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水电话区号是多少
三水区的电话区号是:0757
【行政归属】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历史】
三水区白坭镇银洲贝丘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三水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居住活动。据旧志载: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西江、北江、绥江汇流(三江汇流)、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1913年,三水县隶属粤海道;
1920年,撤销粤海道建制,三水县直隶属广东省西区善后公署;
1931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西区绥靖公署管辖;
1936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区管辖;
1938年,三水县划归广东省第三行政区管辖;
1945年,三水县恢复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区;
1949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三水县;
1949年10月17日,成立三水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接管国民党三水县政权;
1949年10月29日,佛山军管会成立并接管三水县,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
1949年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粤中行署,三水县受佛山市(县级市)管辖;
1949年11月,成立三水县支前指挥部、中共三水县委;
1950年2月15日,成立三水县人民政府,受佛山市人民政府管辖,佛山市人民政府隶属珠江专区;
1950年7月1日,撤销佛山市,建置佛山镇,受南海县管辖,三水县直隶属珠江专区。
1951年6月26日,恢复佛山市建制,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
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建置粤中行政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佛山市隶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1月4日,撤销粤中行政区,建置佛山专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隶属佛山专区;
1958年11月至1959年3月,佛山专区一度改称广州专区,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佛山市隶属广州专区;
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至南海县,南海县受佛山市管辖;
1960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受佛山市管辖;
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管辖,三水县受佛山市(地级市)管辖;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市、江门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三水县受佛山市(县级市)管辖;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建置佛山市(地级市),三水县受佛山市管辖;
1993年5月28日,撤销三水县,建置三水市(县级市),直隶属广东省,委托佛山市代管;
2002年12月8日,撤销三水市(县级市),建置三水区,受佛山市管辖。
2003年1月8日,三水区挂牌成立。因西、北、绥江在境内汇流,故名三水。
【行政区划】
2000年,三水市共辖4个街道(西南街道、河口街道、金本街道、南边街道)、7个镇(青岐镇、大塘镇、六和镇、乐平镇、范湖镇、白坭镇、芦苞镇)、1个经济区(云东海旅游经济区)。
2002年,撤销河口街道,建置河口镇;撤销范湖镇,并至乐平镇;撤销青岐镇,并至西南街道。
2003年,三水撤市设区后撤销六和镇,并至大塘镇;撤销南边街道,并至乐平镇;撤销河口镇、金本街道,并至西南街道;迳口华侨经济区划归三水区管辖。三水区共辖1个街道(西南街道)、4个镇(芦苞镇、大塘镇、乐平镇、白坭镇)、2个经济区(云东海旅游经济区、迳口华侨经济区)。
2008年,撤销云东海旅游经济区,建置云东海街道;大塘镇六和村并至迳口华侨经济区,建置迳和镇。
2009年,迳和镇更名为南山镇 。
【地理环境】
1.地貌土壤
三水区地形地貌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洼地等,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样性。三水区地形狭长,南北相距68km,东西相距30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半丘陵区。西北部多为200~300m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m。东部、中部、南部均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纵横,土地肥沃;西北部为低山高丘,土壤母质为砂砾岩、变质砂岩、花岗岩及石灰石等,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分布于全区各地的丘陵区,均为砂岩、沙页岩、砾岩赤红壤等组成,约占24.4%。其余为泥沙冲积平原和河网地带,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
