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无线网络的传输方式,要具体,详细的。每种传输的特点及作用。麻烦了~
无线传输分为:模拟微波传输和数字微波传输。
一、模拟微波传输
模拟微波传输系统原理图
模拟微波传输就是把视频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信道上(微波发射机,HD-630),通过天线(HD-1300LXB)发射出去,监控中心通过天线接收微波信号,然后再通过微波接收机(Microsat 600AM)解调出原来的视频信号。如果需要控制云台镜头,就在监控中心加相应的指令控制发射机(HD-2050),监控前端配置相应的指令接收机(HD-2060),这种监控方式图像非常清晰,没有延时,没有压缩损耗,造价便宜,施工安装调试简单,适合一般监控点不是很多,需要中继也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其弱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差,易受天气、周围环境的影响,传输距离有限。目前,已逐步被数字微波、COFDM、3G、CDMA等取代。
二、数字微波传输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原理图
数字微波传输就是先把视频编码压缩(HD-6001D),然后通过数字微波(HD-9500)信道调制,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则相反,天线接收信号,微波解扩,视频解压缩,最后还原模拟的视频信号,也可微波解扩后通过电脑安装相应的解码软件,用电脑软解压视频,而且电脑还支持录像,回放,管理,云镜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现在随着数字存储方式的普及,接收下的来的信号可以直接通过NVR存储显示或者直接进存储服务器,配合磁盘阵列存储;这种监控方式图像有720*576、352*288或更高的的分辨率选择,通过解码的存储方式,视频有0.2-0.8秒左右的延时。数字视频监控价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但也有一些模拟微波不可比的优点,如监控点比较多,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加中继的情况多,监控点比较集中它可集中传输多路视频,抗干扰能力比模拟的要好一点,等等优点,适合监控点比较多,需要中继也多的情况下使用,客观地讲,前期投资较高。
无线图像传输系统从应用层面来说分为两大类,一是固定点的图像监控传输系统,二是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1.固定点的图像监控传输系统
固定点的无线图像监控传输系统,主要应用在有线闭路监控不便实现的场合,比如港口码头的监控系统、河流水利的视频和数据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城市安全监控、建筑工地等。下面按频段由低到高对不同的图像传输技术进行介绍。
1.1--2.4 GHz ISM频段的多种图像传输技术
2.4 GHz的图像传输设备采用扩频技术,有跳频和直扩两种工作方式。跳频方式速率较低,吞吐速率在2 Mbit/s左右,抗干扰能力较强,还可采用不同的跳频序列实现同址复用来增加容量。直扩方式有较高的吞吐速率,但抗干扰性能较差,且多套系统同址使用受限制。
2.4 GHz图像传输可基于IEEE802.11b协议,传输速率为11 Mbit/s,去掉传输过程中的开销,实际有效速率为5.5-6 Mbit/s左右。后来制订的IEEE802.11g标准,速率上限达到54 Mbit/s,在特殊模式下可达108Mbps,该标准互通性高,点对点可传输几路MPEG-4的压缩图像。
应用在2.4 GHz频段的还有蓝牙技术、HomeRF技术、MESH、微蜂窝技术等。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2.4 GHZ这个频段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其速率问题、安全问题、干扰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1.2--3.5 GHz频段的无线接入系统
3.5 GHz的无线接入系统是一种点对多点微波通信技术,采用FDD双工方式,用16QAM、64QAM调制方式,基于DOCSOS协议。其工作频段相对较低,电波自由空间损耗小,传播雨衰性能好,接入速率足够高,且设备成本相对较低。该系统具有相对良好的覆盖能力,通常达到5 km~10 km,适合地县市级单位低价位、较大面积覆盖的应用场合;还可与WLAN、LMDS互为补充,形成覆盖面积大小配合、用户密度稀密配合的多层运行的有机互补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带宽不足,只有上下行各30 MHz,难以大规模使用。
1.3--5.8 GHz WLAN产品
5.8 GHz的WLAN产品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此频段的WLAN产品基于IEEE802.11a协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54 Mbit/s,在特殊模式下可达108Mbps。根据WLAN的传输协议,在点对点应用的时候,有效速率为20 Mbit/s;点对六点的情况下,每一路图像的有效传输速率为500 kbit/s左右,也就是说总的传输数据量为3 Mbit/s左右。对于无线图像的传输而言,基本上解决了“高清晰度数字图像在无线网络中的传输”问题,使得大范围采用5.8 GHz频段传输数字化图像成为现实,尤其适用于城市安全监控系统。
ZWD-2422无线高清传输器
图册无线传输设备(10张)
的工作频率4.9GHz-5.9GHz,当它收到其它RF设备或讯号干扰时能自动调整至适当的频率,所以一般不在5G左右频段的2.4G,3G不会干扰到ZWD-2422的无线高清传输。
WLAN传输监控图像,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采用MPEG-4图像压缩技术。这种压缩技术在500 kbit/s速率时,压缩后的图像清晰度可以达到1CIF(352×288像素)~2CIF。在2 Mbit/s的速率情况下,该技术可以传输4CIF(702×576像素,DVD清晰度)清晰度的图像。采用MPEG-4压缩以后的数字化图像,经过无线信道传输,配合相应的软件,很容易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化城市安全监控系统。
2.4/5.8GHz 基于802.11n的产品,11n产品分为AN和GN分别工作于5.8GHz和2.4GHz,传输速率可达150、300、600Mbps,有效传输速率分别为60、160、300Mbps.随着高清摄像机的发展,这种高带宽的11N模式非常适合高清摄像机的传输。高清摄像机和高带宽无线传输设备的配合会逐渐成为无线视频监控的趋势。
1.4--26 GHz频段的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
LMDS系统是典型的26 GHz无线接入系统,采用64QAM、16QAM和QPSK三种调制方式。LMDS具有更大的带宽以及双向数据传输能力,可提供多种宽带交互式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解决了传统本地环路的瓶颈问题,能够满足高速宽带数据、图像通信以及宽带internet业务的需求。LMDS系统覆盖范围3公里~5公里,适用于城域网。由于世界各国对LMDS的工作频段规划不同,所以其兼容性较差、雨衰性能差,成本也较高。
2.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系统
除了对固定点的图像监控的需求外,移动图像传输的需求也相当旺盛。移动视频图像传输,广泛用于公安指挥车、交通事故勘探车、消防武警现场指挥车和海关、油田、矿山、水利、电力、金融、海事,以及其它的紧急、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作用是将现场的实时图像传输回指挥中心,使指挥中心的指挥决策人员如身临其境,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富士达就移动视频图像传输采用公网和专用技术两种情况作相关介绍。
2.1 利用CDMA、GPRS、3G公众移动网络传输图像
CDMA无线网络的移动传输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抗多径衰落、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建网成本低等。CDMA采用MPEG-4压缩方式,用MPEG-4的CIF格式压缩图像,可以达到每秒2帧左右的速率;如果将图像调整到QCIF格式,则可以达到每秒10帧以上。但是,对于安全防范系统来说,一般采用低传输帧率而保证传输的清晰度,因为只有CIF以上的图像清晰度才可以满足调查取证的需要。如果希望进一步提高现场图像的实时传输速率,一个简单的方案是采用多个CDMA网卡捆绑使用的方式,用来提高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目前市场上有2~3个网卡捆绑方式的路由器,增加网卡的代价是增加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个网卡上3~4帧/秒图像传输速率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每秒钟可以传输3~4帧CIF格式的图像,可以满足一般移动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监控的要求。
GPRS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支持特定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服务,以“分组”的形式传送数据。GPRS峰值速率超过100 kbit/s,网络容量只在所需时分配,这种发送方式称为统计复用。GPRS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永远在线和按流量计费,不用拨号即可随时接入互联网,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资源利用率高。
