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什么东西是贵的
“免费的才是最贵”是经济学的概念,脱离了经济学来讲,阳光、人的善意,这些往往并不需要你付出什么而去得到——也就是免费的,而这些东西都是“贵”的,甚至是无价的。
2、 那么回到经济学解读这句话,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真的免费吗?
① 免费只是你不用为此直接付费而已,但并不表示其他人或者全社会为此不支付成本。
如果你是创业人,你的创业项目对接受服务的人免费,就意味着提供服务成本更“贵”。
免费提供的试用品和体验性服务,其成本都是由受到吸引后掏钱消费的消费者承担的。
免费的公共服务,诸如医疗、教育甚至是交通,都是纳税人支出,而且由于政府在运行上的低效率和浪费,往往比私人付费更贵。
② 还有一些免费的东西,他们本身不用支付成本。但是在其他方面,会产生更多的机会成本。
免费发放的小礼品,你排队花费的时间就是花费的机会成本,以及可能产生后续的消费。
甚至有些以免费为诱饵,吸引人群聚集然后诈骗传销等恶劣的行为。
3、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免费会造成了多少浪费?
物有所值是不贵的,浪费才是最贵的,而免费的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举个例子,国庆高速免费,于是大部分人都选择开车出行,最终造成拥堵,浪费更多的时间,而这浪费掉的时间,可产生更多的价值(机会成本)。
如果不免费,很多人就会多思考一下需不需要开车出行,选择公共交通会不会更好?
其实免费只是我们测量短期利益得出的主观意识,免费付出的成本,比付出劳动所得的成本高很多。因为免费的东西往往不符合实际需求,为此你将支付没能利用最符合需求资源的机会成本,得不偿失。
Ⅱ 人们常说的“糟糕”为什么是“糟”而不是别的呢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正如艾利斯所说:“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变成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ABC理论的基本观点。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如果您有兴趣进一步情绪疗法,请继续阅读:
韦斯勒经过归纳研究,总结出了不合理信念的几个特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按照埃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这也正是合理情绪治疗所强调的要点之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3.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RET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在人们不合理的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上述3种特征。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这种不合理思维的倾向尤为明显。情绪障碍一旦形成,往往是难以自拔的,此时就极需进行治疗。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简要地说,这种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治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表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求治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治疗的第1步,首先要向求治者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助他们弄清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怎么会发展到目前这样子,讲清楚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求治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
治疗的第2步,要向求治者指出,他们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的影响,而是由于现在他们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应当负责任。
治疗的第3步,是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求治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这是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