2.气候
三水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充沛,但分布不均匀,时有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夏秋两季常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雷电灾害频繁,属雷暴盛发区。影响三水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早春的低温阴雨、夏季的台风、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大风、冰雹等);冬季的寒潮等。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7月份气温最高。年极端最高气温39.1℃(03.7.15);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0.7℃ (57.2.11) 。
降水:年平均降水日数(≥0.1)154.3天。年平均降水量1682.8毫米(4-9月:占总雨量80%)。全年雨季分为两段: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低槽带来的降水;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等引起的降水。
日照:全年日照总时数1721.7小时。一年中最长的日照时数是7月为218.7小时,最短是3月为65.5小时。
雷暴:三水是雷暴多发区,历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1天。
3.河流
三水区境内河涌交错,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西江流经西南街道、白坭镇边境,北江从北至南纵贯大塘、芦苞、乐平、西南等镇(街道),并经思贤滘与西江相通。另流经区境内,长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芦苞涌、漫水河、青岐涌、樵北涌、九曲河、左岸涌、大棉涌、刘寨引水涌、乐平涌等10条。全区主要江河西江、北江水质保持良好[1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经勘查,三水区内矿产资源有石油(含油页岩)、天然气、煤、铁、钨、锌、铋、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盐、硫铁矿、磷、地下水、矿泉水、泥炭土(含黏土)、二氧化碳气等16种。还有一定储量的银矿1处、金矿多处。曾开采的矿产有石油(含油页岩)、煤、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硫铁矿、矿泉水[10]。
野生动物
三水区内野生动物原种类繁多,由于人口增加,荒山荒地不断开发,已日益减少。
兽 类
建国后在六和镇山区多次发现老虎,当地民兵钟鉴清等于1952~1959年击毙2只,1962年击毙1只,后再无发现。此外,在县境北部山区有野猪、黄猄、豪猪、山猫、果子狸、猪狸、五间狸、七间狸、豹狸、松鼠、穿山甲等。县内各地均有田鼠、褐家鼠、蝙蝠[14]。
禽 类
候鸟主要有禾花雀、燕子、凫(又名野鸭、水鸭、蚬鸭。有绿翅鸭、扒口鸭、锡咀鸭、圆头鸭、关公鸭等)。其他有鹧鸪、鹌鹑、雉(又名山鸡。有花、白两种)、五更鸡(三趾鹌鹑)、画眉、喜鹊、乌鸦、白头翁、翠鸟、黄鹂(俗称黄莺)、鹰(有苍鹰、鱼鹰、尖咀花鹰、山崖鹰、低头鹰)、鸮(俗称猫头鹰)、杜鹃(又名子规、催归等)、草鸮(猴面鹰)、鸬鹚、大杜鹃(又名布谷)、鹤(有蓑衣鹤、夜游鹤、黄嘴白鹤、黑嘴白鹤)等[14]。
鱼 类
流经县境的西、北江水域鱼类品种繁多。主要有:嘉鱼(相传是向嘉庆皇帝的贡品,因而得名)、鳜鱼(又名桂花鱼、桂鱼)、鱼、鲈鱼(分白鲈、桂花鲈)、鳊鱼(又名鱼)、比目鱼(俗称挞沙、龙利)、凤鲚(即凤尾鱼)、草鱼(即鲩鱼。分白鲩、黑鲩)、三黎鱼、黄鱼、鲶鱼、锦鱼、鳙鱼(即大头鱼)、鲮鱼、鲫鱼、鲤鱼、笋壳鱼、鳝(分白鳝、黄鳝、黑鳝、龙鳝、花锦鳝)、和顺、坑娟、沉沙、立追、莎苏、泥鳅、山鲶鱼等[14]。
节肢、两栖、爬行类
节肢动物有虾、蟹、蜈蚣(俗称百足)、蝎等。两栖动物有青蛙(俗称田鸡)、石蛤、蟾蜍等。爬行动物有龟、鳖(俗称水鱼)、蛇(有蟒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眼镜蛇、草花蛇、过树榕、三索线、青竹蛇、水蛇)、蜥蜴(俗称四脚蛇)、壁虎(俗称盐蛇)。软体动物有螺(分田螺、石螺)、蚌、蚬、蜗牛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俗称蜞乸)等。两栖类的有石蛙、泽蛙等。还有煎鲫鱼等特种动物[14]。
昆虫类
主要有蜂、蝴蝶、蜻蜓、螳螂、蚱蜢、蟋蟀、萤火虫、蚊、苍蝇、金龟子(俗称搅花虫)、蜣螂(俗称牛屎龟、笨屎虫)、蚁(有红蚁、黑蚁、白蚁)、蟑螂(俗称曱凷)、蝉等[14]。
野生植物
树木
主要有:木棉、榕、樟、荷木、乌桕、苦楝、格木、柚、橄榄、马尾松、红楝子、垂柳、仁面子、无花果、黄牙果、山肺、鸭脚木等[15]。
竹
主要有:簕竹、篱竹、篙竹[15]。
药用植物
