,更多的是涉及到广告、合同和不正当竞争方面。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无照和超范围的网络经营行为。这里面有一个是否监管到位的问题;二是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包括虚假宣传与虚假表示、低于成本价销售、商标与域名冲突、网站名称与企业名称及域名冲突、违法提供有奖销售(服务)、采用超级链接技术擅自使用他人服务内容、诋毁他人商业信誉等行为。三是网络商业欺诈行为。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欺诈外地的消费者及经营者。对网络违法行为主体的责任承担应该明确为“行为者承担”原则,实践中以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违法行为比较突出,以假公司发布网络广告为例,互联网服务商往往对其提供的发布内容没有适当、有效的审核程序,从而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由此可知,互联网服务商在网络违法行为发生时往往担负较为被动的角色,但无论怎样,都必须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第三方承担直接或连带责任。
三、针对网络违法行为,工商行政治理机关可以分别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公司法》、《广告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分别予以规范,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和规模,可以按实际情况做出罚款、取缔、警告等行政处罚。
四、当前工商部门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手段主要包括:一是强制性的定期年检;二是各种方式的巡查;三是根据举报线索追查个案;四是不定期的短期集中整治。上述监管手段已经无法应付瞬息万变的网络市场监管。一般来说,违法的网络行为发生时间普遍较短,改头换面的速度较快,而且由于互联网信息量相当巨大,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和分析都需要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具体分析,工商行政治理机关查处网络违法行为有五大难题:一是对违法行为的管辖权确定难。依据《行政处罚法》第20条和《工商行政治理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4条的规定,行政处罚应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但互联网不受时间、时间、国界的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都可以上网浏览;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能看到违法网络广告。如何界定违法行为发生地和管辖权,是一大难题。二是对违法证据确定难。查处违法网络行为要害在于证据的认定,而网络电子文档可以任意修改,不留痕迹,因此对网上证据的证实力存在争议,且电子证据易丢失或任意删除,当事人完全可以对违法事实加以否认。三是法律依据寻找难。网络经营行为的非凡性使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对网络行为监管的需要,给依法行政带来困难。四是违法责任追究难。在网络虚拟空间里,违法行为主体并未披露真实的经营地址和名称,因而对违法责任人即使有真实的地址和名称,有的违法者远在外地,有的本身就是皮包公司,行政处罚执行极难。五是执法手段到位难。主要包括:对网络监管的硬件设施不到位,没有用于监控网络行为的软件设备,只凭人力来进行大海捞针般的网络违法行为监管,根本不现实。
五、对网络违法行为的解决及法律法规的完善,当前,我国尚无专门对网络违法行为进行调整的工商行政治理法律法规,工商机关现适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办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治理条例》都是侧重于市场准入和信息网络安全方面,对网络广告、合同和不正当竞争等等没有涉及。而单独的网络广告、网络合同和不正当竞争却没有明确的工商行政治理法律法规可以调整。因此,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入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监管等内容,是势在必行的。实践中有一种说法是对网络行为的监管要逐步实现从工商部门直接监控为主到以行业自律为主的形态转变,但对追逐经济利益的网络经营者而言,明显地缺乏自律的主动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解决,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法律手段,才能确保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自律体系。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法律必须强制规定网络经营者的义务,尤其是互联网服务商的义务,无论是网络欺诈行为还是其它网络违法行为,最后必然通过互联网服务商来发布,假如后者没有必要的审查程序,所有的监管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因此,加强对网络信息发布者的监管是将网络市场正本清源的惟一方法。按照属地治理原则,对互联网服务商的网络违法行为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属地监管,根据目前实施的经济户口治理的经验来衡量,是可行的。
;㈡ 中学生使用网络情况调查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一、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二、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三、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网络的影响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 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一、开阔视野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网络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对外交流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中学生上网的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中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