治疗的第4步,不仅要帮助求治者认清并放弃某些特定的不合理信念,而且要从改变他们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
。
这4个步骤一旦完成,不合理信念及由此而引起的情绪困扰和障碍即将消除,求治者就会以较为合理的思维方式代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较少受到不合理信念的困扰了。
在合理情绪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方法一直是施治者帮助求治者的主要方法。这几乎适用于每一个求治者,而其他方法则视求治者情况而选用。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就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技术;其次是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认知 “家庭作业”以及为促使求治者很好地完成“作业”而提出的相应的自我管理方法。其他一些技术方法,或不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作为辅助的方法,或只在治疗的最后阶段如决断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方面使用。
艾利斯曾指出,合理情绪治疗可以倾向于采用多样的技术方法,只要是将这些方法运用于合理情绪治疗的框架之中,这都是允许的。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改变求治者的认知。如果施治者的工作重点放在改变求治者的情感和行为上,而很少强调认知改变,那就应怀疑这样的治疗是不是合理情绪疗法了。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为艾利斯所创立。他认为,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使施治者得以用所学的方式,向求治者所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的、他人的及周围环境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从而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
采用这一辩论方法的施治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求治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提问的方式,可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
①质疑式。施治者直接了当向求治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如“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你自己的这一观点?”“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记录,而你却不能有?” “是否别人都应该照你想的那么去做?”“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事物按您所想的那样发生?”“请证实你自己的观点”等等。患者一般不会简单地放弃自己的信念,面对施治者的质疑,他们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信念辩护。因此,施治者借助这种不断重复和辩论过程,使对方感到自己的辩解理屈词穷,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第一,那些不合理的信是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东西;第二,那些信念是不站不住脚的;第三,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第四,最终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②夸张式。施治者针对求治者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出一些夸张的问题。这种提问方式犹如漫画手法,把对方信念不合逻辑、不现实之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例如一个有社交恐怖情绪的求治者说: “别人都看着我。”施治者问:“是否别人不干自己的事情,都围着你看?”对方回答:“没有。”施治者说:“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的字样?”答:“那人家都要来看我了!”问:“那原来你说别人都看你是否是真的?”答:“…… 是我头脑中想象的……。”在这段对话中,施治者抓住对方的不合理之处发问,前两个问题均可纳入夸张式问题一类。这一提问方式由于使对方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感到自己的想法不可取,从而容易让他放弃自己的不合理想法。
