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猎豹得救了吉利“收下”它一个工厂!
大概从去年开始,每况愈下的车市行情,让汽车行业进入了真正的淘汰赛阶段,收购、合并、停产等字眼充斥着整个汽车圈,边缘车企面临着无路可退的境地。
4月份东风雷诺的“倒下”,成了打破车企“和平泡沫”的第一枪。而就在2周之后,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又爆出了一个大新闻,宣布与湖南省和长沙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湖南长丰猎豹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和销售。这算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道理,托管并不等于收购,双方更多的仅仅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据悉,吉利正式托管长丰猎豹汽车工厂后,将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推进资源整合,从而降低猎豹汽车的生存压力;也有消息称,其后续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或仍为长丰猎豹品牌。
或许有些小伙伴对猎豹汽车不太了解,它作为长丰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主要负责生产军用越野车以及家用SUV,并且与“军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其产品被标上了“军工品质”的标签,2017年更是凭借猎豹CS10实现了全年12.5万辆的整车销量,同比增长四成,实现销售收入113.2亿元。这也是猎豹汽车最辉煌的时候了!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国内SUV市场的降温,猎豹汽车的高速增长也随之被中断,多款主力车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18年猎豹汽车累计销量为86402辆,2019年猎豹汽车销量为33200辆,特别是在2019年10月,网传猎豹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虽然事后官方迅速进行了辟谣,但销量不行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到了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猎豹汽车的处境更惨了,2月和3月的销量均为0辆,生产经营出现了极大的危机。好在这时候吉利汽车来了,长沙工厂的托管算是让猎豹脱离了沉重的“包袱”,那么对于吉利汽车来说,这场合作对它又有什么“好处”呢?
最明显的应该就是获得了一个现成的工厂,这对处于上升期的吉利无疑助力很大;其次就是更有利于吉利在湘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毕竟湖南省作为吉利控股集团的重要战略地区,其从2005年就开始自己的产业布局,2017年湘潭新能源SUV项目也竣工投产,只是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或许未来产量会跟不上。
除此之外,吉利还在湖南布局了涉及教育、零部件、出行服务等多个项目,而且像比亚迪、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等车企均在湖南有生产基地,由此可见湖南省的汽车工业基础还是非常成熟的,相信吉利汽车此次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最后说了这么多,笔者觉得虽说吉利“收下”了猎豹的工厂,但是能不能救活这个品牌还真是不好说,毕竟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大家的日子都很难,总之一切都让时间来验证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还记得那个猎豹吗吉利托管了!
本来我是不打算写这篇文章的,因为这个品牌离我已经很久远,它曾经是我儿时的回忆,在老家的许多事业单位里都有过那台猎豹的身影。
没错,就是那台猎豹v31,跟三菱帕杰罗“师出同门”的那一个,军绿色的很打眼。
这是属于70/80后的记忆,本来都要遗忘了,结果,一个朋友昨天问了我一个颇具灵魂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是长丰汽车吗,就是有猎豹的那个?
这个问题一下打开了我的记忆,也让我想到了不久前吉利接管猎豹汽车这个事,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面临高速整合,跟不上时代就注定要被吞并。
不过吉利给出的答案是,他会尽力帮助猎豹走出困境。
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消息称,正式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
吉利正式托管猎豹汽车工厂后,将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推进资源整合,提升猎豹汽车公司整体竞争力。在未来,吉利也将继续深度拓展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湖南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猎豹的困境
其实,被吉利接管是好事。对于猎豹汽车而言,除了传统越野车的优势以外,还要紧跟时代潮流,新能源汽车也许在现在看来还不属于大流,但如果不提早布局,那你将在未来更快的被淘汰。
当然,这个也是湖南汽车工业将要面临的一个新局面,在这个具有潜力的蓝海市场里,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待深度开发,吉利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如此大手笔的把这个“负资产”接管过来。
近几年,猎豹汽车经历了大起大落。2017年销售整车12.5万辆,同比增长四成,实现销售收入113.2亿元。但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天”和SUV“退烧”,中断了猎豹汽车的爆发增长。
2018年猎豹汽车累计销量为86402辆,同比下滑32%;2019年猎豹汽车销量为33200辆,同比下降61.6%,旗下多款主力车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2019年年底,据报道显示猎豹汽车正式进行一场自救行动,包括关停、转让基地,筹集资金、实施债转股等方案自救。
从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告别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已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部分自主汽车品牌纷纷进入艰难时刻。
根据数据来看,从2017年到2019年的短短2年时间,市场集中度大幅提高,2019年自主品牌前10名占了所有自主品牌份额的8成。
按车企销量来计算,上汽、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吉利、长城、奇瑞等汽车集团已经占据97%的市场份额。
从2018年开始,我也看到了猎豹汽车开始转型,更大胆的去拥抱年轻人的思维,最大的改变就是车型设计上也更符合年轻人的要求。
只不过,这些改变对于销量提升没有起到作用,而被吉利接管可能是自救的最好结果!