分析引起弊端的原因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中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
二、互联网本身原因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三、家长和学校原因
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四、社会原因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来就如何正确引导和防治上网带来的弊端,提出如下建议:
消除弊端的建议
一、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我国在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规,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网吧的管理与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操作的“黑”吧,并对有营业执照的网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的开发。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
研究结论: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据统计,到2000年7月为止,我国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其中有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站点。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第二,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三,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第四,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以上4点都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那么,互联网对青少年有没有负面影响呢?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 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㈢ 网络调研报告
关于网络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网络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调研目的: 为了拓展某公司茶叶销售渠道,提高某公司茶叶品牌影响力,公司拟将挑选普洱茶进行网上销售。通过对网络市场消费人群的调查,了解目前的普洱茶的网上消费群体,进一步挖掘普洱茶的网络市场人群;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使经营者进行更好的产品定位。
二、调研背景: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似乎正在改变这个行业以批发为主的惯有交易方式,越来越多的茶商融入淘宝当中。据悉,仅在淘宝网这一平台中,销售茶叶的网店达数万家。而在近期的搜狗搜索数据中显示,与“茶叶”相关的主题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像“铁观音”、“普洱茶”、“西湖龙井”等名品茶叶更是位居网友关注度排行榜的前列。对此,不少茶友也开始在网上关注茶市动态了,纷纷在网上开店,开始网上销售。进行本次的调查,旨在更加有效的了解普洱茶的市场及市场的潜在购买力,确定消费者的个人偏好,了解消费者在网上购买普洱茶的规模。
三、调研的主要类容:
1)普洱茶的网络市场规模和营销环境(市场容量、市场需求量、市场潜力、销售情况、服务满意度和不足、销售趋势等)
2)普洱茶的网上消费者情况(消费者特征(年龄、性别、区域等)、购买动机、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
3)竞争对手调查(谁是主要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份额、实力、竞争策略、广告手法、网络营销战略定位和手段、发展潜力等)
四、调研的主要方法:
通过在线问卷(问卷基本上可以涵盖消费者在选购茶时必要或可能考虑的各种因素)、观察法(淘宝店、拍拍店等)、专题讨论法, 通过搜索引擎(网络、搜狗等综合搜索引擎),BBS论坛(茶叶网站论坛)、社区(淘宝、阿里巴巴社区)、网络知道等,行业网站(食品、保健品网站等),为了使调研的信息更加丰富,间接或直接的获取不同方面的信息。
五、调研的对象:
(1)消费者
(2)企业的竞争者
(3)企业的合作者和行业内的中立者
六、调研的结果:
普洱茶的网络销售市场空间巨大,存在着很大的潜力:
1)网络茶行的兴起, 茶行业纷纷触“电”:茶农在网上做产地直销,货真价实,价格比市场上便宜30%以上,这样的促销形式虽然成功率不高,但也还说得过去。与此同时,打开一些专业购物网站,很多茶商也在网上开起了旗舰店,靠低廉的价格和优质的品质吸引顾客。目前在淘宝网,销售茶叶的网店达数万家。随着网销趋势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云南茶商开始走出实体经营,走向网销之路。据调查,云南茶商的网销之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实体经营转向网销,两种经营模式相互结合。
2)线上的成本优势:许多茶商认为,茶叶零售店在营业时间上和市场范围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网上销售配合发达的物流,可以全天候面向市场销售,这是网店的一大优势。另外,网上销售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经营者来说,网上销售节省了门面租金等成本的开支,因而利润更加可观。低廉的物流成本和广大的客户群是实体经营无法企及的,运用网络强大的宣传作用,茶叶公司可以宣传自己的茶产品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3)行业整体运营水平不高:对于品牌茶企和一些专业网站来说,虽然涉足电子商务已经有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和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是都还未成大气候。