如何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呢?首先得找到不合理的信念,并有效地进行辩论。在进行合理情绪治疗的过程中,只有真正找到了对方不合理的信念,施治者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否则易在外层转圈子而难以深入。初学者使用此法往往不得要领,关键是找不到不合理的信念,感到辩论无从下手。寻找求治者不合理的信念,可先从ABC模式入手:
第一,先以某一典型事件入手找出渗发性事件A;
第二,询问对方对这一事件的感觉和对A的反应,即找出C;
第三,询问对方为什么会体验到恐惧、愤怒等情况,即由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着手,找出其潜在的看法、信念等;
第四,分清患者对事件A持有的信念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将不合理的信念作为B列出来。而在此过程中,要采用各个击破的原则,一个个去找,不能指望一锤定音,一了百了。其次,辩论中积极提问的能促使患者的主动思维。在合理情绪疗法中,所应用的辩论的方法和苏格拉底式的辩论同出一辙。
戴尔·卡耐基曾指出:“所谓苏式回答法,就是使对方作出肯定的回答,以简洁的问题询问对方,使他不得不回答‘是’,第二句也使他不得不说‘是’,接下去每个问题都使他的回答不脱离肯定的范围。等他感觉时,他原先否定的问题,已在不知不觉中回答‘是’了。”两者所不同的是后者的目的是让对方作出肯定性回答,而前者更多地是使求治者说“不是”、“没有”等,作出否定性回答。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也正是要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对方的认知发生某种改变,直至逐步放弃其不合理信念。不过使一个人说“不是”往往比使一个人说“是”的阻力更大,也更困难,因为说“是”仅仅是肯定对方的观点,而说“不是”时更多是否定自己的观点。但这一过程比说“是”的过程对求治者触动更深,也有一个使对方经过更多主动思考的过程。
Ⅲ 糟什么意思
◎ 糟 zāo
〈名〉
(1) (形声。从米,曹声。从米,与制酒有关。本义:古指未漉清的带滓的酒。后指酒渣)
(2) 同本义 [distillers' grains;draff]
糟,酒滓也。——《说文》
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医酏糟。——《周礼·酒正》。注:“糟,医酏之不医者,医者曰清。”
稻醴清糟。——《礼记·内则》。注:“糟,醇也。”
邻有糠糟。——《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何不哺其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糟鼻子(酒糟鼻;红鼻子);糟油(加入甜糟或酒糟调制的油。用来浇拌凉菜或做醮食用);糟魄(酒滓。同“糟粕”);糟坛(饮酒聚会的地方。即“酒坛”);糟头(酒鬼,斥骂喜饮酒的人)
(4) 指粗恶的食物 [coarse food]。如:糟食(粗劣的食物)
===========================
◎ 糟
糟 zāo
〈动〉
(1) 以酒或酒糟渍物 [be pickled with distillers' grains or in wine]
公不见肉糟淹更堪久邪?——《晋书·孔群传》
(2) 又如:糟鱼(腌后用酒糟渍之,再经烹烧而成的鱼);糟腌(糟淹,糟腌。用酒或糟加上盐及其他调味品腌制食品)
(3) 糟蹋 [insult;ruin;waste]。如:糟趾(糟蹋;蹂躏);糟扰(骚扰)
===========================
◎ 糟 zāo
〈形〉
(1) 俗称事物败坏为糟 [in a wretched state;in a mess;bad luck]
这事更糟了,怎么和尚脑袋上长出辫子来呢?——《儿女英雄传》
(2) 腐烂 [rotten;decayed]。如:糟朽;这根柱头糟了
Ⅳ 古代糟的意思是什么
1,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粕(亦喻无价值的东西)。~蛋。~糠之妻(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2,腐朽,腐烂:~烂。~朽。
3,坏:事情办~了。~糕。
4作践,损害:~蹋。~践(“践”读轻声)。
Ⅳ 椒江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椒江春节活动和全国各地大致相同,相同的部分不外乎贴对联,放爆仗,互相拜年直至正月十五闹花灯。
据《海门镇志》记载,“旧历正月初一日,家家户户均贴春联。门口设香案,置糕果供神。男女老幼,都换新衣,纷纷到各神庙烧香,鞭爆之声,轰隆盈耳。各家均以粽子、年糕、汤团充食;糕取高升、团取团圆之义。”因为正月初一忌动刀,故糕须于除夕夜切好,初一早上吃年糕喻“高升”,中午吃汤团喻团圆,晚上吃粽子喻脱去衣服睡个囫囵觉。而嗜赌者却最忌这一天吃粽子,他怕今年赌运不济,被剥个囫囵精光。
椒江也和台州各地一样,从清末民初开始兴起春节这天去祖坟上“拜坟岁”的风气,这大约取自于过去的拜祖先画像之俗吧。这一天,合家老小带上祭拜祖宗之物件去郊外或山上的祖坟去向祖宗拜岁。这天野外游人比肩继踵,陆绎不绝,蔚成大观,这活动既对祖宗表示怀念尊敬之情,又去郊外山上活动筋骨,吸取新鲜空气,真是一举两得。
