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互联网行业为什么发展得不如中国好
因为互联网是需要创新的行业,尤其是需要大量充满活力,思维敏捷的年轻人。纵观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很多都是80后甚至90后创立的。员工也以25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但是如今的日本却缺乏这些必要的条件。首先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老龄化严重。由于生育率底下,很多行业都缺乏年轻人,一些70岁以上的老年人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这也导致传统行业对年轻人的需求更大,
给出的工资福利待遇也就更高一些。再加上很多传统日本企业都是终身制雇佣,即使工资不高的也会非常稳定。因此相比充满了风险的互联网行业,年轻人更愿意进入传统行业的公司工作,愿意出来互联网创业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相对的,由于缺乏本土企业的竞争,进入日本的互联网巨头们也非常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日本雅虎为例,无论是网站还是APP的设计都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样式。这样的网站又怎么能够为日本互联网行业培养所需的人才呢?综上所述,人才的匮乏、市场规模的局限、竞争对手的强大,是日本互联网行业始终无法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因此尽管日本拥有很多高新技术,但是在互联网领域,确实远远不如中国。
B. 日本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如何
日本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不得不说的很好的,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同时日本在控制舆论上还是很不错的,在科技方面发展的也非常的迅速。
C. 日本的网络技术发展状况怎样
日本的网络技术进化到不得了了,很多年前人家就是3G世界了,很多技术也是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是吹出来的,他们的手机网络技术也是世界第一的,不要被最近几年的垃圾谍战片蒙吓了你的眼,日本多强大我们心知肚明
D. 请问日本网络游戏的实力
前几年的魔力宝贝红火的很,现在不行了,现在在中国已经基本上不见日本的网游了,可喜可贺!论及网游,还是韩国牛B一点,另外就是美国和欧洲市场厉害,在本土的网游正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日本的网游已经渐向式微,至少在海外已经很少有人气了!
E. 日本的网络相当于国内的电信、移动、还是联通
日本有五大移动通讯的运营商,分别是Docomo,Softbank,AU,eMobile和WILLCOM。
一、NTTドコモ(NTT DOCOMO,INC)
NTT(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是日本最早开始研发,运营电讯服务的企业,早在1868年开始运营东京和横滨间的电信服务。在贝尔发明电话机的第二年1877年,着手电话机的国产化,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通讯大手企业。1968年以运营移动传呼服务(中国曾经昙花一现的BP机)为契机,成立NTT子会社NTT
Docomo,寓意do communications over the mobile network。
Docomo的优势在于NTT雄厚背景的支持,所以在基站的建设,信号强度,通话质量和手机服务上就优于其他对手。但是在日本提到移动运营商比较的话,普通日本国民对于Docomo的第一印象就是信号和周边服务都很好,同时话费比较昂贵。
Docomo目前提供两种通讯格式:
Foma 2001年开始实行,利用W-CDMA、HSPA的第3代,第3.5代移动通讯系统。
Xi 2010年开始实行,利用LTE的第3.9代移动通讯系统。
Docomo以dMarket为中心,整合所有Docomo手机周边服务。从动画,购物,游戏到阅读,音乐,视频等等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应用并不是只针对智能手机,再普通的蜂窝电话也可以通过menu中的Docomo
Market来打开手机浏览器使用上诉的服务。
二、Softbank(SoftBank Corp.)