消费者特征: ●女性稍高于男性。调查显示,女性最常喝饮料的比例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消费者看重普洱茶的健康、时尚特性不无关系,另外喝普洱茶不发胖是女性多于男性选择普洱茶的主要原因之一。
●年龄:青年人是主力军。调查显示,15-25岁消费者是普洱茶的主要目标消费群,其次是26-3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这两年龄段占总体的69.5%成为普洱茶的消费主体。
将回收的5600份被调查者的有效问卷资料进行分类,男性占51.94%,女性占46.82%,性别未知为1.24%;从调查对象的年龄来看,20岁以下的占14.68%,20~40岁的占36.9%,40~60岁的占34.05%,60岁以上的占14.37%(如图
1);从调查对象的职业来看,有事业/机关单位的占37.71%,企业单位的占33.07%,学生占9.52%,其他职业占19.70%
●饮用频率:调查数据显示,在七大城市中普洱茶消费者多数为轻度消费者(1个月饮用3次以下),占消费者的55.9%,而重度消费者(每天喝)的比重仅为6.8%.这表明目前我国普洱茶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最常饮用的场合:从消费者饮用普洱茶的场合来看,"平时口渴时喝"是消费者最常饮用普洱茶的场合,占被访者的68.9%其次为外出/旅游时,而在平时吃饭时喝的消费者却较少。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利用周六和周日两天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网络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使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浏览网上图书,几分钟内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网络打开了人际交流的新的天地,有利于发展和扩大人际关系。因特网的发展带给人们崭新的“网络生活方式”。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调查结果中发现,被调查的100位大学生有39位接触网络达4年以上,大部分人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时间为1到3个小时,这说明网络与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密切相关。关于“网络社交”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更愿意把网络社交当作一种兴趣爱好或是学习工作工具,不是必须依赖的对象,仅有少数大学生则表明社交网络占据了其大部分休闲时间;另一方面,关于“社会适应力”的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真实世界中的社交能力欠佳,但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以胜任未来的职场生活。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85%;有一些的占1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23%;上网求助占7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二)负面影响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的时空知觉方面,网络的无限延伸容易使人们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甚至产生网络孤独症。有的人在网上扮演“虚拟角色”,把自己分成若干角色,带来角色冲突的迷惑,与现实角色之间产生二重或多重人格的冲突,甚至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还有的人由于对网络的依赖产生猜疑、孤僻等交际心理障碍。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在人际交往的动机方面,网络使一部分人交往动机变形。许多人一上网就钻进自己的兴趣区域,这种“人以群分”的极端风格是狭隘的,不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的。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在人际交往的态度方面,网络使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感降低了。现在,我们都讲究求诚信社会。但网络先天的虚拟性就决定了他不可避免的虚幻。面对的是电脑,你讲你是什么人你就是,甚至连性别也可以选择记得有一个很有名的笑话是:一个人对着电脑,对网络那端的那位一“网”情深,却不知对面上网的却是一只狗。所以,“我不知道你是一只狗”成为了对网络虚幻性的生动写照。很难想象,当沟通缺乏了信任这个基石,交流的内容还有多少可以相信。这不知是沟通之幸还是不幸。而且,网络的虚幻性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处于网络时代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3、产生交集感情障碍
在人际交往的情感方面,网络的无序性和诱惑性容易使人产生交际情感障碍。网络还会引发人们交际安全焦虑,诱发“情感冷漠症”。由于网络的产生,我们很少会和父母有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与家人的距离渐远。任何心事我们都喜欢在网上来表露,无论是与网友交谈还是发表日志,心情等,这些本该与朋友分享的东西我们习惯带到这个虚拟的世界。凭借媒介进行的沟通行为因为媒介物的特点而使得信息有所损失,尽管网络非常发达,它毕竟还是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有所不同,话语信息讲完了,而情感的互动却如隔山打牛。沟通方式的单一化损失的不仅仅是情感,还有正义感,良知和公德心。
4、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四、建议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公司开展在线业务。电子银行、网上炒股一时间便从物理的形态,转向了虚拟的网络。
网上交易可能引来网络入侵者,不管是网上交易、盗窃还是更改金融资料;对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银行,这都是极大的风险,如何确保交易的安全和为客户保密,仍然是发展网上银行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我们即将运行的大额资金支付系统也存在着同样的忧虑。