“正月初二日早晨家乡均用粉蹄酒肉祭供,谓之‘开年’,表示迎接新财神,皆争先恐后,甚有于夜半行之,爆竹之声,彻夜不绝。新年以后,新亲外戚,例须亲往叩岁,主家置酒相待,并须还叩”(《海门镇志·岁时》)。
不过,商家大多以正月初五日祭财神的,相传正月初五日为财神诞辰,到了初五,凡希望财源亨通的人们,例必备牲接神,商号尤郑重其事,特于是日开市,金锣爆竹,牲礼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而迎之。过去,椒江被誉为“小上海”,商业发达,商家特多,故初五日祭财神特旺盛,是日,香案满街,爆竹震天,人人拱手道贺,句句吉利之言,街上充满了喜庆祥和希冀之色。
春节最后一项重大活动便是十五夜的灯会,亦即是闹元宵。正月十五日,俗称上元,与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合称三元。又称为元宵元夕,都含有第一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张灯始于唐而盛于宋,传至今日实乃一千余年矣!
椒江正月半夜的灯会与各地大致相同,商家在门口挂上各式各样争奇斗艳的花灯以酬神和娱民,并在屋檐下蒙上各色布幔,以保护花灯。椒江地处港口,有大量的码头工人和渔民,他们好动,喜闹,于是,是夜活动重点便是“闹花灯”,而其中最闹猛便是“绰小老爷”。过去椒江人把庙里的神像称为“老爷”,小神像便称为“小老爷”。椒江百姓向有在正月半夜张灯迎神的习俗,即是所称的“绰小老爷”活动。
为了正月半夜的出迎,椒江每个寺庙都备有出迎用的小神像。出迎的坐椅是两支大竹杠中间绑一只坐垫,像一只抬人用的过山滑杆,神像就坐在这只垫上,由一名壮健的青年扛在肩上,在一群该庙所在地青年的卫护下参加游迎活动。正月十五晚上一到,大街上的商家户户张灯结彩,处处大放光明,把整条大街照得白昼似的。吃罢元宵的老百姓,扶老携幼纷纷上街,街上则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兴高采烈,万民空巷。
绰小老爷的前导是两条龙,随着喧天的锣鼓声,两条大龙在耀目的灯光和震天的鞭炮声中飞舞,然后是出迎的神像队伍。不知是什么年代,也不知是准定下的定例,全海门寺庙中只许十三尊神像可以进入这支队伍,而第一尊必定是杨府庙的杨府爷。其余则依次是武圣庙、天后宫、龙翔庙、南门殿、后晏宫、前晏宫、财神庙、石公庙……。按各地一般习俗,武圣庙所祀的关羽已经封为“关帝圣君”,称帝了,应该是第一尊,然而在椒江,即便是“帝”,在老百姓眼中,还得屈尊让给保境安民有功的杨府爷。关帝庙的周仑爷为第二尊,为什么呢?因为关羽已是“帝君”了,帝有帝的尊严,故自己不出门,只派他的马夫“周仓”代他出迎,聊表与民同乐的意思。
抬神像和护神像的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大家都不愿自己的伸像落后,每年常常为谁先谁后闹得不可开交,有时还会发生争斗,然而,“杨府爷”的首席位置却谁也不敢来争,足见杨府爷在海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望。绰小老爷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开鞭炮战。背小老爷和卫护小老爷之人均须赤脚穿草鞋,而沿街的所有鞭炮均不朝天放而往他们的脚下扔,一时炮声震耳火光阵阵,热闹非凡。他们都要以经得起鞭炮炸而保持迎神队伍之井然而显示自已是好汉,即使双脚被炸得鲜血淋漓亦在所不顾。整个行程的高潮是队伍最后停留在杨府庙前供群众观赏的时间,整条南北新椒街这里最阔,观众集中得也最多。十三尊披红戴绿的小老爷在海门主要街道迎游一圈后到这里结束了,这里所有的小老爷均依次排好,供群众观赏,街中间是舞龙、舞狮、花鼓、大力士等活动,各庙的锣鼓队在这里一起吹打,老百姓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集中往这里放,街上掀起一阵阵高潮。行程结束的标帜是杨府爷回庙,则其余的小老爷亦各自打着锣鼓回各自的家,整个行程才告结束,杨府庙前鞭炮纸屑可以平到街沿,足见鞭炮数量之多。
正月半夜活动之后,商家正常营业,农民准备春耕,各业小贩小手工业者亦都开始了各自一年生计的准备,一个春节的活动才最后宣告结束
有道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台州虽然地域不大,各地春节习俗可不少。台州人过年过元宵到底有哪些民风、民俗?作为一名台州人可不能不知道。
临海人过春节、过元宵习俗
春节习俗
在临海,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张家渡民间流传的“拜岁过上八,清汤呒得喝”就是这个意思。
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连天响。天亮后,各家插烛焚香烧纸钱,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
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关吃汤圆,东乡都吃糯米红枣粥,沿海渔乡则吃“长寿面”,西北乡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桥、上盘等地,初一的早饭男人烧,习惯吃“菜头饭”。初四,民间备牲醴、烧纸马贴新“灶司”,称“接灶神”。