野生中药材主要有:海金沙、狗脊、骨碎补、淡竹叶、芦根、香附、水菖蒲、石菖蒲、广东狼毒(野芋头)、半夏、天门冬、土伏苓、草解(土太)、山药(淮山)、羌黄、莪术、郁金、草蔻(草扣仁)、石楠藤、榕树须、穿破石、五指毛桃、桑寄生、火炭母、地肤子、青葙子、倒扣草、茨实、宽根藤、荜澄茄、金樱子、金樱根、蛇泡勒、草决明、金钱草、皂角、葫芦茶(葫芦叶)、千斤拔(老鼠尾)、葛根、入地金牛、三丫苦、鸦胆子、苦楝皮、紫荆皮、岗梅根、救必应、毛冬青、无患根、铁包金、布楂叶、海桐皮(木棉树皮)、木棉花、山芝麻、半枫荷、红水葵、了哥王、天香炉、鸭脚树皮、蛇床子、紫花杜鹃、白花茶、马鞭草、五指金、半枝连、益母草、防风草、颠茄根、穿心莲、车前草、白花蛇舌草、杞子(山枝子)、络石藤、党参、半边莲、广东刘寄奴、田基黄、广东土牛藤(土牛七)、鹅不食草、苍耳子(粘头芒)、莶草(虾钳草)、旱莲草(白花蟛蜞菊)、九里明(千里光)等。
【人口】
1.三水市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
西南街道
194030
河口街道
23708
金本街道
26361
南边街道
28611
青岐镇
7042
大塘镇
34446
六和镇
14220
乐平镇
30404
范湖镇
13,19
白坭镇
32163
芦苞镇
35415
合计
440119
2.佛山市三水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
西南街道
云东海街道
白坭镇
大塘镇
乐平镇
芦苞镇
南山镇
合计
2011年全区常住人口625375人,其中户籍人口397150人,户籍人口全部为非农业人口。全区出生4254人,出生率为10.75‰。死亡2309人,死亡率为5.83‰。自然增长人口1945人,自然增长率4.92‰。三水区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是广东省唯一的富裕型长寿之乡 。
三水区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占总人口99.7%以上;其余为壮族、瑶族、满族、土家族、回族、侗族、藏族、苗族、土族、黎族、布衣族、蒙古族、朝鲜族、仡佬族、彝族、白族、傣族、毛南族、京族等少数民族,有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等原因迁入的。绝大部分地区说粤语-广府片、佛山方言,南山镇六和片多数村落说客家话,约占总人口的3% 。
【经济】
1.综述
三水位于广佛同城化的西北边界、广佛肇经济圈的中部,是佛山市与肇庆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城市之一;2009年10月9日,三水与四会市签订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大力促进广佛肇经济圈的拔起。2012年的全国百强区评选中,三水跻身第二十位,在佛山市五个辖区内排名第三位(第一,顺德区;第二,南海区;第四,禅城区;高明区未入排名)。
2011年三水工业园区被纳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区,太阳能光伏和饮料产业基地入选省市共建项目。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引入海尔、宝钢等147个项目,引资总额和投资强度创历史新高。加大项目落实力度,恒益电厂、爱康二期等191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可新增年产值442亿元。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投入使用,能源环境育成中心动工建设,新增企业工程中心5家。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2家企业完成股改及券商内部审核,培育出年纳税超2亿元企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饮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占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在全省率先将清洁生产引入农业领域,新增省清洁生产企业14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试点工作,金太阳酒店挂牌五星级饭店,实现零的突破,三水温泉度假村建成开业。加快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2.第一产业
201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5.2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6.40亿元,增长5.7%;畜牧业产值27.13亿元,增长4.1%;渔业总产值9.62亿元,增长3.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4662亩,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743亩,减0.5%;花生种植面积14737亩,减0.5%;蔬菜种植面积186645亩,增长1.9%。粮食产量3.51万吨,减0.2%;花生产量0.25万吨,减4.4%;蔬菜产量40.75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2.83万吨,增长9.7%。全力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投入资金8440万元,已验收的农业园建设面积约3.4万亩。全年拨付示范基地补助款1071.84万元,花卉温室大棚建设面积约614亩、水产保温棚面积约1171亩。推广优质高值笋壳鱼的养殖,全年投苗量和养殖范围从上年的50户、800亩、333万尾发展到100户、2000亩、600万尾。推进“一村一景”绿化建设,全年种植各种树苗4.5万多株,完成绿化示范村建设30条,新增或改造绿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完成低效林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1255亩[16]。
