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问题 > 网络围观是什么

网络围观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27 06:29:00

A. 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首先你要进行界定,【网络围观】是什么,一切的网络行为都可以成为网络围观吗?
还是说【引起了一定数量的转发,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影响】的才能被成为网络围观。
你说的【善意捐助】是网络围观带来的吗?
如果没有网络围观,就一定不会有善意捐助吗?
如果没有网络围观,也会有善意捐助,那么怎么能是网络围观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没有网络围观,就不会有善意捐助,那就需要对方来论证,每一个善意捐助都是网络围观带来的。
个人觉得,你们要厘清【网络围观】的范围。
比如一些新闻网发布的新闻引发的转发,能被称作网络围观吗?
因为新闻公众平台本来的作用就是发布最新消息啊。

B. 网络围观和网络参与有什么不同跪求 还有社会热点问题 怎么界定

不同:网络围观,可能只是大概在浏览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并不参与到里面的话题讨论。而网络参与的话,应该是参与到网络上的话题讨论。比如说,网上有微博评论,或者说给你一张问卷调查,你提交了自己的想法或答案的时候,这个就算是参与。
社会热点:经常引起大家对问题或事件的关注,很多人都参与到其中,谈他们各自的想法及其各种观点。或者说一个问题常常引发一系列的不同事件,让大家时常关注它的动态。比如说,国家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给国家带来哪些影响,这时人们就会不断地去探讨。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哈,如果你也有不同的看法,你也可以谈谈。大家互相讨论,共同进步!

C. 请问网络参与和网络围观分别是什么意思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很简单啊!参与就是网络上交流,围观就是网络上只看不说

D. 当下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网络围观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解决一些社会热点,通过这种方式很难解决所有的,覆盖面太小。网络围观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易导致其他问题产生。网络围观多局限于个案,却难以持续性关注,呼吁广大微博用户宣传、捐助来解决弱势群体难以得到解决的各种问题。网民网络围观虽然不能根治问题,但它却是当今社会改变社会的正力量。是非理性的围观言论常常能带动和加深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看法。认为了社会热点事件不等于社会热点问题。在社会化媒体里,有公信力的用户存在的,他们往往是意见领袖、权威媒体的官方账号等等。

E. 网络围观是怎样提供途径的

你好,很高兴为你服务,比如说网络围观是怎么样提供途径地呢?滴我们来考虑一下网络,他是一个我互联网的工程,如果说要围观他要提供数据线,然后还要记工速度,WiFi密码,WiFi速度连接有了这些东西的话,他就可以替工一样的途径,如果说你要维科的话,还要授权一定授权要成功。空授权不成功,一进去也是没办法为空围观的,所以说网络围观一定要提供,一是数据线,第二是WiFi g,三是授权,第14是互联网。

F. 网络围观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

G. 欢迎围观这词怎么用

当分享或销售某样东西或产品时,就可以使用“欢迎围观”来进行描述。

在生活中,当你对某一件事过某一个人产生兴趣时,就可以使用“围观”一词了。围观还带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与我无关,只是看看而已。”常用于BBS和即时聊天中,例句:围观楼主,围观某人。

围观通常也能表达出一个具体的人群对特定的某一人、一群人或者某种特定事物的态度。比如:某街头惊现非主流现场摆POSE,印发数千人围观,一度导致交通瘫痪。

围观在网络中的表现

网络围观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舆论监督的春天”也随之而来,因为从围观到监督权的落实,还有一道制度鸿沟。网络围观,发生重大事件时网民集中关注、发贴、提供信息等的一种现象。有三点消极意义:影响司法公正性;信息传递的失真;盲目性和从众心理。

围观的力量正在此。之所以舆论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不是说舆论本身有什么强制力,而是谁的心中都有关于公平、正义、常识的底线,超出这个底线的事情通过舆论暴露出来,最怕的就是举国皆知。围观所起到的正是这个效果。

H. 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网络围观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解决一些社会热点,通过这种方式很难解决所有的,覆盖面太小。

I. 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例子

正方的立论,第一段说道:“围观在现实中在社会上带来某种效应、某种氛围,而这,就是围观的力量。”(我觉得这句话很棒!)
然后有三个观点:
第一,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围观是温和而有效的施压方式。(第一段450多个字,只是在说围观具有施压的功能。存在的问题:①没有提及网络围观,也许这是策略:只是想事先说明围观的力量;②为什么围观可以施压?我把辩词整理出来以后,前后读了不下6遍,没有看到解释,可能只有本段第一句话可以算,即“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且在之后的所有论证中始终不见原因阐述。)
第二,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社会上一些由于缺乏分工而带来的热点问题可以网络围观直接解决。(正方在此时说“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缺乏关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我觉得这一点特别好,因为网络,尤其是微博将更多的信息迅速公开、流传,尤其是以往我们了解不到的信息。比如723动车事件的埋车行为。)
第三,网络围观虽然不能根治问题,但它却是当今社会改变社会的正力量。(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视频里面杂音有点多,我也是根据例子来判定的。。我真心无力吐槽这个观点。。都不能根治问题,为什么它还是正力量?让现在显而易见的腐败行为不在光天化日下出现就可以证明了吗?那么请问了,腐败问题被你隐藏的人们见不到了,还如何解决腐败问题?不过,这一段里“围观也许不一定能带来最好的结果,但一定可以避免最坏的局面。”这句话说得好!可是,论证在哪里?)
总的来说,武大的立论,可能很多人觉得很赞,立论挺完美的,但是我觉得,它只是看上去挺华丽,其实没有详细论证他们为什么说“有助于”,太形式化了。