初一这一天,临海过去还有许多禁忌:如不准扫地,不准将水倒在地上,不准动刀,不动针线,不劳作,不经商,不许骂人,不许讨债,不许打架,即使在平时有仇的这一天也要和睦相处。
正月初八俗称“上八”,过去也是张家渡“开市”之日,各家各户初八早饭都要煮米饭吃,叫“上八饭”。过了上八,民间新年礼拜活动就算告一段落。但正月活动正式结束的,还应该是过了正月十四,因为人们十四夜“闹花灯”、“接财神”,财神出街后宣告结束。
元宵习俗
临海人元宵不吃汤圆,要吃羹,而且元宵不在十五过,而在十四过。
据《临海县志》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怕朱元璋在元宵节前来袭击,便把元宵提早了一天。
另有说法是方国珍(一说秦鸣雷)母亲每逢朔、望都吃素斋,方国珍为了让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就把元宵改在十四过了。
也有说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所以把元宵提前一夜。还有人说临海明代状元秦鸣雷因为十五斋戒食素而提前过元宵。
甚至也有人说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作战机密被泄露而将计就计把元宵提前一夜,等等。
传说归传说。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无从深挖这个“文化底蕴”,一代代传下来,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做羹,临海人称之为“搅”羹,非常形象,一大堆原料搅成一锅羹,一般有芥菜叶、冬笋、猪肉末、油泡、豆腐干、川豆瓣、豆面、香菇、木耳、蛏子及其他小海鲜,煮熟后加入山粉,搅和搅和,调味出锅。由于原料丰富,这种羹往往一搅就是一大锅,够全家老少吃好几顿的。
十五晚上会吃素羹,与十四的咸羹相区别,称为甜羹。
元宵活动一般在正月十三至十七间,十四夜为高潮。
黄岩正月半风俗
正月十四间间亮
旧时,每到正月十四晚上,黄岩城里家家户户点上灯火,挂上当地特色的橘篮灯、橘花灯、凤凰橘灯。而城外每片橘林都点上红烛,远远看去,整个黄岩万灯竞放。同时橘乡百姓还耍起舞狮、舞龙、花鼓、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这种风俗称为“间间亮”,据说起源于明朝,与戚继光抗倭有关。
传说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年的正月十四,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余下的倭寇如丧家之犬向内地逃窜。逃到黄岩时,天色已晚,他们有的躲进橘林,有的闯进民房。戚继光率军赶到,兵士和百姓一道,点灯燃烧,搜索残兵。顿时,整个县城内外,每间房屋,每片橘林都灯火辉煌。最终,倭寇被一网打尽。为了纪念戚家军的胜利,“间间亮”的风俗被流传下来。
不过,自从家家户户有了电灯,这几年城市里推行亮化工程以后,“间间亮”的效果难以再显现出来,这种风俗也仅仅局限于一些零星的乡间舞狮、舞龙表演以及规模稍大的灯会了。
正月十五“放橘灯”
解放以前,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黄岩城外的澄江上都要举行“放橘灯”的活动。据《黄岩县志》记载,这种风俗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
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途经台州。那天刚好是正月十五,他晚上登金鏊山观海,忽然见到椒江(澄江入椒江而出海)上飘来无数灯火,感到十分奇怪。侍从告诉他,这是澄江上漂来的橘灯。赵构来到江边观看,并要侍从们跟着凑热闹,买了两船橘子,取出橘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橘壳制作橘灯,放在江上漂流。
此后,每到正月十五,黄岩城里的男女老少倾城而出,澄江两岸坐满了看“灯”人,临时摆的小摊聚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仙居花灯
仙居花灯历史悠久,分布很广,种类繁多。如横溪、板桥的板龙灯,高迁上屋村的长旗灯,朱溪、下各的跳跳马灯,下塘村的鲤鱼跳龙门灯、田市镇水口山村的卷地龙灯,前王村的轿里狮子灯、推虾灯等等。每逢元宵佳节,仙居山乡各地花灯竞彩,热闹非凡。犹为奇妙的是仙居皤滩“针刺无骨花灯”,被人们誉为“灯海明珠”。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唐朝,又称“唐灯”或“神灯”。传说唐开元年间,皤滩村有一秀才,夜行深山迷路,被一仙女以一盏“神灯”引路。此灯造型别致,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灯身没有骨架,全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秀才返家后,依样画葫芦进行精工制作。制成后悬挂在自家门口,人见人爱。“神灯”在秀才家落户后,仙女即变作村姑与秀才结为夫妇,夜夜陪秀才诵读诗文。大考之年,秀才喜中状元。后来人们就把这盏无骨花灯称作“状元灯”。随后,状元又把这种灯进献到宫里,从此皇宫就有了“无骨小宫灯”。状元夫人山姑逐渐把这种“神灯”的制作技术传授给皤滩村的村民,从此,这种神灯的制作工艺就长期流传在仙居民间。
