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webservice和restful的区别
REST是一种架构风格,其核心是面向资源,REST专门针对网络应用设计和开发方式,以降低开发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REST提出设计概念和准则为:
1.网络上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抽象为资源(resource)
2.每一个资源都有唯一的资源标识(resource identifier),对资源的操作不会改变这些标识
3.所有的操作都是无状态的
REST简化开发,其架构遵循CRUD原则,该原则告诉我们对于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只需要四种行为:创建,获取,更新和删除就可以完成相关的操作和处理。您可以通过统一资源标识符(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URI)来识别和定位资源,并且针对这些资源而执行的操作是通过 HTTP 规范定义的。其核心操作只有GET,PUT,POST,DELETE。
由于REST强制所有的操作都必须是stateless的,这就没有上下文的约束,如果做分布式,集群都不需要考虑上下文和会话保持的问题。极大的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
对于SOAP Webservice和Restful Webservice的选择问题,首先需要理解就是SOAP偏向于面向活动,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包括安全,事务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SOAP强调操作方法和操作对象的分离,有WSDL文件规范和XSD文件分别对其定义。而REST强调面向资源,只要我们要操作的对象可以抽象为资源即可以使用REST架构风格。
REST ful 应用问题
是否使用REST就需要考虑资源本身的抽象和识别是否困难,如果本身就是简单的类似增删改查的业务操作,那么抽象资源就比较容易,而对于复杂的业务活动抽象资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比如校验用户等级,转账,事务处理等,这些往往并不容易简单的抽象为资源。
其次如果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定义要求,而且前期规范标准需要指导多个业务系统集成和开发的时候,SOAP风格由于有清晰的规范标准定义是明显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在开始和实现之前就严格定义相关的接口方法和接口传输数据。
简单数据操作,无事务处理,开发和调用简单这些是使用REST架构风格的优势。而对于较为复杂的面向活动的服务,如果我们还是使用REST,很多时候都是仍然是传统的面向活动的思想通过转换工具再转换得到REST服务,这种使用方式是没有意义的。
效率和易用性
SOAP协议对于消息体和消息头都有定义,同时消息头的可扩展性为各种互联网的标准提供了扩展的基础,WS-*系列就是较为成功的规范。但是也由于SOAP由于各种需求不断扩充其本身协议的内容,导致在SOAP处理方面的性能有所下降。同时在易用性方面以及学习成本上也有所增加。
REST被人们的重视,其实很大一方面也是因为其高效以及简洁易用的特性。这种高效一方面源于其面向资源接口设计以及操作抽象简化了开发者的不良设计,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Http最初的应用协议设计理念。同时,在我看来REST还有一个很吸引开发者的就是能够很好的融合当前Web2.0的很多前端技术来提高开发效率。例如很多大型网站开放的REST风格的API都会有多种返回形式,除了传统的xml作为数据承载,还有(JSON,RSS,ATOM)等形式,这对很多网站前端开发人员来说就能够很好的mashup各种资源信息
安全性
技术没有好坏,只有是不是合适,一种好的技术和思想被误用了,那么就会得到反效果。REST和SOAP各自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如果在一些场景下如果去改造REST,其实就会走向SOAP(例如安全)。