软银,由传奇人物孙正义于1981年成立。主要经营移动通信,固定电话,棒球队,风投,Internet关联等业务,是日本罕见的Top-Down型经营方式。在风投方面,颇多成功,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风投阿里巴巴,雅虎,PPTV,人人网等案例。
Softbank移动通信给我的感觉用异军突起来形容非常的恰当。几大手笔介绍如下:
1-区间免费通话:首推凌晨1:00 – 晚9:00
Softbank用户之间免费通话(收费时段只有晚上9点到凌晨1点,对于这点中国人肯定无法理解大跌眼镜吧)。再配合MNP提供Cash
Back(从其他运营商比如Docomo转换到Softbank网络,电话号码不变,Softbank免费赠送手机并奖励几万日元的现金。由此也可见日本移动运营商之间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迅速在日本移动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2-学割(面向学生的优惠活动)+家族Plan:帮助Softbank攻占学生市场和日本各个家庭。对于在校学生提供非常优惠的活动。不仅很多种手机本体不要钱,还减去每月980元的基本通话费或每月赠送固定金额的通话费。笔者在学生期间使用Softbank手机,每月手机经常为0元。同时推出面向家庭成员的家族Plan,加入家族Plan的手机之间24小时免费通话,免费短信。学割的低价使得Softbank网络在学生和家庭单位中蔓延。
3-LTE建设:Softbank最被人诟病之处在于信号不好,为了提高用户体验,Softbank大力着手LTE3.9代移动通讯系统建设。参考Yahoo发布的调查报告,在通勤高峰时期,人流量最大的东京山手线新宿,池袋,涩谷,东京,品川,新桥站测试速度排名,Softbank排名第一,AU则耗时为Softbank的一倍以上。参考资料为了加强信号的建设,Softbank还和eMobile合作共享网络。及Softbank基站压力过大时转移回线到eMobile网络;以此交换eMobile网络负荷压力过大时转移压力至Softbank网络。这里补充,eMobile的优势在于手机可以当作路由器,使得PC,平板都可以通过eMobile的网络上网。Softbank最初的想法是直接收购eMobile,不过这项提案违反了日本的反垄断法,最后破产告终,在eMobile中详细介绍。
4-iPhone:签下苹果,让Softbank更是势不可挡,赚得盆溢钵满。
Softbank当前发展虽然如日中天,但是依然没能撼动Docomo百多年的霸主地位。原因除了信号不好这个硬伤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机周边服务。Docomo通过dMarket可以把几十种应用(音乐,游戏,阅读,动漫,购物等)快速传递给用户。外加Softbank不支持Sim-Free解锁(Docomo提供3150日元的手机解锁服务,解锁后可自由使用其它运营商的Sim卡)。以及Phone不支持NFC功能,缺失了移动支付这块在日本使用率非常高的应用也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NFC介绍参看《NFC日本流行之路》)
三、 AU By KDDI
前身是日本移动通讯(IDO)和DDI
Cellular两大Group,作为地方性运营服务提供商,运营范围是关东,东海,甲信,北海道,东北,四国,九州,冲绳等地区。2001年10月由KDDI合并成立au
by KDDI。
AU(方便称呼,统一称呼)最早提出了1日元SMS(Short Message
Service,100日元购买力为一瓶饮料)。并在当时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利用3G网络发送Short
Mail或Email成为主流,加上各个运营商内的SMS全部免费,AU的1日元战略也就随是销声匿迹了。
闲话不说,AU的强势在采用CDMA技术,通话质量相比其他运营商要好的多。同时步Softbank的后尘,推出1AM-9PM时段通话免费,因而保留住了一部分用户,尤其吸引电话业务非常频繁的顾客(好话质低费用)。外加地震情报实时推送等非常有用的业务和AU
Pass系列(手机增值服务,包括MusicPass,生活信息吃喝玩乐的SmartPass,阅读相关的BookPass,视频相关VideoPass)使得AU占领了一定的份额。
AU短板-事故频发。在如此重视质量和安全的日本,AU却事故频发。先是2006年2007年被公正取引委员会警告,警告内容是将费用体系复杂化,容易使顾客误解并误导其支付费用。然后2007年卷入Pre-Paid市场不良竞争,被总务省起诉。最严重的莫属2008年3月发生的13起电池爆炸和自燃事故,虽然AU迅速回购市面上的21万4000多台手机,但是AU公司对于原因的调查,事故责任明究等却迟迟未见动作,直到2周后又发生2起电池爆炸事故后才发表调查结果。2011年又现二手手机回购个人数据未删除,转卖引起个人信息外泄。在对产品质量,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服务质量要求极度苛刻的日本,上诉事件掀起轩然大波,AU的市场占有率也随之急剧下跌。