3G技术目前已经取代GPRS和CDMA逐渐,目前可以实现的有效速率达384 kbit/s,在网络部署的城区,可以实时传输一路CIF图像,每秒可达到20帧。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速率提高了很多,也不要认为所有的移动交通设施可以同时将图像传输回监控中心,因为同时概念对于公网图像传输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2.2 用于应急突发事件的专用图像传输技术
对于一些应急指挥中心的图像传输系统,往往要求将突发事件现场的图像传输回指挥中心。例如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水灾、火灾现场,群众的大型集会和重要安全保卫任务现场等。这类应急图像传输系统不宜使用公众网络传输,最好采用专业的移动图像传输设备。但目前我国对此尚未专门规划频率。可用于移动视频图像传输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2.2.1 WiMAX
WiMAX是点对多点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采取了动态自适应调制、灵活的系统资源参数及多载波调制等一系列新技术,并兼具较高速率传输能力(可达70 Mbit/s~100 Mbit/s)及较好的QoS与安全控制。WiMAX802.16e覆盖范围可以达到1~3英里,主要定位在移动无线城域网环境。然而802.16e获得足够的全球统一频率存在一定难度,且建设成本和设备价格较高。
2.2.2无线网格(MESH)技术
无线“网格(MESH)”技术,可以实现较近范围内的高速数据通信。利用2.4 GHz频段,有效带宽可以达到6 Mbit/s,这种技术链路设计简单、组网灵活、维护方便。支持MeshController集中方式管理,终端数据无需配置,自动生成解决方案。支持MeshController热备份链路、自动漫游切换等功能。支持MeshController用户终端集中管理、多种验证方式使系统更安全。支持MeshController用户流量控制功能,可根据用户类型自由分配流量,支持限速,限流量,限制上网时间等功能。
对于固定无线图像传输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WLAN技术产品;对于移动视频图像传输可以采用公众移动网络或专用无线图像传输技术。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再进一步关注无线图像传输问题,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传输方式
视频基带传输
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小系统。
光纤传输
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好,适合远距离传输。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
网络传输
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2/4、H.264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只要有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目前的ADSL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微波传输
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其优点是:综合成本低,性能更稳定,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图像传输清晰度不错,而且完全实时;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维护费用低。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如果在大城市使用,无线电波比较复杂,相对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如果有障碍物,需要加中继加以解决,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比较严重的雨衰现象。不过现在也有数字微波视频传输产品,抗干扰能力和可扩展性都提高不少。
双绞线传输
(平衡传输):也是视频基带传输的一种,将75Ω的非平衡模式转换为平衡模式来传输的。是解决监控图像1Km内传输,电磁环境相对复杂、场合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将监控图像信号处理通过平衡对称方式传输。其优点是:布线简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忧性能强。其缺点是:只能解决1Km以内监控图像传输,而且一根双绞线只能传输一路图像,不适合应用在大中型监控中;双绞线质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不适于野外传输;双绞线传输高频分量衰减较大,图像颜色会受到很大损失。
宽频共缆传输
视频采用调幅调制、伴音调频搭载、FSK数据信号调制等技术,将数十路监控图像、伴音、控制及报警信号集成到“一根”同轴电缆中双向传输。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同轴电缆的资源空间,三十路音视频及控制信号在同一根电缆中双向传输、实现 “一线通”;施工简单、维护方便,大量节省材料成本及施工费用;频分复用技术解决远距传输点位分散,布线困难监控传输问题;射频传输方式只衰减载波信号,图像信号衰减比较小,亮度、色度传输同步嵌套,保证图像质量达到4级左右;采用75Ω同轴非平衡方式传输使其具有很强抗干扰能力,电磁环境复杂场合仍能保证图像质量。其缺点是:采用弱信号传输,系统调试技术要求高,必须使用专业仪器,如果干线线路有一台设备有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没图像,另外宽频调制端需外加AC220V交流电源供电(但目前大多监控点都具备AC220V交流电源这个条件)。
无线SmartAir传输
SmartAir技术是目前通信业界唯一的单天线模式千兆级无线高速传输技术。其采用多频带OFDM空口技术,TDMA的低延时调度技术,以及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和混合自动重传HARQ等高级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到达1Gbps的传输速率
优势
1、 综合成本低,性能更稳定。只需一次性投资,无须挖沟埋管,特别适合室外距离较远及已装修好的场合;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往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工作内容的限制,例如山地、港口和开阔地等特殊地理环境,对有线网络、有线传输的布线工程带来极大的不便,采用有线的施工周期将很长,甚至根本无法实现。这时,采用无线监控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有安装周期短、维护方便、扩容能力强,迅速收回成本的优点。
2、组网灵活,可扩展性好,即插即用。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将新的无线监控点加入到现有网络中,不需要为新建传输铺设网络、增加设备,轻而易举地实现远程无线监控。
3、 维护费用低。无线监控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前端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
4、无线监控系统是监控和无线传输技术的结合,它可以将不同地点的现场信息实时通过无线通讯手段传送到无线监控中心,并且自动形成视频数据库便于日后的检索。
5、 在无线监控系统中,无线监控中心实时得到被监控点的视频信息,并且该视频信息是连续、清晰的。在无线监控点,通常使用摄像头对现场情况进行实时采集,摄像头通过无线视频传输设备相连,并通过由无线电波将数据信号发送到监控中心。
② 无线网络 发展状况的论文
无线网络发展状况
计算机通信分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卫星,微波,红外等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极其理论基础,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 扩频 安全性 移动IP
一、引 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尽管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1a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采用无线电信号进行资料的传输。这项技术令许多学者产生了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创建了第一个无线电通讯网络,称作ALOHNET。这个网络包含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连接,横跨夏威夷的四座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从此,无线网络正式诞生。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
(2)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3)易于进行网络规划和调整。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办公地点或网络拓扑的改变通常意味着重新建网。重新布线是一个昂贵、费时、浪费和琐碎的过程,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故障定位容易。有线网络一旦出现物理故障,尤其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而造成的网络中断,往往很难查明,而且检修线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无线网络则很容易定位故障,只需更换故障设备即可恢复网络连接。