3.第二产业
三水县工业基础原来十分薄弱,1949年西南街仅有火柴厂、酱油厂、犁头厂和烟丝厂等几家作坊式的小厂。建国后的前30年,虽办了一些工业企业,但发展缓慢,生产水平低下,产值徘徊不前。至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32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6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5.52%,而县属工业产值仅3000多万元。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58亿元,在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中,工业产值大于农业产值;县属工业总产值1.9亿元,比1980年增长5倍多,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2.41%。1992年县属工业产值27.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11%,成为三水经济的强大支柱。在县属工业中,涌现一批年产值超亿元、年税利超千万元的企业,如广东健力宝饮料厂年产值超10亿元、年税利超亿元。县属工业还拥有健力宝、强力系列饮料、三鹿牌和三虎牌水泥等一批国优、部优、省优的名牌产品;1992年名优产品实现年产值10多亿元,占县属工业产值的40%多。
工业的蓬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全县形成以建材、纺织和饮料工业为三大支柱的工业体系。这三大支柱工业的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全县工业(含乡镇企业)已形成年产水泥超200万吨、石膏18万吨、各种建筑陶瓷数千万平方米的建材工业规模,现代化纺织工业规模和年产健力宝、强力啤酒及系列饮料、金嗓可乐等饮料40多万吨(全县饮料人均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位)的饮料工业规模。90年代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全县形成以饮料、建材、包装(易拉罐、塑料瓶、纸箱)、有色金属(镀锌板、铝型材)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17]
4.第三产业
2008年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被评为“中国饮料名镇”之后,2010年9月28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三水饮品文化节在三水启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此喜庆之际为三水授予“中国饮料之都”牌匾。
三水区把饮料产业作为六大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依托西、北、绥三江汇流的优质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饮料工业,积极培育出健力宝、强力、华力等着名民族饮料品牌,引领了中国食品饮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在西南街道获得“中国饮料名镇”的基础上,又引进百威、红牛、可口可乐、杨协成等国内外大型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形成了国内最具特色的饮料产业集群。
三水区食品饮料企业共184家,相关配套企业60家,初步形成了以饮料包装、饮料制造、饮料销售为主的饮料产业格局。据统计,2009年,三水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397.85亿元,其中食品饮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29亿元(不含配套产业产值为89.29亿元),销售额30亿元,纳税超过3亿元(不含配套产业纳税额为3.5亿元)。全区饮料行业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着名商标1个。目前还有一批企业正在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着名商标。
2. 佛山芦苞怎么那么偏僻
10
我想说~
芦苞西河:昔日偏僻村落谋振兴
南方日报
2018-04-04 07:01
关注
芦苞镇西河片区生态环境优良。芦苞镇供图
推动农旅结合或将成为西河新出路。 芦苞镇供图
4月南风渐起,雨水增多。在三水区芦苞镇西河村一个名为绿岛方洲的农业园内,三五个工人正在打理火龙果苗。这个主打绿色种植、休闲观光的园区里,连片雪梨瓜、葡萄长势良好。帮忙打理的西河村村民老岑说,到了夏天,这里就会吸引很多外地游客前来采摘瓜果,可热闹了。
曾被称为芦苞“西伯利亚”的西河村,正谋求从农业突围,打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的机遇来自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西河村打开了发展新格局;而挑战在于,高值种养面临的资金、技术门槛以及规划等方面,为西河的农业转型升级增加了难度。