四、eMobile
eMobile的市场定位非常的有侧重,也是日本差异化服务的典型案例。
首先日本的几大移动运营商都是对手机加锁的,也就是说softbank的SIM卡不能在AU的手机上使用。而eMobile则和华为合作,推行手机无锁。任何运营商的手机SIM卡均可在eMobile手机上使用。
其次主打移动网络。eMobile的手机就可以当作小型路由器来使用。家庭中的PC,Tablet等设备可以通过eMobile手机来连接LTE网络,当然前提就是顾客契约的内容是流量包月无限制。这种方式必然会带来网络高负载问题,eMobile为了解决该问题,对手机流量做了限定,超过限定后下行速度将变慢。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共赢,eMobile接受了Softbank收购的方针。
方针大致为,Softbank收购额Mobile,收购eMobile后Softbank可以顺理成章的在负荷大的情况下分散压力,将一部分用户转移到eMobile的网络(Softbank信号差被用户诟病)。而对于eMobile,也可以利用Softbank的LTE网络分担流量的压力(Softbank
LTE网络测速排名第一)。双赢的合作却在政令面前破产,日本有明确的反垄断法,因为收购成功后Softbank将拥有比其他运营商多出一倍的带宽(各大运营商所使用的频段均由日本政府工信部决定),日本政府判断这起收购会带给市场不良竞争的结果,进而损害顾客群体的利益,因此痛下杀手,令行禁止。虽然目前Softbank和eMobile以其他合作的方式打通一部分网络,但由此事件可以看出,政府在反垄断中的强硬态度。
eMobile留给日本国民的印象就是手机路由和流量放题。
五、WILLCOM
WILLCOM业务主要是PHS业务,类似中国的小灵通。但是没有固定的使用区域限制,通话费用非常低廉。由于频率不会对人体和电子仪器造成干扰,在医院,保育院,护理机构均可使用WILLCOM的PHS电话。
WILLCOM的PHS电话通讯技术比较落后,虽然待机时间和通话音质良好,但是没有跟上市场发展,不支持3G通讯,使其定位始终在公司中联络用,很难在大众市场中有所作为。随着各个运营商话费越来越低廉,迟早有一天会攻占法人市场(面向公司的契约)。
日本的五大移动运营商可谓各自特色,各有领地,虽互有攻伐,但依旧是犄角鼎立之势。良性的竞争下才催生出越来越廉价的资费,越来越优秀的服务和越来越精彩的应用。
F. 日本手机网络有多强大
上面没有一个回答是专业的…… 说日本手机网络世界第一,其实过于宽泛了?在网人数第一?网络覆盖面积第一?网络品质第一?还是?这些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判,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排名。但是的确,日本的手机网络脚步从未停止,几乎步步领先。 2001年10月,NTT基于WCDMA标准,全球首先推出商用3G网,2002年4月,KDDI基于CDMA 2000 1X标准,开始经营第三代移动通信。2003年5月28日,NTTDoCoMo于宣布开始进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系统的户外试验2005年,日本有6920万人使用手机上网,而使用常规PC上网的用户数量是6600万,用手机上网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使用计算机上网的用户。2006年,KDDI将CDMA 2000 1X升级到CDMA 2000 1xEV-DO网络,建立全IP平台。2009年,NTT Docomo总裁山田隆持表示,将于2010年推出其下一代4G移动电话网络。…… 纠正一下对日本手机终端的认识误区。日本的手机终端市场与中国不同,并非开放型市场主导。日本手机的从平台搭建、外观设计、销售策略、售后服务,几乎通通是运营商主导并实施的。正由于这种深度运营商定制,从一开始运营商便选择了日系厂家进行合作,其合作紧密度以及长期以来的经验积累,使得运营商习惯于与日系厂商合作,因此非日系终端厂商成为运营商合作伙伴相当的困难。Nokia以及IPHONE对日本市场的理解远远不及本地运营商的水平,并且其终端对内容的支持以及与3G网络的结合及其应用拓宽都遇到了瓶颈,因此失败是难免的。当初IPHONE推出的时候,曾经有约200万用户,几个月的热度过去了,慢慢的都回归了原本的运营商阵营,因为大家都习惯了“日式的3G”。另外一点,日本人的品牌观念非常非常重,NOKIA的品牌效应在日本基本失效,而苹果也只是作为时尚商品得到了一时的追捧,但并未成为深入生活的手机终端。 但是,日本手机技术和国内不少厂商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大差距。手机收看电视,并不是免费,而是其费用包括在了定额制的套餐内了,并且将来会与固定电话、固定上网、固定电视等无缝切换,即FMBC(固定移动广播融合)。GPS在日本叫做NAVI,即手机导航,比我们国内的导航更细致更人性化些,有了手机基本就不会迷路,而速度上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顺便鄙视某D人睇唔明广东话喺度扮晒蟹~