(5)易于扩展。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可以很快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扩展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节点间"漫游"等有线网络无法实现的特性。
由于无线局域网有以上诸多优点,因此其发展十分迅速。最近几年,无线局域网已经在企业、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无线局域网的理论基础
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主要有两种,即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按照不同的调制方式,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体的无线局域网又可分为扩频方式与窄带调制方式。
(1)红外线(Infrared Rays,IR)局域网
采用红外线通信方式与无线电波方式相比,可以提供极高的数据速率,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设备相对便宜而且简单。但由于红外线对障碍物的透射和绕射能力很差,使得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都受到很大限制,通常IR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只限制在一间房屋内。
(2)扩频(Spread Spectrum,SS)局域网
如果使用扩频技术,网络可以在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内运行。其理论依据是,通过扩频方式以宽带传输信息来换取信噪比的提高。扩频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和隐蔽性强、保密性好、多址通信能力强的特点。扩频技术主要分为跳频技术(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DSSS)两种方式。
所谓直接序列扩频,就是用高速率的扩频序列在发射端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把展开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来的信号。而跳频技术与直序扩频技术不同,跳频的载频受一个伪随机码的控制,其频率按随机规律不断改变。接收端的频率也按随机规律变化,并保持与发射端的变化规律一致。跳频的高低直接反映跳频系统的性能,跳频越高,抗干扰性能越好,军用的跳频系统可达到每秒上万跳。
(3)窄带微波局域网
这种局域网使用微波无线电频带来传输数据,其带宽刚好能容纳信号。但这种网络产品通常需要申请无线电频谱执照,其它方式则可使用无需执照的ISM频带。
3.无线局域网的不足之处
无线局域网在能够给网络用户带来便捷和实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无线局域网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能。无线局域网是依靠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这些电波通过无线发射装置进行发射,而建筑物、车辆、树木和其它障碍物都可能阻碍电磁波的传输,所以会影响网络的性能。
(2)速率。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与有线信道相比要低得多。目前,无线局域网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4Mbit/s,只适合于个人终端和小规模网络应用。
(3)安全性。本质上无线电波不要求建立物理的连接通道,无线信号是发散的。从理论上讲,很容易监听到无线电波广播范围内的任何信号,造成通信信息泄漏。
三、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
无线局域网技术(包括IEEE802.11、蓝牙技术和HomeRF等)将是新世纪无线通信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重大技术之一。以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为代表的多个研究机构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制定了一系列协议标准,推动了无线局域网的实用化。
1.IEEE802.11系列协议
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 802工作组建立的标准在局域网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协议包括802.3以太网协议、802.5令牌环协议和802.3z100BASE-T快速以太网协议等。IEEE于1997年发布了无线局域网领域第一个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协议——802.11协议。1999年9月,IEEE提出802.11b协议,用于对802.11协议进行补充,之后又推出了802.11a、802.11g等一系列协议,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无线局域网规范。IEEE802.11工作组制订的具体协议如下:
(1)802.11a
802.11a采用正交频分(OFDM)技术调制数据,使用5GHz的频带。OFDM技术将无线信道分成以低数据速率并行传输的分频率,然后再将这些频率一起放回接收端,可提供25Mbit/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it/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TDD/TDMA的空中接口。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传输速度,改进信号质量,克服干扰。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it/s,传输层可达25Mbit/s,能满足室内及室外的应用。
(2)802.11b
802.11b也被称为Wi-Fi技术,采用补码键控(CCK)调制方式,使用2.4GHz频带,其对无线局域网通信的最大贡献是可以支持两种速率--5.5Mbit/s和11Mbit/s。多速率机制的介质访问控制可确保当工作站之间距离过长或干扰太大、信噪比低于某个门限值时,传输速率能够从11Mbit/s自动降到5.5Mbit/s,或根据直序扩频技术调整到2Mbit/s和1Mbit/s。在不违反FCC规定的前提下,采用跳频技术无法支持更高的速率,因此需要选择DSSS作为该标准的惟一物理层技术。
(3)802.11g
2001年11月,在802.11 IEEE会议上形成了802.11g标准草案,目的是在2.4GHz频段实现802.11a的速率要求。该标准将于2003年初获得批准。802.11g采用PBCC或CCK/OFDM调制方式,使用2.4GHz频段,对现有的802.11b系统向下兼容。它既能适应传统的802.11b标准(在2.4GHz频率下提供的数据传输率为11Mbit/s),也符合802.11a标准(在5GHz频率下提供的数据传输率56Mbit/s),从而解决了对已有的802.11b设备的兼容。用户还可以配置与802.11a、802.11b以及802.11g均相互兼容的多方式无线局域网,有利于促进无线网络市场的发展。
(4)其他相关协议
IEEE802工作组今后将继续对802.11系列协议进行探讨,并计划推出一系列用于完善无线局域网应用的协议,其中主要包括802.11e(定义服务质量和服务类型)、802.11f(AP间协议)、802.11h(欧洲5GHz规范)、802.11i(增强的安全性&认证)、802.11j(日本的4.9GHz规范)、802.11k(高层无线/网络测量规范)以及高吞吐量研究工作组的相关协议。
2.蓝牙规范(Bluetooth)
蓝牙规范是由SIG(特别兴趣小组)制定的一个公共的、无需许可证的规范,其目的是实现短距离无线语音和数据通信。蓝牙技术工作于2.4GHz的ISM频段,基带部分的数据速率为1Mbit/s,有效无线通信距离为10~100m,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蓝牙技术采用自动寻道技术和快速跳频技术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具有全向传输能力,但不需对连接设备进行定向。其是一种改进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但其设备尺寸更小,成本更低。在任意时间,只要蓝牙技术产品进入彼此有效范围之内,它们就会立即传输地址信息并组建成网,这一切工作都是设备自动完成的,无需用户参与。
3.HomeRF标准
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批准HomeRF标准之前,HomeRF工作组于1998年为在家庭范围内实现语音和数据的无线通信制订出一个规范,即共享无线访问协议(SWAP)。该协议主要针对家庭无线局域网,其数据通信采用简化的IEEE802.11协议标准。之后,HomeRF工作组又制定了HomeRF标准,用于实现PC机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数字通信,是IEEE802.11与泛欧数字无绳电话标准(DECT)相结合的一种开放标准。HomeRF标准采用扩频技术,工作在2.4GHz频带,可同步支持4条高质量语音信道并且具有低功耗的优点,适合用于笔记本电脑。
4.HyperLAN/2标准
2002年2月,ETI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BRAN)小组公布了HiperLAN/2标准。HiperLAN/2标准由全球论坛(H2GF)开发并制定,在5GHz的频段上运行,并采用OFDM调制方式,物理层最高速率可达54Mbit/s,是一种高性能的局域网标准。HyperLAN/2标准定义了动态频率选择、无线小区切换、链路适配、多波束天线和功率控制等多种信令和测量方法,用来支持无线网络的功能。基于HyperRF标准的网络有其特定的应用,可以用于企业局域网的最后一部分网段,支持用户在子网之间的IP移动性。在热点地区,为商业人士提供远端高速接入因特网的服务,以及作为W-CDMA系统的补充,用于3G的接入技术,使用户可以在两种网络之间移动或进行业务的自动切换,而不影响通信。
5.无线局域网标准的比较