一、网络安全的现状
二、公安部不久前公布的20__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7072家政府、金融证券、教育科研、电信、能源交通、国防和飒企业等部门和行业的重要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使用单位中,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58。
其中,发生1次的占总数的22,2次的占13,3次以上的占23。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中,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造成的安全事件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79,拒绝服务、端口扫描和篡改网页等网络攻击事件占43,在规模垃圾邮件传播造成的安全事件占36。54的被调查单位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比较轻微,损失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10。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造成网络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其中因未修补、防范软件漏洞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件占总数的66。
此外,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还对8400余家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我国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为87.9,比去年增加了2。但是,3次以上感染计算机病毒的用户数量有较大回落,占全部感染用户数量的57.1,比去年减少了26,表明受过病毒感染用户的防范能力有所提高。
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多刺机构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共享那些极为敏感的金融信息,当然,这样做必须有绝对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电子支付是利用原有业务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引入扣款卡和销售终端等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纸币、支票及手工点钞、存贷分流的结算方式。这样,不仅减少了社会上现金和支票的流通量,而且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随之而来的是技术风险存在,且处于逐步或不断被发现中。即一个产品刚推出时,被认为没有安全漏洞,但过一段时间,就可能出现。很多人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风险长期存在。
目前,人们通常是通过口令来访问远程连接,这似乎是不成文的业界标准。然而,用计算机运行口令攻击软件,可以相当容易地攻破密码口令。
为了满足用户和业务的需求,时刻保持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持续扩张网络体系。然而,网络的每一次扩张,即便是一台新计算机、一台新服务器以及软件应用平台,都将给病毒、蠕虫、留下可乘之机,为企业网络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同时,纯病毒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几年前曾占据着新闻头条的那些计算机病毒,如LoverLetter、Melissa和Michelangelo,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而取代它们的却是破坏程度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新型病毒。这种新型病毒被称为混合型病毒,它结合了传统电子邮件病毒的破坏性和新型的基于网络的破坏能力,能够快速寻找和发现整个企业网络内存在的安全漏洞,并实施进一步的破坏,如拒绝服务攻击,拖垮服务器,攻击计算机或系统的薄弱环节。
混合威胁不断发展,单一的防护措施已经无能为力,企业需要对网络进行多层、深层的防护才能有效。真正的深层防护体系不仅能够发现恶意代码,而且还能够主动地阻止恶意代码的攻击。
二、加强网络安全的措施
一般来说,网上银行的安全措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交易双方的握手,也就是客户访问银行网络必须经过加密的安全通道;二是在网络层面加强安全基础设施;三是增加入侵检测系统,当来临时,能及时报警;最后是在应用层面上实施PKI机制。专家认为,采取了这4方面的安全措施,从理论上来讲,是万无一失的。
同时,目前比较先进的双因素认证,也提供了比密码更加安全的新模式,这种网络安全超出了传统意义的静态密码功能。用户要想访问某个特定的数据或信息资源,必须输入他所知道的密码,还要输入一个动态的代码。比如,某个银行职员要访问银行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他除了要输入银行IT管理员为每个员工配备的密码之外,还需要输入SecurID认证设备上每隔60秒就生成的不同代码。对于认证设备而言,该代码具有唯一性,并且在60秒之内能够有效地以符号的形式进行显示。认证设备所产生的代码,无论是,还是非法入侵者,几乎不可能在一分钟之内破译,因此,网络安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同时,制定详细可行的灾难备份和恢复方案,也是保障网络安全比不可少的手段,即利用技术、管理手段及相关资源确保即定的关键数据、关键信息系统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和继续运营的方案。并利用这些措施实现数据的零丢失。
大额支付系统即将在全国推广运行,如果一旦网络出现中断,不仅影响辖区商业银行联行清算业务,而且对人行的存取款、再贷款等也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建议,在该程序运行过程中,应将网络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加以考虑,切实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联行资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