“仙居花灯”曾先后荣获县市花灯大展赛一等奖,“浙江省首届优秀艺术作品展银奖”、“浙江省特色灯彩大展金奖”、“1996中国民间艺术作品展金奖”、“1996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浙江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众多媒体对“仙居花灯”都作了详细的报道。仙居花灯还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啧啧赞叹,被誉为“中华瑰宝”、“灯海明珠”。仙居县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2月,仙居选送的针刺无骨花灯———“龙凤灯”入选国家邮政局的《民间灯彩》五枚邮票图案之一。
天台词调
“天台词调”是天台一个古老的剧种,早在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就在全县各地盛传,仅城郊一带就有36个戏班,乡间则以石岭、左溪、灵溪、坦头、榧树最为流行。“天台词调”曲牌丰富,共三十来个。有快节奏的像“三五七”,唱起来如行云流水,适于叙事交待;有慢节奏的像“金钟慢”、“二樊”,委婉清丽,擅长抒怀陈衷。探其渊源,可以看出它广泛吸收江西与弋阳腔、东阳的高腔与浙西、南的婺腔和永腔,有南腔风格。
词调的角色行当与古老的昆曲相同,生、旦、净、末、丑全部由男演员担任。小生、小旦以假嗓子念、唱,功力可与京剧相捋。乐器也是管弦丝竹齐全,以适应演出宫廷大戏的需要。“天台词调”的看家戏有《龙虎斗》、《姣姣斩独角龙》、《伐子都》等,还演一些儿女情长的戏,如《拾镯玉》。建国以后曾演出过《红灯记》。
以前天台县城有十大戏台,分别是东门大舞台、妙山佑圣观舞台、也是园、前殿舞台、东岳宫舞台、映台庙舞台、三井殿舞台、金庭舞台、镜中花舞台,此起彼落地演出天台词调节目,深受观众欢迎。可惜目前这一剧种只有榧树、亭头等村尚能演出。有的山村则与越剧混合演出,只带些词调味而已。
大年初一五味粥
春节早餐,各地风俗不一。天台城乡则是一律吃五味粥。
所谓“五味粥”,就是白米、红枣、豆腐、番薯、芋艿五种食品合煮的粥。推究起来,原出于佛寺僧侣,新年祈祷“五福”降临人间,煮此杂羹。天台素称“佛地”,士民多信佛教,这种习俗也就浸染开来,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到头,百姓能安居乐业。不过,关于五味粥的来历,天台还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
元朝末年,朱元璋部将陈祥率领农民起义军自临海攻打天台城,在东横岭下设营寨。天台百姓痛恨元人残酷野蛮的统治,纷纷响应,主动帮助义军探听军情,筹粮运草。元至正廿七年(1367)底,义军包围县城,与城里士民约定于除夕之夜,里应外合,聚歼元兵。时值雪夜,城外积雪足有尺把厚。守将乌黑尔烈估计义军不会攻城,自去衙门饮酒作乐。到了半夜,三声鞭炮,杀声四起。义军除掉守兵,打开城门,经过一场激战,杀死守将,收复了县城。
第二天正是春节,城里老百姓挨家挨户凑集了米、番薯、芋头,商店、作坊送来了红枣、豆腐,煮成了香喷喷、热腾腾的大米粥,慰劳义军将士。军民同吃一锅粥,五味齐全,人人脸上绽开了笑容。大家高兴地说:“吃了五味粥,就会招来‘五福’。”
从此,天台人民每逢春节早晨,不论贫富家家饱餐一顿美味芳香的“五味粥”。
正月十四“糊辣沸”
将正月十四这一夜定为元宵节不是天台独有,在台州其他地方也是如此,但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吃“糊辣沸”闹元宵的习俗,却是天台的一大特色。
说到吃“糊辣沸”,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南宋景德年间,有一年的正月十四夜,华灯齐放,士民兴致勃勃地逛街观灯。这时,一位从金兵铁蹄下逃难到江南的老艺人,带着孙女到天台城卖唱糊口。由于长期奔波,劳累过度,昏倒在街道场坦上。附近一位陈老大爷见状,立即舀了两碗“糊辣沸”送去。他俩吃后,精神一振,眼前一片明亮,连连说道:“亮眼糊!亮眼糊!”从此,天台有了正月十四吃“糊辣沸”的习俗。
那“糊辣沸”又是怎样一种食品呢?
这是一种用米粉或“山粉”调成的咸羹,菜肴全部切成小方块,主料选用精肉、冬笋、荸荠、香干、油泡、花生米、川豆、菠菜,也有加上猪耳朵、黑木耳、烘鲞的,再调配上一点辣椒粉,烧煮得热气腾腾,既能开胃和中,又富有营养,怪不得祖孙俩吃了,人醒志清了。现在“糊辣沸”也有做成甜的。家庭主妇在“山粉”或“番薯粉”中,调配进桂圆肉、红枣、苹果片、莲子,吃起来另有一番滋味。
温岭箬山大奏鼓
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大全》记载,温岭箬山大奏鼓是我国唯一一个渔村传统舞蹈,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大奏鼓演奏由10来个男性渔民组成,但人数并不限定,可以七八人,也可以十几二十余人。男扮女装,脸上涂白圈红,上身穿桔黄色的斜襟短袄,下穿深蓝色的大口裤,衣襟的边角上绣着桔红色的鱼纹图案花边,头戴橄榄形的黑色羊角帽,耳朵上挂着“黄金”大耳环,套上手镯脚镯,全部光着粗大的脚板,走起路来忸忸怩怩,活像戏剧中的媒婆那样滑稽幽默。两个扛着大鼓,一个奏大鼓的兼指挥,一个敲木鱼,两个敲小锣,一个敲大钹,一个敲小钹,两个敲钛锣(也是一个一小),他们自由地跳、自由地舞,叉开两腿,摇曳着身子,两只大手有力地挥动着鼓槌,左纵右跳,随着大鼓的节奏,不断变换队形,边敲边舞,伴以锣鼓唢呐,热烈粗犷,幽默诙谐。既奔放又含蓄,是灵魂的呐喊,又是生命的细语;既体现了大海的多重性格,又展示了渔民内在的情感冲动及征服大海本质力量的自信。