802.11系列协议是由IEEE制定的,目前居于主导地位的无线局域网标准。HomeRF主要是为家庭网络设计的,是802.11与DECT的结合。HomeRF和蓝牙都工作在2.4GHz ISM频段,并且都采用跳频扩频(FHSS)技术。因此,HomeRF产品和蓝牙产品之间几乎没有相互干扰。蓝牙技术适用于松散型的网络,可以让设备为一个单独的数据建立一个连接,而HomeRF技术则不像蓝牙技术那样随意。组建HomeRF网络前,必须为各网络成员事先确定一个惟一的识别代码,因而比蓝牙技术更安全。802.11使用的是TCP/IP协议,适用于功率更大的网络,有效工作距离比蓝牙技术和HomeRF要长得多。
四、无线局域网的体系架构
1.无线局域网的主要组件
(1)无线网卡。提供与有线网卡一样丰富的系统接口,包括PCMCIA、Cardbus、PCI和USB等。在有线局域网中,网卡是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线之间的接口。在无线局域网中,它们是操作系统与天线之间的接口,用来创建透明的网络连接。
(2)接入点。接入点的作用相当于局域网集线器。它在无线局域网和有线网络之间接收、缓冲存储和传输数据,以支持一组无线用户设备。接入点通常是通过标准以太网线连接到有线网络上,并通过天线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在有多个接入点时,用户可以在接入点之间漫游切换。接入点的有效范围是20~500m。根据技术、配置和使用情况,一个接入点可以支持15~250个用户,通过添加更多的接入点,可以比较轻松地扩充无线局域网,从而减少网络拥塞并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
2.无线局域网的配置方式
(1)对等模式。Ad-hoc模式。这种应用包含多个无线终端和一个服务器,均配有无线网卡,但不连接到接入点和有线网络,而是通过无线网卡进行相互通信。它主要用来在没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快速而轻松地建无线局域网。
(2)基础结构模式。Infrastructure模式。该模式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架构,这种架构包含一个接入点和多个无线终端,接入点通过电缆连线与有线网络连接,通过无线电波与无线终端连接,可以实现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以及无线终端与有线网络之间的通信。通过对这种模式进行复制,可以实现多个接入点相互连接的更大的无线网络。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
如上所述,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乃至整个通信行业的研究热点。从无线局域网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来看,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3G等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关系上。
1.安全性问题
IEEE802.11协议标准建议使用两种安全解决方案。一种是IEEE 802.11安全任务组(TGi)构建的安全框架--鲁棒型安全网络(RSN)。这种网络用IEEE 802.1x提供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鉴权和密钥管理。该标准用可扩展鉴权协议(EAP)实现对用户的鉴权。鉴权服务器和用户之间使用远程鉴权拨入用户服务协议(RADIUS)进行通信,RADIUS协议在网络接入的鉴权、授权和计费(AAA)中得到广泛采用。由于IEE802.1x主要是针对有线局域网设计的,在无线局域网中使用IEE802.1x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所以,尽管它对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能有很大改善,802.1x和802.11的结合仍然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
另一种方式则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络及远程接入等领域的虚拟专用网(VPN)安全技术。与802.11b标准所采用的安全技术不同,在IP网络中,VPN主要采用IPSec技术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对于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用户,将现有的VPN安全技术与802.11b安全技术结合起来,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无线局域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
2.漫游切换问题
无线局域网的漫游问题是继安全问题之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无线网络中,如果一边使用无线局域网接入服务,一边移动接入位置,那么一旦移动终端超越子网覆盖范围,IP数据包就无法到达移动终端,正在进行的通信将被中断。为此,IETF制定了扩展IP网络移动性的系列标准。所谓移动IP,就是指在IP网络上的多个子网内均可使用同一IP地址的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使用被称为本地代理(Home Agent)和外地代理(Foreign Agent)的特殊路由器对网络终端所处位置的网络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在移动IP系统中,可保证用户的移动终端始终使用固定的IP地址进行网络通信,不管在怎样的移动过程中皆可建立TCP连接并不会发生中断。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广泛的应用移动IP技术可以突破网络的地域范围限制,并可克服在跨网段时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方式所造成的通信中断、权限变化等问题。
3.无线网络管理问题
相对于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具有非常独特的特性,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除了系统结构、用户需求和典型应用等模块之外,一个好的无线网络管理系统还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标准的网管通信方式。网管子系统通常与中央主机相连。网管子系统必须基于工业标准的管理协议(比如SNMP),这样才能监视主机和子系统之间每条链路上的状态信息,并可根据状态信息快速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2)网络监视和报告。主机必须能够监视无线网络系统中所有单元。考虑到无线网络的连接性不如有线网络那样稳定,无线网络管理系统必须监视和报告无线信号的变化以及接入点的业务类型和负载情况,还须能自动发现进入无线网络体系结构的新设备。
(3)有效地利用带宽。尽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的可用带宽逐步增大,但还是远远小于有线局域网的带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带宽的合理使用。
4.无线局域网与3G
无线局域网不否会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构成威胁是近年来业界关心的一个问题。实际上,无线局域网与3G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技术,用于满足不同的需要。与3G不同的是,无线局域网并不是一个完备的全网解决方案,而只用于满足小型用户群的需求。无线局域网与3G可以互补,因此不会对3G运营商造成威胁,运营商还可以从无线局域网和3G的共存中获得好处。NorthStream的研究表明,无线局域网与3G和GPRS的结合可增加用户的满意程度和业务量,从而增加移动运营商的利润。作为3G的一个重要补充,无线局域网可用于在诸如机场候机厅、宾馆休息室和咖啡厅等地方建立无线Internet连接。
六、结束语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无线局域网在技术上已经日渐成熟,应用日趋广泛,无线局域网将从小范围应用进入主流应用。预计全球无线局域网接入点的销售量将从2000年的50万台稳步增长到450万台,每年的涨幅为55%。无线网卡的销售量将从2000年的约300万块增加到2005年的3400万块,每年的涨幅为53%。今后几年,无线局域网技术将更加成熟,产品性能将更加稳定,市场将持续不断地增长,价钱将持续降低,大型设备提供商将进入这个市场,大多数企业和公司将采用无线局域网进行内部网络建设。
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应大力推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研究和实用化,抓住无线局域网发展的契机。这样,不但可极大地推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还将为我国信息产业和通信市场步入国际市场提供大好机遇。
③ 目前为止最高速的无线网络方式是怎样的
目前为止最高速的无线网络方式绝对是你不知道的,也是不公开的,也是平民百姓接触不到的,
已知的就是5G时代,华为领先世界,创造不肯能,
未知的应该就是国家内部用的网络通讯吧,比如航天机构,银行机构,这些用的无限网络绝对跟咱们了解到的不一样。
所以不要纠结这个了,能够满足自己的使用就行了,何必想那么多。
最后祝你2019发大财,事事顺心!
④ 无线网络的优点与缺点
今天,拥有两台以上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了,为了节省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把计算机连接
起来实行家庭网络组建,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组建家庭网络已经成为时下一个非常热门而又
实际的时尚话题,家庭组网热已经隆重开罗,并在不断升温。组建家庭网络不但可以实现资源和硬
件设备多机共享,或一起联网玩游戏,还可以互传信息、相互进行语音对话或共看一部影片等,这
么多的卖点,看了都让人心动,用起来就更是享受无穷了!
