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败血症是什么
败血症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以不同的方式侵入血液循环,持续存在并且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结果造成多器官、多组织损伤,并有可能发生迁徙性病灶的一种疾病。当发生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又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重型败血症是指在感染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基础上,出现1个脏器功能衰竭。若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时,又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总之,败血症是一种相对严重的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不宜短,否则会引起慢性菌血症。
② 败血症是什么病
当身体某些部位的细菌扩散至血液,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且产生毒素,就会令人体器官功能受损,在病发时衰竭,这就是败血症。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基本知识
③ 败血症是什么病
败血病
败血病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医学上又称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致病菌进入血液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 引起许多中毒症状. 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病因
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近年来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置人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
儿童期败血症多见与小儿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因为:
①年龄愈小,机体免疫功能愈差,局部感染后局限能力愈弱,极易导致感染扩散;
②由于小儿时期皮肤粘膜柔嫩,易受损伤,血液中单核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差,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亦低,为败血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③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白血病和肿瘤患儿用化疗或放疗时等均可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败血症.
各种病原菌常循不同途径侵人机体:葡萄球菌常经由毛囊炎、疖、脓肿、脓疱病、新生儿脐炎等皮肤感染侵人机体,或由中耳炎、肺炎等病灶播散入血;革兰阴性杆菌则多由肠道、泌尿系统、胆道等途径侵人;绿脓杆菌感染多见于皮肤烧伤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医源性感染,如通过留置导管,血液或腹膜透析,脏器移植等造成者则以耐药细菌为多.
细菌进入血循环后,在生长,增殖的同时产生了大量毒素,革兰阴性杆菌释出的内毒素或革兰阳性细菌胞膜含有的脂质胞壁酸与肽聚糖形成的复合物首先造成机体组织受损,进而激活 TNF,IL-l,IL-6,IL-8,INFr等细胞因子,由此触发了机体对入侵细菌的阻抑反应,称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这些病理生理反应包括: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被激活;糖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被释出;这类介质最终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渗漏,血容量不足以至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灌注不足,随即发生休克和DIC。
临床表现
侵入血液的致病菌,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许多中毒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其主要表现有:
1、感染中毒症状:
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2、皮肤损伤:
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尊麻疹样皮疹常见。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粘膜等处。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3、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4、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5、肝脾肿大 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6、其他症状 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见多处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常并发休克和DIC。 瘀点、瘀斑、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亦可直接涂片、镜检找细菌。血培养或骨髓培养可阳性。
临床表现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一)感染中毒症状 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二)皮肤损伤 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尊麻疹样皮疹常见.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粘膜等处.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三)胃肠道症状 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四)关节症状 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五)肝脾肿大 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六)其他症状 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常见多处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常并发休克和DIC. 瘀点,瘀斑,脓液,脑脊液,胸腹水等亦可直接涂片,镜检找细菌
诊断
凡遇下列情况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皮肤粘膜局部炎症加重,伴有寒战,高热,中毒症状明显;或虽无明确的感染部位,但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但一次血培养阴性不能否定败血症的诊断。
治疗
抗菌治疗
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当病原菌不明时,可根据细菌入侵途径,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等选择药物,通常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针对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联合用药,而后可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用苯唑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常联合2种以上静脉给药,体温正常后继续应用10天;
②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感染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糖甙类联合应用,绿脓杆菌感染者选用头孢噻甲羧肟与氨基糖甙类或羧苄青霉素联用;
③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与氯霉素合用.
如有化脓病灶,则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还应进行外科切开引流或穿刺排脓等处理。
其他治疗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保障营养.可静脉给予丙种球蛋白或少量多次输入血浆,全血或白蛋白.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在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3~5天)治疗.