如今大奏鼓早已不再是箬山的“专利”,已成为石塘大奏鼓、温岭大奏鼓了。在箬山,二三十岁的青年渔民是这一活动的活跃份子,还有很多十二三岁的小学生跟着七八十岁的老渔民学大奏鼓。最近,一支女子大奏鼓队在箬山这块具有丰厚海洋文化底蕴的热土上应运而生。大奏鼓这一健康的群众文艺活动,不仅活跃了海滨渔村的文化生活,还挺进了城市舞台。
扛台阁
扛台阁是温岭渔区元宵文艺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元宵节的“抓财神”、“抓打生”、“拜茅坑姑娘”等活动不一样,这些活动仅在正月十五进行,而扛台阁这一活动可以延至正月二十几甚至是二月初。
台阁是将一张方桌、一张长桌拼在一起,反过来桌脚朝天,用各种彩纸、彩布、彩花扎成彩架,成为一个漂亮的小戏台,上面挂着雪亮的汽灯和相应的戏剧场景,里面有几个五六岁、七八岁长相俊俏的小孩子,化妆成诸如《楼台会》、《霸王别姬》、《三打白骨精》、《哪咤闹海》等戏剧造型,由十几个年轻力壮、热心群众性文娱活动的渔民抬着,紧跟着锣鼓和火,随着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走街串巷,遍游各村。游行队伍未进村,锣鼓声和人们的喧闹声早已吸引了全村的男女老幼,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热情好客的渔区人民,还会以观赏台阁的名义,邀请一些远地村庄的亲属来家做客。
三门
三门人过元宵节,与台州其他一些地方一样,是正月十四,而不是正月十五。
三门人过元宵,一般是中午吃“麦焦”,晚上吃糟羹。三门糟羹非常有名。其做法是青菜、萝卜、笋、粉丝、豆腐干、腊肉、牡蛎等全部切碎,再放进早米粉一起烧,烧成糊状,其滋味多种多样,故而非常好吃。
元宵节,三门人几乎家家都烧糟羹,且要比比谁家烧的滋味好吃。最有意思的是,元宵节晚上,三门人吃糟羹是全免费的,什么人都可以到另一个家庭去吃一碗鲜美的糟羹,且主人都以来自己家吃糟羹人多为自豪。这种风俗由来以久,有着古代“天下有饭共吃”大同社会的含义。如果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元宵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元宵节晚上,上一年结婚的新娘子,还得烧几锅甜糟羹,民间称之为“新娘糟羹”,以表示日子过得甜甜美美。“娘糟羹”必须由新媳妇亲手做,然后放鞭炮请全村的人来吃,如果味道好,大家吃得高兴了,那么这位新媳妇就基本确立了在这个村的地位了。如果做得不好,大家背后就会絮絮叨叨。
除了吃,元宵节晚上就是玩。三门民间过元宵活动非常多,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亭旁镇杨家板龙。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板龙,创造过吉尼斯世界纪录。
1982年,杨家舞过一次板龙,共138段,全长250米,四五百人的迎龙队伍步行20公里,在三门县城海游镇表演,沿途各村群众,夹道欢迎,轰动全城。后来,杨家板龙逐年增长,目前整条龙长达450米左右,现已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每逢元宵佳节,三声炮响,迎龙队伍出发,火燎照明,鼓乐喧天,板龙率领五兽、鼓亭、台阁、演奏队,狮子先行,白象开路,接着是旌旗、龙筅前导,气势磅礴,雄伟壮丽。
杨家板龙曾在1999年的台州民间艺术大荟萃上惊乍全场,获得惟一的一个特别大奖。
元宵过后,三门人的年也就基本过完了。接下来的,就是各奔前程,大家干各自的活去了。
Ⅵ 糟是什么意思词典
糟
【解释】做酒剩下的渣子;用酒或酒糟腌制食品:~鱼;朽烂;不结实:木头~了;(事情或情况)坏:事情搞~了;作践;浪费:~蹋。~践。
【拼音】[zāo]
【部首】米
【笔画】17笔
(6)糟免费是什么扩展阅读:
组词:糟蹋、糟粕、醪糟、酒糟、糟糠、糟心、糟害、红糟、糟蛋、懊糟、糟食、污糟、鏖糟、麦糟、糟坊、糟丘、糟朽、糟曲、糟行、焌糟、馕糟、乌糟、搞糟、腊糟、清糟、哺糟、糟魄、糟头、糟扰、糟床、熬糟、糟穅、鳇糟、糟味、饧糟、糟坛、吐糟、穅糟、糟堤、糟醨。
1、糟蹋
【拼音】[zāotà]
【解释】浪费或损坏:这阵大风~了不少果子。小心剪裁,别把料子~了;蹂躏,特指奸污。‖也作糟踏。
2、糟粕
【拼音】[zāopò]
【解释】酒糟、豆渣之类的东西。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弃其~,取其精华。
Ⅶ “糟”的近义词是什么
近义词:差、坏
Ⅷ 请问:糟是什么意思呢