在组建家庭网络时,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连接方式是首先要做的事情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整
个组网方案是围绕不同的连接方式而设计的。家庭网络的网络连接可以选择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可
以采用一种技术,也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混合使用。有线接入方式与无线接入方式各有千秋,彼此都
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点与无可避免的不足。到底应该采用那种连接方式呢?这主要取决于用户实际需
要的业务、愿意支付的组网成本以及各种技术的成熟程度等。
现今,现在大多数人群追求无线认为它的灵活性能比较大,其实有线网络有着无线网络无可比
拟的优点。下面就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在家庭组网中各方面的优劣展开详尽的较量。
1.组网成本的较量:组建家庭网络,一些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卡之类的是必不可少
的,不同的组网方式在产品购买上有所不同,因而其组网成本也是有所差异的。有线接入方式的硬
件设备成本相对于无线接入方式的来说比较便宜,就拿路由器来说,无线路由器就明显比同档次的
一般路由器贵,有些产品差价还相当大。一般家用的路由器在100~200元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比较好
的了,而无线路由器的价格一般都是有线路由器的翻倍。还有,如果走无线网络路线的话,则每部
计算机都要装一个无线网卡,无线网卡跟普通网卡的价钱一般都相差十倍以上。虽然无线网络省却
了布线的费用,但是总体比较起来,其组网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从组网成本的早期投入来看,对于
需要构建一个经济实惠型网络的家庭用户来说,有线接入方式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2.稳定性:有线网络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目前的无线网络所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快且稳定。就
我国的网络环境来说,由于房屋基本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格局复杂多样,环境对无线信号的
衰减严重,因而无线网络的不稳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一个网络来说,无论是企业网络还是家庭
网络,稳定性是最重要的,因为时断时续的网络,是没有人可以忍受的。当然,也并不是说,无线
网络的稳定性一点保障都没有,只是有线网络胜它一筹而已。虽然家庭用户对网络的稳定性没有企
业要求的高,不过对于一些急性子用户来说,这点就相当重要了。笔者有一急性子朋友,就是因为
自家的网络稳定性欠佳,常有断线现象,每当突然断线,他就非常火爆,猛摔鼠标来发泄,就这样
半年下来,三个100多块的光电鼠就被他弄坏了。
3.速度: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有线网络的传输速率较快,而且也比较稳定,一般为100M、
1000M,而无线的速率相对来说就稍微慢一些,衰减现象还比较严重,一般为11M、54M、108M。由此
可见,有线技术在速度上提供了目前无线技术所不能支持的专用的网络带宽,尤其是对于那些数据
密集型的应用或者是大量数据的同时传输来说,无线网络的表现与有线网络相比起来确实是有点逊
色。虽然说一般的家庭用户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不会太苛刻,然而,更快更爽的网上冲浪是每一位网
络用户的想要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孰优孰次就有自有分晓了。
4.安全性:家庭网络组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网络安全的保障,特别是当你使用宽带连接时这
点尤为重要。虽然无线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永远也没有办法和有线网络的安
全性相提并论,除非你部署了端到端的加密技术,否则都无法保障无线网络所谓的真正的安全通信
。有线网络可以处理非常高速的带宽,并且可以提供较好的安全性,因为有线网络不需要在网络中
广播信息的,只要硬件在控制中就可以保障网络的安全。而无线网络是通过特定的无线电波传送的
,所以在这个发射频率的有效范围内,任何具有合适的接收设备的人都可以捕获该频率的信号,这
必然会影响到一个局域网络中的安全,因而,无线网络用户对于重要数据需要特别加密以增加安全
性。
5.维护费用:有线网络的布线成本高,劳动强度高。虽然设备成本较低,但网络本身组建、维
护和升级的费用都比较高,无线网络组建容易,设置和维护都比较简单。只需一次投入就可解决所
有的问题,其零布线费用是有线网络所不能比拟的。
6.灵活性:传统的有线网络布局要受到布线格局的限制,如果建筑物中没有预留的线路,布线
以及调试的工程量比较大。如果使用无线网络的话可以解决了上述的麻烦,因为无线网卡体积小、
重量轻、携带方便,带上它就可以随时随地组建网络而不用再拉着一根长长的网线,不必受空间的
限制和网络安装时间的困扰。组建了无线网络,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使用
PC、笔记本电脑甚至PDA(手持电脑)接入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同时上网。还有的就是,在搬家或
更换上网地点时也不会损失布线费用,只需要把无线接入器拆走,就带走了所有网络部件,相当简
单方便。
7.扩展性:有线网络的扩展性比较弱,如果要增加新用户,而原有布线所预留的端口又不够用
的话,那就要进行重新布置线缆等工作,虽然电缆本身并不贵,比较麻烦;而且,一旦网络建成,
其功能上也比较固定。而无线网络的扩展性就比较强,一台AP可以支持2048个用户(为保证高性能
,建议接入30台计算机,但这足以满足家庭用户的需要了);如果需要新增加用户,网络不需作任
何更改,只要在计算机上安装一张无线网卡就可以了。
对于一些究竟是选择有线还是无线网络还拿不定主意的用户来说,选择有线路由器会更好,因
为现在的KFS基本上以经为大家考虑到了网络共享问题,即每个房间都有预留好的管道或线路,也就
是每个屋子都可以简单连接起来的,因为上网区域相对固定,即使改动,工程也是非常的小,同时
还可以实现电话的共享一举多得。如果你还是念念不忘无线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您可以选择有
线和无线混合路由器,在保证稳定网络接点的同时还可以连接无线网卡作为扩展,如果以后添加笔
记本或者PDA的话,这个无线功能就发挥得更爽了。
8.美观性:家里的网络布线由于大多数装饰公司和水电改造人员不懂,是让不少人头痛不已,
不仅布线不专业,本来预留好好管路严重浪费,虽然有个面板接口但总的说并不太影响美观。这种
情况下,无线网络在家庭宽带中就比较方便了,不用打孔也不用布线,实现家庭组网连接。
9.简便性:有线网络安装过程和维护过程懂简洁明了,但是安装工序比较繁琐,而且需要一定
的技术。无线网络的安装过程简单,一般只需5分钟就可以安装完成了。只要给无线路由器接上电源
,然后进行简单设置。有的需要进行手工配置,对于特殊的配置,需要在计算机和网卡上分别进行
设置,才可以实现互联网的连接了。
总评:无线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与改善,其发展前景是良好的,但是在很多场合下,有线接
入技术并真的比无线网络有更多的优势。无线网络是对有线网络的一种补充,而不是一种替代。对
于家庭组网是选用无线接入方式还是有线接入方式,看起来似乎难以选择的,其实也很简单,上面
已经从九个方面详尽地亮出了两种接入方式各自的优势,用户根据自身网络环境的需要,权衡利弊
,就可以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网络接入方式。从总体上去分析的话,追求实惠且不需要考虑网络布线