预防
诱发病菌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受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各种诊疗操作应严格执行无菌要求;不滥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败血病(septicemia)
桑蚕细菌病之一,由多种病原细菌侵入蚕的血液而引起。中国蚕区最常见的有黑胸败血病、灵菌败血病和青头败血病。除卵期外,本病在幼虫、蛹、蛾3个发育阶段均可发生,夏秋蚕期较为普遍,但多为零星发生,很少暴发成灾。
黑胸败血菌、灵菌和青头败血菌是本病的主要病原细菌。绿脓杆菌以及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也能引起败血病。创伤传染是败血病的唯一传染是败血病的唯一传染途径。高温下湿叶贮藏、桑叶发酵与腐败以及蚕沙潮湿等,成为败血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源。
症状
病症:
①幼虫期病症:首先停止食桑,运动呆滞,体躯挺直,继而胸部渐见膨大,胸脚伸直,腹脚后倾,腹部各环节收缩而中央部稍见隆起。排软粪或念珠状粪,濒死前往往吐出污液和排出黑褐色污液,最后侧倒死亡。
②蛹、蛾期病症:常见的败血蛹有两种。一种是急性败血蛹。另一种是慢性败血蛹。
诊断与防治
诊断与防治:可根据特征性症状进行诊断。还可察看血液病变,取濒死前病蚕血液,如混浊而且呈褐、红等异色,在显微镜下有大量长杆菌或短杆菌存在时,即可确诊。防治方发:
1、着重做好饲养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尽量降低养蚕环境中病原细菌的污染浓度。可定期使用防病一号消毒蚕体蚕座,定期用漂白粉液消毒贮桑室。养蚕和贮桑用水要清洁,贮桑不能堆积过厚,贮桑时间不宜过久,忌饲发酵桑与腐败桑。要及时清除蚕座中的病死蚕,清除蔟中死蚕及死笼茧、死蛹,减少2次传染。
2、适当疏饲。拾熟蚕与上蔟时避免熟蚕过多堆积,减少蚕群互相抓伤的机会。养蚕、采蚕、采种操作要细心,避免人为造成蚕体、蛹体及蛾体创伤。种茧育适当延期削茧与鉴别雌雄,尽量缩短蛹体裸露时间以减少与病原细菌接触传染的机会。
3、氯霉素对黑胸败血病、青头败血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并能在蚕体内维持抑菌作用30 小时左右,而以14小时为治愈的临界时间。在正常养蚕情况下,可于4龄起蚕、4龄第3日、5龄起蚕、5龄第一流日和熟蚕前各添食500ppm的氯霉素液,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在发病较多的情况下,用500~1, 000ppm的氯霉素液每隔8小时添食一次,连续2~3次,可基本制止蔓延。
④ 什么是败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 病原菌侵入血流并迅速繁殖后,产生大量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关节肿痛和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称之为重型败血症。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衰竭败血症主要症状(一)毒血症发热和寒战是败血症的常见症状,热型以弛张热和间歇热多见,少数呈稽留热、不规则热或双峰热,后者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部分病人体温不升甚至低于正常,以老年体弱者、慢性重症疾病及免疫力严重低下者多见,且预后不佳一般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可伴有全身不适、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 腹泻,头晕、头痛、神志淡漠、烦躁、谵妄或昏迷,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疽、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衰竭、DIC等(二)过度换气和精神状态改变是败血症极其重要的早期体征,甚至可出现在发热、寒战前由于过度换气,可导致呼吸性碱中毒早期精神状态改变仅表现为定向障碍或性格改变,后期可出现显着的感觉迟钝,甚至昏迷常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精神状态改变尤易发生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三)皮疹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表现多种多样,以瘀点最为多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粘膜等处,为数不多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败血症可有瘀点、猩红热样皮疹、脓疱疹等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可出现“牛眼样”皮损,称为坏疽性深脓疱(ecthyma gangrenosum),从水疱发展而来,皮损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5cm,边缘隆起,周围皮肤呈红斑和硬结或红晕样改变,中心为坏死性溃疡(四)迁徙性病灶 为细菌栓子栓塞于身体各组织器官所致多见于病程较长的革兰阳性化脓性球菌和厌氧菌败血症,少数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等所致败血症也可引起迁徙性病灶或损害较常见迁徙性病灶有皮下脓肿、肺脓肿、肝脓肿、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金葡菌、念珠菌等败血症还可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有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及血管栓塞等表现 (五)其他关节症状: 多见于革兰阳性球菌和产碱杆菌败血症,表现为大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少数有关节腔积液,积脓肝脾大:多数仅出现轻度肝脾大,中毒性肝炎或肝脓肿时肝大显着,伴触痛,压痛和叩击痛,超过20%伴有高胆红素血症,30%-40%新生儿出现轻到中度黄疸感染性休克:多见于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伟大的白求恩就是殉难于败血症
⑤ 败血症是什么病能不能痊愈
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在血中定值,产生毒素,引发全身性的感染。败血症是一种细菌感染,一般是不能自愈的,只能通过药物的治疗来得到一定的改善,这种疾病的致死率也是非常高的。那么,患败血症有哪些原因?该如何预防呢?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可以多喝一些开水,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以上是我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⑥ 败血症是什么病 白血病是什么病
