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兀读什么字
兀
部首:儿
五笔:GQV
笔画:3
繁体:兀
[wù]
基本释义: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2.形容山秃。泛指秃。
常用组词:突兀森郁突兀兀自兀鹫
[wū]
基本释义:〔兀秃〕也作兀突。水不凉也不热。
兀(拼音:wù、wū)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兀”最初与“元”是同一个字,都是突出头部的人形,本义指人的头。后来为了突出“人”上之“首”,就在上面加了一横,成为“元”字,分化成了两个字。头是人体最高之处,所以“兀”有高耸突出的意思。[2]
② “兀”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一、兀的拼音是wù和wū。
二、兀的基本释义:
[ wù ]
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
2、形容山秃。泛指秃:兀鹫。
[ wū ]
〔兀秃〕也作兀突。水不凉也不热:兀水。
三、兀的笔顺:
相关组词
一、兀自
[wù zì]
仍旧;还是:他那方寸之间,兀自郁郁不乐的,不晓得要怎样才好。
二、突兀
[tū wù]
高耸的样子:这一句有份量的话虽然显得突兀,却是深思熟虑,工于心计的。
三、兀立
[wù lì]
直立:危峰兀立居然听成了微风无力,和上两届的健步如飞听成箭不如飞一样。
③ “兀”多音字怎么读
“兀”有两个读音,分别如下:
读音一
兀:wù
【释义】高而突起:突兀形容山秃的样子;泛指秃:山峰兀立兀鹫;曲中作发语词。
读音二
兀:wū
【释义】(兀突)也作乌涂。水既不凉也不热:兀突水;不干脆,不爽利:你怎么总是干兀突事?
兀字详解
1、“兀”字的甲骨文及篆文皆从“一”从“人”,其字构形乃置一横画于人首处,以标示人头的位置,本义是人首。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从声之字,多取孤高之意。”按“兀”从高出之义,引申指斩断高出之物。
3、《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4、从“兀”声之字亦多带有斩断事物的意义,例如“髡”指断发,“竖刀旁的兀”指刊削树枝,“足字旁的兀”则指断足。
5、另“兀”可指光秃貌,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又字可用作副词,指仍然,《水浒传》第九十一回:“黑旋风李逵兀是火剌剌的只顾砍杀。”
④ 兀怎么读
读音:[wù]
部首:儿
五笔:GQV
释义: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 2.高高地突起。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
⑤ “兀”的读音是什么
“兀”的的两个读音分别是:(wū)和(wù)
读音一
兀:wù
释义:①高而突起:突兀。②形容山秃的样子,泛指秃:山峰兀立∣兀鹫。③元曲中作发语词。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1]
4.静止。
组词:兀傲词义:倔强孤傲。
组词:兀立 词义:直立。
组词:兀兀词义:用心的样子。
组词:兀自词义:仍然,还。多见于早期白话。
例句:盘山的山顶上有一块大石凌空侧向兀立着。
读音二
兀:wū
释义:(兀突)也作乌涂。①水既不凉也不热:兀突水。②不干脆,不爽利:你怎么总是干兀突事?
⑥ 兀字怎么读
“兀”字读[ wù ]
⑦ 兀怎么读
兀读作:wù,声母w,韵母u,声调四声。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
2、高高地突起:兀然(高高突起的样子;突然;昏沉无知的样子)。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兀臲[wū niè]
兀臬 。
2、醉兀[zuì wù]
醉兀兀。
3、睡兀[shuì wù]
倦极而睡。
4、荡兀[dàng wù]
颠簸,震荡。
5、峍兀[lù wù]
峍屼。
⑧ 兀怎么读
组词:兀鹫、兀傲、兀臬、兀自、突兀、兀立
1、陶陶兀兀 [ táo táo wù wù ]
【解释】: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
【出自】:《晋书·刘伶传》:“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未尝厝意文翰,惟着《酒德颂》一篇。”宋·黄庭坚《醉落魄》词:“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
2、兀兀穷年 [ wù wù qióng nián ]
【解释】: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