绿岛方洲这样的农业大项目,成为西河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西河着力引入的项目不仅要发展集体经济,提升集体经济收入,还要能引导、带动村民的种养,并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农旅融合。在对发展的迫切渴望下,变化正在西河村悄然发生。
林洛峰
小农户渴望发展 探索高值水产养殖
西河村在芦苞镇的西面,东临北江。在肇花高速通车之前,村民通常是乘坐渡船往来村与芦苞镇城区,要是有驾车进出西河的,就需从芦苞镇北上进入大塘镇,经油金大桥过北江,再往南折返回芦苞境内。由于地理偏僻、交通不便,西河曾一度被称为芦苞的“西伯利亚”。
芦苞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河原来是不开发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约占芦苞1/3的面积,同时全区约五分之一的林地也分布在这里。去年该村12个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总收入1437.3万元,常住人口4700多人,村民从事的主要行业是种养业,“自然植被条件很好,但基本没有什么工业项目,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种养、外出务工和集体分红。”
这种经济状况背后,是西河对经济发展的迫切渴望。实际上,因为开发限制,西河一直以种养业为主,其中,产值和附加值较高的水产养殖是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西河村党委副书记李耀秋是当地的水产养殖大户,去年他用8亩鱼塘养殖了2.6万尾桂花鱼,5个月后收入近100万元,利润超30万元。随着当地或周边从事高值水产养殖的农户增多,市场渠道逐步打通,西河村逐步形成了饲料鱼与高值水产养殖相结合的水产产业链。
“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李耀秋说,本着靠水吃水的便利,西河村村民很早就开始养殖四大家鱼,但慢慢由于经济效益不高,养殖户都不约而同地寻找新出路,包括在2012年前后在政府部门引导下探索过笋壳鱼养殖,最后才形成麦鲮等饲料鱼加桂花鱼这一相对固定的水产养殖结构。
从事高值水产养殖的西河村民仍是少数。据李耀秋估计,目前村里1000多户家庭中,约有400户从事水产养殖,其中只有20多户能够从事桂花鱼养殖;5000多亩鱼塘中,大部分用于养殖饲料鱼。而与桂花鱼养殖超过10万元的亩产值,每亩接近4万元的利润额相比,饲料鱼的亩产值和每亩利润额往往只有0.5万元和0.2万元上下。
“资金就是最大的瓶颈。”李耀秋以自己为例说,短短5个月内要将2.6万尾桂花鱼养到1.2斤,他要拿出60多万元来购买16万斤饲料鱼,同时支付电费和鱼病医药费。这样的投入并非大部分村民能承受,“以大博大”的风险也不是很多人愿意冒,要是缺乏养殖技术,大家更是望而却步。
与水产养殖相比,西河村的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产值都相对较低。一直以来,当地村民以禽畜养殖配套水产养殖,既创收又增加鱼肥。但随着环保政策的调整,当地禽畜养殖业的缩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养殖。
大项目带动效应 两项目提供200个岗位
出于对发展的迫切渴望,西河村在种植业方面也有着不少的探索经验。
“多年前,在现在的肇花高速桥底,新村村民小组辖区引入过香蕉种植等项目,但亩产值一直徘徊在2000—3000元,而且种香蕉对土质、肥性的破坏比较明显,我们也一直想引入更优质的农业项目。”西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岑颂刚表示,慈航绿萝项目正好切中了这一需求。
2014年下半年,一个朋友偶然提供了芦苞农业发展的信息,让企业家李五章将目光瞄向了芦苞和绿萝种植业,“农业发展的整体市场环境不错,绿萝的市场行情也比较好,尤其在北方一些大城市,需求很大。”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和近2个月的筹备,李五章和合作伙伴将项目地点选在了芦苞西河村。“西河种绿萝是很好的位置,基本没有工业污染,请专业机构测评过,土壤、水质、空气条件都很好。”她说。
于是,西河原先种植香蕉的部分土地,进入李五章和合作伙伴的视野。通过连片转租480亩原先产出效益低下的农地,成立佛山慈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一头扎进了西河村。
到目前为止,佛山慈航已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绿萝种植范围也从原来新村的480亩地,向丰湖村民小组、洲面村民小组分别拓展了173亩和163亩连片土地。“公司从2015年就实现了盈利。”李五章透露,按一亩地一年产出7000—8000盆绿萝,一盆绿萝大约售价10元,800亩地能带来5600万—6400万元年收益,约合每亩7万—8万元产值。
项目对西河村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据李五章介绍,公司聘请的近80名工人中,90%以上都是西河当地村民,除了向这些村民支付每月约3000元的工资,公司还会向3个村民小组支付每年每亩800元的租金,该租金标准每隔5年会递增10%。
尝到甜头后,西河村在2015年又引入了绿岛方洲项目,该项目位于西河村委会附近、北江大堤外的一处江心岛上,占地531亩,由一对夫妻投资经营,聘请当地村民打理,如今岛上种植有葡萄40余亩、雪梨瓜和西瓜200余亩,还有桃树、番石榴、香蕉、木瓜、草莓等水果,以及矮向日葵、红向日葵、满天星、高牵牛等观赏花卉,探路休闲观光农业。