白血病:据专家介绍,我国白血病患者约为3人/10万人~4人/10万人,其中儿童占患病总人数的1/4,吉林省约有200多名儿童患上白血病。那么,白血病让人防不胜防,到底白血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预防的好方法?长春市一家医院的专家李医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患病原因 一是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源主要来自建筑施工、室内装修含苯油漆、涂料的挥发,家用煤气、汽车废气、香烟烟雾、汽油、染发剂(含苯胺)等;二是药物致病如氯霉素、保泰松等,以及治疗癌症的烷化剂也可导致白血病;三是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触放射线也可以导致白血病。白血病与病毒和遗传因素也有关系。 患病前兆 贫血常常为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发热时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状。对一些原因不明无痛性肿大也要注意,大部分白血病患者颌下、颈部、锁骨上、腋下及腹股沟处淋巴肿大,往往没有明显疼痛。一侧性睾丸无痛性肿大。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区、左上腹脾区不适和疼痛。另外,白血病以出血为早期表现者近40%,常见于皮肤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头痛、恶心、呕吐、偏瘫、意识丧失等症状。虽然,患上白血病会有一些警示信号,但要警惕患者常常把白血病当成感冒而耽误治疗。【临床表现】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着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或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齿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 发热和感染
A、 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AML的M3和M5亚型出血更严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颅内出血而死亡。
4、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AML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5、 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
A、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B、 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
C、 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
D、 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
E、 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F、 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
G、 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
H、 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
【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 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着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体征 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 实验室:
A、血象 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鉴别诊断: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 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 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着。
●淋巴结 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着。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 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 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 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 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等症状。
败血症是一种诸多症状的组合,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通常续发于某种较具致病能力的细菌感染之后.由于细菌内含的诸多毒素而引发人体一系列血行动力学的异常改变,导致多器官的血流灌注不足,而产生器官衰竭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之”败血症”.
不少人易将败血症与白血病混淆,特别是将败血症误认为白血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败血症是指细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繁殖,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所造成的严重病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各种皮疹、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和心肌炎、腹胀、呕吐、便血、头痛、昏迷等,如果在全身多处出现脓肿就叫脓毒败血症。败血症病人做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增高(重症时也可减少),两次以上血培养可培养出同一种细菌。
白血病即通常所说的血癌,是由于病毒感染或接触放射线、化学毒物等引起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另外还有骨关节痛、头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睾丸肿痛等。做骨髓穿刺检查找到白血病细胞是其确诊依据。
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也大相径庭。前者在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后大多能治愈,后者则需要长期规则化疗
⑦ 败血症是什么病
败血症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感染病理过程。在机体抵抗力显着降低的情况下,微生物侵入机体后,迅速突破机体的防御系统,进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和散布到各器官组织内,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可称为败血症。
败血症的类型和病理特点:根据引起败血症的病原体的不同,将败血症分为传染病型败血症和非传染病型败血症。
⑧ 败血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致病菌通常指细菌,也可为真菌、分枝杆菌等。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以及皮疹、关节肿痛、肝脾肿大和精神、神志改变等。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称之为重型败血症。病情进一步加重后可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脆弱类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致病菌可以是表皮葡萄球菌。侵入人体的致病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