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公海是什么意思
每个国家 的沿海有120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去,把这些去掉后剩下的海洋就是无主之地,也就是公海,公海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不受任何国家法律的约束,所以在公海犯法是没有法律管的,
2. 公海是什么意思
每个国家 的沿海有120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去,把这些去掉后剩下的海洋就是无主之地,也就是公海,公海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不受任何国家法律的约束,所以在公海犯法是没有法律管的,再说了公海杀人了,扔海里了谁知道啊,
3. 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联系和区别
公海是指国际法上指不包括国家领海或内水的全部海域。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内的全部海域。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国际海底区域法律地位根据《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的规定: (1)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2)任何国家都不能对区域及其资源主张或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任何国家或自然人或法人都不能把区域及其资源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 (3)对资源开发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 。区域的开发要为全人类谋福利,各国都有公平地享受海底资源收益的权利 ,特别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和未取得独立的国家的人民的利益。 (4)区域的法律地位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和上空的法律地位。
4. 公海是什么概念
公海在国际法上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依据1958年《公海公约》,公海是不包括国家领海或内水的全部海域。但随着海洋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的进展,沿海国管辖权扩大,产生了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等新概念和制度,缩小了公海的面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内的全部海域。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
5. 公海、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有何区别
公海、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有3点不同:
一、四者的概述不同:
1、公海的概述:公海在国际法上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
2、领海的概述:领海是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3、内海的概述:指深入大陆内部,除了有狭窄水道跟外海或大洋相通外,四周被大陆内部、半岛、岛屿或群岛包围的海域。
4、专属经济区的概述:指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
二、四者的特点不同:
1、公海的特点: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
2、领海的特点:领海是沿岸国领土的一部分,属于沿岸国的主权,但在一国领海内,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通过”指为下列目的通过领海的航行,一个是穿过领海但不进入内水或停靠内水以外的泊船处或港口设施。
另一个是驶往或驶出内水或停靠这种泊船处或港口设施。通过应继续不停和迅速进行。通过包括停船和下锚在内,但以通常航行所附带发生或由于不可抗力或遇难所必要或为救助遇险或遭难人员、船舶或飞机的目的为限。
3、内海的特点:按照内海的水文状况、海底地质及地貌特点,通常将面积较小、平均深度浅、地貌较单纯、深人一个大陆并受大陆影响较显着者称为陆内海。
4、专属经济区的特点: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对渔业的专属管辖权。它可以规定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可捕量,以及其他管理和养护措施。关于专属经济区的各国立法一般都规定,外国渔船非经许可不得在区内捕鱼。
有的国家立法对于在区内允许捕获的鱼的品种、数量以及可使用的网眼的大小,都详加规定,以便养护生物资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如果没有能力捕获全部可捕量,应通过协定或其他安排,准许其他国家捕捞可捕量的剩余部分,特别是准许在同一区域的内陆国和地理不利国家参加捕捞。
三、四者的界定不同:
1、公海的界定:领海(一般是12海里)与公海之间的次级地位者是专属经济区(可达200海里)。例如,宫古海峡的中部是专属经济区(国际航道,它国有自由航行权,可以无害通过),到西太平洋就很快到了公海。
2、领海的界定:根据大多数国家意见通过的《公约》规定为,“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
3、内海的界定:面积大、水深较大、海底地质及地貌较复杂、位于大陆或几个大陆之间,受大陆影响较弱者称为陆间海。
4、专属经济区的界定:专属经济区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其领海的海域所设立的一种专属管辖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为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目的,拥有主权权利。
此外,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还有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辖权。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6. 公海的定义是什么