反方的立论,先认为了社会热点事件不等于社会热点问题。(开始觉得这个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就像正方在之后说的,“事件反映出了问题”。)
然后也有三个观点:
第一,网民是非理性的围观。(抓住了网民这一群体的特征,这一点可以见我上一篇讲群体心理的日志。但是反方忘了,网络上,尤其在社会化媒体里,是有有公信力的用户存在的,他们往往是意见领袖、权威媒体的官方账号等等,这些人的言论常常能带动和加深公众对事件和问题的看法。)
第二,网络围观多局限于个案,却难以持续性关注。(不一定。比如说免费午餐、大爱清尘等等在微博上发起的公益行动,其目的就包含了呼吁广大微博用户宣传、捐助甚至参与到其中,来解决一系列弱势群体难以得到解决的各种问题。持续性关注也不一定,还是拿这些公益行动来说,至今仍然有千千万万的人的眼睛在看着他们。但是反方在之后回答正方的一个例子说得好,虽然没有明说,就是从郭美美事件到达芬奇事件,就是公众不在关注前一个热点事件的好例子。虽然没有明说是达芬奇事件,但知道的人都知道。)
第三,网络围观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易导致其他问题产生。(例如围观对象的转移。这点说得好。)
其实我个人是倾向于“网络围观是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解决”的,但是听完反方的立论,我觉得反方能说服我,让我相信是“无助于”的。

J. 对于网络围观有什么看法

说起网络围观,大家可能感觉陌生,可是说起微博、社区等等,大家可能就不陌生了,也知道网络围观的意思了。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网民的日益上升,给大家留下了很大的发表看法的机会,尤其是微博的崛起,人们终于集体进入围观时代。易观智库的最新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的微博注册用户只有800万,今年将达到7500万的规模,增速高达837.5%,创下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之最。而明、后两年我国的微博注册用户预计将分别达到1.45亿和2.4亿。尽管微博的用户不是都积极参加这些围观活动,但是只要使用微博,就有参加围观的机会。
网络的围观绝不逊于实地的围观,在场感极强。比如说,某地发生了特别引人瞩目的杀人案,如果不放在网络上的话,可能这个新闻只是局部的,虽然人会很多,虽然大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但是只是局限的。可是网络围观虽然没有实地围观那么强烈,可是它的影响范围广,网民都可以经过新闻呀,微博呀,社区呀等等了解这个热点。而且会形成舆论压力,使其关注度会极具上升。
网络围观可以影响一个人,一个国家。“我爸是李刚”这个发生在河北大学的车祸案,网络的围观使其关注度发生了极具的变化。网络围观影响了受害者,影响了李刚,影响好多人。上海大火引起的网络围观,微博的力量,最终使数10万的群众现场鲜花,寄托哀思。网络围观与现实围观水乳交融,网络围观推进现实围观,现实围观又通过网络得到放大。这两个事实的深层思考便是我国的政治体质,大了说就是我们的文化,李刚案的网络围观,微博的围观,使其上了纽约时报,发生在中国的官民案因为网络的围观,微博的发酵,引起的却是外国有力量,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关注,引起了外国政界对官员的思考。但是中国却没有产生如此的影响力,媒体反而遭到了政府的抵押,受到了消息的封锁,只有通过特殊的人肉搜索才可以找到的新闻,不加思考的中国政界反而不思考,这不得不说,这是政治体质的弊病,这是文化的奴隶。
网络的作用巨大,可是也有其弊端,我们往往在网上关注一件事也就那么几天,慢慢的就被其他的热点替代了,说明其具有短暂的影响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可是,我觉得虽然这个弊端不能避免,但是它代表民众的参与,代表民众的呼声,向社会向政府说:“我在”、“我知道”、“我要发表看发”。起码我们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等我们的关注激情达到一定程度,网络围观必定会影响政府决策,社会现象的评论,文化的提升,公众的参与。
网络的围观会慢慢的使我们由网民变成公民,网民只限于网络,可是网络的围观作用使网民上升到公民的身份,参与公共的管理,参与各种热点的评价。围观是第一步,嘲笑是第二步,理性的对话是第三步。参加公共意见,影响公共决策才是网民上升到公民的最终一步。
所以,我们要期待网络的围观,期待网民上升到公民,影响公共决策,实现公共管理。围观就是力量,关注改变中国。

阅读全文

与网络围观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共享中心没有网卡 浏览:529
电脑无法检测到网络代理 浏览:1379
笔记本电脑一天会用多少流量 浏览:607
苹果电脑整机转移新机 浏览:1382
突然无法连接工作网络 浏览:1094
联通网络怎么设置才好 浏览:1235
小区网络电脑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1068
p1108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218
怎么调节台式电脑护眼 浏览:729
深圳天虹苹果电脑 浏览:965
网络总是异常断开 浏览:622
中级配置台式电脑 浏览:1028
中国网络安全的战士 浏览:642
同志网站在哪里 浏览:1426
版观看完整完结免费手机在线 浏览:1465
怎样切换默认数据网络设置 浏览:1116
肯德基无线网无法访问网络 浏览:1292
光纤猫怎么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1511
神武3手游网络连接 浏览:974
局网打印机网络共享 浏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