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元旦吃什么好
元旦来临,大家是不是很兴奋呢?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假期,元旦美食告诉您元旦吃什么好。这里就给您介绍一下其他国家的元旦美食吧,让你这个元旦尝尝国外新花样。
新年的脚步近了,享受新的开始,享受新年美味。丰盛可口的美食不仅使人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胃口,而且还会让人拥有一年的好心情。看看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在准备什么美味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韩国
特别推荐1:年糕汤
年糕汤寓意着新年成长,是韩国的传统美食。 韩国最典型的美食要数年糕汤了。据说年初一当天,韩国人一定要喝上一碗年糕汤,因为他们认为不吃年糕汤就不能长大一岁。而且韩国家庭按照传统风俗,年初一要进行重大的祭祀祖先活动,并且只在家里的嫡长子家中进行,其他亲属在这一天会从各地赶到嫡长子家中,一起参加祭祖仪式,年糕汤是此时最重要的祭祀食品。韩国人还要用年糕汤招待前来串门的亲朋好友。
食用方法:
年糕是用大米做的,和我们吃的年糕有点像,不同的是要先煮好酱汤,然后再把年糕放进去煮。年糕汤的汤底很讲究,传统的做法是用牛骨头熬上好几个小时熬成,现在也可以用鱼代替牛肉来煮汤﹐最后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豆腐、牡蛎、紫菜等进行调味。
特别推荐2:打糕
打糕也是韩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打糕的制作过程讲究“打功”,年糕是用糯米粉做成,而打糕则是用糯米饭捶打而成。打糕里面还有其他的材料,比如豆沙、熟豆面、糖、盐等。这种打糕比一般年糕更加粘润可口,味道更好。打糕表面分别撒上黄豆粉、花生芝麻粉和红豆粉,香甜又软糯。
食用方法:
做法比较复杂,要先把糯米用清水浸泡十几个小时,然后把米放入笼屉内用大火蒸半个小时左右。再把蒸好的糯米饭放到砧板上,用木槌敲打,这个过程需要两个人通力合作,边打边翻,做出来的打糕才会均匀弹牙。“打”的过程也很讲技巧,开始不能用力过猛,否则会将饭粒打得四处飞溅;翻的人要用水沾手并不断擦砧板,否则打糕就会和砧板粘在一起,翻不动,一直要打到看不见饭粒为止。然后把打成的糕切成适当的小块,用豆沙或者熟豆面等裹上一层就可以吃了,也可根据个人喜好蘸糖或盐一起食用。
马来西亚
特别推荐: 椰浆饭
椰浆饭颜色奶白,散发浓浓的椰子清香。据说,椰浆饭还是马来西亚歌手品冠最爱的美食,它也是马来西亚人最传统的新年食品。在马来西亚只要走进任何一家地方风味餐馆,几乎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食用方法:
椰浆饭的制作过程很讲究,要用丰富的椰浆浸米,然后再烹饪。煮出来的饭颜色奶白诱人,散发着浓浓的椰子清香。 米饭里通常还会加入凤尾鱼辣酱、烤花生、小黄瓜丝及鸡蛋丝,口感丰富,营养健康。椰浆饭还会有很多配菜,比较常见的有炸鸡、咖喱鱼、咖喱鸡、咖喱牛肉、咖喱羊肉、煎蛋、豆腐、虾、鱿鱼等等,口感都比较浓郁。
越南
特别推荐:方粽
方粽的外形很像我们常吃的糯米鸡。越南人过新年必须要吃的食品是粽子,全家人要在除夕一起分吃,节日里还把它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在广州很少见到越南粽子,由于它的外形比较方,个头也较大,更像糯米鸡,所以又叫“方粽”。
食用方法:
和我们的粽子类似,越南的粽子也是用糯米做的,里面包上猪肉、绿豆等材料,吃的时候可以蘸上鱼露,风味独特。
新加坡
特别推荐:“捞起鱼生”
味道鲜美,寓意“风生水起”。 新年里,新加坡人则一定要吃“捞起鱼生”,它的色彩丰富,味道鲜美,由于象征“风生水起”,寄托着人们对来年幸福的希望,有很好的兆头,因此广受欢迎。
食用方法:这道菜吃的时候要用筷子把鱼生和生菜、西芹、红萝卜等多种配料拌匀。
日本
特别推荐:荞麦面
荞麦面寓意健康和长寿。日本着名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曾经给许多人带来感动和激励,这篇家喻户晓的作品提到日本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荞麦面。日本很多地区都有种植荞麦,荞麦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当时的荞麦面是人们祈求幸福的食品,如今还有很多人常把荞麦面作为礼物送人。据说,按照传统风俗,除夕之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荞麦面。正是因为荞麦面在日本人心里的特殊地位,所以它又被称为“年面”。
食用方法:
冷荞麦面的面条爽口,汤底味道也不错。长长的面条寓意健康和长寿,而且咬断荞麦面还寓意着咬断厄运和负债,寄托了对来年的美好希望。
Ⅱ 元旦晚上吃什么
元旦吃什么,要看当地的风属习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比如我们这里,就是吃盐蛋,汤圆,寓意就是一年顺利滚就过去了!
