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没有关于数学的书籍
数学史通论(翻译版)(海外优秀数学类教材系列丛书)
《数学史通论》(翻译版)共分四大部分:6世纪前的数学;中世纪的数学(500-1000);早期近代数学(1400-1700);近代数学(1700-2000).《数学史通论》主要特色如下:1.灵活的编排:尽管《数学史通论》主要是按年代顺序编排的,但每一时期则是围绕某一专题展开的.读者通过查阅详尽的标题,就能对该时期历史的全程进行跟踪.2.不同时期的重要教材:《数学史通论》每一章中都会讨论一种或几种那个时期的重要教材,通过它们,不仅能学习那些伟大数学家的思想,今天的学生还能看到某些论题在过去是怎样被处理的.3.非西方数学:《数学史通论》相当多的材料是关于中国、印度及伊斯兰世界的数学的;在插入章中还比较了大约在14世纪初各主要文明的数学.4.人物传记和评注:《数学史通论》配有100多张纪念历代数学家及其工作的邮票和图片,并着重用框图给出数学家的小传.
此外,《数学史通论》在习题配置、专题讨论、内容的前后呼应等方面都有许多特色.《数学史通论》可供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及理工科各专业的学生作为数学史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广大数学工作者和一般科学爱好者阅读参考.相信中学师生也会从《数学史通论》中获益.
数学的发现
《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是着名美国数学家乔治·波利亚的力作.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各种类型生动而有趣的典型问题(有些是非数学的)进行细致剖析,提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从而总结出各种数学模型.作者以平易浅显的语言,应用启发式的叙述方法,讲述了有高度数学概括性的原理,使得各种水平的读者,都获益匪浅.这种以简驭繁,寓华于朴,平易而生动的讲授,充分反映了一位教育大师的风格特征.本书各章末尾的习题与评注,是正文的延续,它们都是经过作者的精心选择安排,与正文紧密关联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些练习,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极好机会,它将激起你的好胜心和主动精神,并使你品尝到数学工作的乐趣.
数学与艺术
有些人对于数学和艺术有成见,认为数学通过人的右脑工作,艺术通过人的左脑丁作.数学家理性而严谨,艺术家感性而浪漫.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人群.本书要推翻这个成见.在本书中读者将看到一些数学家如何为艺术而孜孜不倦地工作,而一些艺术家如何热衷于数学的最新发现.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这样一些现代数学家他们不仅是现代数学的开拓者,而且是造诣很深的艺术家,同时也有这样一些艺术家.他们利用数学原理创作出使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在这里数学与艺术完全沟通起来了.
数学对艺术的影响由来已久,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利用透视原理创作出不朽的名作,在20世纪荷兰艺术家埃舍尔对无限拼图的探索给人以启迪,萨尔瓦多·达利利用四维立方体的展开图画出了使人震撼的作品.艺术家们从斐波那契数列、最小曲面、麦比乌斯带中得到启发,数学家们利用睢塑来宣扬数学的成就.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菲利克斯·克莱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学派——哥廷根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伟大的数学家,也是现代国际数学教育的奠基人、杰出的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在数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巨大的影响.
本书是克莱因根据自己在哥廷根大学多年为德国中学数学教师及在校学生开设的讲座所撰写的基础数学普及读物.该书反映了他对数学的许多观点,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一流大师的遗风,出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是一部数学教育的不朽杰作,影响至今不衰.全书共分3卷.第一卷:算术,代数、分析;第二卷:几何;第三卷:精确数学与近似数学.
克莱因认为函数为数学的”灵魂”.应该成为中学数学的“基石”,应该把算术、代数和几何方面的内容,通过几何的形式用以函数为中心的观念综合起来;强调要用近代数学的观点来改造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主张加强函数和微积分的教学,改革和充实代数的内容,倡导”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意识.在克莱因看来,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是:”应使学生了解数学并不是孤立的各门学问,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基础数学的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视角(高等数学)来审视.理解初等数学问题,只有观点高了,事物才能显得明了而简单;一个称职的教师应当掌握或了解数学的各种概念、方法及其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以及数学教育演化的经过.他认为”有关的每一个分支,原则上应看做是数学整体的代表”,“有许多初等数学的现象只有在非初等的理论结构内才能深刻地理解”.
本书对我国从事数学学习和数学教育的广大读者具有较好的启示作用,用本书译者之一,我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吴大任先生的话来说,”所有对数学有一定了解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教益和启发”,此书”至今读来仍然感到十分亲切.这是因为,其内容主要是基础数学,其观点蕴含着真理……”.
中学数学的数学史
本书是根据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标准”撰写的.书中介绍了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相配套的数学史知识,如球体积公式的历史、二项式定理的历史、n倍角正、余弦公式的历史、解析几何的诞生、对数的发明、机会游戏与概率等;还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阐述了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等问题,是师范院校数学系学生、数学史教师和中学数学教师的参考书.