猎豹是有料的
年轻即未来,这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任何行业而言,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力消费权迟早要被年轻人所接管。
同时,年轻人对于品牌是相对敏感的,每个人在孩提时代往往能够被英雄、偶像之类的人物所打动,这样的崇拜和喜好会长期占据他的内心。
而这些“偶像”们的周边也能够获得“爱屋及乌”的效果,成为少年们自小就长期渴望拥有的产品和品牌。
在每个70后、80后的少年时代,那些军绿色、迷彩涂装并不时掠过街头的猎豹汽车成为了他们深刻记忆之一并持续至今。
其实,在我们这批80后眼里,猎豹在当初就像一个“偶像”,我们都幻想过有一天能开着那台v31去越野,这种撒欢的想法,应该不止我一个人有过吧!
猎豹汽车就是这样一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广大70后、80后心中“种草”的品牌。它是以军工起家,在其35年的造车历程中,其产品始终保持着军事化、军工等鲜明印象。
而猎豹汽车所蕴含的开拓、进取的越野精神也在那时开始被感知并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打下深刻烙印。只是时间来到现在,90后、00后年轻人的喜好显然与前人不同,所以你必须要改变,不然就只能是被“接管”的命运。
猎豹汽车其实一直没放弃过自己,为了更好的符合年轻人的喜好,赢得更多的价值认同感,它在2019年的上海车展上做了一件事:猎豹品牌发布了其全新品牌LOGO,旨在打造全新的“军潮”时尚。
而猎豹全新LOGO的形象设计则与钢铁侠的面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机械感、金属感十足的豹头面具形象,一改猎豹汽车之前给予外界刻板、严肃的旧有印象,而是迎合年轻族群喜爱的形象,拉近其与年轻族群的距离,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猎豹汽车所倡导的“开拓”、“奋进”的品牌精神也与“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追梦人”等当下中国主流社会价值观高度吻合,全新LOGO正是此种精神内核的新形式传承。
“猎”变开始
从全新LOGO就能看出猎豹汽车在思维上作出了改变。对于猎豹这样一个具有多年军工背景,并始终和部队有着不解之缘的国有企业而言,军工品质是其立身之本,并成为其区隔其他品牌的最大独有特色。
当然,猎豹汽车每年能够固定获得的政府、部队以及已有潜客订单,然而这部分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相对单一,其使用场景也相对固化,所以猎豹的原有产品是能够胜任的。
然而长久以往下去,这样的既有模式会使得企业思维僵化、产品愈发单一,久而久之会丧失竞争力,从而让品牌逐渐沦为小众,销量就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猎”变的背后,也是缺乏核心技术,产品迭代和产品品质问题的体现。没有了三菱技术的支持,猎豹汽车基本失去了越野产品的"魂";另一方面猎豹的质量投诉也一直居高不下,逐渐失去了市场和口碑。
目前猎豹汽车六款产品,分别是CS10、CS9、CS9EV和Mattu迈途,硬派SUV Q6以及皮卡猎豹CT7。由于国五切换国六、公司经营问题,部分产品已经停产。
作为前车之鉴,长安铃木由长安汽车完全接管;长安PSA解散,长安汽车与PSA集团均撤出合资公司;东风雷诺退市,雷诺退出后由东风汽车集团完全接手。
正是因为经营上的的困难加速了“猎”变,吉利伸出的这只手尤为关键。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将积极帮助长丰猎豹这一湖南本土汽车品牌早日摆脱困境、实现新的发展;同时怀揣新的梦想,在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猎豹汽车所在的湖南省,恰恰也是吉利控股集团的重要战略地区,目前吉利也有多款车型在湘潭工厂生产。未来,吉利将充分发挥产品、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推进资源整合,提升猎豹汽车公司整体竞争力,发挥1+1>2的效应。
总的来说,对于两者的合作,是多赢的利好局面:吉利获得一个现成的工厂,为自身转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在乘用车领域发展不顺的猎豹汽车获得资金、人才和技术,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转型;而地方政府也避免国有资产低效益或无效益运行。
当然,前面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让部分车企难以为继。
小康股份一季度亏损4.94亿元、江淮一季度预亏3.56亿元、海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7.85%、众泰去年亏损超90亿,还有造车新势力面临“没钱可烧”等局面。
今年国内汽车市场注定要经历一波优胜劣汰,而最后生存下来的企业也会让国内市场更加成熟。猎豹汽车在吉利的帮助下,是否会迎来“重生”,我很期待!