Ⅲ 元旦节吃什么
元旦,这4种传统美食别忘了吃,营养美味寓意好,新年团圆健康。明天就是元旦了,时间真快马上就要进入2021年了,元旦是公历的1月1日,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也被称为“新年”,在这个元旦的小长假里,大家有空可以多回家和家人们一起团聚,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和和美美的超幸福。元旦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北方地区元旦有吃饺子的习惯,而南方有吃汤圆的习惯,元旦吃鸡蛋也是我们家每年必吃的美食之一,不仅营养好吃,还有着团团圆圆、健康吉祥的美好寓意。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美食吧。
一、元旦吃饺子
北方的冬天特别冷,而且近来很多地区都开始大幅度的降温、降雪了,这个时候元旦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煮上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吃,别提有多舒服,营养好吃又美味。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饺子形如半月或元宝形,所以元旦吃饺子,也就意味着“招财进宝”。另外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元旦有空不妨也给家人煮上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吃,营养好吃寓意又好。
【玉米饺子】
材料:肉末适量、玉米粒适量、马蹄适量、红萝卜一个、饺子皮一斤。
做法
1、肉末里加入适量五香粉,一勺酱油,一勺蚝油和少许麻油拌匀,分次加入水往一个方向搅上劲,再分次加入油搅上劲,腌制1小时以上。
2、红萝卜去皮切成小粒,马蹄洗干净切粒。
3、把红萝卜,马蹄和玉米粒倒入锅里,加入肉糜和一勺盐拌匀。
4、拿一块饺子皮,放上适量饺子馅,包好即可,沸水下锅煮熟就可以享用啦。
二、元旦吃鸡蛋
元旦吃鸡蛋也是部分地区的习俗,鸡蛋的营养也很丰富,是日常生活少不了的家常食材之一,鸡蛋圆溜溜的,元旦吃鸡蛋不仅营养好吃寓意也好,就是鸡蛋象征着团团圆圆,鸡蛋就是很完美的一个椭圆,吃鸡蛋就代表一家人团聚。
【五香茶叶蛋】
材料:鸡蛋6个、八角2个、香叶两片、桂皮适量、小茴香适量、红茶约5克、酱油5勺、老抽2勺、白糖一勺。
做法
1、鸡蛋洗干净放入水里煮5分钟,捞起敲裂蛋壳,备用。
2、锅里放入酱油,老抽,白糖,八角,桂皮,小茴香和红茶,放入适量的水,煮5分钟至香料出味。
3、放入鸡蛋煮开,小火煮5分钟关火,浸泡入味,最好浸泡2小时以上,入味就可以吃了。
三、元旦吃汤圆
南方元旦也有吃汤圆的习惯,这个跟过年吃汤圆是一个道理的,汤圆滚滚的,一口一个,软糯香甜,营养好吃又解馋。寓意也特别好,汤圆有团团圆圆的意思,新年伊始吃汤圆有着非常好的寓意。冷天来上一碗热乎乎的汤圆吃,也是非常暖胃暖身的呢。
【醪糟山药丸子】
准备食材:山药适量、糯米粉适量、牛奶少许、红枣少许、枸杞适量、酒酿一大勺、白糖少许、老红糖适量。
做法:
1、 将山药清洗干净,带上手套之后把山药皮干净待用。用刀切小,将山药上锅隔水蒸熟。
2、 趁着蒸山药的功夫,这时候准备把枸杞洗干净,红枣去核切小块备用。 山药蒸熟,取出倒掉蒸山药的水,然后捣成泥备用。
3、 加入少许白糖、少许牛奶和适量的糯米粉。搓成不沾手的面团就可以了,然后搓成小汤。
4、汤锅里加水,等水开之后下入丸子煮。 煮沸后放入适量红糖。然后放入红枣和枸杞一起下锅煮。
15、煮至丸子都浮起来,就可以放酒糟了,再煮2分钟左右,最后倒入少许的水淀粉勾芡一下,这样喝起来更浓稠,就可以出锅了。
四、元旦年糕
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元旦新年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感软糯,不仅好吃,寓意也特别好,渐渐成为一种农历新年食品,取其“年年高”之意。除了年糕之外,有的地区还会在元旦新年这天吃糍粑,这两种食物都是糯米为主要食材来制作的,口感软糯香甜,好吃解馋寓意也好。凡有喜事过节,部分地区的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红豆红糖年糕】
材料:糯米粉200克、红豆200克、牛奶180克、红糖100克。
做法
1、牛奶加热加入红糖搅拌至融化,放凉备用。
2、糯米粉过筛入牛奶里,搅拌至可流动的状态,加入蜜红豆搅拌均匀。
3、锅里水煮开,放入年糕糊蒸60分钟,放凉,密封放入冰箱保存,吃的时候切片煎一下即可。
Ⅳ 元旦节要吃什么
元旦节要吃年糕、椒柏酒、饺子、汤圆、鱼等食物,其中年糕又名粘粘糕,是由糯米制成的,盛行于明清时代,而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树叶泡制而成,在山东、浙江比较流行,另外饺子一直都是冬季常吃的食物。