⑵ 在哪里买哪个网上能买到学好初中数学的书
如果你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那就网络:人民教育出版社,里面有各种学习资料,包括电子版教材,免费的。你也可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买人教社官方出版的辅导书和资料。偷偷告诉你,教师用书在里面也可以找到哦!
如果是其他版本教材,你就搜对应的出版社,出版社官网应该也有官方辅导书。
不建议购买小书店里的盗版辅导书,错误多会让你很困扰,而且耽误时间。
图书网站首选当当、亚马逊咯,当然京东等一些其他网商也卖书,我喜欢在当当购买。记住选书的时候,勾上“当当自营”,在其他网商买书也一样,勾上自营这个选项,显示出来的都是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官方自己卖的书,品质比较有保证。
网商都引进了第三方商户,不勾上自营选项就会出现第三方商户的商品,第三方嘛,你懂的
强烈推荐你去出版社官网选购官方辅导书和资料,不要买市面上为了挣钱没了良心的人渣们出的辅导书,全是错误,垃圾。这些小出版社就是盯上了学生群体这块肥肉,可惜啊,中国的相关机构根本不管这些
⑶ 我想从头开始学习数学,请问从哪儿可以下载免费的电子书
网络上好多都有
⑷ 求一个免费数学书籍下载的地址。
这个网站不错
http://bbs.pep.com.cn/thread-251498-1-1.html
或者你可以用 电驴 内置的下载搜索,直接搜微积分,导数之类的,每个都是上百条的课程教材,很好的,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各种格式都有,PDF、WORD等等
⑸ 求人教版小学1-6年级数学,课本和教师用书(电子版,免费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
链接:https://pan..com/s/1kdhqR18udvUDmgTvoC_qjA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网络网盘
⑹ 有哪些数学书适合4年级而且可以在手机上免费阅读,不用买的哪一种,推荐一下,谢谢
小学数学读物这个范围太小了,况且要网络免费读物就更少,我给你推荐几本,你可以找找资源或者去喜马拉雅上听。
数学故事专辑 李毓佩,帮你学数学 张景中, 数学魔术师 刘后一,玩转数学 杨少青,生活的数学 罗浩源,数学家的眼光 张景中,数学游戏 金敬梅,故事中的数学 谈祥柏
⑺ 网络上有免费的高等数学书看吗
http://www.zker.cn/book/773147
推荐给你这本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都要花钱
⑻ 有没有人能推荐我一本好看的数学书拜托了
——没好意思说出来的话,我帮他补充了:免费的。过了几天,他留言,在各大网站、网盘、资源站找遍了,都没有。意思好像说,没有免费资源的书,你推荐个屁啊。拜托,这是一本帮你提高思维能力的书,当当京东上都有,也就40多块,而且书的内容我也介绍了,你既然想看,说明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免费的东西不一定真免费。难道你找的时间,就不值这40多块钱?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解释了“穷人为什么这么穷,富人为什么这么忙”。在说“穷人思维”之前,我得补充一句,“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思维,而是“曾经是穷人”的思维。比如说,我们就算完全买得起一本书、看得起一部电影,我们还是先习惯性地想到找一找有没有免费资源。不管是70、80、90后,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资源相对不足的环境中成长,多多少少有点“穷人思维”。03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最近有一部超级烂片《热血雷锋侠之激情营救》,豆瓣上95.7%的人打一星,但根据我的经验,再烂的片子,中途退场的人也不会超过30%,就是说,在65%的人看来,90分钟的时间价值不会超过30元的票价。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这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当你的口袋已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的时间、别人的时间看得太不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依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沉没成本”。什么叫“沉没成本”,就是你花了30块钱看电影,无论电影好看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有一个有趣的“买鞋定理”。假设你在商场买了双鞋,大小没问题,但真正穿时却发现夹脚,退又退不掉,于是,你会经历下面的心理挣扎:“不甘心定理”:这双鞋对你而言越贵(换句话说,你越穷),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侥幸定理”:你确定穿不了了,那么这双鞋越贵,你放在家里占地方的时间越长;“绝望定理”:无论你放多长时间,总有一天,你都会把它扔了,有多远扔多远。世界清静了。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富人思维”的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当然,“时间不值钱”的穷人思维,往往只在人生过渡期对我们产生影响,但下一个思维惯性,就没那么好摆脱了。04 有一句话,平时说出来会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理论的铺垫,我就不怕大家打死了我:贵?怎么会是产品的缺点呢?难道不是你的缺点吗?我不是说大家穷逼,而是说,在价值判断上,“穷人思维”容易出问题。超市里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原价是300、250、200,现价一律150。根据售货员的经验:穷人更倾向于买大的——省钱,有钱人更倾向于需要的尺寸——自己的需求。这就是“穷人思维”造成的第二个更重要影响,《稀缺》一书称之为“管窥效应”:指人们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会变得更为专注,但注意力过度聚焦会导致判断力下降。什么意思呢?因为“穷人思维”让我们过于关注于拥有的资源本身,所以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你的目标。05几年前,我太太说要买一套学区房。我把家里的钱给她一算,特么连首付都不够。我的建议是,等钱再攒多点吧。