对家居布局的影响的用户就选择有线网络,要随处移动上网,追求上网灵活性而且又不希望布线的
用户就选择无线接入方式。有线接入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稳定高速的安全网络,无线网络可以为用
户带来便利与潜在利用价值,不能说哪种方式好与不好,只能说适合不适合。希望现在的你可以找
到你需要的答案。
⑤ 我的无线路由器一会又信号一会没信号时怎么回事啊
免费无线上网技巧
及天线制作
第一章无线网络基础知识
一、无线上网综述
何谓无线网络? 一般来讲,所谓无线,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作为资料的传导,
而就应用层面来讲,它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完全相似,两者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在于传输资料
的媒介不同。
不可否认,“无线应用”绝对是个热门的话题,“无线”让你我的网络生活不再被“线”制
——你不用再去理会那些令人烦恼的布线: “无线”也让你我的网络生活不再有空间的局限
——你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其他任何有无线信号的地方享受美妙的网络生活: “无线”更
是可以让你我在旅途中也能籍由 Internet 把握事业机会。早在 50 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美国陆军就已开始采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资料;就在“9.11”事件发生时,纽约作家米克
在纽约金融区的星巴克店中通过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将世贸中心大楼被毁过程的全方位报
道发向世界。
我们感慨笔记本电脑的“移动”精彩,也向往无线上网的无 “线”自由,当两者完美结合的
“笔记本无线上网”应运而生时,人类 “自由”又迈进了一大步。
1、无线上网介绍:
目前无线上网应用最常见有 WLAN(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方式
和移动通讯(GPRS、CDMA、小灵通等)方式,而其中WLAN 更是因为 Intel 的迅弛战略
而越发受到关注。
从 IEEE 在 1997 年 6 月发表的第一个 WLAN 标准——802.11 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这
个标准都鲜为人知,没有公司看好它的发展前景。转机出现在 1999 年 9 月,被称为 Wi-Fi
的 802.11b 标准横空出世, 改变了人们对WLAN 的看法,WLAN 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
黄金时期。802.11b 采用了 2.4GHz 频段,可支持最高 11Mbps 的接入速率,并能按照无线
网络不同的情况,自动变速至 5.5Mbps、2Mbps 和 1Mbps.作为目前最普及、应用最广泛的
无线标准,IEEE 802.11b 技术的成熟,使得基于该标准网络产品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无论家庭还是企业用户,无需太多的资金投入既可组建一套完整的无线局域网。但 IEEE
802.11b 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11Mbps 的带宽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要 ,
只能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补充。 与 802.11b 相似的 802.11a 技术, 它采用了5.2GHz 的频段,
而高达 54Mbps 数据传输带宽,这也是 IEEE 802.11a 的真正意义所在,不过由于兼容问题
以及频段受限制等问题 802.11a 的推广面临重重困难。直到 802.11g 诞生,则为无线网络市
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是一种混合标准,工作在2.4G 频段上,兼容 802.11b 和 802.11a
标准,它最高也可以支持 54Mbps.
WLAN 规范还在继续升级,相应的也是技术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包括速率以及备受关注
的无线安全(我国的 W API协议本意就在提高我国的无线安全,目前研究的新协议主要也
是针对安全)问题。根据 IEEE 的最新消息,更高技术层次的 802.11e 和 802.11i 即将在不
久之后被确认为正式标准。
此外,蓝牙(BlueT ooth)也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对于 IEEE 802.11 来说,它的出现
不是为了竞争而是相互补充。 蓝牙比 IEEE 802.11 更具备良好的移动性。 此外, 蓝牙还有着
成本低、体积小,适用于多种设备的安装等优点。
WLAN 虽然很诱人, 也绝对是未来的主流, 但目前由于发展还不是太充分, 于是WLAN
无线上网必须的无线“热点”还不是很多,WLAN 信号的覆盖还不够广,限制了大家通过
WLAN 无线上网的自由,而其“移动性”也比较差。于是移动通讯方式成为了很多人无线上
网的首选, 它们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中国移动推出了基于GSM 网络的 GPRS
上网,中国联通推出了基于 CDMA 网络的 CDMA1X,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推出了能够
上网的小灵通。
GPRS 网络属于 2.5G 网络, 与其他两家运营商相比, 移动的网络在信号覆盖上面略胜一
筹,GPRS 网络亦是如此,在一些小县城、村庄里都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是相对其他的无
线网络,GPRS 的速度不是非常尽如人意,跟过去的 56K 拨号上网差不多,浏览网页、QQ
聊天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并不适合长时间的下载文件。
CDMA1X 网络与 GPRS 一样同属于第 2.5 代无线通信网络。 与GPRS 等其他广域无线上
网相比,速度的表现是最好的,在大多数地区实际下载速度也能够稳定在 10k 左右,有掌
中宽带之称。
采用小灵通的网络实现无线上网的好处就是资费比较便宜,与用 Modem 拨号的费用是
一样的。不过与联通、移动的无线上网方案相比,小灵通上网最大的劣势就是无法漫游,
另外在高速移动中的表现也不是很好,这与小灵通手机的表现也是一样。
2、无线上网应用篇
WLAN
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 要想享受WLAN 带来的无“线”精彩, 也离不开一些硬件条件,比
如最基本的无线网卡。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内置了无线网卡(如上图)的,
如果笔记本预留了天线并且有 MINI PCI 的插槽, 我们可以自行加装无线网卡, 或者更简单
地就是使用 PC 卡式的外置无线网卡(如下图所示) 。
有了硬件的支持,然后你就可以通过一些公共场所的 “热点”直接享受 WLAN 无线上网
的快乐,或者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家庭(比如天翼通)或者移动(比如随 e 行 WLAN 服
务)WLAN 服务。
虽然其“移动性”和覆盖范围有局限性, 但由于带宽的增大, 从上网速率到娱乐性上来说,
无线局域网都是目前无线上网方式中最强的。
GPRS
尽管 GPRS 方式无线上网速度比较慢, 但由于覆盖很广和“一直在线”的优势, 所以GPRS
方式笔记本上网受到相当多的人的欢迎,而 GPRS 方式无线上网就必须有相应的 GPRS 终
端或模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GPRS 终端方式:
第一,少数笔记本生产商已在笔记本内置 GPRS 模块,比如方正颐和 S2500(见图) 、联