据统计,慈航绿萝和绿岛方洲两大农业生产项目的落地,已为西河村民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西河村民老岑除了在“绿岛方洲”上做帮工,自己也会种点菜来卖。他算过一笔账,一户大约5亩地,如果种冬瓜,除去肥料等成本,一年大约收益2万元。现在除了每年3万多元的工资收入,还有一些卖菜收入。
农旅融合新前景 将打响西河知名度
目前西河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但在政府部门和当地干部、村民看来,提升的空间仍有不少。
“从产品结构方面考虑,高值种养是一个发展方向。”三水区农林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一个高值农产品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传统种养品种,正如20多年前,三水引进推广桂花鱼,让农户们见识到优质高值水产品所具备的市场潜力以及丰厚回报。但高值农产品从引进到推广,不可避免要耗费较长培育的时间,其间农户也会面临资金、技术等瓶颈以及选种、市场等风险。所以从现实角度出发,高值种养的推广只能循序渐进。
“单个的村民比较缺乏明确的市场导向,有大项目、大企业、大农户示范后,引导性和带动性就会逐渐显现出来。”芦苞一位长期与农村打交道的干部认为,无论是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还是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西河村仍需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诸如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组织,以点带面带动西河农业的发展。
李耀秋也认同上述观点,但他更看重大型农企、种养大户能够“跳出农业发展农业”,通过推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找到更大的突破口。“例如之前绿岛方洲项目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采摘水果,一下子就带旺了周边的农家乐,其他农户也可以卖点蔬果,做点小生意。只可惜采摘水果的季节局限性比较大,项目投资方还没能做出更大的影响力。”
除了项目本身的带动能力外,“不开发区”的定位也为西河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此前,李五章也考虑将绿萝种植基地逐渐建成集生产、观光、加工、科普于一体的高值花卉基地,后来这一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但李五章对西河村发展观光农业仍持乐观态度,“近年西河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上原有的青山绿水,可以看到西河很好的发展前景。”
2016年初,在区、镇、村三级推动下,一条长约1.35千米的双向四车道接驳道路连通了肇花高速北江西出入口和西河大道,西河村民从此告别陆路绕行的老大难问题,如今进出西河的物资也主要经由这条连接线进行运输。而得益于三水近年持续推进北江以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西河村在2016年底也实现了自来水进村,村民们告别喝井水、山泉水的历史。
“接下来关键要打响西河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带动力强的农业项目落户西河。”李耀秋说,最近村委会打算在肇花高速出入口附近安放一块广告牌,结合芦苞镇对西河片区打造成为田园休闲景观带的规划定位,对西河村进行形象宣传。“当然,村委会的力量也有限,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继续帮助西河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西河片区的经济发展。”他说。
现在,肇花高速连接西河大道接驳线已经被命名为“新丰大道”。就像“新丰”的美好寓意一样,对于未来,西河村民并不缺少决心和盼头。
相关
党建引领西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近年来,西河村持续加强基层党建,首先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包括以去年村级“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两委”交叉任职率;通过由上级党委派驻“第一书记”驻村,进一步建强组织堡垒,激发党员活力,带领村民找到了一条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绿岛方洲项目负责人孟国雄表示,西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岑颂刚时不时就会到他的种植园,遇到问题都会随时通电话,西河村干部也能够迅速落实解决。而岑颂刚和他的同事在开展工作时也更有底气,他说:“大家一条心,都想把西河的经济搞上去,随着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增强,群众的对我们的信任感也在不断提升。”
