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耳炎一般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能治疗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等,此为中耳炎的常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先是做切口,切口可以从耳前或后皮肤切开进入,视破洞大小以及位置而定,较小的破洞甚至直接修补,不须动到外耳。如果要从耳后开,则术前需要将头发剃至耳上三公分;如果要从耳前开,则只需要将鬓角剃至耳壳上缘即可。开刀时在显微镜下将病变组织除去后,即修补耳膜。接下来将外耳道用软胶填塞,接着伤口缝合,中耳炎手术即完成。
内窥镜治疗技术:微创内窥镜治疗技术是广泛流传于欧美国家的重点推广技术,较之传统耳显微镜,耳内窥镜具有视野广、操作灵活的特点,能多角度、更容易的获得中耳腔病变较全面的信息。在耳内窥镜下手术,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微创。耳内窥镜技术主要应用于单纯鼓膜修补,耳内窥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 中耳炎怎么治疗最好
一、首先确定中耳炎类型
中耳炎的类型很多,有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等,不同类型的中耳炎,治疗方法是有差别的。因此,在治疗中耳炎之前,首先应确定中耳炎类型,对症治疗。
二、不建议采用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中耳炎,以局部用药为主,虽能暂时缓解病情,但只是减轻症状,难以治好,极易复发。武警广西总队医院耳鼻咽喉诊疗中心在药物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基础上,结合本院特色疗法,实现标本兼治,避免复发,通过省内外学术交流得到同行业的认可和推广。
三、偏方疗法,危险性大
偏方都有一定的适应症,由于使用不合理的偏方,而延误病情或使病情加重,诱发严重并发症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应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切勿一味相信偏方的神奇疗效,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疗法。
3. 中耳炎要怎么治疗
中耳炎一般采用局部、全身药物或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佳。如未经合理的治疗,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中耳炎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首先应当针对耳痛症状进行对症治疗,通过局部使用滴耳剂缓解疼痛,或者口服解热镇痛药,减轻耳痛。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则酌情应用抗生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务必彻底。
鼓膜穿孔前:应用局部药物滴耳,比如苯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则禁用。如果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鼓膜穿孔引流不畅等,则行鼓膜切开术,引流中耳脓液。
鼓膜穿孔后:用过氧化氢溶液洗耳,再用氧氟沙星耳浴,待流脓停止后,鼓膜穿孔不愈合者,行鼓室成形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对于单纯慢性中耳炎,应当及时去除中耳炎反复发作的诱因,避免感冒或耳道进水等。当急性发作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并辅以局部滴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耳浴。待干耳一段时间,再行鼓膜修补术。
对于中耳胆脂瘤,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根治术目的首先是清除病灶,获得“干耳”,其次是改善听力,酌情采用鼓室成形术重建传音结构。
分泌性中耳炎
首先应尽早清除中耳积液。早期可以通过恢复咽鼓管功能加强中耳引流,从而利于积液排除或局部吸收。如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可通过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等方式清除中耳积液。
其次加强对咽鼓管抗感染治疗。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口服促排剂稀释咽鼓管分泌物。
同时积极实施全身性的治疗,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等抗生素口服或静滴。
中耳炎有哪些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全身用药
可选用红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口服或者静脉滴注。分泌性中耳炎时,成人用药3~5天,儿童用药1周。
急性期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选用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一般用3天短期治疗。
局部用药
泼尼松龙
在分泌性中耳炎时,通过经导管吹入咽鼓管或鼓膜穿刺注药的方式局部给药。
苯酚甘油滴耳
在急性中耳炎时,可消炎止痛,在鼓膜穿孔前应用,穿孔后禁用。
3%过氧化氢溶液
在化脓性中耳炎时,用于清洗外耳道脓液。
氧氟沙星滴耳剂
无耳毒性抗生素溶液,用于急性中耳炎的局部抗感染治疗,或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分泌物较多时。
针对部分症状
黏液促排剂
具有稀释中耳分泌物的作用,可增加咽鼓管
4. 中耳炎怎么有效治疗
中耳炎一般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的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下炎症。在成年人急性中耳炎的全身症状很少,通常不出现发热的症状,所以不用吃退热的药物,只要进行耳部局部治疗就可以。如果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并配合局部的抗生素滴耳剂进行治疗。如果是慢性中耳炎更不会出现发热的症状,所以就不用口服退热的药物。
1、中耳炎急性期,需要及时使用敏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防止鼓膜穿孔。
2、中耳炎在穿孔以后,需要进行抗生素滴耳液的治疗。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可以每次滴5到6滴,滴耳后让药水在外耳道里浸泡10分钟,每天滴耳2次,连续滴耳7到10天,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3、如中耳炎严重,如感染因素侵入到颅内,甚至乳突、皮下等情况,要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依据实验的结果,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达到治愈中耳炎的目的。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以控制感染和通畅引流为原则,包括全身应用抗生素、减充血剂滴鼻、滴耳液滴耳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以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清除病灶、恢复听力和消除病因为原则,包括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