撰文?? 孙臣
主编 ? 孙臣
图片 ? 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长丰猎豹工厂正式被托管,车企整合大幕拉开!
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湖南省省属国企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吉利将利用该工厂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
无论是猎豹还是众泰,现在所面临的困境与自身的研发实力薄弱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国车市井喷期到现在,已经超过10年,在这10年中几乎没有亏损的车企,然而当车市不再那样狂热、消费者不再那样好忽悠,车企之间比拼的就是技术实力了。
现在无论是汽车工厂的产能规划还是车企的数量,都远远高于市场的需求,行业洗牌无法避免,某种角度说,也只有行业完成洗牌,中国的自主车企才会真正强大起来,市场口碑也会逐渐改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❹ 吉利托管长丰猎豹长沙工厂的逻辑是什么
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长丰猎豹长沙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资料显示,长丰猎豹长沙工厂总投资51.3亿,于2017年7月底建成,设计年产能35万辆。
托管工厂消息发布后,外界许多舆论猜测,吉利的产能是不是太多了?汽车预言家梳理吉利控股投资行为后发现,吉利控股托管长丰猎豹长沙工厂,通过以点及面的方式在湖南形成集研发、生产、人才、零部件配套全产业链输出,盘活区域经济,培养当地汽车产业基础,最终形成互利互惠的发展模式。
1
吉利托管工厂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9.6%至2144.44万辆,然而具有工信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128家车企总设计产能为3990.5万辆,核算后,2019年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为53.74%。相比之下,吉利目前产能利用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有能力也有需求在湖南当地开展生产。
据了解,长丰猎豹2019年整体销量约3.5万辆,新能源产品销量极低,因此长沙工厂长期处于产能闲置状态。在销量暴跌之下,长丰猎豹缺少利润支撑,长丰汽车在2019年底向外界公布自救计划,其中关键一项就是长沙工厂被吉利控股集团代工托管。
伴随着吉利控股集团托管长丰猎豹长沙工厂,外界传出一种声音,都在说李书福和吉利控股在求大求全,但通过李书福与吉利控股集团近一年来整合发动机业务、重组吉利沃尔沃等一系列动作不难发现,李书福与吉利控股实际上是在开展“协同集约式发展”。正如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未来传统车企只剩2~3家,大家需要协同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次吉利控股集团并没有选择直接购买的方式,而是选择继续在原有工厂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签约现场表示:“积极帮助长丰猎豹这一湖南本土汽车品牌早日摆脱困境、实现新的发展;同时在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2
吉利在湖南开展全产业链输出
吉利控股集团对于湖南地区的投资自2005年就已开始,2006年吉利湘潭基地正式开始建设。对于湖南地区的投资,李书福曾透露,湖南的汽车基础非常好,吉利应该感恩湖南,甚至建议王传福将比亚迪工厂落户湖南。
在比亚迪落户长沙之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经向李书福征求落户湖南发展的意见,当时李书福向王传福表示:“湖南可行”,2009年7月25日,比亚迪与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签署入园协议,比亚迪汽车工厂正式落户长沙。
从集聚效应来看,湖南省“长株潭”地区拥有成熟的汽车工业集群基础,布局上汽大众、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北汽福田、吉利汽车、北汽等整车厂的生产基地。目前湖南省汽车年产量已经突破1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根据湖南省此前的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的产能规模。
据了解,猎豹汽车长沙工厂2017年12月正式投产,主导产品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设计产能15万辆。吉利汽车2019年共销售11.3万辆电动车。自2017年开始,吉利先后与西安、长兴、宁波等地签署新能源整车工厂、变速器、零部件产业园等建设生产协议。
湖南吉利职业技术学院
按照规划,吉利未来将参与和推动湖南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打造更系统的产业园,盘活当地经济,增加就业的同时培养当地汽车人才,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汽车产业链条。
目前,吉利在湖南省已经布局生产基地、零部件、社会公益、人才培养等版块,例如湖南湘潭制造基地、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曹操出行服务等项目。