元旦节要吃哪些东西
1、年糕
元旦节要吃年糕,年糕又名粘粘糕,根据谐音有着年年高的含义,而在我国的南北方制作的食材不同,在北方多为黏黍制作,而在南方则使用糯米制成而成,最早盛行于明清时代。
2、椒柏酒
元旦节要吃椒柏酒,椒柏酒是将花椒和柏树叶放入酒中泡制而成,在许多地方元旦节饮用椒柏酒是传统的习俗,而且冬季饮酒有利于去除人体中的寒气,目前多流行于山东、浙江等地区。
3、饺子
元旦节要吃饺子,在唐朝就已经有了类似于饺子的食物,到了元朝则将其称之为扁食,直到明清时期开始盛行吃饺子,而到了现代,冬天吃饺子已经是每家每户的习惯,也是团圆的象征。
Ⅳ 元旦节可以吃些什么
元旦习俗,元旦吃什么? 元旦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世界普天同乐的欢乐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元旦有着哪些习俗呢? 元旦吃什么呢?
流传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数饺子和年糕了。 “饺子” 前身是 “馄饨” 。馄饨是指面食中带馅的食品。北齐人颜之推曾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户录》注引)类似今天的饺子。明代《正字通》说:“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或谓之‘粉角’。北人说角如矫,实即饺耳。唐人谓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汤中牢丸’,即今水饺子;其‘笼上牢丸’即今蒸汤饺也。
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元代扁食一词在民间流传下来。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围径尺许,厚五六寸,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送。
Ⅵ 元旦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元旦节吃汤圆吗
元旦传统食物:饺子、年糕、汤圆、糍粑。可以吃汤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元旦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Ⅶ 元旦吃什么
元旦是中国的阳历年,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总喜欢用美食来表达对新年的憧憬,那么元旦吃什么呢?
首先是年糕,寓意年年高。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期,南方人更为盛行,尤其喜欢糯米年糕。年糕有两种成分的,南方喜欢用糯米制作,北方喜欢用黏黍制作。其次是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汤圆有很多种类,有糯米实心汤圆,有芝麻的,有肉馅的,还有彩色的汤圆,寓意有个好彩头。然后是鱼。元旦和除夕人们都喜欢做条鱼,尤其是红烧鱼,寓意新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元旦还有很多传统美食,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一样,只要喜欢吃,都可以选择在元旦这一天吃。
Ⅷ 元旦可以吃什么呢
元旦节吃的食物有年糕,椒柏酒,饺子。
1、元旦节吃年糕
年糕又称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6世纪食谱《食次》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时《威县志》说当地吃“蒸羊糕”。
2、元旦节吃椒柏酒
椒柏酒,是由花椒和柏树叶浸跑而成的。据古书记载,饮椒柏酒可去病长寿。而元旦节饮椒柏酒的传统习俗,主要在山东历城、浙江嘉兴一代。
历史记载: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3、元旦节吃饺子
食毕出门拜年,由近及远,元午直到烧灯后。据此则唐牢丸近似饺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现角子一词。元代把饺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语。
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
元旦的由来故事
由来一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由来二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