糟 zāo (1) (形声。从米,从曹,曹亦声。“米”指“大、小米”,“曹”指“饲料”。“米”与“曹”联合起来表示“酿酒作坊的副产品(酒滓)”。本义:酒滓(古时用作牲口饲料)。引申义:未漉清的酒,带滓的酒。) (2) 同本义 [distillers' grains;draff] 糟,酒滓也。――《说文》 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医酏糟。――《周礼·酒正》。注:“糟,医酏之不医者,医者曰清。” 稻醴清糟。――《礼记·内则》。注:“糟,醇也。” 邻有糠糟。――《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何不哺其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糟鼻子(酒糟鼻;红鼻子);糟油(加入甜糟或酒糟调制的油。用来浇拌凉菜或做醮食用);糟魄(酒滓。同“糟粕”);糟坛(饮酒聚会的地方。即“酒坛”);糟头(酒鬼,斥骂喜饮酒的人) (4) 指粗恶的食物 [coarse food]。如:糟食(粗劣的食物) 糟 (1) 糟 zāo (2) 以酒或酒糟渍物 [be pickled with distillers' grains or in wine] 公不见肉糟淹更堪久邪?――《晋书·孔群传》 (3) 又如:糟鱼(腌后用酒糟渍之,再经烹烧而成的鱼);糟腌(糟淹,糟腌。用酒或糟加上盐及其他调味品腌制食品) (4) 糟蹋 [insult;ruin;waste]。如:糟趾(糟蹋;蹂躏);糟扰(骚扰)
糟 zāo (1) 俗称事物败坏为糟 [in a wretched state;in a mess;bad luck] 这事更糟了,怎么和尚脑袋上长出辫子来呢?――《儿女英雄传》 (2) 腐烂 [rotten;decayed]。如:糟朽;这根柱头糟了 糟坊 zāofáng [distillery] 小型酒厂;蒸馏室 糟糕 zāogāo [terrible] 指事情或情况不好 事实比他想象的更要糟糕 糟害 zāohài [(of birds or beasts)damage][方]∶糟蹋使受损害 庄稼常受野猪的糟害 糟践 zāojiɑn (1) [方] (2) [spoil; ruin]∶浪费;破坏 不能遭践粮食 (3) [tease; insult; ravage]∶作弄;侮辱 别拿话糟践人 糟糠 zāokāng [distillers' grains] 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借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居富贵者不易糟糠。――《东坡志林》卷三 遗其糟糠,别婚士族 糟粕 zāopò [dross] 造酒剩下的渣滓。比喻废弃无用的事物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糟蹋,糟踏 zāotɑ,zāotɑ (1) [defile]∶凌辱;损毁 (2) [abuse]∶不珍惜,随便丢弃或毁坏 糟蹋粮食 糟心 zāoxīn [annoyed] 因事情弄坏或情况不好而着急 真糟心,又写错了
糟 zāo ㄗㄠˉ (1) 做酒剩下的渣子:酒~。~粕(亦喻无价值的东西)。~蛋。~糠之妻(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2) 腐朽,腐烂:~烂。~朽。 (3) 坏:事情办~了。~糕。 (4) 作践,损害:~蹋。~践(“践”读轻声)。 郑码:UFKK,U:7CDF,GBK:D4E3 笔画数:17,部首:米
Ⅸ 糟心什么意思
糟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zāoxīn,释义:
1、遇到不如意的事而心烦。
(1)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九回:你不说收了心,安分守己,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过日子,还是这么胡闹,喝了黄汤折磨人家。这会子花钱吃药白遭心。
(2)《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不但你们俩得跟着糟心,连玉格可也就受了大累了,那可断乎使不得。
(3)聂绀弩《季氏将伐颛臾》:‘’糟心的是先生站在他背后,老是不走。‘’
(4)梁斌《红旗谱》十二:‘’赶上使拱人的牛,也挺糟心。‘’
2、事情坏到不可收拾。如:流落他乡,又被扒光所有的钱,真是糟心透了。
(9)糟免费是什么扩展阅读
不可收拾,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kě shōu shí,意思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近义词】不可救药、土崩瓦解
【反义词】旭日东升、蒸蒸日上
1、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事物破坏得很惨。
2、示例
蒲殿俊辈登台之后,因为纵容兵士的结果,弄到了一个~的地步。(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Ⅹ 酒糟是什么
酒糟,别名红糟、酒醅糟、粕等等,是米、麦、高梁等酿酒后剩余的残渣。在某些地方,人们把酒渣叫做酒糟。酒糟也叫做甜酒。
酒厂里面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的酒糟,那么这些酒糟到底是怎么处理的呢。其实酒糟可以跟饲料混在一起来喂养畜生。酒糟里面含量有大量的微生物,有助于动物消化,特别的牛。用酒槽来养牛长得特别的快,里面的微生物被牛吃了以后,在胃里一起帮助消化。酒糟不失为一种快速生长的辅助剂。
酒槽出来可以用来给家畜吃之外,还可以作为肥料。酒糟可以跟动物粪便混在一起发酵一两个月,可以分解粪便里面的有机物。用来培养庄稼可以快速生长。是不错的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