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被她七拼八凑,东挪西借,居然把首付给凑足了。穷人买房大多有这样的感受,当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下定决心,后来也就成了,想想也没那么难。论理财的能力,我绝对在她之上,我有十几年的投资经验,市面上再复杂的金融工具,我也掌握得一清二楚,而她连买个银行理财产品还要问人家保不保本。但在这件事上,我却从一开始就陷入了“穷人思维”——不去思考学区房是不是一个必须而且合理的目标,而是首先考虑自己的钱够不够。“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富人思维”特点是目标导向。穷人思维买房,先考虑我有多少钱付首付,月收入多少还贷?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富人思维买房,首先问,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这就是有钱人告诉我们的,至关重要的一条做事原则。06“穷人思维”最可怕的一点,它会消耗我们有限的自控力。过去有一种看法,穷人的意志力会更强,而事实完全相反。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叫“决策疲劳”的概念,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有经济学家发现“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最大。美国的穷人更喜欢买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因为便宜,而且因为他们习惯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复比价。一方面,这占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没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频繁的、无意义的决策,使他们的大脑疲劳,无法抵御那些垃圾食品的诱惑。美国的例子无感?想想自己减肥的经历吧,在大量运动消耗了你的意志力之后,你是不是更抵挡不了冰激淋的诱惑了?总是想找机会“慰劳”自己一下,导致前功尽弃?电影《华尔街之狼》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的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成为“垃圾股”的目标客户。影片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这是天下骗子的心声啊。把“垃圾”卖给想发财的穷人,这在中国也是最赚钱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吓死人的垃圾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内部原始股”,还有无数次崩盘又卷士重来的“3M骗局”,都是抓住了“穷人思维”的致命弱点——既无判断力,又无自制力。那些富人是怎么投资的呢?在巴菲特的投资偏好中,既没有房地产,也没有互联网,前者因为不喜欢,后者因为看不懂。这就是自制力,如猎豹一般,集中自己的有限精力,长时间地等待自己看得懂的机会,最后全力一击。我们前面说过,“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专利。事实上,富人在重大的决策中,也常常会陷入“穷人思维”中,哪怕是最不缺钱花的富人——皇帝。07清道光帝在历代皇帝中,以“节俭”闻名。他“抠门”到什么程度?皇后过生日,一人一碗打卤面——吃完不准添。他在建自己的陵寝时,因为给得银子太少,产生了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最后不得不返工,两建一拆,耗资反而是清代帝陵中最多的。用《稀缺》里的一句话来说:“我们在小物件上连几毛几分钱都会计较,而在大物件上却挥金如土。”道光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穷人思维”,我认为是“康乾盛世”的虚假繁荣,导致嘉庆一朝财政空虚,给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可怕印象——穷怕了。于是道光的“节俭”,到了“误国”的程度。道光挖空心思想节省开支的法,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驻守新疆的军队上,想撤了他们。大臣想,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道光嘴一撇,不撤也行,反正我不给钱了,大家自己想法吧。这一逼,果然逼出法,大臣把驻守其他要塞的军队平均撤掉一些,把节省下来的军晌拨给新疆。到了十几年后的鸦片战争,他们才发现,英国军舰可以在十几天内,把大批士兵从广州运到天津。而清军分散在全国各地,一次兵力的集结,往往要几个月——仗都打完了,十几万军队还在半路上东奔西跑。这就是“穷人思维”的核心,如果你只关注钱,你往往是在浪费钱;如果你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很可能,你赢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场。08冯小刚的《1942》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怎么让穷人变成财主,我不知道,但我认为首先要摆脱“穷人思维”,以下给大家几点建议:1.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减少做那些“时间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2.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3.培养“目标导向”的思维,好项目永远比钱少,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法解决;4.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年初设立一个“享受一下”的基金,所有预算外消费都在这里开支,而不必每次反复权衡;比如说,以基金定投这种被动的、不需要决策的投资品种,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再比如说,需要意志力的活动(学外语、健身等等)只挑最重要的,多了会影响你重大决策时的判断力;5.拓展自己的视野,适当做一些眼前“无用”的事,防止进入只关注当下的“管窥”状态,建立长远规划的战略意识。以前,我妈每年年底大扫除扔东西时,总爱念叨一句话:“穷人才留破烂,越留越穷。”其实,“穷人思维”才是我们最应扔掉的越留越穷的“破烂”。永远记住,穷的不是缺钱的人,而是在“穷人思维”的怪圈里走不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