据了解,托管长丰猎豹长沙工厂后,吉利要做的不仅是引入车型生产,更重要的是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打造汽车产业园,形成区域内完整配套,实现就业的同时通过学院培养更多汽车人才,在当地形成一种良性的汽车生态发展模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从辉煌到没落只用了2年!猎豹汽车经销商发文:停止一切免费售后服务
声明指出,由于猎豹 汽车 厂家15个月以来对中国各猎豹4S店和售后服务店的种种侵犯,包括停止 汽车 生产,停止DMS系统余额使用,停止配件供应,停止接听400电话等行为,在各店库存配件大部分告罄的情况下,中国境内所有4S店将无法免费提供猎豹 汽车 质保手册上的各项免费保养、维修、质保等服务。
这也就意味着,本在质保期内或享受免费保养服务的猎豹车主,未来只能自费进行有偿的维修、保养服务。
早在今年5月,网上就曝出猎豹 汽车 40余家经销商齐聚湖南总部维权的消息,称由于猎豹 汽车 经营不善,拖累经销商蒙受巨大损失,要求猎豹 汽车 予以经销商相应赔偿。
随后不久,吉利控股集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猎豹 汽车 长沙工厂。而湖南永州猎豹工厂按计划也早该复产,但受疫情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复产之路同样艰难。
猎豹 汽车 是一家有着50多年 历史 的车企,上世纪80年代进军 汽车 制造业。凭借“军工品牌”的名号,一度成为国内最畅销的SUV品牌之一。2017年,猎豹 汽车 全年销量达到12.5万辆。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中国车市进入寒冬,众泰 汽车 的销量也暴跌至8万辆,距离年销售20万辆的目标越来越远。与此同时,多年来缺乏核心技术的猎豹 汽车 ,忽视了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上的投入。近些年在产品质量、售后等环节上问题频发,对购车持观望状态的消费者来说,猎豹 汽车 似乎已经不在他们的购车清单上了。
产品层面,猎豹CS10和CS9原本是品牌旗下的销量担当,CS10更是有过月销1.5万台现象级表现,但如今车系迟迟不能升级,再加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让危机加重。部分已经限制“国六”地区的城市,经销商因为没有提到“国六”车型而出现断供的情况。
2019年,猎豹全年销量已经不足5万台。从2017年的高光表现,到2019年想着如何活下去,猎豹 汽车 只用了2年。
去年10月,一张疑似平安银行内部邮件的截图被广为传播。截图内容显示:猎豹 汽车 、众泰 汽车 、华泰 汽车 、力帆 汽车 4家车企年底将进入破产程序,预计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大量坏账。
尽管随后这四家车企均发表声明,回应破产谣言,但如今看来,这四家企业似乎真的都已命悬一线。众泰 汽车 母公司已经进入重整状态;力帆 汽车 整体进入重整,或将面临退市及破产清算风险;而华泰 汽车 所持曙光股份股权被冻结,被爆账上仅剩13万,当年所谓针对四家车企的“谣言”如今一语成谶。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诸多造车新势力和老牌传统车企纷纷倒下。活下去,成为了很多车企唯一的目标。
❻ 长丰猎豹再出问题,经销商被迫停止免费售后,车主无人管
一则《关于停止中国境内猎豹汽车免费售后的声明》将濒死的长丰猎豹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视线之内,这则声明由全国仅存的400家4S店推举的50人代表团发出,发出该声明的时候这50人组成的维权团队正在长沙的猎豹总部维权,沟通无果才被逼无奈发出了这份声明。
总结:大浪淘沙,我国的车企同样在推陈迭代,很多老牌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曾经的大佬力帆、猎豹、华泰等品牌都成为了第一批被淘汰的车企,它们的出路可能只有破产这一条路,把生产资质和厂房地皮卖掉还债,可能是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了。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❼ 吉利托管长丰猎豹工厂,李书福是否藏着小小的野心
从十年前收购沃尔沃开始,吉利汽车仿佛就走上了一条"收购"的道路。
近日,吉利汽车再次有了新动作。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
吉利正式托管长丰猎豹汽车工厂后,将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推进资源整合。也有消息称,之后长沙基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或仍为长丰猎豹品牌,吉利控股将从产品和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
不管怎么说,吉利托管长丰猎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吉利的介入,通过一系列资源的整合后,也会进一步提升猎豹产品的竞争力,虽然长丰猎豹目前仍有几款车型在售,但不论是产品力还是知名度,已是持续低潮。
是否还藏着小野心?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吉利托管长丰猎豹主要是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其他方面的消息还不得而知,但结合长丰猎豹的优势和吉利的现状来看,李书福接管长丰猎豹,是否藏着小小的野心?