想昭阳 V80 等型号,你只要按相应 GPRS 上网的图标就可以建立 GPRS 连接。这种情况是
最简单易懂,省去了不少操作。
第二, 采用PCMCIA 卡或 CF 卡的 GPRS Modem.用户只需将 SIM 卡插入 GPRS Modem
的相应 SIM 插槽内,并安装驱动程序、拨号程序后,就可以像普通 Modem 一样拨号上网
了。这种情况的安装步骤也很简单。
第三,采用 GPRS 手机与笔记本相连来上网,就是将 GPRS 手机作为一个外置 Modem
来建立相应 GPRS 拨号连接。但不是所有带有 GPRS 功能的手机都可以与笔记本相连,这
主要是因为部分手机生产商没有提供相应连接(数据线、红外或蓝牙功能,至于后两者也
需要笔记本电脑有红外接口或蓝牙功能)以及驱动程序。这种情况下移动性相当好,但设
置繁杂,而且传输速度受到接口影响,所以也会有一定的不爽。
CDMA1X
CDMA1X 是联通在 2003 年 3 月开始推出的一项以无线上网为主的业务, 在上网的终端
方面也需要和 GPRS 类似的其中后两种方式( CDMA Modem+笔记本、CDMA 手机+笔
记本) ,不同的是其必须采用CDMA1X 的技术。
假如仅仅从功能方面去分析,GPRS 可以说根本不是与 CDMA 1X 一个级别的,速度方
面自然是不必多言, 多媒体邮件业务“彩 E”、 基于1X 的无线上网的“掌中宽带”、 基于WAP
技术的“互动视界”、 基于BREW 和 JA V A技术的“神奇宝典”、 基于GPSone 定位技术的“定
位之星”等这一切功能也都是 GPRS 所无法应付的。 需要提到的是尽管目前联通的信号也已
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其网络质量仍然是它的软肋,看看移动的广告“关键时刻信赖全球
通”就可想而知联通之痛了。
小灵通
价格便宜则是小灵通方式无线上网的杀手锏,而小灵通手机入网所需基本条件是:首先
你的所在城市提供了小灵通 WiWi 业务(高速无线数据业务) ,然后你的小灵通手机必须是
PHS 或 PAS(UTstarcom的机子)便携式无线电话机,最后需要将小灵通手机与笔记本相
连的中间设备。目前小灵通与笔记本相连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PAS 数据接口线。PAS数据接口线是一种经济而方便的新型数据通信产品,用它
连接小灵通无线电话的耳机孔接口和电脑的 Modem 口, 通过拨号可实现上网浏览和收发电
子邮件,其连接速率在 14.4Kpbs,网络侧无需增加任何设备。
第二,P AS USB 调制解调器。 用它连接电脑的USB 接口和小灵通的数据端口, 网络侧需
增加 RAS 设备。在完成驱动程序的安装后,即可拨号上网(需网络支持) ,其连接速率可
达 32Kpbs/64Kpbs(视网络而定) 。该产品小巧精悍,高可靠性,适用于台式电脑和便携电
脑。
第三,PAS 掌上 e 卡。PAS掌上 e 卡是世界上最小、最轻的 PAS终端。它内置了 RF 收
发端,能方便的插入便携电脑(另需转接槽)或 PDA(掌上电脑)中,无需再与 PAS手机
配合,不过在网络侧需增加 RAS 设备。其连接速率可达 32Kpbs/64Kpbs(视网络而定) ,
支持 CF Type II 标准接口。
3、无线上网实战篇
考虑到 CDMA1X 方式速率方面以及技术上、功能上比 GPRS 更先进,这里我们将以
CDMA1X 无线上网方式为主线介绍具体的无线上网的操作。我们这里使用的 VTION
CDMA1X 无线冲浪卡 V1801,它支持双向短消息功能、拥有语音通话功能,最高支持
153.6Kbps 的无线互联网接入速率。
(1)安装篇
安装驱动程序之前,请不要把 VTION无线冲浪卡插入插槽。若您将 VTION无线冲浪
卡插入插槽后安装驱动程序,会有下列窗口显示,此时您必须要点击 “取消”,从插槽里拿
出卡之后开始进行安装。
将驱动程序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后,等候安装提示出现。若不自动开始安装,请点击
Setup.exe 后进行安装。之后一连串操作按默认设置进行就可以了。
之后的操作完全按照系统的提示正常进行就可以了,安装结束后重启计算机也就可以 使
用了,过程非常的简单。
(2)功能篇
双击桌面上生成的拨号上网的程序快捷方式,就会出现该无线网卡的全中文用户界面,
点击其左上角那个 “互联网”标志, 然后点击出现在右手边的“连接”按钮就可以连接 Internet
了,使用起来应该非常容易。若界面上显示 “已连接到互联网”,电脑将连接互联网并自动
运行浏览器。而若要断开到互联网的连接时,点击 “断开连接”就可以了。
下面是连入 Internet 的多次拨号连接速率,平均速率在 113Kbps 左右。当然,由于无线
信号不能象有线信号那么稳定,而且实际的上网速度也因地域的不同以及笔记本电脑的配
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是通过“CDMA 手机+笔记本”与通过“CDMA1X 无线网卡+笔记
本”上网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这里的测试数据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测试用的笔记 本
电脑是腾龙 X71 的 C-M 那一款,下面包括后面的数据仅供参考。
具体的功能按钮说明:
其中①连接互联网②拨打/接听电话③发送短信④接收短信⑤储存和搜寻电话号码⑥其
它设置⑦用户咨询⑧连接中国联通网站⑨用户信息。
发送和接收短消息总体上用法及概念与手机相似,打字速度嘛,就比手机快多了。写 好
收信人的手机号码以及内容就可以选择优先级发送,同时已发送的短信会自动储存在已发
送信箱中。而至于接收短消息,每次有新信息来的时候会弹出提示,也很简单,这里就不
怎么解释了。
无线上网分两种,一种是通过手机开通数据功能,以电脑通过手机或无线上网卡来达 到
无线上网,速度只有 33K 左右,只能算是对付应急。 另一种无线上网方式即无线网络设
备, 它是以传统局域网为基础, 以无线AP 和无线网卡来构建的无线上网方式。 AP(Access
Point) 其实是一个简称, 基本有三种类型:1、 无线接入点。2、 无线网桥。3、 无线路由器。
其中 1 相当于一个无线的 HUB,或说是无线接收器。2 的功能要稍强些,除了有 1 的功能
外,它还可以无线桥接,无线中继。而 3 就相当于是 1 和一个路由器的一体化产品。如果
你仅是想通过 无线来上宽带那么一个无线接入点和一张无线网卡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在
无线局域网中最终要得就是 AP 了。
无线局域网中的重要设备:
1、无线 AP
2、无线网卡
3、延长天线无线网络的加密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可设置 64 位/128 位加密,设置地址
过滤等, 据称: 就是一个64 位的加密无线系统, 一个黑客要用大型计算机一年的时间才可
以破解。而无线网络的电波对人体的辐射还不到手机的 1/1000,所以完全没有什么好担
心的。
二、无线上网综述
1:何谓无线网络?
一般来讲,所谓无线,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作为资料的传导,而就应用层面
来讲,它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完全相似,两者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在于传输资料的媒介不同。
除此之外,正因它是无线,因此无论是在硬件架设或使用之机动性均比有线网络要优势许
多。
2: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相较之下,有那些优点 ?
就使用上它的机动性,便利性,是有线网络所不及,就成本上,它可省下一笔可观的
布线费用,修改装潢费用,基本上使用的空间较为弹性许多。
3:无线网络对人体是否有所影响?
因无线网络的发射功率较一般的大哥大手机要微弱许多,无线网络发射功率约
60~70mW,而大哥大手机发射功率约 200mW 左右,而且使用的方式亦非像手机一般直接
接触于人体,因此较无安全上之考量。
4:若要架构一个无线网络,其最基本之配备需要有那些 ?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一片无线网络卡及一台桥接器 (AP),如此便能以无
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
5:无线网络就使用是否会被干扰或影响其它设备运作 ?