G. 日本手机的网速怎么样
日本由于土地面积小所以服务器与用户相对集中所以网络速度就会比中国快。这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由于日Internet发展比较早,接入网技术比中国成熟,多采用FTTH光纤到户,而中国只是用双绞线接入技术,这样速度就下来了。
据调查,日本的平均下载速度高达61Mb/s,另外网速较高的国家还有:韩国45Mb/s、法国17Mb/s、加拿大7Mb/s。
H. 日本互联网行业为什么落后,原因都有哪些
观点一:
谁说日本IT不行?日本世界上第二大软件消费国,移动互联网当年日本更是领先美国以十年计。05年到日本,那时人家就可以手机看电视,上网,坐地铁。要说落后主要是在软件领域。而这方面的落后主要是日本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基本上都是原先的那些大公司唱戏,比如NTT,日立,NEC,富士通,小公司,新公司难有出头之日。而大公司里层级很多,公司领导很多都是制造业出身。优秀的人才难以崭露头角,创新也是难上加难。我参加的一个项目组里,一群普通的程序员居然在试图开发一个大型数据库!让人匪夷所思。所以日本大公司垄断软件业应该是日本软件业难以媲美欧美的根本原因。
观点二:
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围绕钢铁和煤炭展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石油和电力,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网络,通信,计算机和多种能源。
当初日本经济崛起是因为日本在控制第二次所产生的各行业,但是日本太过于依靠美国的市场,心态又过于自膨胀,所以在美国的压力下,签下了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协定》,随后,日本个人和企业购买力大增,出于一种对美国的表面自大,实则自卑的想法,日本企业花费巨资去并购已经泡?i化的美国服务业和房地产,而从泡沫危机中解脱出来的美国投资者,则将资金投入硅谷,发展新科技,最后泡沫破裂,日本各企业损失惨重,资金运转困难。
同时,中韩企业崛起,对日本的压力增大。这时,日本投资者面临前有美国的科技业已经崛起,市场和科技两手抓,日本难以与其竞争,后有中韩追赶,传统企业也需要资金救援,这时日本已经难以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行业,所以,日本不只在lT行业不行,连其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关行业都难以与美国竞争,这就是日本衰落的二十年,造成这一点的原因,正是日本太过于在乎美国,日本企业只知道跟着美国走,在传统行业与美国竞争不能拓展新行业,日本的政府只在乎依附美国,不能为企业找到更多的市场。古人说南辕北辙,当你大方向错了,你的优势只会加速你的倒退。日本正是如此,错误的投资,错误的国家战略,使日本的优势变劣势,南辕北辙是因为人太愚蠢,而日本则是格局太小,日本人眼中只有美国,美国人眼里装着全世界
I. 据说日本的网速非常快,这是真的么哪个知道进来吧
确实非常快,不过也没你说的那么夸张,我就住东京
日本的网络一般都是光纤,号称百兆,实际上大概七八十兆吧,这已经够用了。下电影什么的速度有时能达到4M/S,每个月便宜的3-4000日元贵的6、7千不等。而且人家开通网络的时候会送你两万日元左右的购物点数,或者送PS3、WII之类的,或者有其他优惠活动,还有的前几个月是免费的,等等。
中国就别提了吧,比那个什么4M的ADSL不知道强多少。中国的网不仅慢,而且是网速和价格比最贵的国家
J. 日本的网络怎么样网速一般多少
日本个人网络有上传流量限制。速度虽快,但是不能商用。否者每个家庭用户的网速基本能超过100M,我家的实际网速测试是128M. 用到是光纤OCN。但是我看国内的网络电视比如PPS .每天上传量超过30G,IPS就会往家里来封信通知你跟IPS联系,如果在期限内不回复就自动停止服务,如果超了2次也停止合同。我有一次一天上传量达到89G .来过一次通知。还有没个家庭用户,每个契约最多5个IP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