对长丰集团来说,它旗下主打的是猎豹品牌,主要产品以SUV车型为主,拥有相对完整的整车生产、采购和销售资源和完善的生产体系和供应链体系。就消费者而言,若干年前频频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黑金刚"应该并不陌生。
确实,作为一个有着军工背景的老牌车企,和三菱合作打造出的换壳帕杰罗应该是几乎所有消费者都知道的车型,除此之外,在皮卡车领域,长丰猎豹皮卡也一直都有涉足。
重点来了,在吉利目前的产品线中,并没有皮卡业务,正儿八经的越野车型同样没有,而长丰猎豹则在这两个领域有所建树,虽然现在产品力也一般,但不可否认,在之前,长丰猎豹的"黑金刚"也好,皮卡业务也罢,也是有不小优势的。
本次来看,吉利托管长丰猎豹的另一层意思就是长丰猎豹沦为吉利一个新的新能源代工厂,但不可否认,即使现在长丰猎豹已经没有明显优势,但吉利还是"有利可图"的。
可以不够"专精",但不能没有
作为目前国内第一大民营汽车公司,吉利这两年的发展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中低高端产品线的全面开花,也让吉利汽车坐稳了"自主一哥"的宝座。但结合上述来看,就目前吉利的规模来看,确实也需要发展新的板块。
近两年开始,国内的皮卡车型政策不断放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新的风口,而吉利则在这个领域没有量产车型甚至是产品规划,从市场来看,也基本被少数的几个车企独占,如果吉利能够顺势发展长丰猎豹的皮卡业务,那长城汽车怕是要迎来一个新的对手。
而在越野车领域,来看目前的国内市场,其实也只有北京汽车的BJ40和长城汽车的哈弗H9拿得出手,"全面开花"的吉利反倒在这个领域没有布局,结合长丰猎豹固有优势来看,"黑金刚"应该不会被轻易放弃,尤其是对目前的吉利来说。
当然了,"托管"两个字的意思,已经限制了我们的进一步猜想,而且目前的长丰猎豹确实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技术,所以本次的"合作"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代工"。本文也只是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吉利的产品现状,至于更深层次的合作,虽然目前还没有消息,但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❽ 汽车行业再次洗牌,吉利托管猎豹长沙工厂
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与以往并购的方式不同,吉利对长丰猎豹的托管,被业界视为一种新的战略合作模式。
90年代通过与日本三菱合作,靠引进仿制三菱帕杰罗曾经红火一时的长丰猎豹,在2018年之后经营日趋困难。数据显示,猎豹汽车2018年累计销量为86402辆,2019年降至33200辆,同比下滑高达61.6%。2020年,在市场快速变化的同时,又赶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猎豹汽车已难以翻身……
另一方面,近年来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名片的吉利,正在寻找一个以生产新能源产品为主的新工厂,陷入困境的长丰猎豹由此进入了吉利的视野。二者一拍即合,达成了如今的托管协议。
吉利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吉利将对长沙基地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授权使用吉利品牌和商标、在猎豹汽车公司产品目录上扩展吉利商标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进行技术和质量管理、组织进行生产经营等整套解决方案,从事吉利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这意味着,虽然长丰猎豹长沙工厂仍归属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但今后该工厂生产的产品都将挂上吉利品牌和商标。
当下,新冠疫情正在加速汽车行业的洗牌。去年与猎豹同时被传“破产”的三家车企,如今均不同程度陷入困境。被吉利托管的长丰猎豹,似乎还是前景相对较好的那一个。从全球市场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拥有如此之多的汽车品牌。如今月销量在1000辆以下的车企已超过30家,这些处于车市食物链最低端的品牌,很可能面临的是停产关门的噩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❾ 托管猎豹:吉利成人之美,却要咽下苦水
4月27日,一纸协议,湖南长丰猎豹长沙工厂被自己的“监护人”——湖南省和长沙市人民政府,“过继”给了国内最有前途的吉利控股集团。
从今以后,这家工厂将鸟枪换大炮,导入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及技术,转而为吉利生产新能源汽车。
完全可以说,这是长丰猎豹长沙工厂最好的归宿。
吉利方面,最近刚刚发布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品牌“枫叶”,此时猎豹长沙工厂送上门来,正好多了套厂房资源。如此看来,似是天作之合。
但是,不要忘了,吉利目前已有大约300万辆的产能,而其2019年的总销量只有217.8万辆,也就是说,还有近三成的产能正在闲置中。
自己的产能利用率还不足八成,加上整个汽车行业风雪交加,此时托管既没先进技术又没口碑的猎豹工厂,真的好吗?
