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所以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做沃尔克环流,当沃尔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尔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会产生拉尼娜现象。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的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了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从而引发拉尼娜现象。
2.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中文是什么意思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中文意为“小女孩”(圣女婴),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
详细的你可以看看网络的相关介绍。
3. 预计在十一月份,我国将进入“拉尼娜状态”,什么是拉尼娜状态大家知道吗
非常罕见的双峰拉尼娜出现了!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自7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和太平洋的海温持续下降,今年冬天将发生中度微弱的拉尼娜事件。
上次拉尼娜现象直到今年3月才结束。也就是说,2021年全年发生了两次“拉尼娜”现象。就是“双峰拉尼娜”。这是历史上很罕见的事。
总之,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的情况将引起一系列气候变化。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极端气候,我们居住的地球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球变暖不容忽视。
另外,拉尼娜现象受南美地区拉尼娜的影响,降雨量大幅减少,影响当地大豆、玉米等农作物产量。
如果我国从该地区大量进口这两种农作物,玉米和大豆的进口成本很可能会增加。还不知道会不会引起一系列问题,但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4. 地理上所说的"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
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通俗地说就是太平洋西岸,也就是我国东部,会有大量的降水,他的降水量会明显比往年增加,从而会有可能促使洪涝等灾害更加肆虐;而太平洋的西海岸,就是美国的西部,降水量会减少,可能会出现干旱等天气情况!
5. 双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
双拉尼娜现象是一年发生两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它与海面水温持续高于常年的厄尔尼诺,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而中国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常年同期会明显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据了解,1950年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经历了16次拉尼娜事件,目前将进入第17次。值得注意的是,继上一次拉尼娜事件结束后(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今冬将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即2021年为“双拉尼娜年”。
特点
1、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2、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2000年)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
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6.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它会给全球带来哪些影响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是有提前的征兆的,比如:飓风、暴雨和严寒等,而且,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也特别长,往往长达2-3个月,因为拉尼娜现象是属于自然现象,所以人们只能进行防控,没法进行改变,只能尽力保护经济财产的安全。最重要的是,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并没有周期可循,是不规则的,因为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是先后的,所以,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往后一年,就要进行拉尼娜现象的监测了。
拉尼娜现象带来的全球性气候混乱影响,只能说是自然灾害,那么因为它带来的“南旱北涝”,全球的经济都会受到重大的打击。
7.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谢谢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8.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对我国2020年有什么影响
2020年比往年冷的都要早,在十一国庆期间温度就开始下降至10度左右,北方有的地区甚至下起了雪。网络上都在传言将会迎来60年以来最冷的寒冬,在众多信息中,有不少人提到了“拉尼娜效应”。那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对我国2020年有什么影响呢?
三、农业种植如何应对拉尼娜现象?
1.覆盖薄膜
温室大棚入冬后要覆盖草苫,为了防治雨雪沾湿草苫,可以在上面覆盖一层就薄膜。
2.挖防寒沟
深挖40-50厘米的防寒沟,填入杂草、马粪等保温材料,能够保证棚内的温度。
3.保温措施
比如取暖机、增温块等,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及时点燃增温块可以提高棚内温度,尤其是冬季夜间温度较低,可以适当提升棚内温度。
虽然拉尼娜效应有可能带来强降温,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了充分的防范措施,那么就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甚至能够不受天气的影响,正常越冬、收获。
9. 拉尼娜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中的秘鲁洋流水温反常升高、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由于此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圣子耶稣诞辰)前后,厄尔尼诺(ElNino)在西班牙文中即为圣子之意,故名。在少数年份此现象出现时,大范围水温可比常年偏高3℃~6℃。1997年12月份就出现了20世纪末最严重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海水温度的上升常伴随着赤道幅合带在南美西岸的异常南移,使本来在寒流影响下气候较为干旱的秘鲁中北部和厄瓜多爾尔尔西岸出现频繁的暴雨,造成水涝和泥石流灾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使低纬度海水温度年际变幅达到峰值。因此,不仅对低纬大气环流,甚至对全球气候的短期振动都具有重大影响。一百多年来,着名的厄尔尼诺年是:1891年、1898年、1925年、1939年~1941年、1953年、1957年~1958年、1965年~1966年、1972年~1976年、1982年~1983年和1997年~1998年。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上帝之女”之意。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枉过正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10. 2021年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意思
拉尼娜现象是指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属于一种比较极端的天气变化现象,而且还会带来全球气候的异常。出现拉尼娜现象会导致全球东岸干旱、西岸潮湿,连续六个月海水温度低于常年0.5℃以上,甚至伴随着飓风、暴雨、严寒。
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
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