REST对于资源型服务接口来说很合适,同时特别适合对于效率要求很高,但是对于安全要求不高的场景。而SOAP的成熟性可以给需要提供给多开发语言的,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接口设计带来便利。所以我觉得纯粹说什么设计模式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什么意义,关键还是看应用场景。
同时很重要一点就是不要扭曲了REST现在很多网站都跟风去开发REST风格的接口,其实都是在学其形,不知其心,最后弄得不伦不类,性能上不去,安全又保证不了。
成熟度
SOAP虽然发展到现在已经脱离了初衷,但是对于异构环境服务发布和调用,以及厂商的支持都已经达到了较为成熟的情况。不同平台,开发语言之间通过SOAP来交互的web service都能够较好的互通。
由于没有类似于SOAP的权威性协议作为规范,REST实现的各种协议仅仅只能算是私有协议,当然需要遵循REST的思想,但是这样细节方面有太多没有约束的地方。REST日后的发展所走向规范也会直接影响到这部分的设计是否能够有很好的生命力。
‘贰’ 为什么大型网站前端使用 PHP 后台逻辑用 Java
首先,为什么是PHP和Java,不是其他。这和两者的开源社区都很活跃,并且都很适合进行Web开发有很大的关系,而且都很适合Linux环境下运行,可以在运维上统一管理。
尽管.Net市场占有率也不低,但由于Windows和SQL Server的License费用、开源社区不活跃等多种问题相对而言考虑得少一些。TIOBE TOP 10中适合Web开发的语种还包括了Python Perl Ruby,其中Perl已经是昨日黄花,主要在服务器脚本领域还有较多应用,Web上已经不太可能Yesterday oncemore了。Python最近上升势头挺猛,但仅需要考虑文档较少、招聘相对困难基本就注定了暂时不会是大网站的主流选择。Ruby就不更不用提了。
再看一下两个语言之间的差异。 PHP灵活,上手快,易修改,发布快捷,缺点是容易犯错(常见如拼写错误、SQL注入、上传执行等)、执行效率不高、缺乏全局缓存。Java的优点则是稳定可靠、运行效率高(尤其是JIT的出现之后差距更大了)、不容易犯错(强类型、预编译、必须拦截异常等等),缺点是开发和发布的效率相对较低。尽管优秀的工程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以上的问题,但通常而言,哪能到处都是高手多如狗的梦之队?
然后从MVC的层次结构上说,在一般网站项目的开发周期中,需求变更最频繁、调整最多的是View,其次是Controller,最后是Model。这非常好理解,没事干谁天天改数据结构?每次版本升级控制结构都要改的啦,或多或少而已。而View,啥时候两天不改BU啊PM啊UED啊大概是集体休年假了吧?
再次是两者之间的通信,目前RPC技术已经足够成熟,无论是Web Service/Hessian/RESTful API都能够让开发人员专注在功能开发上,而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异构平台的差异和通讯的细节。这也就意味着在大公司里同时应用两种语言的方案并不会引入过多的复杂度和工作量。当然,文档量的下限倒是因此被拔高了不少,但事实上大部分团队对此其实都是喜闻乐见的:别每天说文档重要但没空了,你不写其他同事怎么配合?
总的来说,靠近用户的前端,使用PHP能够更快的完成前端频繁而琐碎的更新,自如的应对各种需求的变化。页面的结构调整、用户输入内容的基本验证、仅只和用户交互有关的简单逻辑等都很适合使用PHP来开发,甚至可以通过类似Smarty等模板技术将其页面的变动迁移到前端团队。而基本的业务逻辑和数据的更新采用Java开发,可以有效的提高复用度、提升性能和吞吐能力、规避安全问题等。而开发效率稍有降低换来的是可维护性的提升,发布速度慢就更不是问题了,因为通常对于基础业务逻辑的调整往往都是整体修改,并层层测试确认才能发布的。
所以,大型网站前端采用PHP后端采用Java,既好招人又好维护、系统稳定还性能高、连安全性都大大增加。代码复用、文档完备度居然也都改善了。让你在以上这些好处触手可及时,对架构师知识谱系在广度上要求更高一些这事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好吧,后面的同学补充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为什么不是仅用PHP或是仅用Java?这个我原本稍微提了,不过之前发布前删掉了的,因为问题是为什么PHP+Java。其实也有很多公司为了保证团队组织不至于过度复杂,会更倾向于采用单一语言,尤其是中小公司。