既没技术又没口碑盘下猎豹工厂图什么?
猎豹长沙工厂值不值得托管,首先得分析下这个工厂的魅力值有多少。
猎豹汽车是一个被边缘化的自主品牌,2018年全年还有8.6万辆的销量,2019年只剩下3.3万辆。
为什么猎豹卖不动?
一来是自己不争气:推新节奏缓慢,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不足;二来是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冒出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一批实力相对较强的自主品牌,两个因素叠加,猎豹自然受到消费者冷落。
目前,猎豹旗下有六款产品,分别是CS10、CS9、CS9EV、Mattu迈途、硬派SUVQ6以及皮卡猎豹CT7。
由于全国十余省市已从去年7月起切换国六排放标准,猎豹的部分产品被迫停产,由此可见,猎豹的技术落后到连“国六”标准都无法满足,其工厂生产线的市场竞争力并不强。
另一个可以窥视猎豹厂房设备情况的是产品质量,也就是车主口碑。
买猎豹的车主,一般都是冲着性价比出手,对于产品质量不会有太高要求,但即使如此,关于猎豹质量方面的投诉也不绝于耳。
在车质网,截至发稿时止,关于猎豹汽车的投诉,仅4月份就有84起。
有车主投诉到相关媒体称,其买的猎豹CS10一年更换一个变速箱。
吉利自身的产能都多得用不完,还盘下猎豹工厂干什么?
有人分析,吉利这是为了未来电动化时代的到来做准备。无论是出于能源需求还是环保压力,亦或是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电动车最终将代替传统燃油车成为市场的主流。
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电动车一统江湖的日子不会那么快到来,至少在十年内,汽车市场仍然由燃油车唱主角。
而在遥远的未来来临之前,我们首先要想的是如何过好当下。
吉利最近十年通过买买买,凭借具有前瞻性的投资眼光以及强大的管理能力,快速提升自己的实力,成为最有希望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国自主品牌。
但吉利决不像我们表面上看的那么风光,从沃尔沃到戴姆勒,再到宝腾和路特斯,多番收购让吉利的资金链越来越吃紧,财库逐渐见空。
另一方面,国内车市连续两年下滑,让吉利营收大减。其2019年财报显示,吉利汽车全年营收总收入为974亿元,同比下滑9%,归属于股权持有人净利润为81.9亿元,同比大降35%。
今年突发疫情的爆发,让车市加速下行,乘联会预测全年销量将下滑8%以上。
虽然吉利硬气地坚决不下调年初设定的141万辆销量目标,但一季度吉利只销售20万辆新车,只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15%,要完成141万辆的目标非常困难。
新能源汽车方面,虽然中汽协再次下调全年新能源车销量预测至140万辆,但实际情况比预测的还要恶劣。
虽然国家通过顺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来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实际效果不够理想,整个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下降60.2%和56.4%,比大盘(产销降幅分别为44.5%和43.3%)还要糟糕。
这种环境下,吉利自身的300万辆产能至少有两成多还要继续闲置,新接管的猎豹长沙工厂15万辆产能,根本无用功之地。
退一步讲,吉利托管猎豹长沙工厂,拉开了自主品牌兼并重组的序幕,未来两年内,将会有大批边缘自主品牌卖身求生,比如华泰、海马、观致、众泰、比速,等等,到时候再接盘,不仅选择更多,也可以谈一个更好的价钱。
现在接管猎豹工厂,吉利显然有些着急了,既派不上多大的用场,还徒增一笔管理费用,何苦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