基本上无线网络所使用之频段是属于 ISM 2.4GHz 的高频率范围, 就日常生活, 或办公
室等等所用之电器设备是不会相互干扰,因频率差异甚多,而且无线网络本身共有 12 个信
道可供调整,自然干扰的现象就不必担心。
6:何谓 ISM 频段?
答:ISM(In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此频段( 2.4~2.4835GHz)主要是开放给工
业, 科学、 医学, 三个主要机构使用, 该频段是依据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所定义出来,
属于 Free License,并没有所谓使用授权的限制。
7:何谓展频 (Spread Spectrum)?
展频技术主要又分为“跳频技术”及“直接序列”两种方式。而此两种技术是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军队所使用的技术,其目的是希望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依然能保持 通信信
号的稳定性及保密性。
对于一个非特定的接受器,Spread Spectrum 所产生的跳动讯号对它而言, 只算是脉冲
噪声。因此对整体而言是一种较具 安全性的通讯技术。
8:何谓跳频(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
跳频技术 (Frequency-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在同步、且同时的情况下,
接受两端以特定型式的窄频载波来传送讯号, 对于一个非特定的接受器,FHSS 所产生的跳
动讯号对它而言, 只算是脉冲噪声。FHSS 所展开的讯号可依特别设计来规避噪声或 One-to-
Many 的非重复的频道, 并且这些跳频讯号必须遵守FCC 的要求, 使用75 个以上的跳频讯
号、且跳频至下一个频率的最大时间间隔 (Dwell Time)为 400ms。
9:何谓直接序列展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直接序列展频技术(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是将原来的讯号“1”或
“0”,利用 10 个以上的 chips 来代表“1”或“0”位,使得原来较高功率、较窄的频率变
成具有较宽频的低功率频率。而每个 bit 使用多少个 chips 称做 Spreading chips,一个较高
的 Spreading chips 可以增加抗噪声干扰,而一个较低 Spreading Ration 可以增加用户的使
用人数。
基本上,在 DSSS 的 Spreading Ration 是相当少的,例如在几乎所有 2.4GHz 的无线
局域网 络产品所使用的 Spreading Ration 皆少于 20。而在 IEEE 802.11 的标准内,其
Spreading Ration 只有 11, 但FCC 的规定是必须大于 10, 而实验中, 最佳的Spreading Ration
大约在 100 左右。
10:无线网络所能含盖的范围有多广 ?
一般无线网络所能含盖的范围应视环境的开放与否而定,若不加外接天线而言,在视
野所及之处约 250M,若属半开放性空间,有隔间之区域,则约35~50M 左右,当然若加上
外接天线,则距离可达更远,此关系到天线本身之增益而定,因此需视客户之需求而加以
规划之。
11:无线网络于使用之过程其保密性为何 ?
基本上 GEMPLEX 之无线网络技术采 DSSS 系统,本身就具有防窃听之功能,另外 再
加上资料加密功能(WEP40bits)的双重防护下,因此其安全性是相当周全。
12:何谓桥接器(Access Point)?
答:Access Point,一般俗称为网络桥接器,顾名思义即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
无线局域网络之桥梁, 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之PC 均可透过 AP 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
甚至广域网络之资源。除此之外,AP 本身又兼具有网管之功能,可针对接有无线网络卡之
PC 作必要之控管。
13:Access Point 在使用上可同时支持多少工作站 ?
理论上是可以支持到一个 CLASS C,但为了让工作站本身有足够之频宽可利用,一 般
建议一台 AP 约支持 20~30 左右之工作站为最佳状态。
14:何谓漫游(Roaming)功能?
如同大哥大一般,可漫游在不同的基地台之间,无线网络工作站亦可漫游在不同的 AP
之间,只要 AP 群的 ESSID 定义一样,则自然无线网络工作站可自由的漫游于无线电波所
能含盖之区域。
15:若无线网络之设备架设于室外,其如何防止雷击 ?
基本上无线网络可配置避雷器之设备,此设备可选购装设于无线 网络设备上,以利外
来之突波造成系统损坏。
16:何谓 Access Control?
答:基本上每张无线网卡上都有一组独一无二的硬件地址,即所谓的 MAC address,
经由 Access Control table 可定义某些卡可登入此 AP, 某些卡被拒绝登入, 如此便能达到控
管的机制,可避免非相关人员随意登入网络,窃取资源。
17:何谓 ASBF?
ASBF(Automatic Scale Back Functionality),此项功能是 Gemplex AP 特有之功能,保
证 WLAN 始终处于最佳的联机品质, 除此之外, 并提供支持多重厂商的无线网卡, 但其网
卡必须是符合 IEEE 802.11 之规范而设计。
18:何谓 Power Management?
由于 Notebook 使用约 2 小时左右后便必须充电,若又同时使用其它外围设备,则必定
更加耗电,因此此项功能乃在于有效的管理无线网络卡所消耗之电量,换句话说,它能适
时控制当有 DATA sending or receiving 时,是处于”Wake up status”,反之则处于 power
down mode。
19:天线所使用之导线的长度是否有影响传输品质 ?
一般来讲,天线所使用之导线的长度,材质,阻抗匹配,均会对讯号造成某程度之影
响,而最明显的就是增益衰减。
通常以 20 feet 之长度而言就会让讯号衰减约 1.2dBi 左右,而平均每衰减 8dBi 就会让
⑥ 简述无线网的5大特点
1.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大。单个AP覆盖范围可达到10000平方米
2、传输速率高。速率可达到11M。
3、系统传输容量满足要求。Wi-Fi技术特别适合于POS系统这种需要传输大量突发性数据的场合。
4、安全性高。提供“安全多模”能力,支持WAPI/WEP/WPA/WPA2 安全标准,安全标准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配置。
5 良好的扩展性。
考虑到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应具备充分的可扩展性,包括多种接入方式的提供和接入的可扩展性,带宽的扩展与速率的平滑升级以及处理能力的可扩展性,依托正在被大规模部署的Wi-Fi网络所带来的成熟的技术、各种层出不穷的Wi-Fi设备、既有的网络设施、架构支持、丰富的网络知识,使用Wi-Fi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
⑦ "WIFI高速无线上网"是什么意思说的简单点。
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数百英尺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无线电信号。
⑧ 无线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您好,当今用户对随时随地可以无线上网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成为无线网络市场迅猛增长的推动力,但不能否认WIFI目前存有一定的缺陷,如漫游性、计费问题、因上网门槛低而带来的安全性等问题没有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但从技术的另一层面看,它是高速有线接入技术和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个辅助与补充,可以在特定的范围与领域内,能起到对3G的重要补充作用,二者完美结合将带来广阔的服务与发展前景。事实上以WIFI技术为重要技术支撑的无线局域网络在不断普及,这也代表着大众所接触的WIFI技术将会越来越便捷。一旦存在于公众场合的WIFI网络解决了运营商的漫游性、互联互通、高收费的问题,WIFI技术将能够更好实现从技术向商业的转变,同时在WIF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要认识到WIFI技术虽然先进但却不能替代和具有其他所有通信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所以说只有各类接入手段形成互补才能够带来更高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信息化进程会越来越快,人们对于WIFI技术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WIFI技术必将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发展前景。WIFI技术在我国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因此市场前景广阔,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