自芦苞镇在2016年启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以来,西河村党总支旧寨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周惠娴认领了“关爱老人岗”,平时有时间就走访村里的10户独居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身心状况,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受到群众的好评。她说,通过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许多党员有位更有为,通过解决群众身边的疑难事,赢得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西河村党委还积极借助“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结对帮扶等举措,探索整合外部资源。如通过与三水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西河村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森林家园工程、肇花高速出入口接驳西河大道连接线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流动图书馆项目、健身场所建设、篮球架更新等一批民生工程,筑牢了当地的民生保障。
岑颂刚说,去年西河村被确定为三水首批15个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之一。接下来西河村将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的总体要求,按照“一村一品牌”“一村一景观”的创建思路,突出“生态文明”品牌特色,实施“美居、育德、惠民、便民”四大工程。通过进一步加强党建,探索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
他山之石
四川康定瓦泽乡营官村:
借力国道318 发展特色村庄旅游
曾经的营官村村民都以种青稞、养牦牛为收入来源。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加上紧临国道318天然地理优势,村里兴办起了旅游接待,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入夏,来营官村的游客就渐渐增多,特别是国庆期间,几乎家家户户住宿就会“爆满”。
据了解,营官村以木雅文化为特色,打造木雅藏族民居和藏乡田园风貌,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2016年,该村发展民居接待户71户,共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解决本村就业1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1200万元,较2015年翻一番。
营官村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康定市以精品景观、精美村寨、精致农庄为方向,提质升级旅游沿线特色村庄,打造宜居宜游的幸福美丽新农村。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把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中,成立了旅游和民居接待协会,完善“支部+协会”和“村民入股、成果共享”的经营管理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
浙江丽水:
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旅游商品是可以携带的旅游记忆。为了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浙江丽水致力于将生态特色农产品转化为颇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地商品),让农产品走出“山门”,走进都市。
2016年7月,丽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加快推进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三年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加快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丽水还在2014年9月创建了中国首个地级市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品牌,使当地农产品小微企业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丽水山耕”品牌累计销售额达58.2亿元,平均溢价率达30%。截至去年7月底,丽水市已有农产品商标4265件,“丽水山耕”“丽”等系列商标47件。
3. 三水芦苞恒福水岸南苑二期烂尾了吗
没有。根据疫情防控显示:2022年12月31日0时至24时,三水芦苞恒福水岸南苑二期由于疫情防控,进行了管控,因此是停止了施工,并没有烂尾,了解详细情况可关注当地官方网站,获取第一手权威信息。
4. 哪里在招聘会计人员, 我想去医院做, 做了4年.
佛山市三水区同方芦苞医院在招聘会计,你的要求比较符合,可以直接去那医院看下。工作地点:佛山市 专业要求:财政学 从事会计专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有从业资格证,能独立完成单位全盘帐务,责任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