单一方案其实一样可以做良好的隔离,PHP同样可以提供Service,而性能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算法和架构的问题而不是语言差异的问题。如Velocity或JSTL等也是很优秀的隔离方案。
但我们都知道,现实往往比理想骨感很多,这些方案在高压力下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而体现双语言的优势,这些在上面其实都提到,详细说明一些很难得到改变的点:
1、PHP由于其动态脚本语言的特性,包括类、函数、常量在内都需要在每次请求周期中重复执行后才能建立运行环境;为了保证解析速度而牺牲编译质量;应用了FastCGI但仅仅只是复用进程处理请求减少fork成本而不是像其他语言,初始化完毕后通过FastCGI的接口获得数据并以对应接口返回数据等几个原因,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在性能上追回当初更烂现在开着JIT牌跑车的Java了。 更何况,还缺少了系统级共享数据的支持,使得核心数据一次性初始化后重复使用必须借助扩展或中间件。
2、在PHP里是如此的容易犯错而难以发现,即使你用实质上出自官方的Zend Studio,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要保证你的程序高质量无大错,得要有充足的经验、足够的严谨、以及——负责任的QA。淘宝的黄裳就曾经拿IDE这事开过玩笑。而玩笑背后的那个原因“缺乏中间件”最近几年有不少的改善,主要是不少中间件的支持变得更广泛了从而让PHP得益,但发展的根源其实还是在C和Java社区。性能和易犯错则是语言特性造成的技术难点,也是用来换取灵活、快捷的必要代价,很难去指望有根本的改善。
3、Java的世界里也有JSTL、Velocity和Freemaker等,但和PHP灵活而强大的动态能力、丰富的函数和类库、轻松的学习成本、多到令人发指的文档相比,简直就是渣,就是渣啊!JSTL改完了要重启Context啊有木有?Velocity不关缓存也要重启啊有木有?Velocity开缓存性能低下啊有木有?即使这些都不管,调整下某个数据校验规则要改Action也要重启有木有?
好吧,吐槽结束。
实际工作中性能问题可以通过良好的架构解决,容易犯错的问题可以通过框架和规范以及全面的测试来解决,中间件选择少些但其实该有的都有了,Java的灵活性一样有不少可供考虑的解决方案,不说 OSGi 之类,就算是挫得要死的摘掉节点重启,完成后重新上节点的策略也都能凑效。
所以,大家会看到单一语言的技术团队也很多,这个问题的真正考虑还是更多在团队自身的特点、积累等等。用了双语言的,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用这些,不用的也清楚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最后的最后说一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用双语言方案的话,基本上你也就不需要考虑它了。
小猪,写程序很好玩
后端java最大的优势在于庞大的生态环境,你想解决的任何问题,java都有现成的方案,而且,相对其他语言来说,基于jvm的方案在运行效率和运维成本上平均来说是最佳的(这里不讨论说什么运维人员的能力之类的,只假设我们的运维都只具有一般的平均水平),所以,后端天然是倾向java的,无论前端用什么。
至于前端,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个网站的UI,变动相当频繁,传统的基于java的开发方案,jsp tag lib,freemaker, velocity。。。。你让前端怎么改,怎么调试?不经过专门学习他们怎么看得懂?而且,java的开发模式,动不动上来就是MVC,后端跟前端结合太紧密了,基本上前端很难自由的在ui层工作。反过来,基于PHP的前端方案,至少做前端的都能看得懂,都能调试得了,这就是巨大的生产力的解放了,讲后端java做成rest服务,前端所有的动态代码都可以交给前端工程师,对他们来讲,最舒服的动态网页方案,自然就是PHP,这个是历史沉淀决定了,谁也没法改变,无论你多么看不起PHP,包括我自己也是并不喜欢PHP,但是仍然要再强调一次,对前端工程师来说,最舒服最自在的动态网页方案,仍然是PHP!就如同上面很多人回答的,PHP就是快,快在哪儿?PM说要改什么,前端上手10分改好,30分钟后已经release了。把任务发给后端工程师?那慢慢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