国际法上指,国家领海以外的海域通称为公海。《联合国海洋公约》给公海下的定义是:“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车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按照公认的国际法的原则,公海是所有国家共同拥有的财富,对所有国家自由开放,平等使用。它不属于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主权不单独归任何一个国家属有,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且不能行使公海管辖权。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利用活动越来越频繁,公海自由也有了发展。1958年《公海公约》规定,公海自由包括:航行自由;飞越自由;捕鱼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上述各项自由在传统法上被称为“公海四大自由”。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为公海自由增加了两项新内容,即建造国际法所准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以及科学研究的自由。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就各有其国籍。船舶悬挂某一国家的国旗即具有该国国籍。船旗国对具有其国籍的船舶,应行使有效的管辖和控制。为了使海上秩序维持稳定,每个国家有权对在公海上发生的海盗行为,贩运奴隶,未经许可的广播,非法贩运毒品等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进行干涉。
7. 公海是指什么意思
公海指的是:
公海在国际法上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领海(一般是12海里)与公海之间的次级地位者是专属经济区(可达200海里)。
例如,宫古海峡的中部是专属经济区(国际航道,它国有自由航行权,可以无害通过),到西太平洋就很快到了公海。
公海的管辖:
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的领土,国家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或在公海范围行使属地管辖。国家对公海上有关的船舶,人,物或事件进行管辖是基于国际法中其他管辖规则和相关连接点。
其中最主要是船旗国管辖和普遍性管辖两种。同时,对某些违法行为,国家还承担了某种防止、惩罚及管辖合作的义务。
8. 领海和公海有什么区别
领海(英文:territorial sea或territorial waters)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属沿海国主权管辖。领海不超过12海里。
毗连区(Contiguous zone),又称“邻接区”、“海上特别权”,是指沿海国根据其国内法,在领海之外邻接领海的一定范围内,为了对某些事项行使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必要的管制权,而设立的特殊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十二海里,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不超过二十四海里。
专属经济区(英语:Exclusive Economic Zone,简称EEZ),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 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
公海是在国际法上指不包括国家领海或内水的全部海域。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内的全部海域。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
9. 什么是公海
公海在国际法上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
注意:领海(一般是12海里)与公海之间的次级地位者是专属经济区(可达200海里)。例如,宫古海峡的中部是专属经济区(国际航道,它国有自由航行权,可以无害通过),到西太平洋就很快到了公海。
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
(9)公海简历和网络公海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公海占地球上海洋的2/3,提供了90%的海洋生物栖息地,每年渔业捕捞的价值高达160亿美元。海洋也是主要的珍贵矿物、药物、石油和天然气田的发现地。但没有一个总括性的条约保护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和脆弱的生态系统。
而现在公海保护的势头正盛。2018年9月在美国纽约启动关于一项联合国条约的商谈,这项条约很可能会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附加条款,关注如何通过设置专门保护区和制定针对深海开矿等活动的规则护卫这些广泛共享的资源。
这些商谈预示着海洋方面也将有类似《巴黎气候协定》的国际协议。“我们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确定一个条约让各国管理公海上的活动。”美国非营利性机构海洋保护中心主席Lance Morgan说。
联合国、区域性渔业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已经列出了很多像马尾藻海一样需要保护的国际海域。但研究人员不确定,政客是否会遵从科学家的建议。
10. 公海是什么意思,什么范围叫做公海
公海就是公共海域。
关于领海的宽度,有过各种不同的主张。17世纪法学家J.洛森尼乌斯在《海上法》(1652)一书中,主张国家管辖的海域的宽度应为“两日航程”的距离。在16~17世纪的许多条约和法令中规定:国家管辖的海域应达到“视力所及的地平线”。17世纪时,荷兰国际法学家H.格劳秀斯主张:“如果在一部分海面航行的人能被在岸上的人所强迫,……那么这一部分海面就是属于这一块土地的。”换言之,国家管辖的海域范围取决于它的有效控制。从这一原则演变而为下列公式:一国的领海宽度应以大炮的射程为准。1703年另一荷兰法学家C.van宾克斯胡克提出:武器力量终止之处即陆上权力终止之处。当时大炮射程约一里格,即三海里,因此很多人便认为一国控制的沿岸海的宽度应为三海里,从而提出“三海里规则”。但大炮的射程不断扩大,三海里的主张因而失去其理论根据。学者的意见以及国家的实践,在领海宽度问题上,是很不一致的。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际间统一的领海宽度。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于1973年7月14日向第3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提出:“沿海国有权根据自己国家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并照顾到邻国的正当利益以及国家航行的便利,合理地确定领海的宽度和范围。”事实上,各国宣布的领海宽度有3海里(英国、美国、比利时、荷兰等24国)、4海里(挪威、芬兰2国)、6海里(土耳其、希腊等4国)、12海里(中国、苏联、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泰国、阿尔及利亚、埃及、扎伊尔、苏丹、摩洛哥等77国)、20海里(安哥拉)、30海里(尼日尔爾利亚、多哥)、50海里(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喀麦隆、冈比亚4国)、70海里(毛里塔尼亚)、100海里(塞内加尔)、200海里(阿根廷、巴西、秘鲁、塞拉利昂、贝宁等14国)等不同的宽度。依照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但对其最大范围作了限制,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
参考资料:http://www.fxky.com/forum_Subject.aspx?Id=2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